亼

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中“集”的二簡字,後停用。

亼jí,古同「口」。

ӛ,從入從一,三也。象三合之形。古通“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亼
  • 外文名:Ji
  • 拼音:jí
  • 注音:ㄐㄧˊ
  • 部首:人
  • 部外筆畫:1
  • 總筆畫:3
  • 異體字
  • 釋義:古同“集”。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漢語大字典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字形結構,民俗參考,音韻方言,音韻參考,方言集匯,

基本信息

拼音:jí 注音:ㄐㄧˊ
部首:人
部外筆畫:1;總筆畫:3
五筆86&98:WGF 倉頡:OM 鄭碼:ODA
筆順編號:341
筆順讀寫:撇捺橫
四角號碼:801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4EBC
𠓛
拼音:今審音同「口」
部首:入
部外筆畫:1;總筆畫:3
倉頡:OM
86五筆:tygf
98五筆:TYGF
鄭碼:ODAA
UniCode:U+204DB

基本字義

● 亼
jíㄐㄧˊ
◎ 古同“”。
【說文解字】三合也,從人一,象三合之形,凡亼之屬皆從亼,讀若集,秦入切。臣鉉等曰:此疑只象形,非從人一也。1
英文 English
◎ to assemble. to gather together
◎今義:
類似於字文化的發展,根據字形,亼開始被用做孤獨一個的意思。
●𠓛
古見於金文偏旁,同「口」。
《說文》所言「三合也,從入一。」當為「𠓛」字,今誤與「亼」相混淆。
《正字通》釋「𠓛」字時,認為乃「亼字之訛。本作亼。」此說始存疑,然未為明了。
古代的《說文》和當代的《漢語大字典》皆只有「𠓛」,而未知有「亼」,誤也。
金文兩者皆未成文,然作部件。「𠓛」的三劃皆直,似△;而「亼」象向下張開的口,因此代表嘴唇的上兩劃都較彎。
「𠓛」當象盒蓋之形,從者如「會」、「合」等。
「亼」當象張口之形,從者如「食」、「命」等。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jí]
[《廣韻》秦入切,入緝,從。]
“亼1”的今字。“雥1”的今字。“雦1”的今字。
(1)鳥栖止於樹。
(2)棲身;停留。
(3)降;墜落。
(4)集合;聚集。
(5)積聚滯留。
(6)宴集;宴會。
(7)定期聚會交易。
(8)指定期聚會交易之所。
(9)集鎮;市鎮。
(10)彙輯單篇(幅)作品或多人有關作品而成的書冊的通稱。
(11)我國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的第四部類名。
(12)指某些大部頭書或較長影視片中的部分和段落。
(13)至,到。
(14)遭遇;遭受。
(15)召,招致。
(16)取。
(17)輯睦;安定。
(18)成就;完成。
(19)齊一,一致。
(20)猶雜,參雜。
(21)眾多。
(22)“集合”的簡稱。參見“集合”。
(23)姓。漢有外黃令集一。見《容齋五筆》卷一引漢應劭《風俗通》。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 亼 ·康熙筆畫:3 ·部外筆畫:1
《集韻》秦入切,音集。《說文》亼,三合也。從人一,象三合之形。讀若集。《徐鉉曰》此疑只象形,非從人一也。《正譌》亼,古集字。凡會合等字𠀤從此。

說文解字

【卷五】【亼部】亼
三合也。從入一,象三合之形。凡亼之屬皆從亼。讀若集。秦入切〖注〗臣鉉等曰:此疑只象形,非從入一也。

說文解字注

(亼)三合也。從人一。象三合之形。許書通例。其成字者必曰從某。如此言從入一是也。從入一而非會意。則又足之曰。象三合之形。謂似會意而實象形也。凡亼之屬皆從亼。讀若集。秦入切。七部。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人一(renheng)
[ 筆順編號 ]:341
[ 筆順讀寫 ]:撇捺橫

民俗參考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非姓氏

音韻方言

音韻參考

[ 廣 韻 ]:秦入切,入26緝,jí,深開三入侵A從
[ 國 語 ]:jí
[ 粵 語 ]:zaap6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cip8 sip8 [客英字典] sip8 [海陸豐腔] chip8 sip8 [梅縣腔] sip8
◎ 粵語:zaap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