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神記(宋代蘇軾創作的文言文,收入《蘇軾文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宋代蘇軾創作的文言文,收入《蘇軾文集》。蘇軾在這篇文章中以幽默筆調談論了作畫者如何抓住對象特徵,達到神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傳神記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軾文集》
  • 文學體裁:文言文 論說文
  • 作者:蘇軾
傳神記
[宋] 蘇軾
傳神之難在目。顧虎頭①云:“傳形寫影,都在阿堵②中。”其次在顴頰。吾嘗於燈下顧自見頰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吾也。目與顴頰似,余無不似者。眉與鼻口,可以增減取似也。傳神與相③一道,欲得其人之天④,法當於眾中⑤陰察之。今乃使人具衣冠坐,注視一物,彼方斂容自持,豈復見其天乎!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頭云:“頰上加三毛,覺精采殊勝。”則此人意思,蓋在須頰間也。優孟學孫叔敖抵掌談笑,至使人謂死者復生。此豈舉體皆似,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使畫者悟此理,則人人可以為顧、陸。吾嘗見僧惟真畫曾魯公,初不甚似。一日,往見公,歸而喜甚,曰:“吾得之矣。”乃於眉後加三紋,隱約可見,作俯首仰視眉揚而頞蹙者,遂大似。
[注] ①顧虎頭:晉代畫家顧愷之。②阿堵:晉代俗語,意為“這個”。③相:相面,看相。④天:指人的天然神情、氣概。⑤眾中:平常生活中。
【譯文】/近乎永恆
作畫要達到傳神的境界,最關鍵的是畫眼睛。顧愷之說過:“要畫出對象的神形,關鍵就在眼睛。”其次在顴骨(臉正面)和兩頰(側面)。我曾經借著燈光看到自己面部側影映在牆上,讓人在牆上摹寫下來,不畫眼睛眉毛,看到的人都立刻認出那是我。只要眼睛與臉部輪廓畫得像了,剩下的也就差不多了。眉毛和口鼻可以酌情增減。畫畫傳神跟相面一樣,想要抓住其神髓,應當在平常生活中暗暗觀察。如果讓人正襟危坐,眼睛盯著一處,那他只顧維持形態動作,那裡能展現出神髓呢?每個人的神髓所在各不相同,有的在眉目,有的在口鼻。顧愷之說:“腮幫子上畫上三根毛,就顯出人物的精神氣質來了。”那么這個人的神髓應該是在兩頰的位置。優孟模仿孫叔敖拍手談笑,讓人以為死者復生。這不是因為長相動作上的相似,而是抓住了神髓所在。如果作畫的人懂得了這個道理,人人都可以達到顧愷之、陸探微的水平了。我曾經看到僧惟真為曾魯公畫像,一開始不怎么像。一天去拜訪曾魯公,回來後非常興奮,說:“我知道該怎么畫了!”於是在眉毛後加了三道紋,若隱若現,好像低著頭往上看,眉毛揚起,額頭微皺,簡直像極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