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臉城城址

偏臉城城址

偏臉城城址,位於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白山咀子山崗南坡,古稱昭蘇城、列蘇城,又叫梨樹城,在遼代叫奚營或九百奚營,在金代叫韓州,後因其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形如偏臉狀,因而稱之為偏臉城,是遼金時期的重要城鎮和南北交通要道。

偏臉城城址為正方形,每面1000餘米,牆底基寬約30-40米,牆外有1道復牆,四角炮台高出1-2米,四面城牆各開一道門,各門枕石仍臥門旁。偏臉城城址為中國東北地區考古學研究提供了資料,具有重要的研究、考古和旅遊價值。

2006年5月25日,偏臉城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偏臉城城址
  • 地理位置: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白山咀子山崗南坡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保護級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Ⅰ-57
  • 所處年代:遼至金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遼代,修建偏臉城,為九百奚營故地。
金代,偏臉城為韓州治所。
金末,元蒙古軍攻下韓州城後,火燒掉了偏臉城。
1956年10月中旬,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博物館考古人員對偏臉城城址進行調查;11月,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博物館考古人員對偏臉城城址進行了試掘。

遺址特點

偏臉城城址依山勢修築,西北高,東南低,平面大致呈四方形,周長4318米,每面1000餘米,城牆斷面呈梯形,牆底基寬約30-40米,高5-6米,頂寬1米,四面城牆各開一道門,各門均有瓮城,城牆的四角有圓形角樓,高出城牆1-2米。南牆大部分毀壞,殘牆最高處僅2米多,西牆保存完好,最高處達7米多,西北角樓保存較好,殘高8.6米,城外有護城壕,寬約20米,城內是一片耕地,靠近南、北門附近各有1個村落,村間有鄉路相通,鄉路西側有2條南北向大溝,俗稱東大溝和西大溝,從城中順著山勢穿過南城牆直達昭蘇太河,西溝長約520米,東溝長約410米,溝深約3-10米。

文物遺存

偏臉城城址西大溝北段西側有大片建築遺址,地表散布大方磚、布紋瓦、獸面瓦當、花邊滴水、琉璃瓦、花崗岩礎石等建築材料,西大溝北段東側地表殘存碎瓦、陶瓷殘片、北宋銅錢、灰土燒骨等遺物;距東大溝北端50米,有一片窪地,俗稱“金場”,曾出土金制的樹葉、蜻蜓等;“金場”以東,崗地上有大片建築遺址,地表散布大量琉璃瓦、青磚等遺物,出土銅器有雙魚紋銅鏡、雙龍紋銅鏡、“京東東路保甲司勾當事官朱記”銅押印、提梁瓜棱銅壺等,鐵器多為六耳鍋、等,瓷器有綠釉三彩罐、玉壺春瓶、瓷狗瓷碗等物;城南靠昭蘇太河北岸有大片建築遺址,為古城的南市,地表散布殘磚碎瓦和花崗岩礎石,俗稱“小廟地”,城北靠近北門有大片居住址,城東和城西均為墓地,多為中小型磚室墓,出土泥質灰陶骨灰罐、銅鏡、遼白瓷碗、醬釉雞腿瓶等物。

研究價值

偏臉城城址,為中國東北地區考古學研究提供了資料和憑據,對吉林省地下文化遺產的發現與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考古和旅遊價值。

保護措施

1961年4月13日,偏臉城城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偏臉城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梨樹縣人民政府對偏臉城城址實施搶險加固工程。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偏臉城城址城牆為夯土壘成,因城內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方向東斜,平面略呈方形,就像人的一張偏歪的臉,俗稱“偏臉城”。
民間傳說
一天,一位白鬍子老人走進偏臉城,穿得稀破稀破的,手裡拿個髒碗,挨家要飯。起初,有村民在他碗裡放塊苞米麵大餅子,要不就給一碗水飯。一天三頓飯,老人頓頓要著吃。日子一長,人們覺得供不起了。老人一來,有的人家關門閉戶,有的人家還放出大狼狗咬他。連著好幾天,老人一直挨餓著,沒招了來到城外一座破廟裡想將就遮寒。
正趕上有對小夫妻要吃飯,聽老人說得怪可憐的,就招呼老人進屋一塊兒吃飯。飯後,男主人對老人很尊重地說:“您老人家,年紀大了,又無兒無女,別去要飯了,要不嫌棄,您就把我倆當成親閨女親兒子吧。”老人有了家,非常高興。一晃快半年了,一天,老人突然沒了,小夫妻找遍全城也沒有找到。這時,天下起瓢潑大雨,小夫妻跑回破廟裡避雨,雨越下越大,直下到天亮。次日清早,雨過天晴,小夫妻再次又出門去找老人,一走出破廟大門,頓覺奇怪,偏臉城完全被淹沒了。傳說那位老人是龍王下凡,因小夫妻心地善良,才保留了破廟。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偏臉城城址位於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白山咀子山崗南坡,距梨樹縣城4000米,南臨昭蘇太河,北依白山丘陵。
偏臉城城址
開放時間
偏臉城城址開放時間為全天。
門票
偏臉城城址門票免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