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話

信陽話

信陽話屬於中原官話信蚌片

據文獻記載,明末高迎詳、李自成、羅汝才、張獻忠等叛亂,血洗光州(信陽地區中東部)一帶,當地百姓死散大半,據記載:十二月初十日乙酉,賊闖王、曹操數十萬,圍光州,舁大炮二十座,攻城,燃二炮,城崩。後來移民進入,因此方言相互融合,發展了信陽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陽話
  • 外文名:The Xinyang dialect
  • 朝代起源:明末
  • 性質:文化
  • 類別:方言
  • 相似語言:孝感,六安,合肥
  • 歸屬:中原官話河南南部
  • 語系:中原官話-信蚌片
歷史記載,方言辭彙,聲調變化,方言特點,方言分析,方言分布,

歷史記載


城中頃刻火作,賊乘而入,官吏士民,屠僇無遺。 ,另據《豫變計略》載“(崇禎十四年即1641年)賊(張獻忠)大怒,破其城(商城),屠之三日而後去,賊既去,巷無煙矣,溝中伏屍,猶有活者,止一人焉”。故清朝皇帝下令以江西等地百姓填之(時值湖廣、閩、贛填四川),信陽地區現居民大多為江西南昌、九江人及閩、粵、贛交界處的客家人後裔,清朝初期的信陽地區的主體方言應為贛語和客家話,之後的幾百年間,由於行政上屬於河南,且與安徽、湖北交通密切,故原方言不斷被同化,逐漸形成了以江淮官話、西南官話、中原官話結合的方言,在學術上信陽方言被統一划歸為中原官話信埠片,但事實上信陽話受安徽方言影響非常之大,所以有人認為”信陽話為中原官話信埠片“的觀點明顯牽強附會,並認為信陽地區屬於江淮官話向西南官話的過渡區。
信蚌方言區信蚌方言區

方言辭彙

n--你(信陽中南部通用,疑似客家辭彙)
雪或süē--說
恁(eng)啥子--幹嘛,乾什麼的意思<1>(信陽地區東部通用)
嘎(音-乾啥子的連讀)子、搞么司--幹嘛,乾什麼的意思<2>(信陽地區西部通用)
日頭--太陽
闊以滅——可以嘛(信陽平橋區)
不照--不行、完了的意思
招木須--就是怕自己惹別人說或惹人煩
裡頭--裡面
坐倒--坐下
裸連——囉嗦的意思
咋咧撒——怎么了嘛
美虛——美術
泥巴狗子--泥鰍
接下科(雀quo三聲)子--插嘴的意思
沒(疊)die--沒有的意思<1>(信陽地區西部通用)
沒戴(dai-陽平)--沒有的意思 <2>(信陽地區東部通用)
麥--“不要”的意思
斗--或國語(1)鬥爭;(2)奮鬥。或用指乾、幹事、做事、吃飯。不管斗,不可以乾;斗沒斗,吃飯沒吃飯
巴巴的--故意的。
正些子--這么多的意思
打金肚子--男的上半身沒穿衣服的意思。
賴呆--傻子的意思。
寒蛋了--形容詞,指程度深(寒蛋是指人吝嗇的意思)
不呆了(liao)了(le)--指不是什麼大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狼巴子,貓猴子--多指嚇唬小孩子。跟大灰狼是一個性質。
洋乎--指人不老實。
膈應--指討厭
馬肥--一會的意思。
老白,大--父親的意思
恩(eng)媽--母親的意思
老爹--爸爸的大哥
冉疼、排尚--可愛,漂亮地意思
利朗--指衣物乾淨,穿的得當;或指說話,辦事利索。
叼消--聰明,狡猾的意思
奏地(奏是)或斗是--就是的
現世(xian shi)--指好表現、炫耀自己
半吊子--傻子、白痴
貓嘰--小聲嘀咕
叫喚--指大聲吆喝
囉連 --囉嗦、絮叨
長蟲--蛇
哪合--哪兒的意思
扳了(ban la)--扔了
蠻子--南方人(有侮辱性,不提倡說)
侉子--北方人(有侮辱性,不提倡說)
老馬子--妻子
順蛋--討人好,奉承人
磨牙--指小孩子鬥嘴
欠人--逗引饞人
范(fan)蛋--指雞、鴨等下蛋(方言辭彙:嬎(fan)蛋)
賀比消--開玩笑
考嘚--耍人的意思
飆子--比較愛放人鴿子地人
日濃貨--指不講究衛生的人
噦(yue)熊了--指完了的意思
作假--客氣、客套
搲腿,開腿——指匆匆地或偷偷的走了,一般有交通工具
搲米——用碗盛米
嚤,嚤哩嚤嗦——人做事慢,落後
跌靜兒---舒服

聲調變化

一般來說,河南(信陽)話的聲調變化為
一聲變為三聲,二聲變為一聲,三聲變為二聲,四聲不變。
比如“你吃飯了嗎”的河南話讀音為
en(二聲) ci(三聲) fan(四聲) le【一聲(有時為輕聲)】 bo(一聲)
但也有例外:“沒有”的河南話讀音不是mei(一聲) 有(二聲)
而是mei(三聲) you(二聲),違反了“二聲變為一聲”的原則。

方言特點

信陽方言特點之一是“h”、“f”音不分,譬如“黃飛鴻”,信陽話讀作“房非紅”。
再者信陽話“l”與“n”音不分,譬如“奶奶”信陽很多地方讀作“lai,lai”,“腦袋”讀作“老袋”等等。
信陽話大多沒有捲舌音,信陽固始縣尤為特殊,完全沒有捲舌音和翹舌音,“zh”、“ch”、“sh”與“z”、“c”、“s”讀音完全沒有區別,譬如說“十二”信陽話讀作“石愛”,“吃飯”讀作“ci 飯”,“執照”讀作“zi 灶”...
註:信陽以東大部分地區方言都有江淮官話典型的翹舌音,但處於信陽潢川和安徽六安之間固始縣確完全沒有翹舌音。
信陽方言音系】
一、古曉、匣母合口字併入非組,hu-→→f-,即所謂的hu、f不分。
二、保留古代疑母字,比國語多一個聲母ng,例如 我-ngo,餓ngo,伢-nga。
三、泥、來二母相混,即l、n相混,為自由變讀。
四、古精組與知系字相混,將zh聲母併入z。 資=知
五、古曾、梗二攝舒聲與深、臻兩攝相混。eng讀作en
六、光山、新縣等地保留古見系洪音,聲母g、k、h不分不顎化。 鞋=孩
七、開口呼韻母常在信陽話中失掉借音u。對=dei,灰=fei
八、聲調4~6個不等,羅山化有入聲新縣去聲分陰陽,為陰去、陽去。信陽市區話只有4個聲調
江淮官話不同,鹹山攝沒有三分,即 官=關,和西南官話差異在聲調上。

方言分析

信陽地區把沒有說成“沒得”,其中信陽羅山和東四縣大部分地區讀(meidai,meidie),潢川南部和商城縣讀(meidie),光山新縣讀(maodie) 把“在”讀作'dai'(信陽市)、或dei(潢川縣),武漢話為(dai) 把動詞後面的“著”都讀做(dao),比如,“等倒”、“站倒”,“跟倒”....... 把韻母前面的u省略,“東西”讀(dengxi),“算了”讀“散唻”,羅山、光山、新縣、潢川南、商城把u都發成ou音,如“綠豆”潢川縣城讀“loudou”,如“喝水”,信陽市的人說成“huosei”,信陽的南部地普遍把“zcs”音發成“jqx”,商城和雙柳就是個典型,信陽有的地方把“什麼”說成“啥子”,有的地方說成“么事”......這些都是荊楚文化區的方言才有的,當年湖廣填四川江西填湖廣,信陽地區也是目的地之一,所以信陽方言又具備贛語的很多特徵,從信陽市起,越往東就越明顯,比如我們信陽把大小便籠統說成解手(讀jiesou或gaisou),把“太陽”叫“熱頭”、將“開水”叫作“滾水”......這就是從江西帶來的辭彙,其他地方極少見,信陽方言這些典型特徵都是河南話安徽諸方言(中原官話商阜片,安徽的信蚌片、江淮官話、吳徽語等)所不具備的!

方言分布

新縣(註:光山縣、新縣地區方言為江淮官話黃孝片/西南官話
息縣大部分地區(息縣地區信陽方言較接近中原官話商阜片)
南陽桐柏縣部分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