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掌

侯掌(456~525年),字寶之,上谷郡居庸縣(今北京延慶縣)人。北魏時期大臣,廣寧太守侯麓之子。

選為本郡中正,除奉朝請,遷本州治中。正光五年,去世於洛陽,時年六十九歲。

基本介紹

  • 本名:侯掌
  • 字號:字寶之
  • 所處時代:北魏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居庸縣
  • 出生時間:456年
  • 去世時間:525年
  • 主要成就:上谷大中正 奉朝請 燕州治中從事史
人物生平,親屬成員,侯掌墓誌研究,

人物生平

魏故本國中正、奉朝請(1)、燕州(2)治中從事史上谷侯府君墓誌
君諱掌,字寶之,上谷郡居庸縣崇仁鄉修義里人也。曾祖浮,司隸校尉,潁川、汲郡二郡太守(3)。祖甸,舉孝(缺一廉字),中書議郎,揚烈將軍、帶方(4)太守。父麓,舉秀才,北征子都將、本縣令、伏波將軍、廣寧(5)太守。軒轅恢基,壽丘袥緒(6)。積德往昆,慶膺茲裳,故夷門(7)高尚於前,平國(漢初侯公)秘名於後。司徒(侯霸)居漢(8),鼎飪(9)以之克諧;光祿處晉(10),几杖由之載蔚。五運乘苻,世資簪帶。
君式誕嘉慶,用保岐嶷;方重在躬,游雜斯遠。仁讓著於邦家,孝悌稱於鄉國。屬朝廷水鏡(11),流貫沙,汰衡石,選窮望,實授盡器宇。乃以君為本郡中正,斟裁銓軸(12),聲允時議。尋除奉朝請,俄轉本州治中。言詞承明,出貢部,領繯維,故邦德壓邇遠。而與善乘徵,輔仁愆信。梁木其摧,逝而遂往。春秋六十九,正光五年(13)歲次甲辰三月辛亥朔二日壬子,卒於洛陽仁壽宅。親朋悼心,知故隕泗。事(14)芬枯木,義同罷祖。粵(15)四月辛巳二十九日已酉,寓殯於河南之芒阜。陵谷或徙,業壟不常,鐫此幽石,志彼玄房。乃作銘曰:
兩儀載楨,川岳斯靈;育寶降瑞,哲人誕生。行苞禮讓,器蘊仁明;貴越照車,價重連城。執銓鄉部,分乘故國;人抱其風,物稟我德。坦懷虛納,秉心淵塞;時欽高軌,世服美則。風飄電逝,道存人往;中楹陳夢,游門負杖。福善空言,報應徒爽;一隨物化,永捐黃壤。營業返葬,義傳曩冊;歸骨舊塋,在今猶昔。榷窆(16)芒山,且志同璇(赤玉)石;千齡萬古,以播芳跡。
1、奉朝請:本為貴族、官僚定期朝見皇帝的稱謂。古代以春季的朝見為朝,秋季的朝見為請,故名。漢代的退職大臣、將軍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請名義參加朝會。晉代以皇帝侍從官及附馬都尉為奉朝請。南朝為安置閒散官員,奉朝請曾增至六百多人,成為官號之一。(此處)北朝的奉朝請是在職官員的官號。
2、燕州: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一年(487)遷都洛陽,以洛州為司州,改原平城之司州為恆州,分恆州東部置燕州,治昌平。故城在今昌平縣東南沙河鎮辛力莊。
3、潁川、汲郡二郡太守:潁川、汲郡均在今河南。後魏詔縣令,能靜一縣劫盜者,兼治二縣,並食其祿;能靜二縣者,兼治三縣,三年遷為郡守。二千石能靜二郡,上至三郡亦如之,三年遷為刺史。(《通鑑》888頁)故當時出了許多能吏、酷吏。
4、帶方:帶方郡治帶方,故城在今朝鮮鳳山附近。轄今朝鮮黃海南道,黃海北道一帶。
5、廣寧:廣寧郡治廣寧,故城在今河北宣化西。轄今宣化、張家口一帶。
6、壽丘祏緒:黃帝生於山東壽丘。祏音石,宗廟中的神主。說侯氏是黃帝之後。
7、夷門:夷門是戰國時魏都大梁(今開封)的城門。魏侯嬴,年七十,為大梁夷門小吏,信陵君迎為上賓。嬴獻計盜兵符,並薦朱亥於信陵君,朱亥擊殺將軍晉鄙,奪兵破秦救趙。
8、司徒居漢:東漢侯霸,光武初征拜尚書令,明習故事,條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於時者,皆施行之,進大司徒。
9、鼎飪:鼎中的食品,八珍之膳。這裡指調理朝廷法度。
10、光祿處晉:侯史光。泰始初,由中郎將拜散騎常侍,與皇甫陶,荀廙持節巡省風俗,奏事稱旨,累遷少府。史稱其歷官著績,文筆奏議,皆有條理。中郎將為光祿勛(掌領宿衛侍從之官)主要官員,秩二千石。
11、水鏡:三國司馬徽有清操,人稱水鏡先生。
12、銓軸:銓,音全,衡量輕重的器具。銓軸指選任官吏。
13、正光五年:正光,後魏孝明帝元翊年號。正光五年,公元524年。
14、泗事:鼻涕自眼出叫涕,自鼻出叫泗。泗事,喪事。
15、粵:古作語助,與聿、越、曰通用,用於句首或句中。
16、榷窆:榷,音確,敲打。窆,音扁,埋葬。榷窆,掘穴葬埋。

親屬成員

曾祖:侯浮,司隸校尉,潁川汲郡太守。
祖父:侯甸,揚烈將軍、帶方太守。
父親:侯麓,伏波將軍,廣寧太守。

侯掌墓誌研究

1985年秋,河南省洛陽市文物工作隊配合孟津縣玻璃廠擴建工程,在洛陽市孟津縣邙山鄉三十里舖村北約1.5公里發現侯掌墓,該墓地處邙山南麓,南距洛陽城3公里。墓誌青石質,由志蓋、志石兩部分組成,呈正方形。蓋長寬各58公分,石各54公分。墓蓋中央刻陰文“侯府君銘”四字。志石面平滑,有界格,每格一字,21行,每行23字,第15行少1字,末行13字,共472字。發掘報告刊載在《文物》1991年8期上。
1、孝文帝元宏,變革鮮卑習俗,學習中原文化,於太和十一年(487)從平城遷都洛陽。十九年(495)六月,“下詔不得為北俗之語於朝,違者免所居官。”又規定,“代人遷洛者,宜葬邙山,其先有夫死於代者,聽其還葬。夫死於洛者,不得還代就妻。”丙辰十九“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還北,於是代人遷洛者,悉為河南洛陽人。”(見《通鑑》934頁)侯掌也因此葬於洛陽邙山,沒有還葬居庸原籍。
2、據侯掌墓誌,後魏時地方為州、郡、縣、鄉、里五級行政建制。居庸縣崇仁鄉修義里不知在今延慶縣什麼地方?說“十里一亭,十亭一鄉”之說是不對的,亭不是地方政權建制。亭是置在大道口上負責緝查過往行人,維護地方治安而設的,亭長可以審問、拘捕不法分子。亭相當於公安派出所。
3、侯掌墓誌為楷體字,文辭通暢,字型工正,撰志人,書志人都有很高的水平。有許多帖寫字值得欣賞:正(正)、從(從)、修(修),隸(隸)、穎(穎)、往(往)、昆(昆)、裳(裳)、夷(夷)、貢(貢)、繯(繯)、壓(壓)、稟(稟)、隨(隨)、禮(禮)、爽(爽)、壤(壤)、葬(葬)、執(執)等。
4、正光(520年七月—525年六月)是北魏君主魏孝明帝元詡的第三個年號,總計近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