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

為推動我國的地球化學事業的發展,為紀念侯德封教授生前對發展我國地質學和地球化學事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鼓勵與表彰在礦物學、岩石學與地球化學研究中作出卓越的、創造性貢獻的青年地球科學工作者,1983年,我會第二屆理事會根據理事長塗光熾院士的提議,通過決議決定設立一個以侯德封教授命名的獎項;其宗旨是:鼓勵與表彰在礦物學、岩石學與地球化學(含沉積學)研究中作出卓越的、創造性貢獻的青年地球科學工作者;為了紀念侯德封教授(中科院院士)在發展我國地質-地球化學事業中所作出的豐功偉績和他對年輕後學者的提攜扶植,決定以他命名設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
  • 其他名稱:侯德封獎
  • 創辦時間:1986
  • 主辦單位: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
獎項名稱,創辦時間,主辦單位,獎項介紹,獎項實施辦法,歷屆獲獎人,

獎項名稱

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
其他名稱: 侯德封獎

創辦時間

1986

主辦單位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

獎項介紹

“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原名“侯德封獎”。由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主辦,2002年在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獲準登記,成為社會力量所辦獎項。經國家科技部審批、登記,決定從2002年起正名為“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簡稱侯德封獎)。以獎勵在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和沉積學領域做出了創造性成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本獎是一種榮譽獎,為金質獎章一枚、證書一件,並輔以適量的獎金,以表彰我國在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包括沉積學)研究中作出了卓越、創造性貢獻的、年齡不超過35周歲的科技工作者,並從應屆獲獎者中遴選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候選人作為本會推薦給中國科協的人選。
本獎每兩年受理一次,逢雙年評選和授獎;或根據理事會的建議延期辦理。每次可授予礦物學獎、岩石學獎和地球化學獎各兩名;每個學科允許空缺,寧缺毋濫。
經理事會審批准和授權,本會設侯德封獎評選委員會,負責評獎工作。學會秘書處為其辦事機構。評選委員會由若干委員組成,理事長為當然主任委員,委員由理事長提名,常務理事會聘任。設秘書一人。評選委員會向理事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任期與理事會相同,隨理事會的改選而換屆。委員可以連任,但每屆必須更新二分之一左右。
侯德封獎候選人主要由全國有學術委員會組織的有關研究機構、大學和本會有關專業委員會推薦產生。

獎項實施辦法

第一條 為紀念侯德封教授生前對發展地質學和地球化學事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鼓勵青年地學科技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推動我國礦物學、岩石學和地球化學(包括沉積學)事業的發展,本會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決定本會設立“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簡稱“侯德封獎”,以下簡稱本獎)。
第二條 本獎是一種榮譽獎,為金質獎章一枚、證書一件,並輔以適量的獎金,以表彰我國在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包括沉積學)研究中作出了卓越、創造性貢獻的、年齡不超過40周歲(授獎當年1月1日不滿40周歲)的科技工作者,並從應屆獲獎者中遴選中國青年科技獎候選人,作為本會推薦給中國科協的人選。
第三條 本獎每兩年受理一次,逢雙年評選和授獎;或根據理事會的建議延期辦理。每次可授予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包括沉積學)學科領域的獲獎人不超過10人;允許空缺。
第四條 經理事會審批准和授權,本會設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評選委員會,負責評獎工作。學會秘書處為其辦事機構。評選委員會由若干委員組成,理事長為當然主任委員,委員由理事長提名,常務理事會聘任。設秘書一人。評選委員會向理事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任期與理事會相同,隨理事會的改選而換屆。委員可以連任,但每屆必須更新二分之一左右。
第五條 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候選人主要由全國有學術委員會組織的研究機構、大學和本會有關專業委員會推薦產生。
(一) 有學術委員會單位的推薦工作可以由本人向單位提出申請,由學術委員會組織審查推薦,也可以由單位的學術領導人或學術組織提名,但最後都必須由本單位的學術委員會或相應的學術組織的推薦為有效。每一個單位推薦的候選人,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包括沉積學)三個學科最多各兩人。
(二) 本會所屬專業委員會提名的本專業候選人亦限於兩名。專業委員會可通過會商或通訊的方式提出候選人。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在協商過程中都要確實了解候選人的年齡和成果等基本條件,最後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簽署的推薦書為有效,並應將投票人數和獲票數通知評選委員會。
(三) 三名副教授、教授(或相應專業技術職稱者)可聯合提名一名候選人;但應屆本獎評選委員會委員及本會秘書處工作人員不得參加此項推薦工作。
報名時間為評獎前一年(單年)的10月1日至評獎當年的3月31日。報名時將填寫清晰的本獎推薦書一式20份(包括蓋章的原件和按原規格大小自行複印的複印件)和適量而必要的學術材料一式4份寄交本會學會秘書處(以當地寄發的郵戳為準)。
本獎評選委員會不接受個人的直接申請。
所有材料一律不退還被推薦人,請自留底稿。
第六條 所推薦的候選人必須是在礦物學、岩石學和地球化學(沉積學)的某一專業的研究中作出了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這些成果應是對該學科、專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為學術界所矚目的工作,可以表現為一篇論文或一本著作,也可以是有相應論著的較完整的一系列工作。推薦者在提名時必須確認被推薦人的學術成就,而不是被推薦人的全部工作、成果和全部論著;對集體工作的成果或多位作者的論著,必須出具被推薦人在其中所起作用的必要檔案和證明。
被推薦人提交的學術資料如過於龐雜,作為請獎依據的科學上的創造性成就不明確者,評選委員會將不予受理。
評選委n會評議時,要注意發現和鼓勵那些在較差的條件下作出創造性的、卓越成績的青年科技人員。
第七條 評選委員會秘書在收到推薦書和相應的學術資料後,應於一個月內提請評選委員會各專業主審組預審,進行必要的篩選,並責成主審組向評選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主審組如認為有必要,可根據需要聘請有關專家參加會議或進行書面評審。主審方式可召開會議,亦可通訊評議。
第八條 評選委員會在各主審組工作完成的情況下應召開會議進行評選。評選會議必須有三分之二的多數委員到會才能開會。評選委員會認為有必要,可聘請有關專家列席會議;列席人員和評選委員會秘書不參加投票。會議在聽取主審組匯報和各位委員審議、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以到會人數過半數通過為有效;如遇爭議或相同票數,可對其採取二次投票。
如候選人是應屆評選委員會委員為導師的研究生或直系親屬,在對候選人的推薦、主審和評選會議的討論時,該委員應迴避,但仍可參加投票表決。
第九條 授獎時間一般不晚於當年9月份,需要延期時需要特別說明。授獎一般應利用有關的學術會議,也可以利用其他適當的機會或專門召開會議舉行授獎儀式,由理事長或其委託人授獎。學會應將獲獎者名單及其學術成就在本會有關學術期刊上公布,並書面通知獲獎者所在單位,錄入其個人業務檔案。
第十條 獲獎人在獲獎後,須向學會秘書處提供一篇可以反映自己學術水平的學術論文公開發表。
第十一條 本獎不分享,即一項或一系列的工作不授予一人以上。
第十二條 評選委員會的工作(包括主審組的工作)自始至終是保密的。所有參加評議的委員、專家和工作人員都應自覺遵守,並負有道義和科學道德上的責任。
第十三條 本辦法經本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實行;解釋權歸本會常務理事會。

歷屆獲獎人

屆次
姓名
性別
工作單位
類別
編號


劉嘉麒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化
1
曾榮樹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礦物
2
盧煥章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教授
地化
3
周新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
4
夏林圻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礦所
地化
5
孫世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礦物
6


張金民
礦物
7
嵇少臣
礦物
8
莊育勛
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
岩石
9
丁抗
地化
10
彭平安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11


費英偉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礦物
12
劉叢強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岩石
13
吳俊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
14
周磊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15
高山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化
16


張毅剛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礦物
17
王江海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所
岩石
18
肖賢明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所廣州
岩石
19
李獻華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20
張文正
中石油長慶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地化
21


王汝成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礦物
22
章禮明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礦物
23
鄭永飛
中國科技大學
地化
24
周永章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25


李迪恩
中山大學地質系
礦物
26
李勇
成都理工學院沉積所
岩石
27
李春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地化
28
陳軍紅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29
胡凱
南京大學
地化
30
徐勝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地化
31


廖立兵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礦物
32
王世傑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礦物
33
徐義剛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岩石
34
朱永鋒
北京大學地質系
岩石
35
邱華寧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36
蘇艾國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地化
37


葉凱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
38
馮新斌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39
張乾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40
林麗
成都理工學院
地化
41
趙志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岩石
42
黃智龍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岩石
43


韋剛健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44
王登紅
中國地科院礦產資源所
地化
45
劉建忠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46
畢獻武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47
何宏平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礦物
48
謝樹成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學院
地化
49


陳斌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岩石
50
傳秀雲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礦物
51
竇立榮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地化
52
代世峰
中國礦業大學
地化
53
劉志飛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地化
54
吳豐昌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55
夏群科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地化
56
張招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岩石
57
鄭洪波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岩石
58
鄭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岩石
59



蔡春芳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化
60
劉勇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
地化
61
劉 耘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礦物
62
孫衛東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63
庹先國
成都理工大學
地化
64
王勤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岩石
65
王岳軍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岩石
66
楊進輝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
67
袁鵬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礦物
68
趙子福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地化
69



韓貴琳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70
賀懷宇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化
71
王強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岩石
75
王焰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72
吳平霄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礦物
77
吳元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學院
地化
73
謝志東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礦物
78
袁洪林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
地化
74
鐘宏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76



安太成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77
郭鋒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岩石
78
劉燊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岩石
79
湯艷傑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
80
滕彥國
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
地化
81
王多君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礦物
82
肖化雲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83
徐志方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化
84
楊守業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地化
85
朱建喜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礦物
86



陳敬安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
87
傅平青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地化
88
胡修棉
南京大學
岩石
89
胡兆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化
90
黃方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地化
91
黃小龍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岩石
92
謝桂青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地化
93
英基豐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
94
張愛鋮
南京大學
礦物
95
朱光有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地化
96
第17屆(2018年5月):
,男,1980年12月生,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仁旭,男,1981年9月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
鄧文峰,男,1979年3月生,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男,1980年10月生,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高曉英,女,1980年4月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
黃汝錦,男,1979年12月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男,1981年8月生,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李高軍,男,1983年8月生,南京大學教授
李思亮,男,1978年10月,天津大學教授
李雄耀,男,1978年1月生,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梁曉亮,男,1984年1月生,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超輝,男,1982年4月生,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彭君能,男,1981年3月生,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台灣)
譚靜強,男,1983年1月生,中南大學教授
,男,1984年7月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男,1978年9月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夏瓊霞,女,1979年2月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副研究員
袁松虎,男,1979年6月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趙曉麗,女,1981年6月生,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趙新苗,女,1981年3月生,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左仁廣,男,1981年11月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