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市人民政府

來賓市位於廣西中部,是2002年12月28日成立的地級市,下轄6個縣(市、區),聚居著壯、瑤、苗、侗、仫佬等17個少數民族,屬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來賓市人民政府
  • 地址:來賓市
  • 成立時間:2002年12月28日
  • 全市總人口:252.74萬
來賓簡介,來賓介紹,民族工作,教育文化,經濟發展,來賓產業,來賓三農,城市建設,行政區劃,現任領導,

來賓簡介

來賓介紹

全市總人口252.74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7.14萬,占總人口的78%。建市以來,來賓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來賓市政府)以各民族的團結穩定、進步發展為己任,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民族團結互助,社會和諧穩定。全市生產總值由2002年建市時的114.71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71.58億元,增加156.87億元,年均增長13.2%。2008年人均生產總值11903元,比建市時的4787元增加7116元。財政收入由建市時的10.23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30.29億元,增加20.06億元,年均增長19.8%。人均財政收入1327元,比建市時的427元增加900元。被評為2006年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系統先進集體、2006—2007年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2007年全國“兩基”教育攻堅先進地區、2004—2008年中國—東協博覽會及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籌辦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民族體育舞蹈《金秀坳瑤黃泥鼓》獲全國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金牌,2008年舞蹈《啦哩噦哩咧》獲首屆中國農民文藝會演金穗獎,榮立2008年廣西抗擊雨雪低溫災害集體二等功,2008年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等等。
來賓市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管轄的地級市,是2002年12月28日撤銷原柳州地區後設立的地級市。來賓市位居廣西中部,故有“桂中”之稱,又因資源物產豐富,有“廣西煤都”、“中國糖都”、“世界瑤都”等美稱。來賓市北與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東與梧州市、桂林市、貴港市相鄰,西與河池市、南寧市相交,南與貴港市、南寧市毗鄰。深居廣西腹部,經濟、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地緣優勢十分明顯。下轄四縣一市一區,全市總面積1.34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54.98萬,其中壯、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75%,目前來賓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從18平方公里擴大到了近40平方公里。漫步來賓城區,高樓密布,街道寬闊,綠樹成排,煥發勃勃生機。城市的建設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與建市之初相比,如今,來賓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將近5倍,財政收入增長了4倍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建市至今,來賓市城鎮化率以年均1.38%的速度增長。至2011年底,城區人口達到29萬人,城鎮化率增至34.2%。新興的來賓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在變得越來越新,越來越美,越來越引人矚目。

民族工作

加強領導、狠抓落實,以強大合力共同抓好民族工作
建市以來,來賓市政府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民族工作,成立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部署全市民族工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的意見》,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民族工作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強工作督查,認真解決民族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機構,在市財政設立民族工作“三項經費”,確保民族工作有效開展。積極開展民族團結評比表彰活動,營造抓好民族團結工作的良好氛圍。積極帶領各縣(市、區)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門共同抓好民族工作,形成強大合力,為來賓市民族團結進步作出貢獻。

教育文化

加強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幹部民眾的法制觀念和民族團結意識
來賓市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面向社會進行廣泛、深入、持久的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教育工作,並明確把《民族區域自治法》列為民族地區中國小校的教學內容,讓青少年學生從國小習和認識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全市各級黨政機關的廣大幹部職工主動、自覺學習《民族區域自治法》,做學法、知法、懂法、執法的模範。民族地區還組織舉辦了科級以上領導幹部《民族區域自治法》學習培訓班。2005年以來,每年都組織開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民族政策的學習宣傳活動,舉辦了40多場(次)座談會、50多場專場文藝晚會(或山歌演唱會)、50場巡迴演出活動,分發宣傳資料33萬多份,還以宣傳牆報、宣傳橫幅、張貼標語等方式,全方位地宣傳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謳歌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展現民族自治政策在來賓市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經濟發展

來賓產業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實施“工業立市”戰略,促進民族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來賓市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分別由2002年的82.50億元、35.01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84.08億元和102.41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2.9%和19.6%。三次產業比重由2002年的40.2∶34.0∶25.8調整為2008年的28.1∶42.7∶29.2,實現了新突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6年實現利潤51.1億元,2008年工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40.6%,比2002年的27.6%提高13個百分點,6年年均提高2.17個百分點。

來賓三農

加強“三農”工作,深入實施“2個135”農業豐產增效工程,促進民族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較快增長。2008年來賓市完成農林牧漁總產值122.17億元,比2002年的71.33億元增加50.84億元,年均增長7.6%。全市甘蔗總面積251.26萬畝,甘蔗產量1244.77萬噸;成品糖148.12萬噸,比2002年增加86.31萬噸,年均增長15.7%,成為全國重要的產糖基地;桑園總面積從建市時的17.92萬畝增加到44.78萬畝,翻了一番;蠶繭產量由建市時的1.3萬噸增加到4.11萬噸,翻了三番,桑蠶業成為來賓市繼甘蔗之後又一支柱產業;優質谷種植面積159.43萬畝,占水稻種植面積的90%。畜牧方面,在全區率先創建小區規模養殖模式,被自治區水產畜牧局稱為廣西規模養殖的“里程碑”,水產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2%。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鞏固加強,桂中治旱樂灘水庫引水工程、下六甲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取得新進展。

城市建設

著力抓好城鎮建設,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來賓市區建設步伐加快,城北新區、華僑投資區、河西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等新城區建設齊頭並進,行政中心辦公大樓、濱江園小區等重點工程竣工使用,來賓市相思公園、中央綠化帶等建成開放,新區道路、紅水河二橋、單位辦公樓、房地產等一批項目正在建設,新城區框架初步拉開。舊城改造不斷加強,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建市以來全市共建設市區道路總面積191萬平方米,市區建成區面積為23平方公里,比建市時增加6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由2002年的22.8%提高到2008年的31.9%。各縣(市、區)城區、鄉(鎮)政府所在地建設取得新成效。
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推進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2008年來賓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5.77億元,是建市時的5.2倍,年均增長31.7%。樂灘水電站60萬千瓦機組擴建工程、合山發電公司66萬千瓦機組擴建工程、來賓A電廠60萬千瓦機組擴建工程、東糖集團9.8萬噸漿紙和匯元錳業一期工程等重大項目相繼投產;來賓鋁板帶及原鋁綜合加工配套項目、橋鞏水電站等項目順利推進。來賓市重大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為民族地區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市行政中心大樓落成,濱江園公務員小區建成交付使用。來賓高中、城北區路網、市直機關辦公大樓、垃圾焚燒發電廠、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快速推進,拉開了來賓市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強了城市輻射能力。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促進民族地區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建市以來,來賓市縣域經濟呈現逐年加快發展態勢,2003—2008年的縣域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分別為10.7%、13.1%、13.4%、13.9%、15.3%和12.8%,年均增長13.2%,高於全區0.45個百分點。在廣西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評比中,合山市、興賓區榮獲2003年度“廣西經濟發展十佳縣(市、區)”稱號;2005年,合山再獲“十佳”,其他5個縣(市、區)全部榮獲進步獎;2006年,興賓區再次榮獲“十佳”,其他4個縣(市)獲進步獎。2008年度又有3個縣有望獲得進步獎。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建市以來,來賓市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實施科技創新項目311項,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229個、先進適用技術117項,有效發揮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強發展民族教育事業,紮實推進基礎教育,完成“普九”攻堅任務,順利通過驗收。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市82.54萬名中小學生享受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總計金額8733.1萬元;享受免雜費126.77萬人,總計金額29650.19萬元;補助寄宿制學校貧困寄宿生生活費8571.04萬元,獲助人數8.18萬。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挖掘和利用工作,民眾文化有新的發展。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所建設,積極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在全市範圍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為91.04%,超額完成自治區的指標。民族地區民眾體育蓬勃發展,培養出藍世章、李爭等一批優秀的民族體育人才,成功舉辦了來賓市第一屆運動會,競技體育取得新的成績。新聞出版事業取得新成績,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0.19%和95.05%,“村村通”階段性目標全面實現。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紮實開展,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8以下,全市人口保持低生育水平。基層政權建設穩步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平安來賓”創建活動有效開展。認真做好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加大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和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切實維護民眾合法權益,總體上保持了社會穩定。全市各項事業呈現整體推進、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關注民生,積極為各民族人民民眾辦實事好事
抓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建市6年共解決4.3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通過脫貧解困減少14.2萬農村貧困人口,解決3000多個五保對象住房難問題。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困難項目建設,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和飲水困難基本解決。建成人畜飲水工程項目368處,使22.3萬民眾受益;建成沼氣池15.4萬座,入戶率達34.61%;完成村屯道路建設617條2389公里,使29萬民眾受益。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城鄉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5年來,共有136.08萬人次獲得城市低保救助,全市累計發放五保供養資金7776萬元,所有農村五保對象已全部按標準執行供養,建立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體系,累計發放救災款15183.6萬元,發放救濟口糧1.32萬噸,共有78.21萬人次獲得救濟,受災民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05年6月,來賓市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8219戶民眾的住房全部倒塌,來賓市全力組織救災重建,使全倒房民眾2005年底住進了新房;2008年6月,因特大洪災造成的3237戶倒房民眾同樣經政府幫助於2008年底前住進了新房。教育、住房、醫療等救助制度也逐步建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切實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6年來,累計新增城鎮就業7.36萬人,城鎮失業登記率控制在3.8%以內,輸出農民工14.2萬人,勞務輸出成為農民增收主要來源之一。建市6年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8.3億元,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573個行政村通等級公路,通達率為79%。
加大對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和使用工作力度,民族幹部隊伍不斷壯大
幾年來,來賓市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和使用的力度,研究制定了全市的《人才發展規劃》,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加強民族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民族幹部的素質。組織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強化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幹部的科學文化素質。積極選派民族幹部到中央、自治區級黨校、行政學院培訓學習;鼓勵和支持民族幹部參加各種學歷教育,不斷提高其學歷層次。二是注重實踐鍛鍊,不斷提高民族幹部的組織領導能力。選派民族幹部到區直和其他地市對應部門掛職鍛鍊,學習先進經驗。把一部分優秀少數民族幹部選派到基層,在實踐中鍛鍊提高以獲得基層領導工作經驗。到2008年底,來賓市黨政人才、企事業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總量為18.02萬人,少數民族人才擁有量達12.66萬人,占人才總量的71.4%,占少數民族人口數的6.77%。民族幹部在黨和政府的培養下茁壯成長,他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已成為社會經濟建設的主力軍。

行政區劃

市下一級區劃一覽
來賓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來賓市 面積13449平方千米。人口249 8236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市人民政府駐在來賓市人民路。
興賓區 面積4404平方千米。人口101 5165人。郵政編碼546100。區人民政府駐來賓市前衛路。
合山市 面積 350平方千米。人口 13 9227人。郵政編碼546500。市人民政府駐嶺南鎮。
象州縣 面積1898平方千米。人口 35 4918人。郵政編碼545800。縣人民政府駐象州鎮。
武宣縣 面積1739平方千米。人口 43 1330人。郵政編碼545900。縣人民政府駐武宣鎮。
忻城縣 面積2541平方千米。人口 40 5384人。郵政編碼546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金秀瑤族自治縣 面積2517平方千米,人口15 2212人。郵政編碼545700。縣人民政府駐金秀鎮。
市下二級區劃一覽
來賓各縣市區現共設4個街道辦事處、30個鎮、36個鄉。
4個街道辦事處:城北、城東
河西、八一街道辦事處
36個鄉:三五鄉、五山鄉、陶鄧鄉、橋鞏鄉、良塘鄉七洞鄉城廂鄉寺山鄉、石牙鄉、南泗鄉、高安鄉、大灣鄉、正龍鄉;北泗鄉、河裡鄉;馬泗鄉、歐洞鄉、安東鄉、果遂鄉、新圩鄉、北更鄉、遂意鄉;馬坪鄉、妙皇鄉、百丈鄉、水晶鄉;祿新鄉、思靈鄉、金雞鄉;三角鄉、忠良鄉、羅香鄉、長垌鄉、大樟鄉、六巷鄉、三江鄉。
附註:2003年,新龍鄉與桐嶺鎮合併為桐嶺鎮。2005年,撤銷來賓鎮,設立城北、城東、河西3個街道辦事處;撤銷北五鄉、大里鄉、溯社鄉,分別整建制併入鳳凰鎮、遷江鎮、平陽鎮;寧江鄉併入城關鎮;馬步鄉、河馬鄉分別併入武宣鎮和東鄉鎮;七建鄉併入桐木鎮。
市下三級區劃一覽
來賓市各鄉鎮(街道辦)共下設44個社區、724個村委會(768個)。其中興賓區15個社區240個村委會;合山市2社區29個村委會;忻城縣7個社區123個村委會;象州縣10個社區113個村委會;武宣縣6個社區142個村委會;金秀瑤族自治縣4個社區77個村委會。(截止2003年末)

現任領導

市長:雷應敏
常務副市長:余治平
副市長:李振品、劉德祥、韋平、許謙、姜雷、羅 勇、梁 琰、李道軍
秘書長:范洪亮
副秘書長:韋煥清 廖燕玲 覃智 唐桂倫 梁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