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鎮

象州鎮位於象州縣中南部,地處柳江東西兩岸,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境東靠寺村鎮,西接馬坪鄉,南鄰妙皇鄉及武宣縣的金雞鄉,北接運江鎮。總面積211平方公里,屬丘陵平原—平原丘陵地形。耕地面積3.25萬畝,其中水田1.58萬畝;全鎮轄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四個社區,龍富、龍門、雞沙、培森、古才、石里、沐恩、王鐸、沙蘭9個村民委,共58個自然村,居住有漢、壯、瑤、苗、侗、仫佬等多種民族成分,2010年人口普查全鎮常住人口為5321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象州鎮
  • 外文名稱:Xiangzho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西象州縣
  • 下轄地區:城東、城南、城西、城北4個社區9個村
  • 電話區號:0772
  • 郵政區碼:545800
  • 地理位置:象州縣中南部柳江兩岸
  • 面積:211平方公里
  • 人口:53215人(2010年人口普查)
  • 方言:壯話、桂柳話
  • 著名景點:象州溫泉
  • 車牌代碼:桂G
基本概況,建制沿革,農業概況,自然資源,旅遊文化,經濟發展,歷史名人,

基本概況


象州鎮
全鎮轄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四個社區,龍富、龍門、雞沙、培森、古才、石里、沐恩、王鐸、沙蘭9個村民委,共67個自然村,居住有漢、瑤、苗、侗、仫佬等民族,2000年統計人口數為42731人,2005年末總人口為4.4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5萬人,非農業人口2.42萬人。2006年,象州鎮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3.75萬人。2010年人口普查全鎮常住人口為5.32萬人
象州鎮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重晶石、石英砂、水晶礦及石膏、飾面用灰岩等,重晶石雖已開採多年,目前仍有相當儲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濃厚,是該鎮的一大特色,境內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除歷史風情、人物傳說及古建築遺址外,還有回面山景區、茶花岩、悶頭清泉谷度假村、全國目前最大的天然石巷—古海底石巷迷宮以及人文景點東山寺等。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縣城的象州鎮城建發展很快,城區建築面積由解放初的0.5平方公里發展至2000年的4.5平方公里;人口由數千人發展至3.5萬人。象州郊區的象州溫泉、妙皇河湖區、桃園石巷迷宮、回面山景區等是人們休閒遊覽的好去處。
象州鎮有高中1所,國中3所,職業中學1所。

建制沿革

象州自南朝梁以來,歷代均為州、郡、縣治所,時間長達1400餘年。象州隔象江對岸有一山,古代雨後初晴不時有雲彩結成象形繞山遊動,故山因雲得名叫象山;唐代設州,以山為州名叫象州,是象州歷史上沿用時間最長的地名。民國時期象州改為象縣,1952年象縣與武宣縣合併為石龍縣,縣城一度搬至 石龍鎮,1960年石龍縣改為象州縣後,縣城於1962年復遷回象州。1950年屬象州區,1958年置鄉,同年改公社,1980年析建象州鎮。

農業概況

全鎮屬丘陵平原-平原丘陵地形。2003年耕地面積32711畝,其中水田15819畝,旱地16892畝。近年來,象州鎮大力發展甘蔗、蘑菇、桑蠶、木薯等經濟作物。至2002年,全鎮優質谷種植面積1.90萬畝,糧食總產量達9850噸。
甘蔗生產是象州鎮一大支柱產業,全鎮現有種蔗面積達19500畝,2002/2003年度榨季進廠原料蔗達11.3萬噸,其中高產、高糖優良品種蔗占95%以上。隨著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的深入,象州鎮黨委、政府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桑蠶業與蘑菇種植業,當前桑蠶業與蘑菇種植業也逐步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2002年全鎮種桑面積達4000多畝,養蠶2.4萬張;種植蘑菇3.5萬多平方米,並建有一個蘑菇成品加工場。

自然資源

象州鎮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重晶石、石英砂、水晶礦及石膏、飾面用灰岩等,重晶石雖已開採多年,目前仍有相當儲量。
象州鎮古建築象州鎮古建築
歷史上象州柴胡曾聲名遠播,遠銷東南亞市場,外地中醫師均喜將象州所產柴胡入藥,稱之為“象州柴胡”。柴胡,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微寒,具有退熱升淚、解郁調經的功效。縣境內各鄉鎮的低山矮丘均有出產,象州鎮東崗嶺所產的柴胡根肥須少,藥效尤為顯著,名為“獨腳柴胡”。

旅遊文化

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濃厚,是該鎮的一大特色,境內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除歷史風物、人物傳說及古建築遺址外,還有回面山景區、茶花岩、全國目前最大的天然石巷--古海底石巷迷宮以及人文景點東山寺等。
象州溫泉中南第一泉舊稱濮泉,位於縣城東郊7公里處,象州溫泉水屬高熱礦泉水,泉水流量每小時達 235噸,水溫在 73℃至 77℃之間,最高水溫達85℃。其流量之大,水溫之高,水質之好均為中南之最,堪稱“中南第一溫泉”。 象州溫泉是廣西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景區位於象州縣城約4公里的沙蘭村青山嶺上, 占地面積約五十多畝,以神奇迷離而聞名遠近。
象州青山石巷迷宮位於象州鎮沙蘭村的一座小山上,距縣城僅4公里,占地面積約50畝。

經濟發展

2012年,全鎮以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和美新象州為重要戰略思想,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 開展“解放思想、學用政策、力行‘六戒’、趕超跨越”主題活動為載體,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重點,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凝聚力量,真抓實幹,全鎮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進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成效,出現了穩定發展的新局面。農業生產不斷跨上新的台階,開成了優質谷、甘蔗、桑蠶林果及畜牧養殖等五大支柱產業;工業方面形成以鋇鹽、林化和新型牆材等四大加工主業;旅遊、商貿物流、房地產、交通、文化娛樂等三產快速發展。
2012年,全鎮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5億元,工業總產值38.08億元,工業增加值14.775億元,工業投資6.272億元,工業技改投資7.34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50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3萬畝;甘蔗種植面積在3.28萬畝以上;桑園面積1.45萬畝;木薯種植達0.55萬畝;水果面積0.85萬畝;有林面積14萬畝,其中速生桉面積6萬畝。

歷史名人

象州鎮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英才輩出。民國年間,知名文人蘇壽松,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為廣西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成為廣西現代教育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