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儀鄉

來儀鄉

來儀鄉位於四川省儀隴縣西北角,東與巴中市茶壩鎮、儀隴縣福臨鄉接壤,南與儀隴縣日興鎮毗鄰,西接儀隴縣碧泉鄉,南靠巴中市觀音井鎮、樂豐鄉,距縣城78公里。幅員面積2362公頃,轄11個行政村,58個村民小組,3471戶,總人口12286人,其中農業人口11869人,全鄉耕地面積623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來儀鄉
  • 地理位置:四川省儀隴縣西北角 
  • 面積:2362公頃
  • 人口:12286 
沿革,人口數據,產業結構調整,基層組織建設,文明新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抗震救災,社會保障,教育衛生,

沿革

儀隴縣轄鄉。古名黃包石,1952年建來儀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11公里。面積25.1平方公里,人口1.2萬人。轄惠明、黃包、三河、茶岩、國橋、工農、龍虎、旱田、兩路、火山、望遠11個村委會。鄉辦企業有釀酒廠、農機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棉花、油菜籽。養殖豬、蠶、家禽等。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來儀鄉下轄村:










黃包村
茶岩村
國橋村
工農村
龍虎村
旱田村
惠明村
三河村
兩路村
火山村
望遠村

人口數據

來儀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1332

5731

5601
家庭戶戶數
3073
家庭戶總人口(總)
11332
家庭戶男
5731
家庭戶女
5601
0-14歲(總)
3319
0-14歲男
1870
0-14歲女
1449
15-64歲(總)
7117
15-64歲男
3382
15-64歲女
3735
65歲及以上(總)
896
65歲及以上男
479
65歲及以上女
41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1139
2008年人口計生率74%,人口自然增長率2.7‰,人口出生率7.6‰。全鄉糧食總產量7445噸,肉類產量1242噸,生豬出欄11066頭。農村經濟總收入4767.67萬元,財政收入293.8萬元,財政支出293.8萬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2600萬元。國中在校生654人,國小在校生分別為110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教育部門高級技術職稱2人,中級技術職稱20人,本科學歷16人,專科學歷34人,縣級骨幹教師9人。鄉文化站1個,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公司1個,鄉衛生院1所,鄉村公路里程達54公里。農民人均純收入3497元。

產業結構調整

鄉黨委、政府按照“科技創新促產業,求真務實夯基礎,同心協力構和諧,黨建保障強隊伍”的思路,以農民增收為中心,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培育了以中藥材、兔業、生豬為骨幹產業的立鄉產業。在來儀鄉望遠村、火山村、兩路村、三河村、惠明村、黃包村、龍虎村建成了中藥材發展生產鏈,全鄉種植以藿香、貝蘭為主要品種的中藥材3000畝,栽植木瓜12萬株;在來儀鄉望遠村、惠明村建成了兔業發展基地村;年勞務輸出2900人;糧經比例6︰4。
儀隴縣來儀鄉

基層組織建設

2008年,狠抓基層黨組織的發展與建設,注重黨員的發展、培訓與管理,共發展新黨員3名,培養新的入黨積極分子14名,深入推進“三級聯創”綜合示範建設,積極開展創建“四強”基層黨組織活動,通過學習培訓,提高了黨員幹部的思想素質及工作能力,轉變了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融洽了乾群之間的關係,並制訂了整個學教活動的長效機制和長遠計畫。在活動中,鄉村幹部走訪農戶1000戶次,發放徵求意見表及其他形式問卷共320份,收集意見和建議165條,撰寫學習心得體會80篇,學習筆記50份,解決民眾熱難點問題24件。村級辦公基礎逐步完善,火山村、惠明村、茶岩村、工農村的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場所建設全面完成,並組織各村一名計算機操作人員,集中進行了計算機知識培訓,提高了各村現代遠程教育系統操作水平。

文明新村建設

2008年,黃包村全面啟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共新建村社道公路3.6公里,便民路1.5公里,改廚改廁80戶,新建沼氣池88口,人飲工程新建2口,改建1口。解決了來儀鄉場鎮居民及來儀國小全體師生的飲水問題。爭取國家資金10萬元,加強了來儀鄉惠明村扶貧互助合作社、來儀鄉惠明村中藥材發展協會、來儀鄉惠明村兔業發展協會,互助合作社(通過贈股、參股等方式)的發展,共吸收會員81人。通過爭取上級補助、民眾自籌等方法,籌集資金8.1萬元,幫助民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13件。

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競爭立項,兩路村1.5公里的村道通暢公路建設年初全面啟動。年底,該村全面完成建設任務。投資15萬元,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0處,其中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處。解決了800人、1200頭牲畜的飲水難題。

社會事業

抗震救災

“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全鄉社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全鄉受災總戶數達857戶,受災人口3216人,受災房屋間數1630間,其中住房1165間,牲畜圈舍465間,受災房屋中倒塌67間,一般損毀1563間。地震發生後,鄉黨委政府領導於5月12日下午4點召開緊急會議,組織鄉機關幹部深入受災農戶家中,做好安撫工作並號召全鄉廣大民眾積極抗災自救。5月15日號召全鄉黨員積極繳納特殊黨費4800餘元。5月17日將鎮村幹部募捐錢款和大量衣物發放到受災農戶手中。5月19日組建2支“義務助收隊”,幫助搶栽搶收。至年底國家撥付災後重建資金34.2萬元,其中農房災後重建補助3.2萬元,農房維修加固補助31萬元。上述項目均已完工,補助款已發放到農戶手中。

社會保障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農村低保標準年人均收入372元,低保金實行季度發放,解決民政救濟款3.75萬元。推廣城鎮養老保險體系。至12月底,近69人參與城鎮養老保險。

教育衛生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進一步鞏固了“普九”教育成果。加強師資隊伍和師德師風的建設,提高教育水平,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普九”率達100%,考入國家重點示範高中學生 4人,市級獎項1人、縣級獎項4人。加強學校硬體建設,改善教學環境和師生生活條件,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的鄉國小教師住宿樓建設啟動。社會福利事業。“雙擁”、“結對幫扶”、扶貧助殘、低保和社會養老保險事業得到加強,鄉現有敬老院1所,占地1200平方米,現收養五保老人10人,將各項民政救濟補助總計36.7萬餘元及時發放,社會福利事業持續有序發展。計生“三結合”幫扶工作落到實處,計生優質服務全面開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0%,鄉衛生院辦公綜合樓全面竣工,並投入正常使用,各項醫療設施逐步完善,醫務隊伍素質全面提高,農民看病難題得到了根本解決,人民身心健康充分得到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