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雙修

佛道雙修

《佛道雙修》是網路寫手人弗所寫的奇幻修真類小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佛道雙修
  • 作者:人弗
  • 類型:奇幻修真
  • 連載狀態:連載
小說榮譽,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佛道雙修釋義,

小說榮譽

2010-07-21累積獲得一張月票
2010-06-10累積獲得八十萬點擊
2010-06-08累積獲得一萬個收藏
2010-06-06登上了起點首頁的強力推薦榜
2010-05-27累積獲得五十萬點擊
2010-05-23累積獲得一萬張推薦票
2010-04-21累積獲得三十萬點擊
2010-04-12累積獲得五千個收藏
2010-04-05累積獲得三千個收藏
2010-04-04登上了三江頻道推薦
2010-03-28累積獲得十萬點擊
2010-03-26累積獲得一千個收藏
2010-03-24累積獲得五萬點擊
2010-03-22累積獲得三百個收藏
2010-03-22累積點擊破萬

內容簡介

簡介:天之者,真正超脫生死,天地輪迴的無上成就。
古往今來,修行法門,只到天者之下。
只有一本輪迴經,才是天者之上,真正的越天之法!
佛家修行,修本性如真,百世輪迴轉生不失真我。
道家修行,修復生歸一,天地創生原始元神不滅。
修行十大境界:定靜,斬念,化元,修身,地者,養神,化像,輪迴,轉生,天者。
本書純屬虛構,作者鑑定為文盲,如有雷同,純屬悲劇!

作品目錄

第一章、那爛陀寺
第二章、有鼠能言
第三章、諸法廣紀
第四章、大聖佛者
第五章、法身鎮妖
第六章、靈台傳法
第七章、天地輪迴
第八章、天地不容
第九章、閻城呂王
第十章、入住呂府
第十一章、一拳破殺
第十二章、丹爐真經
第十三章、肚中金爐
第十四章、修武損命
第十五章、天元殺生經
第十六章、先天有缺
第十七章、無形殺念
第十八章、獸魂噬念
第十九章、家有忤逆
第二十章、斬念之境
第二十一章、以念驅魂
第二十二章、鎖魂兜
第二十三章、受恩以挾
第二十四章、言書經綸
第二十五章、書中世界
第二十六章、閻城不寧
第二十七章、金烏純陽陣
第二十八章、武鬥邪法
第二十九章、金甲鬥神
第三十章、奪舍邪法
第三十一章、偷聽秘聞
第三十二章、法寶立功
第三十三章、早有預謀
第三十四章、飼身之計
第三十五章、都在演戲
第三十六章、神馬雷霆
第三十七章、神馬通靈
第三十八章、總有變數
第三十九章、殺意巔峰,大宗師
第四十章、丹邪難成
第四十一章、各懷鬼胎
第四十二章、元魔靈體
第四十三章、聖印滅魔
第四十四章、丹邪入體
第四十五章、虎鬼轉生,元魔靈體
第四十六章、顯陽之體
第四十七章、凝氣歸元
第四十八章、閻城驚變
第四十九章、借物顯形
第五十章、滿城妖邪
第五十一章、戰閻浮
第五十二章、破繭,符劍!
第五十三章、敲詐敲詐
第五十四章、皇權!
第五十五章、冥鴉攝魂
第五十六章、怒不可赦
第五十七章、劍尊
第五十八章、高手雲集
第五十九章、偷聽秘聞
第六十章、邪繭之威
第六十一章、星河漩渦
第六十二章、邪繭破開
第六十三章、驚天一箭
第六十四章、陀尼經幢
第六十五章、三敗俱傷
第六十六章、搶奪元珠
第六十七章、唐星重創
第六十八章、黑煞箭!破神
第六十九章、青鸞
第七十章、金色血液
第七十一章、雲渡河,沙羅國
第七十二章、道武不融
第七十三章、念有窮盡,宇宙無限
第七十四章、天下大同
第七十五章、沙羅異蟲
第七十六章、沙民異法
第七十七章、血魂槍術
第七十八章、術道
第七十九章、商字天號
第八十章、逐利為商
第八十一章、焚血飄雲
第八十二章、沙羅美人
第八十三章、賭約
第八十四章、寶種蓮花
第八十五章、元功屬性
第八十六章、花舞術,雷熒神元
第八十七章、主僕蟲
第八十八章、為主為仆
第八十九章、智慧之華,月牙潭
第九十章、龍鯨
第九十一章、傳說
第九十二章、神人泣
第九十三章、封海御術
第九十四章、天工巨艦
第九十五章、三族長者
第九十六章、融魂之術
第九十七章、聖殿使者
第九十八章、傳影珠
第九十九章、佛宗逃者
第一百章、蛇公主
第一百零一章、肉芽木,精神歸同
第一百零二章、精神天柱,海魄兵
第一百零三章、荒夷城
一零四章、豬妖九腸說奇事,上清道人挑怒僧
一零五、魔僧手中現佛兵,婆娑世界斗道劍
一零六、酒中秀才三杯酒,沙女巧心孕奇蟲
一零七、金蟬絲繭孕妖胎,元神靈台取捨難
一零八、俐齒伶牙小雲仙兒
一零九、千金一擲意為何?
第一一零、意識空間終開拓,丹經再解煉赤爐
第111章、赤明魄身成造化反照源心開道眼
112章、凡胎肉眼皆蒙塵,今朝洗淨現妖身
113章、仙瓦怎成凡俗飾,玉光台前交樂王
114章、海北天南無神隱,宴中再遇長寧候
115章、分魂離體非正法,獸國戰神動殺機
116章、玉宴未開驚變故,樓蘭公主遭妖劫
117、荒夷城中現妖影,葬花妖界攔路前
118章、源心道眼現昊光,樂道奇術造人偶
119章、一體雙身盪妖威,朱雀火鳳難涅盤
120章、天蛇兵魄初顯威,獸神拳威破妖邪
121章、投鼠忌器難斬邪,雷熒元功克妖能
122章、術武雙修有壁壘,佛寺道門許諾言
123章、晚宴閣中見國主,樂王保媒定良緣
124章、樂王為友開金口,佳人一笑隱芳蹤
125章、知微本心一如我,丹爐火元煉邪候
126章、邪候囚爐說正法,佛道雙修路艱難
127章、心無生疑無所懼,邪說魔語煉道心
128章、紫霞道綾護邪身,析魂吸元煉真爐
129章、豬妖寶嘴巧成書,輪迴何曾亂我心
130章、道女臨凡降皇室,玉瓊仙法天窺鏡
131章、仙元催魂聚冥體,術道三識光音氣
132章、三教正法非獨有,樂之妙境傳奇術
133章、道明術境破胎藏,術道有九難登天
134章、天弧地孤刀劍齊,世間最毒婦人心
135章、金鼎丹爐斗古冥,紫光道劍現元神
136章、太虛中來一元光,返照見性方為神
137章、燁霜玄兵劍陣,道劍圖錄展威能
138章、道女無心結孽障,妖蹤乍現雙頭國
139章、群龍無首定盟首,雲海群雄結同盟
140章、隱世奇人伯少典,錦策一計定句陳
141章、隱士原來是居士,雲海遊俠聚荒夷
142章、五旗令主推盟首,遊俠不服林玄應
143章、遊俠豹王說狂言,姑射秒言解危局
144章、蟅牛之靈淬神鞭,澤光秒術懾神威
145章、恩威並施收豹王,樓凡國主贈熇荒
146章、世間多少傳奇事,神槍現世造傳奇
147章、一式破天隕星斬,不合吾心日月薨
148章,天真無邪槍靈童,血靈胎盤造奇物
149章、不以是非定善惡,武神意志現頂峰
150章、血靈精華鑄元功,誅妖大軍離荒夷
151章、陰沙狂潮絕陰地,一體雙頭現蛇人
152章、狂沙封界難逾越,兵陣離亘開路途
153章、狂沙封界難逾越,兵陣離亘開路途
154章、蟻蛟蛇人亂血脈,水簾洞府藏奇兵
155章、蛇妖歹心設陷阱,武神足踏血蟲山
156章、凝水冰訣退血蟲,赦天之日現蟲潮
157章、驚天蟲吟馭萬蟲,雲海群雄聚鹿谷
157章、驚天蟲吟馭萬蟲,雲海群雄聚鹿谷
158章、混亂血脈褻天柱,狂獸奔騰現鹿魔
159章、獸王鼓音破萬獸,暗中潮湧藏殺機
160章、雲海重現封魂使,骨笛解印冥河烏
161章、八尾褐蟒盪山巒,熇荒血食吞獸精
162、滄海桑田世間移,難平我心一腔恨
163章、離火神元天雷引,雷火雙式滅毒蚯
第164、灰甲羽狄造魂器,生死輕言違本心
第165、赦天神罰降鋈風,生死一線入風眼

佛道雙修釋義

佛教與道教那來的一神?佛教與道教講的是人人皆可以成仙,也人人皆可以成佛,人人皆是自己的主人,不用向某一神奴顏以對。佛教與道教那來的虔誠迷信?佛法顯宗不講迷信虔誠,講的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才是修道修佛的追求,不搞某神「個神」崇拜!
是鄙人對你說鄙人是佛道雙修的。鄙人的師公有修道的有修佛的,修佛的是藏傳佛教數一數二的諾那呼圖克圖上師,他與修道的青城派道長是至友,兩人互相參學彼此的佛與道。到最後,本門道教祖師最後是羽化出神而去,而諾那呼圖克圖是虹化涅盤的。鄙人的根本傳承上師把佛法與道法融會貫通,然後把法門傳給我們作弟子的。
因佛教開始流行,初與道家文化相結合,依附道教宏傳,故有佛道之爭,老子化胡之說。安世高與支讖等自西域東來譯經,佛學漸盛,不過“佛教在漢世,本視為道術之一種,其流行之教理行為,與當時中國黃老方技相通。”中國古代文化以道家為本,在魏晉時代,老莊的玄學特盛,“方術與玄學,俱本乎道家自然之說,漢魏之際,清談之風大盛,佛經之譯出較多,於是佛教乃脫離方士而獨立,進而高談清淨無為之玄致。”以故般若學與老莊學相近。佛教到東晉時,其勢大盛,西域大師接踵而來,中國寺僧,漸具規模。般若之學大行,談玄說妙。最可稱道者為羅什之東來,法顯之西行,道安之領袖群倫,羅什之大開譯業。什之門下十哲四聖,皆當時精研老莊的第一流學者。時北方世亂,道安高足慧遠隱居匡廬,研究般若,毗曇,提倡彌陀淨土,一時名賢大集,成為江南佛法之重鎮。後有真諦之譯唯識諸論,羅什法顯等又譯十誦、五分、四分等律。諸宗經論於是大備。從僧肇道生以來,中國佛教則因容納了老莊道家的對規律性實在性等的認識,使佛性論原有的條件性相對性的成分繼續保留的同時,真實性與永恆性的因素空前增長。中國化佛教肯定了真實無妄的本體世界的存在,突破了印度佛教的範圍,彌補了印度佛教的邏輯斷裂,使其認識得以進一步的深化。就此而論,佛教教義只有在中國化佛教中才真正走向了圓融之境,達到了佛教對宇宙人生認識的最高水平。
佛教在東漢傳入後首先被附於黃老之家,魏晉時代則依附於玄學。南北朝時期佛教才逐步獨立,至隋唐方高度發展並形成各種宗派。佛教般若思想大約是兩晉之際傳入中國的一種思潮,佛教徒借玄學的概念、命題來闡發自己的思想,以便使這種思想更容易更迅速地進入上層統治階級和士人階層。但是,由於過多地使用老莊玄學概念、命題去比附譯解般若經典,則使佛學在某種程度上被玄學化了。玄學內部有許多的派別,如貴無派、崇有派、獨化派等等,這些派別的影響使佛教內部發生分化,東晉時期,佛教內部因對般若思想理解不同而出現了所謂“六家七宗”的爭論。
被魏孝靜帝稱為“神鸞”、梁武帝稱為“肉身菩薩”的曇鸞,曇鸞,生於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 476年)。雁門(今山西省代縣)人。圓寂於東魏孝靜帝興和四年( 542年)。還有一說圓寂於北齊天保五年( 554年)以後。曇鸞自號有魏玄簡大主,受到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葬於今山西省文水縣2006年日本佛教友人來文水考察,據史書資料記載尋得了曇鸞大師之墓,在今文水縣開柵鎮北峪口村,北峪口村原為曇鸞大師發跡之後傳道之地 魏孝靜帝稱他“神鸞”;梁武帝稱他“肉身菩薩”。他一生弘揚淨土思想,奠定了淨土宗立宗的理論基礎,是一位傑出的淨土宗大師。曇鸞家近五台山,自幼受道教、佛教的薰陶。14歲到五台山朝聖,隨即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學習儒、道、佛各家的著作,尤對鳩摩羅什譯的《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譯的《百論》這四論有精深的研究,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大乘空宗學者。他認為曇無讖譯的《大集經》詞義深密,難以開悟,於是就著手為此經作注。中途積勞成疾,為了治療氣疾出門尋訪名醫,毅然長途跋涉赴南朝梁地求訪苦求道教名土陶弘景。陶弘景被其誠意所感動,傳其仙經。
不過,關於曇鸞法師用道教方法治病,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稱他從陶弘景處得仙經十卷,本想找到地方依法修煉。然而,行至洛下,遇到了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曇鸞因問佛經中長生不死之法,可有勝過此仙經者?菩提留支日: “是何言耶?佛教中哪有長生法?縱得長生,終輪迴於三有耳。”即以《觀無量壽經》與曇鸞日: “此是大仙方!”鸞拜而受之,遂焚仙經,專修淨業。
這裡講陶弘景傳給他服氣法。精神抖擻的曇鸞辭別陶弘景,北歸途經洛陽時,遇僧人菩提流支。曇駕向對方誇耀自己學得長生不老術,對方大喝一聲,訓戒說:佛教里有《觀無量壽經》。於是曇鸞便拋棄服氣法,皈依淨土念佛,終於奠定了淨土教的基礎。此說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佛道兩教的關係,耐人尋味,因為它主張佛教比道教高明。另外,道教所說的壽,佛教稱無量壽,這也非常有趣。《雲笈七簸》里有題為。縣鸞大師服氣法”的記載。此外縣鸞還曾想其學過本草學。曇鸞對彌陀淨土信仰最大的貢獻在於對彌陀淨土經典作出通俗的解釋,並簡化修行方法,他年青時代便恨佛典盤訶義深密,難以開悟”,因而註解之。他留世的主要著述有‘往生論注》二卷,《略論安樂淨土義》一卷,《誠阿彌陀佛偈》。③由於早年學道,他還善於“調心練氣”為他人治病,因此“名滿魏都”。晚年著有《調氣論》、《療百病雜丸方》、《論氣治療方》、《服氣要訣麓》等。足見他並未放棄對道家養生學的信仰,反而更加精深。
北魏慧思被後世尊為天台宗三祖,他有著較高的佛教性功修養和宗教家的濟世情懷,但屢遭惡論師毒害,幾度垂死。身體傷害和饑寒長期妨礙了他的禪修,因此,他在誓願文中強烈表達了自己希望長壽以普度眾生的願望,稱“誓願入山學神仙,得長命力求佛道”。在慧思看來,佛法的修行目標是證得漏盡通(第六神通,也即佛教性功所達到的煩惱斷盡的“極樂”狀態),但修證前五種神通(慧思用這個佛教概念來借指神仙方術,即道教命功所達到的肉體長生安樂的效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因為“己身有縛能解他縛,無有是處”。所以他發願:“誓於此生作,長壽五通仙;修習諸禪定,學第六神通。”
慧思先以道教神仙方術修命,再以佛教定慧之學修性,開中國宗教史先命後性佛道雙修模式之先河。後來到北宋時期,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更是以先命後性的模式融內丹學和禪宗為一體,延續了慧思的修行思想。
智顗是第一個中國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他在陳朝時期即提出了止觀雙運的修行方法(止觀是針對心性定力和智慧的訓練,仍屬於性功範疇),在長期止觀禪修中,智顗為了解決自己及徒眾身體上的不適和疾病,有條件地吸收了部分道教命功,將其融入了止觀修習的體系中。他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認為,止觀修習前應該先調五事,即對飲食、睡眠、身體、呼吸和心理進行調適,其中就融匯了道教的修養方術,例如坐禪前後的按摩法,以及對百脈不通處的存思方法。而智顗在談到治病時,提到以吹、呼、嘻、呵、噓、呬六種息治療臟腑疾病,又認為“金石草木之藥,與病相應亦可服餌”, 這些都反應了智顗對道教命功兼收並蓄的態度。
可見,智顗實際上採取了一種融匯型的佛道雙修模式,他實際創立的天台宗也就具有了更多的本土氣息。後來,佛教廣泛採取了這種模式,例如少林武術吸收易筋、洗髓等道教命功而向內家拳發展,中國佛教這種特有的禪武雙修的風氣正反應了佛道雙修的普遍影響。
南北朝時期,佛教禪僧學行道教養生術者甚多。如北魏名僧曇鸞,曾赴江南就陶弘景學道教仙術,著有《調氣方》、《療百病雜丸方》、《論氣治療方》、《服氣要訣》等闡發道教養生術。後遇印度僧菩提流支,授以《無量壽經》,乃燒道教仙經,專意弘揚念佛求生淨土法門,被日本淨土宗奉為祖師。曇鸞的淨土宗著述中,雖不見仙學影響之跡,但從《道藏》中所存《曇鸞法師服氣法》看,他似乎並未完全否定道教養生術,而把佛教數息禪法融人道教養氣法中,形成一種具有佛道融合色彩的養生氣功,其法略為:寬坐,放鬆身體,“念法性平等,生死不二”,經半食頃,閉目舉舌奉齶,徐徐長吐氣一息二息,氣出入聲近旁人得聞,初粗漸細,十餘息後,聲僅自聞。凡覺有痛癢處,便想從呼氣中出。天台宗二祖慧思,在《入山誓願文》中表示為護法故,“願先成就五通神仙,然後乃學第六神通”,為此,他祈願諸聖賜以芝草神丹,療病除饑渴,“借外丹力修內丹”,把道教追求的煉養成仙作為通向佛教涅檠之域的橋樑。天台三祖智頡的禪學體系中,所述六字氣治病法,見於此前陶弘景輯的《養性延命錄》,引自《仙經》及《明醫論》,不見於印度佛典,當出自道教、中醫。天台九祖湛然,在文章中對道教煉養成仙說予以肯定。
佛教密宗之說多類道教,包括有道教所擅的服氣、服石、煉藥、外丹、符祭等方術,追求長生成仙,其與道教的淵源關係,可能早在善無畏、金剛智等人唐弘密之先。據印度傳說,1500年前(當中國南北朝初),有華人塔哈烏江至孟加拉一帶傳授中國密宗(即道教仙術)。印度教密宗經典《度母秘義經》、《摩訶支那功修法》、《風神咒坦特羅》、《須彌山坦特羅》等,皆稱印度密宗的“支那功”來自中國。根據泰米爾文密教經典,南印度密教的十八位“成就者”(修行完成了的人)之中有兩位來自中國,其泰米爾名字為博迦爾(Bogar)與普里巴尼(Pulipani),這兩位大師寫過許多關於梵咒、醫術和煉丹術的著作,他們於西元3世紀到印度伽耶等地傳播道教的醫學與化學思想,在印度的化學史與密教史上有重要地位。佛教密典中類似道教仙術之說,大概間接地淵源於印度教密宗,或直接源於道教。
道教仙學對佛教禪學影響的另一重要表現,是華化禪宗之禪的莊子色彩,禪宗之禪的宗旨方法與見地雖與莊學有區別,但亦多相通處,這使不少深通莊學的禪師語錄帶有或多或少的莊子格調。
張湛曾說“往往與佛經相參”,隱晦的指出佛經受列子影響。佛教初來時,用道家儒家易經哲學格義佛教,當時佛教的法師及其助手們對漢文古籍廣有了解,相當精通,如著名的道真擅長文學,鳩摩羅什、僧肇擅長老莊。而當時的時代正是民間湧現大量先秦藏書之時,而佛教正是當時封建社會地主階級之一,可能蒐集或者讀過各種先秦稀本與《列子》。這二種可能目前都無法排除。(在古代佛寺屬於地主階級,常蒐集孤本古籍以參或造佛經,《樂經》、《開元占經》等書皆曾被寺院收集雪藏)。而楊伯峻〈辨偽文字輯略〉引朱熹言而證列子偽:“又觀其言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者,即佛書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之所由出也。他若此類甚眾,聊記一二於此,可見剽掠之端雲。”如此斷章取義就如同柳宗元與清民疑古派的質疑,列子偽書說是從唐代柳宗元辯列子發端,而實際柳氏也並未斷言列子為偽。只是對其中幾點略有疑問。卻引來了後代不少極端化的呼應。釋子、儒徒追隨腳步紛紛質疑列子,遂積非成是。然而朱熹的意見正好相反,乃是佛書剽竊《列子》,在《語類》中說得更為明白:“‘今看《圓覺》雲‘四大各散,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是竊《列子》‘骨骸反其根,精神入其門,我尚何存”語。’”(卷126)。朱熹說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無”,詮釋了佛教的“空”。所以:“疑得佛家初來中國,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經,如說空處是也”(卷126,P.3008)。具體來說,“如遠、肇法師之徒,只是談莊老,後來人亦多以莊老助禪”(卷126,P.3025),佛書初傳入中國時,只有《四十二章經》、《遺教經》、《法華經》、《金剛經》、《光明經》等數種,所言不過精虛緣業之論,神通變見之術而已。至惠遠、僧肇、支道林等人,開始吸取道家之說。然尚未敢正以為出於佛之口也。及其久而恥於假借,則遂顯然篡取其意而文以浮屠之言。如《楞嚴經》所謂"自聞",乃莊子之意;《圓覺經》所謂"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列子所言"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者";最典型者無過惠遠之論,成片都是老莊意思。凡此之類,不可勝舉。至晉宋間乃談義,皆是剽竊老莊,取列子為多”(卷126,P.3038)。晉宋時的佛教教義、慧遠和僧肇等人的著作,以及後起的禪宗皆與老子及莊、列的學說血肉相連。
佛教佛道雙修至唐宋興盛,到明朝鼎盛,從而出了達觀等名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