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燈(神異的靈光)

佛燈(神異的靈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被世界著名氣象學家,已故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先生列為廬山三大疑案之一的“佛燈”千百年來有各種推斷。儘管近年來在科學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認識上的突破,但仍無詳實的論證說明佛燈的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燈
  • 外文名:Buddha's light
  • 地位:廬山三大疑案
  • 類別:氣候現象
  • 表現:奇特靈光
故事,歷史,解釋,

故事

佛燈,又稱聖燈。
清朝蔣超親眼看到過佛燈之奇,還特地在《蛾眉山志》中撰寫了一篇(佛燈辨):“若佛燈一事,或雲是古木葉也,或雲是千歲積雪精瑩凝結也。余疑之,而未敢遽信。愛是瞑鐘初息,沙彌來報燈現。余急趨頂上,乍見一二熒熒處,猶然諸說橫據胸中。未幾,如千朵蓮花,照耀岩前,有從林出者,有從雲出者,有由遠漸近,冉冉而至者,殆不可數計。始嘆耳聞不如目睹也。”當蔣超看到美妙絕倫的佛燈時,以前聽到的各種解釋都浮現在腦海中,究竟該信哪個,恐怕他自己也沒有了主意。

歷史

據《廬山志》記載,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發現了這種神異的靈光,但那時只能將這種現象傳為一種神話。由於最早出現佛燈的地點是在天池山文殊台下,古人便以為是文殊菩薩的化現之光。南宋時在天池山上建有天池寺,詩人周必大游山時來寺住宿,當夜他便在山上看到半山腰間忽明忽暗,飄忽不定地出現了許多如繁星閃爍的火光。他即將這一難得遇見的景象記敘下來,那燈火“閃爍合離,或在江南,或在近嶺,高者天半,低者掠地”。“天池佛燈”從此有了正式記載。最為可靠的是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學者王守仁,也在天池寺留宿時看到了佛燈。寫下了著名的《文殊台夜觀佛燈》一詩。詩云:
老夫高臥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開,
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

解釋

無論是周必大還是王守仁或者其他人,他們都沒有也無法對佛燈的來歷作出解釋。與周必大同時代的朱熹懷疑是“地氣之盛”。而另一位學者王延垚認為是“唐會昌中,二僧藏金像於錦繡谷騰溢而出之祥光”。直至近代有比較接近科學的說法,指這種火光為夜間山谷中的磷火。但是,1930年天池寺主持高慧見到的是在大雷雨過後似乎是有數百支巨大的電光,由岩底直往上升,通明的電光照在室內地下可以撿到針和芥菜籽。這與磷火又有所不同。1981年底一位在海軍航空兵服役的飛行員郭憲玉同志,以他多次的經歷,提出佛燈是“雲層對星光的反射”所致。因為他經常在無月的夜間飛行,飛機在雲上,可以看到天上地下好像都是星星。多年專門從事氣象學研究的廬山雲霧研究所江祖凡同志贊成這種新觀點,並人理論上闡述了他的見解:“廬山雲海對光線的反射率為20%——78%(100米到500米厚層積雲),天空中一等星星光經反射後變成了二等星或三等星,二等星變三等或四等星,其餘類推。平時人的肉眼能看到的顆數與雲層的大小,位置和運動有關,多則幾百顆,少則幾十甚至幾顆。而且雲層在運動,被它反射的星光也在動,造成忽明忽暗,時聚時散,神秘莫測。”依據這種特點,江祖凡同志分析佛燈的出現,一般是在無月的條件下才會產生。
郭憲玉和江祖凡同志的見解,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但形成佛燈的原因以及與其它自然因素的必然聯繫,似乎還未完全解釋清楚。譬如無月的夜晚在廬山比平地多得多,然而佛燈卻極難出現,許多生活在廬山一輩子的人也無緣得見,又如一千多年來,為何僅只有“天池佛燈”的傳說和記載。形同天池山的地理環境與自然條件在廬山比比皆是,而幾乎沒有其它一處地方有過佛燈。是否除天池山一地,偌大個廬山就都“地氣不盛”嗎?因而,人們對“佛燈”的認識依然是朦朧的,神秘的。如江祖凡同志所說的:“千古之謎——天池佛燈,正等待人們去揭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