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主舍利

舍利,梵語中意為“屍骨”,指死者火化後的殘餘骨燼。通常指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固體物,如佛發、佛牙、佛指舍利等。

佛教經典中把舍利分為兩類:一為法身舍利,即佛祖所說的佛教經典,二為生身舍利,即佛祖火化後留下的固體物。後者又可分三類,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肉舍利,紅色;三是發舍利,黑色,均圓明皎潔,堅固不碎,迥非世界珠寶可比。菩薩、羅漢也有舍利,佛教認為,只有虔誠奉佛,悟道得法的人才會自然結晶舍利,非常人可得。
相傳佛陀入滅後,弟子們焚化佛祖遺體,於灰燼中得4顆牙齒以及指骨、頭蓋骨、毛髮等物。弟子們將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養,頂禮膜拜。後來,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盛入寶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其中有許多傳入中國。
1987年法門寺地宮發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節中指骨。
根據史料和碑文的記載,雷峰塔地宮中供奉的佛螺髻發,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髮遺物,即發舍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