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集(余集鎮)

余集(余集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余集位於商城縣西南部,大別山北麓,豫鄂皖三省結合部。東、南、北分別與本縣吳河、馮店、汪橋、觀廟接壤,西與新縣沙窩鎮、光山白雀園鎮隔河相望。全境南北長15.5公里,東西寬14公里。余集是原國家建設部規劃的“國家重點建設鎮”,“中州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余集
  • 別名:隆門裡
  • 地理位置:商城縣西南部
  • 面積:6.2萬平方米
余集簡介:,余集名人,

余集簡介:

余集鎮歷史悠久,古時稱隆門裡,元代末年抗元名將余普清、餘思銘父子攜後裔兵敗定居於此,命名余家集。明成祖是十一年(1475年)鎮區始建,曾稱羅集、雷集。清同治年間,集鎮四周築有高4米,底寬2米,長500米的石寨。四門設定炮樓,街頭有哨門。主街長600米,寬4米,房屋1600餘間,沿街門市300餘間,全集占地面積6.2萬平方米,多為磚瓦結構房屋。30年代,余集生意興隆,有土布、板粉、魚秧“三大樁”,招商於市,時有“小漢口”之稱。大革命時期,商光農民起義,余集成為紅25軍的搖籃。民國27年(1938年)日軍進犯武漢,途徑余集,房屋被毀數百間。共和國成立後為獨山鄉,轄現在余集、吳河和馮店,政府駐地余集。1994年11月撤鄉建鎮,更名為余集鎮。
余集地理位置
2006年,余集鎮轄2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余集街居委會、東門街居委會、李灣村、石板村、文沖村、張沖村、朱畈村、皮沖村、何沖村、迎水村、劉灣村、黃窪村、儀學村、楊棚村、曹集村、灣塘村、前灣村、雷沖村、西灣村、楊灣村、花灣村、連塘村、紅陽村、龍門河村、響塘村、文橋村。全鎮337個村民組,總人口6萬多人,總面積89.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44畝。  余集鎮丘陵、山地交錯分布,水庫,池塘蕩漾其間,森林、草坡綠意盎然,桑田台地逶迤連綿。氣候溫和,資源豐富。主產水稻、小麥、紅薯、茶葉、桑蠶、板栗、芝麻、花生、油菜、棉花等。有小型水庫14座,塘堰1185處。

余集名人

餘思銘,余集人。元未戊戌歲(1358年),就金剛台集義兵歸附安豐(在今安徽壽縣),授平章事守御金剛台。甲辰八月(1364年),奉詔領所部兵馬赴汴京,從征累戰有功。洪武元年(1368年),賜緋衣一襲,鎮撫(從五品)兩員。九月,隨總兵宋渡河,克懷慶、澤、潞等州縣,太祖深寵之。二年(1369年),調攻桃花二寨,受勅命一道,賜緋衣一襲,床一面,賞鎮撫兩員,授寧夏衛指揮僉事(正四品)。洪武十一年(1378年),征西蕃,抱病歸卒於家。勅葬原籍,子亨襲其官。
蔣艮,字仲仁,號後山,又號黃檗山人。商城伏山鄉人,祖居余集。祖父蔣以樾,鄉間塾師,父蔣嘉紹。艮少聰穎,有“神童”之稱,聞名鄉里。12歲即能作“擘窠書”(大字)習帖,攻詩文詞,寫作甚美。同治十二年(1873)鄉試中舉。光緒六年(1880)為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十年(1884)入直上書房,為皇族子弟溥倫、溥侗之師。欽賜紗制宮燈一對,上鑲“聖旨”書“上書房行走蔣艮大人”,歷任武英殿協修、纂修,國史館協修教習。艮一生綜覽群書,致力於學問。精《易》學,闡發禮義,著《蔣氏易說》;采《春秋》3傳、《禮記》及歷代註疏之長,著《後山經錄》18卷(《春秋傳錄》6卷、《禮記錄》12卷統名);晚年把講學隨記集成《後山札記》8冊。
余炳文,同治年間進士,宣統二年任浙江嚴州府知府。
余東源,同治間秀才,人稱“餘六爺”,聰明絕頂,能言善辯,愛打抱不平。
戚先初,余集前灣人。生於1913年,1950年任貴州鳳崗縣縣委書記,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1966年任空軍後勤部政委兼修建部政委。1991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
雷躋唐,出生於商城縣余集鄉一小康家庭。1912年入信陽高級學堂。1915年入武昌中華大學,與革命先軀惲代英同班。1917年10月,加入惲代英創辦的進步團體 互助社。1918年5月,參加了武漢地區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簽訂屈辱《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的反帝愛國運動。同年9月,與惲代英一起受聘在中華大學中學部任教。1919年,參加了聲援五四愛國運動的鬥爭。1920年2月,協助惲代英在武昌創辦“利群書社”,推動了武漢地區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同年12月,與惲代英一起赴河南信陽,籌建柳林中學(後因故未建成),擬將互助社遷至信陽,在此建立革命基地。其間,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革命思想,創建信陽互助分社,為後來中共黨組織在信陽地區較早地建立打下了雄厚的思想基礎。1923年回商城,任縣立中學教員。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參與創辦商城書社,組織商城學會,傳播馬列主義,發展黨團員。1927年初,介紹進步青年、學生赴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和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同年春,參與領導了縣中學生驅逐反動校長的“四八”學潮鬥爭。1930年,根據黨的指示,在余集區創辦列寧學校,任校長,為革命培養人才。1932年秋,張國燾在鄂豫皖根據地一手製造的“肅反”擴大化波及地方,他被誣指為“反革命”、“第三黨”,含冤蒙難於光山縣白雀園。
詹重五,余集人,生於1927年。北京輔仁大學英語系畢業。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精通英、俄、日語,歷任陝西省譯協常務理事、《陝西譯訊》雜誌主編。出版有《詹重五畫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