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幼芝

佘幼芝

佘幼芝生於1939年,祖籍廣東順德馬崗。其先祖於1630年將抗清大將袁崇煥的頭顱秘密掩埋於自家後院,從此佘家後人歷經明朝、清朝、中華民國至今共三百七十餘年,日夜守護著袁大將軍的墳墓。作為佘家的第十七代傳人,在佘幼芝的多方奔走之下,2002年年底,修葺一新的袁崇煥祠堂將對外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佘幼芝
  • 出生日期:1939年  
  •  祖籍 : 廣東順德馬崗
  • 性別:女
簡介,義為何物,

簡介

"我們守護著袁將軍的墓,同時也守護著一份特殊的遺產,這份遺產叫做忠義精神。"明袁崇煥墓第十七代守墓人
佘幼芝近照佘幼芝近照
63歲的佘幼芝是住在北京市崇文區東花市斜街52號院內的一位普通老太太。372年前秋天的那個風高月黑的夜晚,她的先祖佘明德(袁崇煥部將)冒著滿門抄斬的危險將冤死的民族英雄袁崇煥的首級從朝廷高高的旗桿上偷了下來,埋在自家院內,日夜守護。此舉被後人稱為“冒死葬忠魂”。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原來在袁崇煥帳下做過多年謀士的佘義士隱姓埋名,帶領佘家的老小開始了守墓義舉。
佘家先祖的稱謂已無從查考,連佘幼芝也說不上來,但後人一般以佘義士名之。袁崇煥系廣東籍明朝一代名將。天啟六年(1626),在寧遠一役中大挫金軍,努爾哈赤本人亦為袁軍大炮重創身亡。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敗金軍於北京廣渠門外。但崇禎帝輕信讒言,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將袁逮捕下獄。次年8月袁被凌遲處死,行刑當日,沿途一些誤信他通敵的人一人一口咬他身上的肉,死得極其慘烈。
佘義士是跟隨袁將軍多年的一位謀士,在袁被害後,他含悲銜憤滅門之禍偷偷取回懸於旗桿上的袁氏人頭,埋在自家院中,從此隱姓埋名。佘義士臨終前囑咐家人死後把他埋在袁大將軍身旁,並要求佘家子孫此後不許為官、不許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為袁將軍守墓

義為何物

問世間“義”為袁崇煥的忠義令後人扼腕,佘氏家族對忠義之士在天之靈的守護也是義薄雲天。佘義士自偷葬袁崇煥首級後,就辭官不做,臨終前給後世子孫留下了遺訓:一不許再回廣東老家,二不許做官,三要世世代代為袁大將軍守墓。從此,佘家後人開始了對袁崇煥墓的秘密守護,直到乾隆年間,守墓才轉為公開,他們也才得到世人的敬重。
300多年雨打風吹去,多少人世滄桑、世事更迭無從歷數,而為冤屈忠魂守墓的義舉未從間斷,直至落在了這位左腿微跛、腳步踉蹌,甚至有點弱不禁風的老太太身上。佘幼芝老太太說,三百多年來佘家的17代輩輩單傳,但是每一代都記著忠義二字,都恪守祖訓,與袁大將軍墓朝夕相伴,沒有離開半步。
佘幼枝曾做了這樣的詩:“十年浩劫掘忠魂,盼黨重接墓中人,元素舍死保北京,英雄事跡傳美名,獨守陵園思哀情,代代相傳元素情,苦守陵園三百載,誰知我氏心中情。 ”
在北京崇文區第59中學校園內佘家小屋的後面,便是青磚矮牆圍起來的明代抗清將領袁崇煥墓園。墓園內有一 大一小兩墓,大的墓碑上書“有明袁大將軍墓”楷書,小的只有一塊無字墓碑,則是佘家先祖的墓。
袁崇煥身後150年,清朝乾隆帝為他平了反。 同時為他及佘氏修墳以旌氣節。民國初年由康有為出面,各界人士在袁墓旁建立袁祠。建國後,毛澤東主席曾批文指示保護袁墓,不得動遷。當時每年清明,周恩來宋慶齡朱德等都前來祭拜袁墓。
文革開始後,“紅小將”的大錘便毫不留情地砸爛了袁墓、袁祠。佘幼芝欲哭無淚,那可是佘家人戰戰兢兢守了300多年的袁將軍英靈啊。
明袁崇煥之墓明袁崇煥之墓
當時,佘家所有與袁崇煥,與守墓有關的照片、書等都付之一炬,佘幼芝當時搶救出來的唯一一件東西是她父母與外婆的合影。
文革後,袁墓已面目全非,墓園被中學闢為操場,原先的文物有的散落學校各處,面對這一切,1978年起,她到處奔走呼籲,以期修復袁崇煥之墓。很多人對佘幼芝的舉動不理解。
1990年,佘幼芝因膝關節病入院,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寫過一首詩自勉,內中有這么一句:“苦守靈園三百載,誰知我氏心中情。”在她的床頭,恭錄著袁將軍的一句話“心苦後人知”。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袁崇煥墓終於重建起來。1992年4月5日清明節,修葺一新的袁崇煥墓迎來了文革以來第一批祭奠的人們。那天,佘幼芝剪去留了十幾年的髮辮。當初她曾發誓:一天未修復袁墓,一天不剪頭髮。在佘家,有一個專用帳本,上面記載了每一筆海內外
捐款的來源和支出,除了用於袁墓的維護與祭祀,這些錢款誰也不能動,而在他們家中,我看到除了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外,可以說是家徒四壁。當地文物局曾一度要雇專人清掃袁墓,佘幼芝婉言謝絕了:“為修墓國家已經花了不少錢,請人掃墓又得花錢,
還是我來掃吧。”
誰來繼續守墓
如今,佘幼芝老人的最後一個願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袁祠的恢復。但如今的袁祠大院裡住有十六、七戶人家,光搬遷、安置就是個大難題。另一個叫佘幼芝大傷腦筋的是佘家第十八代計從何出。佘家後人到如今只剩佘幼芝一家六口在此堅守著,佘幼芝的哥哥,即佘家第十七代中的“掌門長子”在文革中便搬走了。
不過,佘幼芝感到欣慰的是,女兒焦穎和兒子焦平都明確表示願意繼續守下去。愛人焦老師竭力支持,但他表示,得繼續“考驗”兒女:“因為光守墓僅僅是表面的東西,要把一種精神,一種傳統接下去,教育後人”,“要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把墓交給政府,佘家守墓就在我們手裡終止。”
佘幼芝————————堅貞不移的民族氣節之魂
一個承諾信守370年。寒暑滄桑,17代人生生死死,守墓的遺訓還是代代相傳,守護袁將軍的英靈,守墓成了佘家每一代人生存的信仰,中國傳統精神中的對英雄的敬仰,對諾言的信守在佘家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實現。一塊碑一座墓,埋葬了一位冤屈的民族英雄。17代人、372年,守定一片忠心耿耿的英雄大義。
守定忠義
2004年袁崇煥誕辰420周年之際,佘幼芝作為第17代守墓人,奔走呼籲了一生,使得有關機構不斷修繕袁崇煥墓
袁崇煥祠修葺一新,對外開放,是她的不斷努力,佘家三百多年的守墓義舉也得以延續。廣渠門東花市斜街52號院裡居住著62歲的佘幼芝,她是個退休的商店售貨員,她還有另外一個非同尋常的身份——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當年明朝名將袁崇煥蒙冤而死,佘家祖先佘義士冒險盜回督師首級,並立下家訓:佘家世代子孫不當官、不回鄉、為袁督師守墓。
跨過五個世紀,佘家後人世代傍墓而居,至今歷時17代人、372年。佘幼枝秉承遺訓守墓的這幾十年,袁崇煥墓多遭變故,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墓碑被推倒,墳墓被挖開,文革結束後,是佘幼芝奔走呼籲了14年,使得文物部門於1992年投資修復了袁崇煥墓,佘義士墓碑也復歸原位,佘家被迫中斷的守墓也得以延續。佘幼枝守墓幾十年,曲折頗多,始終忠心不改。2002年因北京市政道路修繕,佘家被迫搬遷,離開世世代代相守的袁將軍墓,佘幼枝淚灑墳冢。2003年佘幼芝之子焦平南下為袁崇煥守衣冠冢,途中車禍身亡,佘家夫婦老年喪子,仍堅持將他兒子焦平的骨灰送到袁崇煥紀念園,又有一位佘家的後人安葬在袁將軍的墓旁,永遠地陪伴著將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