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識感

似曾相識感(deja vu)指病人接觸完全陌生的事物時,有一種早先經歷過的熟悉感。反之,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時,有一種初次見面的陌生感,則稱舊事如新感(jamais vu)。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似曾相識感
  • 外文名:deja vu
  • 釋義:有一種早先經歷過的熟悉感
  • 病因:大腦海馬區受損影響幻覺記憶
簡介,病因,由來,

簡介

似曾相識感(deja vu)指病人接觸完全陌生的事物時,有一種早先經歷過的熟悉感。反之,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時,有一種初次見面的陌生感,則稱舊事如新感(jamais vu)。正常人亦可出現這兩種體驗,但以神經症和癲癇更多見。

病因

大腦海馬區受損影響幻覺記憶

由來

你覺得以前看過這個東西嗎?研究人員指出,大腦的某個部位能夠產生幻覺記憶,也就是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對這個部位的研究,有助於改善人類的記憶。有時候,你覺得某件事很有趣。其實類似的事,你以前就有經歷過,只不過現在記不起來了。 這是大腦在跟你開玩笑。研究發現,這是你的“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Y)出了問題,在記憶過程中,新舊情景之間的相似點讓大腦中的海馬區(HIPPOCAMPUS)產生了混淆。
海馬區是進行情景記憶的區域。情景記憶是指對個人親身經歷過的,發生在某一時間和地點的事件或情景的記憶。十幾年以來,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利根川進(SUSUMU 利根川進,1987年生物學與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一直在研究這個特別區域,研究它在進行記憶與訊息貯存中所發揮的作用。在與英格蘭布里斯托大學的科學家們共同研究的過程中,利根川進把目標主要集中在海馬區,他認為這部位就是辨認新舊情景相似點的區域。
這項發現也許為研究防止情景記憶缺損奠定了基礎。情景記憶缺損是隨著年齡增長或神經衰退疾病而引起的,例如阿爾茨海默病。
科學家利用一種複雜的小鼠模型來證實他們的這一發現。在一群特定的小鼠身上,科學家破壞了海馬區中控制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體的基因。NMDA是學習與記憶過程中的關鍵細胞因子。
研究者把這群產生了基因突變的小鼠和正常的小鼠放在一個容器中,並在這個容器里布置了連通電源的金屬地板。在等所有小鼠都記住了這個環境後,科學家通上電源,讓小鼠感受到輕微的震動。
第二天,研究者又把產生基因突變的小鼠和正常的小鼠一起放在上次產生震動的容器中,然後再放到一個籠子裡面,這個籠子和容器是很相似的,只有味道、頂部形狀以及地板類型等有點小變化。
當被放回有震動的容器中時,所有的小鼠都立即呆住了。但是,當放進籠子裡時,只有基因突變的小鼠還是一副發獃的模樣,而正常的小鼠卻連一絲害怕都沒有。
利根川進對這個實驗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發生了基因突變的動物在分辨及其相似的容器A與容器B時存在一個問題。當兩個容器有很大差異時,基因突變的動物是能分辨出來的,但是,如果容器有點相似了,這類動物便糊塗了,還會認為是以前的那個容器。
研究人員把電極植入小鼠的大腦,以監控海馬區的活動,它的活動能夠證實小鼠為什麼能做出的不同行為。監控表明,當正常小鼠被放到震動容器中,海馬區沒有什麼活動跡象,說明小鼠認出了它們所處的環境。當被放到另一個容器時,它們的海馬區開始傳遞電信號,據利根川進解釋,這是小鼠在辨認兩者間的差異,從而形成記憶。而發生基因突變的小鼠,無論哪種環境,海馬區都沒有什麼反應,說明了這類小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身處一個新的環境。
利根川進進一步分析,以上這兩項證據證實了,在特定記憶中,海馬區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完好無損的特定基因能夠對相似的情景形成清晰的記憶。
利根川進指出,能夠分辨出相似的情形,這是一種技巧,而這種技巧是會隨著時間和年齡的增長而減退的。他補充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或許仍能學習與回憶知識,但他們卻無法記得與時空有關的某次事件。
利根川進說,“將來,我們可以根據對海馬區的這一系列研究,開發出新型藥物,用於減輕情景記憶因年齡和疾病而衰弱的症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