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伴(歷史名詞)

伴伴(歷史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伴伴,又稱太監宦官閹人,伴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年老“太監”的別稱,宦官(太監)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人。又稱寺人、奄(閹)人、俺人、奄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伴伴意思是皇上身邊的伴,常伴在皇上左右,所以稱為伴伴。伴伴的話,《三俠五義》第一回中,八賢王稱呼太監陳林為“伴伴”。但是這個稱呼是從明代廣泛使用起來的。

基本介紹


伴伴,中國古代歷史上年老“太監”的別稱,意思是皇上身邊的伴,常伴在皇上左右,所以稱為伴伴。伴伴的話,《三俠五義》第一回中,八賢王稱呼太監陳林為“伴伴”。但是這個稱乎是從明代廣泛使用起來的。
宦官(太監)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人。又稱寺人、奄(閹)人、俺人、奄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
那是因為過去的老戲裡,皇帝提到跟隨自己多年的親信太監,往往都叫他伴伴,歲數大點資歷老點就叫老伴伴,像《狸貓換太子裡》的陳琳,就被仁宗稱為老伴伴。
《三俠五義》第一回中,八賢王稱呼太監陳林為“伴伴”。
原文如下:因陳林是奉旨欽差,才要賜座,只見陳林撲簌簌淚流滿面,雙膝跪倒,放聲大哭。八千歲一見,唬得驚疑不止,便問道:“伴伴,這是何故?有話起來說。”
但是這個稱乎大概是從明代廣泛使用起來的。有明一代,除去洪武建文兩朝,大多數時間裡,宦官都是最受皇帝信任的力量。
相比清朝列帝,明末君主的荒怠確實有些過分,而由此大權旁落於左右的宦官,更是無法否認的否政。康熙說“聞其君常處深宮,不與臣下相見,而惟與宦相處,既不讀書,亦不勤政。”這樣自然會讓本已糟糕的局勢更加不可收拾。但當時的皇帝對依賴太監處理政務早就習以為常,在他們眼裡,這些伴伴遠比那些滿口大道理的朝官更加值得信賴。
而伴伴的意思就是皇上身邊的伴,常伴在皇上左右,所以稱為伴伴。
官不一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唐甄在《潛書》中這樣描繪太監:“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
“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而用以為帝王近幸者的名稱。又稱閹狗、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閹豎等。而太監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巡、元官署以其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監,“大”或作“太”,亦與宦者無關。明內廷有十二監,主官均稱太監,由閹人擔任,主官以下宦官,無太監之名。清始以太監加諸所有宦官,宦官與太監遂為同義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