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高姓

伯高姓

伯高氏複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體,今已不再,皆簡改為單姓高氏,融入了高氏大家庭,但其有個特徵,即族人皆以滎陽、齊郡、渤海為郡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伯高姓
  • 外文名:Gao Bo
  • 讀音:bó gāo
  • 注音:ㄅㄛˊ ㄍㄠ
  • 類型:姓氏
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得姓始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媯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伯高子,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據史籍《姓觿》記載:“戰國時列子友有伯高子。”在史籍《列子·黃帝第二》中亦記載:“伯高子,列子之師老商氏之友。”在歷史上,對伯高子的史籍記載及其稀缺。
按漢朝學者劉向在《列子新書目錄》中的記載:“列子者,鄭國人也,與鄭繆公同時。”但是柳宗元在其所著的《辨列子》中,懷疑劉向的記述有誤:或鄭繆公,應為鄭繻公(公元前422~前396年在位),因為列子與駟子陽基本上是同時代人,在《史記》中記載“鄭繻公二十四年……鄭殺相駟子陽”,即是在周安王三年(公元前398年)。列子,名禦寇,亦稱列圄寇,鄭國人,是著名的戰國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虛無縹緲,生前被莊子稱作“有道之士”。古書中有他能夠卸風而行的記載,而現實中的列子則時常處於困頓之中。列子居住在鄭國四十年,無人知其來自何處。漢朝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認為他生活的年代早於莊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因此在典籍《莊子》一書中記載了很多關於他的傳說。相傳,列子曾向關尹子問道,拜壺丘子為師,後來又先後師事於老商氏及其朋友伯高子,得到二人的真傳並修道九年之後,列子就能御風而行。
在典籍《列子·黃帝·列子御風而行》中記載: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月不省舍。因閒,請蘄其術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數月,意不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昔章戴有請於子,子不我告,固有憾於子。今復脫然,是以又來。”列子曰:“昔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居(坐下),將告汝所學於夫子者矣。自吾事夫子老商氏、友若人伯高子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而已。五年之後,心庚(更)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並席而坐。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乾殼,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今汝居先生之門,曾未浹時,而懟憾者再三。女之片體,將氣所不受;汝之一節,將地所不載;履虛乘風,其可幾乎?”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伯高子,亦稱支伯高子,能夠成為列子之師,顯然年齡長於列子。又列子從其學而崇黃老之術,成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故伯高子亦當為道學大家。伯高子是齊國人,實際上為媯姓田氏,名高,因行長而稱伯高子。
在伯高子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伯高氏,後多省文簡改為單姓高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媯姓高氏皆尊奉伯高子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黃帝之臣伯高,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伯高,是傳說中遠古之經脈學醫家,黃帝之臣。晉朝時期的史學家、醫學家皇甫謐在所撰著的《黃帝針灸甲乙經》中曾描述:“黃帝咨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侯,參之天地,驗之人物,本之性命,窮神極變,而針道生焉,其論至妙”。顯然,這位伯高為醫,是以針灸理論、臨床治療和熨燙之法等外治為特長,他和岐伯、少俞諸人一起,都對中醫脈理有精擅,為中華民族醫學寶庫的構建多有貢獻。
在伯高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伯高氏,後多省文簡改為單姓高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姬姓高氏皆尊奉伯高為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伯高、伯高子(田高,支伯高子)

郡望堂號

郡望

滎陽郡:河南省鄭州市以北的武陟、滎陽一帶古稱“邲”,在春秋戰國時期為鄭國屬地。秦朝時期始置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原陽市一帶。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部一帶。三國時期曹魏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齊王曹芳以河南郡過大,故而分河南郡設定了滎陽郡,將治所設在滎陽縣,其時轄地有今河南省黃河南部、滎陽縣至朱仙鎮一帶,包括今開封市、鄭州市在內的八縣。北魏時期移治到今滎陽市。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改為成皋郡。隋、唐兩朝均為鄭州滎陽郡。
齊 郡:西漢時期先為臨淄郡,後改齊郡,治所在臨淄(營丘,今山東淄博臨淄),其時轄地在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為青州北海郡,屬河南道,縣為屬。唐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為青州。唐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為軍,齊郡屬平盧軍節度使領轄,治所在益都,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的濰坊市一帶地區。
渤海郡:歷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兩個稱謂,另一為渤海國。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後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國。渤海國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後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後不復存在。

堂號

滎陽堂:以望立堂,亦稱邲邑堂。
臨淄堂:以望立堂,亦稱營丘堂、齊郡堂、北海堂、益都堂。

家譜文獻

山東淄博淄川孝義高氏(伯高氏)族譜,(清)高總緒等修,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山東淄博淄川高氏(伯高氏)族譜,(清)高遠堮等纂,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人民大學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山東濰坊北海高氏(伯高氏)族譜,(清)高守訓撰 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河南鄢陵高氏(伯高氏)族譜,(民國)高家寶纂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鉛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大學圖書館。
安徽桐城高氏宗譜十卷,(清)高卜芳等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慶壽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字輩排行

山東青州高氏(伯高氏)字輩:“敏祝天國英”。
山東高密高氏(伯高氏)字輩:“德賢安樂吉和順福瑞祥”。
山東牟平高氏(伯高氏)字輩:“文宏(洪)忠丕均守福善成能繼續興隆長傳”。
安徽桐城高氏(伯高氏)字輩:“德澤明青石(時)”。
河南虞城高氏(伯高氏)字輩:“齊勝子淵敏運篤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