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加河-卡馬河文化

伏爾加河-卡馬河文化

東歐烏拉爾山西側森林地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爾加河-卡馬河文化
  • 外文名:Volga-Kama Culture
  • 概述 :東歐烏拉爾山西側森林
  • 正文:主要分布於伏爾加河中游
起源,文化特點,

起源

伏爾加河-卡馬河文化(Volga-Kama Culture ),東歐烏拉爾山西側森林地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主要分布於伏爾加河中游及該河支流卡馬河沿岸。年代約為公元前第5千年末至前第3千年末。末期過渡到青銅時代的圖爾賓諾文化和分布於喀山地區的沃洛索沃文化。從1947年起,蘇聯考古學家O.H.巴傑爾和A.X.哈利科夫主持系統的發掘與研究,並據分布地域定名。
對該文化的起源,有人認為石器和房屋類型與本地中石器文化存在繼承關係,陶器則有源於中亞、外烏拉爾或第聶伯河-頓涅茨河文化等說法。

文化特點

該文化的村落分布在臨河湖的台地上。房屋為方形或長方形的半地穴居址,屋內沿中軸線設定火塘,邊沿遺有柱洞痕跡。在遺址內發現有零星墓葬。死者行單人葬,一般仰身直肢,身上撒赭石粉,頭向無定,以工具和飾物隨葬。在卡馬河沿岸,還發現一處祭祀地遺蹟,包括用赭石繪的當地地形和野獸的岩畫,並出有陶器、燧石器和獸骨。該文化的陶器頗大,上部直徑一般30~40厘米。胎中加砂或耐火粘土等,火候較高。基本器形為尖底、圜底或小平底的半蛋形器。主要紋飾是條帶狀的戳刺紋、劃紋和篦紋,在口沿及帶紋間還往往施窩紋。石器主要為壓制或磨製的鏃、矛、刀、斧、錛、鑿等。石制飾物有穿珠、垂飾、手鐲等。發現有石網墜和骨制的三齒魚鏢。晚期出現個別紅銅短劍和錐。
從工具組合及出土獸骨可知,居民經營漁獵。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及大型集體住房和墓葬類型等推測,當時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發達期。對人骨的鑑定表明,居民屬歐羅巴人種,並具蒙古人種的某些特徵。有些研究者認為,這一文化的分布區與外烏拉爾地區在新石器時代同屬一個大的民族文化區。結合語言學上的證據,可以說這裡是東歐森林地帶原始芬蘭-烏戈爾民族的主要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