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佑街道

伍佑街道

伍佑街道隸屬於江蘇鹽城市城南新區。東與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步鳳鎮,南與亭湖區便倉鎮為鄰,伍佑街道位於鹽城市區南部,為城市南擴的主要區域。

新長鐵路204國道鹽徐高速公路通榆河串場河景觀帶從街道境內穿過,街道內公路網路已基本形成。伍佑街道1958年為伍佑鄉,1959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4年建鎮,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4.5萬。2010年隨著鹽城城區範圍不斷擴展,為加快伍佑融入鹽城市區城南片區,故撤銷伍佑鎮設立伍佑街道。2011年交由鹽城市城南新區管委會管理。由於街道的發展,伍佑街道目前下轄2個社區(珠溪、龍園)、4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和1個農示園,轄區面積49.2平方公里,人口3.24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伍佑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辦事處
  • 所屬地區:江蘇省鹽城市
  • 下轄地區:伍東村,伍西村,繁榮居委會等
  • 電話區號:0515
  • 郵政區碼:224041
  • 地理位置:江淮之間東部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建鹽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鹽城南洋國際機場
  • 火車站:鹽城站
  • 車牌代碼:蘇J
產業發展,傳統文化,歷史沿革,古代,近代,現代,

產業發展

近年來,圍繞鹽城大市區建設的發展策略,伍佑經濟全面提速,工業發展全面轉型,城市化建設迅速融入大市區發展軌道。
伍佑街道
——經濟發展基礎雄厚。按照城市發展規劃,街道將積極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退二進三”步伐,充分發揮服務業發展蘊藏的潛力和優勢,積極承接第三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的輻射帶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儘快在商貿流通、房地產開發、旅遊業等方面快速突破。
——發展條件得天獨厚。新長鐵路、204國道、通榆運河、串場河縱貫伍佑,開放大道、南環路、西環路、人民南路、解放南路、勝利路等市區道路網路的快速建設,伍佑將全面融入市區5分鐘快速交通體系,成為名副其實的鹽城市區南大門、都市發展主街道。
——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堅持規劃先行、鎮當城建的理念,大手筆建設,大力度推進,建城區面積已達4平方公里。2010年完成房地產開工建設近10萬平方米。綜合保障配套完善,區域內現有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和職業中學各一所;自來水管網實現與市區併網供水;污水處理與市區管網併網工程即將開工。社會和諧穩定,民眾安居樂業,連續五年被評為省文明創建先進單位。
隨著鹽城打造沿海特大城市戰略的實施,賦予了伍佑街道更重的歷史使命。未來的伍佑,必將是一座城鎮繁華、產業興旺、綠色宜居的都市新城。

傳統文化

伍佑位於鹽城以南,古代時因為鎮上的小溪中時常能獲得蚌珠,所以名叫珠溪,與之並列存在的還有依次向南的丁溪、西溪等,這個浪漫名稱,讓水鄉特色躍然其間。珠溪之名雖然悅耳,但它卻未能維持多久。也許蚌珠只是偶爾為之,養蚌作為一種產業,當時並未形成。總之珠溪已為另一個名字所取代,這就是伍佑。
伍佑在東晉時即設有鹽場,成為與鹽城相毗鄰的重要鹽場之一。然而在唐乾符年間,該鹽場一度廢煎百年有餘。直到宋朝時有一人來到這裡,改變了這一現狀。他就是前唐御史中丞伍正己的曾孫伍祐,時任楚州團練推官。眼見鹽場廢置,他首議興復,“役不及民,甫期而就”,人稱伍佑場,以為紀念。伍佑場距鹽城甚近,且為富場,故而遠近商賈雲集此地經商、業鹽。當時鹽商有總商、垣商和運商之分。總商主散商納課,垣商主收鹽,運商主運鹽。伍佑鹽商則以垣商為主,又稱垣主。坦主各設鹽旗,形成一種小規模的經營單位,其中有帳務、茶房、幫工數十人不等。鹽旗各具特色,像招帖,成為伍佑街市一景。垣商收購灶鹽,又自辦亭灶,雇丁煎辦,擁有亭灶、盪地和產鹽權。
伍佑字佑之,唐伍正己曾孫。汀州寧化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進士,授于都縣令,勤政愛民,歷任宜城、海昌縣令,又以清廉幹練著稱。旋遷楚州團練推官。楚州舊有鹽場,自唐乾符年間荒廢,已百餘年。佑親往勘察,上秦議開復,上嘉勉。佑鑒於唐代征勞役擾民,於是以工授錢糧。各鄉遊民涌至,期年創成,歲上繳官銀錢數萬,公私兩益,人稱“伍公場”。天聖年間升遷秘書著作郎。侍郎某讒之,復放海寧縣令,轉華陽縣令,有惠政,遷維州通判,擢遷大常博士。生卒年月不詳。著有《伍太常集》。
關於伍佑,印水心編著的《鹽城縣鄉土地理》中有如下記載:“自(鹽城)西門太平橋乘輪南行,入南串場河,溯流而上,往大新河至伍佑市,市集曰伍佑場,場知事署在焉。東南有物,巍然隆起,高出屋脊,望之如丘,盤亘歷歷,皆鹽嶺也。居民千餘戶,商店尚多。”
巍然隆起的鹽嶺,勾畫出伍佑的特色,鹽場的興旺亦有此可見。從清朝晚期在伍佑設店開旗的垣商有慶仁昌、大德昌、朱成和、日升祥等十多家。他們大多是安徽歙縣人,往往自建鹽坨,儲存堆鹽,並配專人經營,運銷江南、皖北以至贛北、鄂東等地。他們雖身在異鄉,但鹽業經營的興旺卻使他們樂此不疲,沒有絲毫的寂寞或思鄉之情。相反,這些駁雜不純的商人已逐步融入了當地的文化。
有一位研究兩淮鹽商的學者曾經細微地分析了晉商與徽商的差別。他稱,“秦晉鹽商在揚州掙了錢,便把錢捎回老家窖藏起來,自己仍然穿著褪了色的布袍,嚼著蔥蒜與饅頭。徽歙商人則更注重現世的享樂。他們建樓宇、築園亭,美服飾,精菜饌,養清客,蓄優伶,玩古董,工搏弈,一切聲色犬馬的玩意兒他們莫不愛好。”
徽商的這種充分享受生活的特性必然帶動他們生活環境的變化。伍佑由鹽場而成為集鎮,由集鎮而日見喧囂、繁華,不能不說與徽商有關聯。伍佑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唐代黜陟使李承主持修堤而形成的串場河橫貫境內,將伍佑一分為二,形成東、西兩部分,以橋相通。隨著海勢東遷,鹽灶漸疏,河西街道趨廢。河東則成為伍佑鎮之所在。清康熙年間,伍佑即有四條主要大街和十多條交叉古巷。
其時鹽商在主要街、巷首以石磚砌有圈門九座,門楣刻有象徵吉祥意味的文字,如“紫氣東來”、“薰風南來”、“北闕思光”等。各門設柵欄,夜鎖防盜。
伍佑所特有的這種圈門和柵欄,事實上是將鹽商這一特殊階層從群體人員中隔離開來。雖然鹽民、灶戶亦與鹽休戚相關,賴鹽生存,但卻始終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鹽民鹽商的反差之大構成了社會的怪圈。伍佑設有場公署,主管鹽務及刑、民諸事。清乾嘉年間,該場公署曾有過一位幕僚,即以後寫《鏡花緣》的李汝珍。因其兄出任草堰場大使,李汝珍即隨兄抵海邊閒住,他對海隅之地十分好奇,到處走訪,因而落腳伍佑多時,與場大使交往密切。雖然以後李汝珍更關注草堰、西團鹽場,但伍佑小鎮的興旺依然給他留下了深刻記憶。
歷來鹽商中不乏附庸風雅之人,他們在與文人的交往中試圖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當然,不否認文商的契合,有時也能形成較好的關係。清鹹豐年間,伍佑鹽商周文同即與詞人蔣鹿譚交往甚近。蔣鹿譚的詞作有極高的藝術造詣,時有“倚聲專家,希蹤北宋”之譽。
蔣鹿譚時居東台,卻常往返於伍佑,寄住周文同的繭園,茗啜漫談,十分投機。一次,蔣鹿譚從伍佑返東台,想起伍佑繭園情致,感慨不已,遂作詞《暗香?寄周瀟碧》。因周文同字瀟碧,故以此名:
故山老鶴,等酒人散盡,飛歸詞閣。漫倚焦琴,斜日相思滿京洛。知否休文病起,渾怕憶西園花葯。但自掩,獨樹間門,燈影惜孤酌。
可惜蔣鹿譚早逝於世,所幸周文同保存有一幅蔣鹿譚小像,後人始識這位詞人的“廬山真面目”。
伍佑場曾經寓居過一位晚清秀才吳東園,此人工詩文詞曲,此前被上海蜚英書局聘為編輯,編有《文選類腋》等書問世。民國初年,吳東園曾投筆從戎,任新安五軍第七路軍秘書,後卸甲歸隱伍佑。伍佑小鎮風情對他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儘管外面風雲變幻,軍閥更迭,他依然獨處伍佑,心儀文學。他在伍佑成立國粹保存社,函授海內外弟子詩詞學,同時著有《六朝文挈補釋》、《東園傳奇十八種》、《東園叢編》三十冊。吳東園還發表有大量詩作,其中較有影響的為《評法京巴黎茶花女史〈馬克尼爾行〉》。當時正值林紓翻譯的法國小仲馬的《巴黎茶花女遺事》出版,吳東園讀後非常興奮,隨即作詩評述。馬克尼爾即今人所譯瑪格麗特,為女主人翁。詩曰:
天生麗質曰馬克,如此佳人難再得。少小名噪巴黎斯,一顧傾城再傾國。顛倒公卿絲竹叢,車如流水馬如龍。夜夜歌樓金菡菡,朝朝舞榭玉芳蓉。 ……
全詩三十二行,數百字,娓娓寫來,如怨如泣。以後著名文藝評論家阿英讀後拍案叫絕,稱“這簡直是一篇《馬克尼爾本事詩》”,“茶花女何以能強烈地吸引中國讀者對她的同情,詩文是表現得相當透徹的。”
吳東園為歙縣人,歙縣多出鹽商,《歙縣誌》云:“邑中商業,以鹽典茶木為最著,在昔鹽業尤興盛焉。兩淮八總商,邑人恆占其四。”而歙縣鹽商亦多窮奢極靡。偏偏出了個吳東園以文化人身份而居伍佑鹽場,一反歙人形象,頗多意味。
兩淮鼎盛時期共有三十個鹽場,由南而北,分為上十場,中十場和下十場,伍佑與新興、廟灣等為下十場。晚清時,隨著兩淮鹽業的衰落,沿海一帶開始了廢灶興墾,伍佑亦在這一重大轉變之列,昔日輝煌的古鹽場終於畫上了句號。

歷史沿革

古代

伍佑建立鹽場在公元418年前(東晉安帝前),屬兩淮都轉鹽運使司。公元937年(南唐升元元年),伍佑場隸屬海陵監;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成立泰州分司,伍佑場改屬泰州分司。公元1328年(洪武十五年),伍佑場設場衙門。公元1621年(明天啟元年),伍佑改稱鹽城縣伍佑市;公元1908年(清光緒三十五年),伍佑為鹽城縣南一區。

近代

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伍佑復稱為鹽城縣伍佑市;公元1929年(民國18年),伍佑為鹽城縣第二區,下轄32個鄉、6個鎮。
1940年10月,新四軍五縱隊一支隊進入伍佑,成立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府鹽城縣第二區。1941年1月,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這年的10月,中共華東局將鹽城縣劃分為鹽 城、鹽東、建陽三縣,伍佑為鹽東縣第二區。1943年春,鹽東縣第二區改稱為伍佑區。1945年10月,日寇投降後,伍佑為鹽東縣伍佑市。1946年並區設鄉,仍為鹽東縣伍佑區。1948年7月,為追悼犧牲的伍佑區委書記程步鳳烈士,伍佑區改稱為步鳳區。

現代

1949年11月,鹽東縣、射陽縣合併,改稱為射陽縣,伍佑為射陽縣步鳳區(串場河西為鹽城縣岡中區)。1954年9月,步鳳區從射陽縣劃屬鹽城縣管轄,稱為鹽城縣步鳳區。1955年4月,伍佑鎮明確為縣屬鎮。1956年2月,串場河兩岸的岡中區、步鳳區合併成立鹽城縣伍佑區,下轄蔡尖、西堡、烈士、步鳳、黨仁、伍佑五鄉一鎮。1958年3月,伍佑區劃出黨仁鄉,划進潘黃鄉,伍佑區境內仍下轄五鄉一鎮。
1958年9月,撤區鄉建製成立人民公社。伍佑區下轄的西堡、烈士、步鳳三鄉和伍佑鎮(劃出蔡尖、潘黃兩鄉)組建成鹽城縣全球人民公社。1959年2月,以通榆運河為界,全球人民公社劃分為步鳳、伍佑兩個人民公社(同時從南洋公社劃出三墩、二墩、新河三個大隊劃屬於伍佑)。1969年5月,縣屬伍佑鎮劃屬伍佑人民公社統一領導。
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管理體制,鹽城市劃分為城區、郊區兩個區,伍佑隸屬於鹽城市郊區。同年8月,撤銷公社建制,成立鄉黨委、政府、經管會。1984年4月,撤鄉設鎮,伍佑鄉改稱為伍佑鎮。同年,公社經管會撤銷。1992年7月,鹽城市組建經濟開發區,伍佑鎮下轄的新河、二墩兩村劃屬開發區。1996年7月,鹽城市郊區改稱為鹽都縣,伍佑鎮下轄的三墩村同時劃屬市經濟開發區。
2003年10月,伍佑鎮西北的伍康社區、伍岡社區、益豐社區劃屬鹽都新區管委會,至此伍佑鎮下轄黃巷、構港、伍東、伍西、宏心、武林、福興、三星8個村、1個街道辦事處(民主、繁榮、洋橋、伍北四個居委會)。
2004年3月,鹽都縣更名為鹽都區,城區更名為亭湖區,伍佑鎮從鹽都縣劃出,隸屬於亭湖區。
2010年8月,鹽城市亭湖區伍佑鎮撤銷,以其原轄區域設立伍佑街道辦事處。
2011年12月,伍佑街道辦事處交由鹽城市城南新區管委會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