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文明(人類古老文明之一)

伊斯蘭文明(人類古老文明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斯蘭文明(Hadarah or 'Umran)即在《古蘭》《聖訓》基本思想和原則指導下,由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突厥文化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演化而成的一種人類古老文明。伊斯蘭文明在哲學、倫理學、邏輯學、建築學、科學、醫學和藝術等領域有著極高造詣,曾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過重大影響。十八世紀以後,伊斯蘭文明逐漸走向衰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斯蘭文明
  • 外文名:Hadarah or 'Umran
  • 經典:《古蘭》《聖訓》
  • 文化類型: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突厥文化
基本概念,信息延伸,天啟文獻,重要作用,相關評價,趨勢特點,圖書目錄,

基本概念

伊斯蘭文明藉由Tawhid將不同文明要素凝聚、整合成一個有機結構體,成為伊斯蘭文明之共同標的。Tawhid不僅將不同文明要素整合,且將之改造調合,使之相互支持而達成和諧統一。由於伊斯蘭文明的傳播幅員相當廣大遼闊,因此其吸納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傳統和文明成果。
在伊斯蘭文明形成過程中,Tawhid並沒有改變那些不同文明要素之本質,而是將舊有的要素轉化為具有伊斯蘭之特質的新要素。這些特質要素充分表現出伊斯蘭文明的多元性;而且,這些文明要素的轉化具有輕重之分,完全視該要素間的關係與其功能而確定;換言之,伊斯蘭文明在各地域因融合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天方神韻天方神韻

信息延伸

當今世界,人類對於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明日益關注。尤其是政治學界和輿論界,對伊斯蘭文明表現出強烈而濃厚的興趣。這同世界發展的總趨勢、同伊斯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一致的。因此,一位世界著名的政治人物把伊斯蘭文明稱為現實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文明。
伊斯蘭教同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7世紀中葉興起於阿拉伯半島。這一事件揭開了阿拉伯歷史的新篇章。歷史學家認為,此前的阿拉伯處於蒙昧時期。不久,伊斯蘭風暴便席捲了西亞、北非、中亞、西南歐等廣大地區。從此,伊斯蘭教具有了世界性品格,成為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共同信仰。在西方學者稱之為“薩拉森帝國”的穆斯林王朝里,同一性的標誌就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內涵是廣博而豐富的。“伊斯蘭”並不專指一種宗教意識、信仰體系。它同時又指稱一種社會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形態,甚至時代特性。而凜然貫通於穆斯林生活所有領域並成為其“脊樑”的,就是伊斯蘭精神。在這一精神指導下,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在吸納原有遺產的基礎上,創造了燦爛的伊斯蘭新文明。

天啟文獻

伊斯蘭文明的本質是和平與順服。真主的正道和遵循真主正道的人維護社會、家庭和個人的幸福安寧。 伊斯蘭的和平與順服不是委曲求全、苟且偷安的虛假和平﹐而是建立在仁慈﹑公正﹑正義、平等﹑合作基礎上的和睦相處﹐並由此創造人類的安寧與幸福。 《古蘭經》說﹕真主的確命人公平﹑行善﹑施濟親戚﹐並禁人淫亂﹑作惡事﹑霸道﹔他勸戒你們﹐以便你們記取教訓。(16﹕90)
在伊斯蘭語境中,伊斯蘭不是單一的和平主義者。伊斯蘭認為戰爭是令人厭惡的﹐但它不可避免。因為世界上有惡魔和自私﹐就有人想掠奪和稱霸。《古蘭經》教導穆斯林在受到攻擊時有權拿起武器進行反抗和自衛。安拉在《古蘭經》中啟示說﹕“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不要過份﹐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份者。”(2﹕190) 這是真主對信士們的命令﹐他們授權開展為維護真主的正道而抵抗進攻他們的自衛戰爭﹐不論來犯者是否穆斯林。穆斯林的戰爭只限於自衛的抵禦﹐而不許可對敵人殘酷虐待和窮追猛打﹐這就是“不要過份”的意思。

重要作用

伊斯蘭文明對人類文明進程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並為之做出了世所公認的貢獻。在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百年翻譯運動”使得希臘古代典籍完整保存下來,為歐洲文藝復興提供了指路明燈。伊斯蘭文明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同樣是人類文明遺產中的寶貴財富。例如在醫學方面,直至19世紀歐洲的專科院校仍用其著述作為經典教材。阿拉伯語成為《古蘭經》的語言後,迅速向世界各地傳播,成為最活躍、最富生命力、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之一。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抓住時機》中說:“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蒙昧狀態的時候,伊斯蘭文明正經歷著它的黃金時代……幾乎所有領域裡的關鍵性進展都是穆斯林在這個時期里取得的…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能眼光看得還遠,是因為他們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們的肩膀上”。“講阿拉伯語的各國人民是第三種一神教的信仰者,是另外兩種一神教的受益者,是與西方分享希臘一羅馬文化傳統的人民,是在整箇中世紀時期高舉文明火炬的人民,是對歐洲文藝復興做出過慷慨貢獻的人民”。

相關評價

在漫長的中世紀,伊斯蘭文明承擔了聯接東西方的責任,寬容並保護了歐洲古典文化的遺產,為今天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礎。
易中天認為:“伊斯蘭文明為什麼會這樣強悍呢,一個根本的原因或者說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是先立教後建國,先有伊斯蘭教,然後才有阿拉伯帝國。也就是說對於伊斯蘭文明來說,宗教和文明是同格起源,同步誕生,同位發展的。這是世界上的唯一。而且穆罕默德做到了一條,就是天上人間打成一片,伊斯蘭這個詞不但是宗教意識,是信仰體系還是社會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形態,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所有穆斯林都是按照伊斯蘭教的教義在生活。能夠事無巨細地管到這種程度的,歷史上只有中國的儒家,但是儒家思想第一不與中華文明同步產生,第二儒家思想不是宗教。
伊斯蘭文明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皈依的手續極為簡便,任何人要歸伊斯蘭教,只要誠心誠意地念一遍清真言作證言就可以了,清真言的內容就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使主使者。然後我作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我作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那么你就是穆斯林,手續非常簡便。但是在這種簡便的手續背後,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文明的精神,文明的精神是伊斯蘭文明具有世界性品格的重要原因,那么伊斯蘭的精神是什麼呢,至任至慈。伊斯蘭文明尊重生命,反對殺戮”。

趨勢特點

當今伊斯蘭世界,只有民族與宗教兩種基本力量。他們彼此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二戰後伊斯蘭國家文明建設中,如何理順民族與宗教的關係問題成為各國政府面臨的共同的課題。一些事實表明,偏於保守的政治制度似乎與伊斯蘭教有較多的兼容性,如在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王權、家族、宗教形成三位一體、互為依託的格局,社會更加穩定一些。反觀一些採取激進政治制度的國家,如在納賽爾主義的故鄉埃及,民族主義政權經常因為遭到傳統宗教勢力的反對而陷入政治合法性危機。
除民族、宗教視角外,當代伊斯蘭文明建設另一觀察角度是現代化進程問題。地處中東的阿拉伯世界是伊斯蘭世界的核心,中東現代化進程勢必對伊斯蘭世界的現代化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中東的現代化不僅要妥善解決好宗教文化傳統與社會現代化進程的關係問題,而且首先要求創造一個和平安寧的社會環境。然而,戰後中東地區戰亂不止,外部勢力以各種方式介入地區衝突,使中東的和平建設一再遭到破壞。戰亂對於現代化進程的負面效應成為文明研究的重要關注點之一。
伊斯蘭文明伊斯蘭文明
古老的伊斯蘭文明是以伊斯蘭宗教為精神世界之文明、制度文明的基礎。傳統上伊斯蘭教不僅是一種信仰體系,而且是一種社會制度、文化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式。一句話:伊斯蘭本身就是文明。因此,當伊斯蘭文明因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興起及殖民化浪潮而陷入困境時,從自足的宗教文化資源本身來尋求出路就成為一種巨大的歷史慣性。“宗教興則民族興”,近代以來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歷史一再重複這一傳統思維模式。在此意義上,伊斯蘭世界的現代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原教旨主義等現代文明思潮,幾乎都沒有完全脫離作為傳統重要體現的伊斯蘭宗教。如果說現代伊斯蘭文明是中世紀伊斯蘭文明的繼續和發展,那么全面地、歷史地、辨證地來對待特定時空條件下形成的傳統,就應當成為確定伊斯蘭文明走向的重要理論原則。但不同的國情又使各伊斯蘭國家對自身的傳統採取多種不同的立場、態度和做法,結果也各不相同。
其次,伊斯蘭文明的解釋主體愈益多元化。多種不同的文明思潮勃然興起,既互相競爭又互相補充。
中世紀伊斯蘭文化的統一性是多種因素所促成,其中解釋主體的單一性可謂決定性因素之一。歷史上伊斯蘭制度文化唯一的權威解釋主體是精通經訓、教法教規的宗教學者階層。他們上有統治者的庇護,下有民眾的敬重,不僅為傳播宗教文化做出巨大貢獻,而且以其特有的方式精心守護著宗教思想的正統性和一脈相承的歷史連續性。然而,近代以來隨著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的解體,文化解釋主體的多元化已成為主導趨勢之一。
什麼是伊斯蘭?誰代表伊斯蘭?誰是伊斯蘭宗教的權威解釋者?諸如此類的疑問,如今在伊斯蘭世界不會找到標準的答案。近代最早興起的泛伊斯蘭主義,是“政治伊斯蘭”的一種形態,它對伊斯蘭文化的詮釋,強調的是“團結意識”和“奮鬥精神”(伊斯蘭聖戰)。後起的現代主義潮流本質上是文化適應主義,它對伊斯蘭教的詮釋具有“辯護主義”傾向,認為伊斯蘭文化傳統中同樣富有近代西方工業文明中的科學思想、理性主義精神。民族主義對伊斯蘭教的詮釋有兩大流派,土耳其民族主義強調世俗主義政教分離、宗教個體化等非宗教思想原則,而阿拉伯民族主義注重政治功利主義,其詮釋既肯定宗教的民族性,也不斷然否定民族性格中的宗教因素。甚為活躍的原教旨主義是當今“政治伊斯蘭”的主要形態,其解釋傾向注重伊斯蘭文化主體性,以回歸傳統、反對西方化、世俗化為本質特徵。除了不同的文明思潮之外,解釋主體社會、政治、文化背景的廣泛複雜性也分外引人注目。可以說人人都拿伊斯蘭說事,而伊斯蘭似乎可以代表任何東西。不僅宗教學者、宗教“神職”人員仍以權威解釋主體自居,政府官員、軍政強人、政黨領袖、非宗教專業的師生乃至宗教政治反對派頭面人物、宗教極端主義思想的鼓吹者都經常以宗教名義表達各不相同的觀點。解釋主體的多元化反映了分裂的社會政治現實。當然,不同的解釋也有某種互補作用。
伊斯蘭文明伊斯蘭文明
第三,伊斯蘭與西方“文明的衝突”成為熱議話題,但主流話語主張不同文明間展開對話、交流。
近十餘年間,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和以色列,“文明衝突論”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觀點。它的事實依據主要有二:一是冷戰結束後,在“危險的伊斯蘭弧形地帶”即所謂“文明分界線”上出現了一系列暴力衝突事件;二是西方的價值觀,諸如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憲政制度、多黨政治、議會民主、市場經濟、政教分離等原則很少在伊斯蘭世界得到認同。其實“文明衝突論”沒有多少高深的道理或學問,不過是說文明之間歷史形成的差異難以改變,因而從邏輯上講很可能會發生衝突。這裡我們無法就“文明衝突論”展開深入系統的討論,而只想就“伊斯蘭威脅論”問題談一點看法,因為它是“文明衝突論”的重要依據之一。
自從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國和西方政界就不斷警告人們要防範潛在的“伊斯蘭威脅論”,蘇聯解體後有人甚至宣稱“綠色威脅”將代替“紅色威脅”,成為西方主要的敵人。這種政治宣傳不顧基本事實,毫無理論價值。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略予分析。一是根本不存在所謂泛伊斯蘭威脅問題。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伊斯蘭世界不是統一的政經實體,各國政府對西方的態度各異,不可能成為反西方政治聯盟。二是伊斯蘭國家儘管在文化價值觀上與西方歧異,但在政治上與西方對立的只限於伊朗、敘利亞等少數國家,它們不足以對西方的安全和利益構成實質性威脅。三是非政府宗教組織中的原教旨主義派別,他們不僅在內外政策上反對本國政府,而且在意識形態、價值觀上強烈反對西方。但他們不代表主流民意。在當今的伊斯蘭世界特別是阿拉伯世界,儘管人們強烈反對美國強權政治和偏執的中東政策,但這不等於反對西方文明。相反,許多虔誠的穆斯林希望通過與西方對話來增進互相理解,共同走向未來。

圖書目錄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圖書(2000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伊斯蘭文明
原名: Islam Civilization
作者:秦惠彬
圖書分類: 人文社科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書號: 9787500424116
發行時間: 1999年10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伊斯蘭文明伊斯蘭文明
內容簡介
針對國際學術界的“西方中心論”和“文明衝突論”,中國學人提出自己的文明理論,將世界文明劃分為12種文明體系。本書是“世界文明大系”之《伊斯蘭文明》,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組織40多位著名學者歷時多年編纂而成。它為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伊斯蘭文明,使我們對於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知道了如何借鑑和學習。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伊斯蘭文明的興起
一、伊斯蘭教前的阿拉伯半島
二、阿拉伯人的社會生活
三、伊斯蘭教的產生
四、《古蘭經》與伊斯蘭教的基本制度
五、早期伊斯蘭教的本質與特徵
第二章伊斯蘭教的傳播與發展
一、阿拉伯帝國的形成
二、阿拉伯人與非阿拉伯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帝國遠征後的政策
四、阿巴斯王朝
五、阿巴斯王朝的文化中心
六、傳統學科的發展
七、伊斯蘭文化的整合與定型
八、伊斯蘭教的地區化
九、蘇非神秘主義與正統信仰的結合——蘇非教團的形成
第三章 傳統哈里發制解體後的伊斯蘭教
一、阿拉伯帝國文明的餘暉
第四章 近現代伊斯蘭文明
一、與西方文明的碰撞
二、重新思考伊斯蘭
三、現代伊斯蘭教
第五章 伊斯蘭政治
一、《古蘭經》的政治思想
四、現代政治建設
第六章 伊斯蘭經濟
一、伊斯蘭經濟思想的基本原則
二、伊斯蘭教與現代經濟問題
第七章 伊斯蘭社會
一、伊斯蘭倫理道德
二、《古蘭經》中的道德行為規範
三、伊斯蘭社會觀
第八章 伊斯蘭女權主張
一、伊斯蘭社會婦女權益與職責
二、婦女解放前景
第九章 伊斯蘭文學藝術
一、《古蘭經》與文學
二、阿拉伯詩歌
三、阿拉伯小說
四、伊斯蘭藝術美學
五、伊斯蘭藝術的歷史分期
七、阿拉伯紋飾
八、伊斯蘭美術
九、伊斯蘭藝品
第十章伊斯蘭教
一、傳統伊斯蘭教育
二、近代伊斯蘭教育
三、現代伊斯蘭教育
第十一章 伊斯蘭科學
一、伊斯蘭科學的發展
二、伊斯蘭科學的貢獻
三、伊斯蘭傳統科學在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歷史境遇
四、伊斯蘭教與現代科學
第十二章 伊斯蘭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一、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二、伊斯蘭教與中國傳統文化
三、伊斯蘭文明的基本特性
參考書目
福建教育出版社圖書(2008)
圖書信息
書名:伊斯蘭文明
伊斯蘭文明伊斯蘭文明
作者:秦惠彬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8年4月
ISBN:9787533449537
字數:391千
頁數:345頁
定價:40.00元
(內容簡介及圖書目錄如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