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Ilie G. Murgulescu;1902年1月27日——1991年10月28日)

羅馬尼亞著名科學家、物理化學家、教育家、國務活動家,羅馬尼亞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創始人、羅馬尼亞現代物理化學的先驅。前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副主席,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大國民議會副主席,蒂米什瓦拉理工大學校長、布加勒斯特大學校長、羅馬尼亞科學院院長。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博士、教授。

基本介紹

人物傳記,主要成就,榮譽,

人物傳記

1902年1月27日生於羅馬尼亞多爾日縣奧羅德勒鄉鹿角村,這是一個不大的村莊,這裡有不少是教師家庭或是受過教育的家庭,因此居民整體的智力素質較高。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早年在家鄉讀國小,國小畢業後就讀於克拉約瓦布澤什蒂兄弟體育學校和卡羅爾一世高中。1922年——1928年就讀於克盧日斐迪南一世國王大學(現在的巴貝什-博堯伊大學)化學院。從1926年開始,他在克盧日-納波卡從事教學工作,1928年起在蒂米什瓦拉無機化學實驗室工作。1930年以“優等成績”獲得化學博士學位,1932年——1933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化學系從事課題研究,他在以弗里茨·維格特教授為首的光化學實驗室記錄光學方法在化學和光化學的運用。在那段時間,他的物理學博士論文得到了沃納·海森堡(德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和塞班·蒂卡(羅馬尼亞物理學家)的協助。穆爾古列斯庫的研究課題主要集中在分子結構光譜學化學動力學化學熱力學電化學放射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同時他還進行了化學動力學、銀和銅硫代複合物中的鈉、鉀、銨離子的研究。在分析化學領域,穆爾古列斯庫建立了汞的測定新方法,他最先在鄰氯苯甲酸中使用了鹼量滴定法和酸量滴定法,創立了新式的電導滴定鉬酸和鎢酸鹽通過含氰離子和鐵的複合物,從而在物理化學分析降水過程的理論方面做出貢獻。已發表的研究報告確定同值的滴定法和標準電極電位。他在氧化還原反應、甲烷的熱分解領域有所建樹,發明了用於丙烯腈的聚合法。
1933年,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回國後開始他的學術生涯。1934年任蒂米什瓦拉理工學院(今蒂米什瓦拉理工大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講師。1944年10月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1945年任蒂米什瓦拉理工學院教授,1947年——1949年任蒂米什瓦拉理工學院院長。1947年11月,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和其他教授一起,被任命為克拉約瓦農業學院第一屆臨時教務委員會委員,在教務委員會會議上,他們完成了克拉約瓦農學院院系和專業、教學課程內容的最終審定。1949年——1972年任布加勒斯特大學教授,1949年——1953年任布加勒斯特大學校長。1972年退休後,任布加勒斯特理工學院(今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顧問教授。
1950年4月6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公共教育部副部長,1951年10月30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最高教育委員會主席。1953年1月24日——10月28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部長,1953年10月28日——1956年11月24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長。1955年12月28日在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羅共“七大”)上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1960年1月16日——1962年6月9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教育和文化部長,1962年6月9日——1963年4月16日再次任教育部長。1965年7月24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1965年8月21日——1967年12月9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副主席。1969年3月13日——1975年3月17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大國民議會副主席。1979年11月28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被免去中央委員的職務。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作為一位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無機化學的科學家,撰寫了213篇論文,發表在國內和國外著名期刊研究領域的眾多貢獻。1948年6月9日當選為羅馬尼亞科學院通訊院士,1952年3月2日當選為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1959年12月23日——1963年3月21日任羅馬尼亞科學院副院長,1963年3月21日——1966年4月8日任羅馬尼亞科學院院長。1963年——1977年任羅馬尼亞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穆爾古列斯庫還是匈牙利科學院、蘇聯科學院、紐約科學院、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保加利亞科學院院士,法國化學會和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員。穆爾古列斯庫是1981年成立的世界文化理事會的創始會員。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一、二、三、四、五、六屆大國民議會代表。1948年3月28日——1952年11月30日當選為蒂米什-托隆塔勒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52年11月30日——1957年2月3日當選為布加勒斯特市多羅班提勒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57年2月3日——1961年3月5日當選為克拉約瓦州特爾古卡拉布內什蒂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1年3月5日——1965年3月7日當選為奧爾特尼亞卡拉卡爾第12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5年3月7日——1969年3月2日當選為奧爾特尼亞州加利恰馬馬雷第9選區的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年3月2日——1975年3月9日當選為多爾日縣薩勒庫塔第15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年3月13日——1975年3月17日任第六屆大國民議會常設局副主席。
1991年10月28日,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在布加勒斯特逝世,享年89歲。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的妻子埃列娜·穆爾古列斯庫是布加勒斯特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著有《分析和微分幾何》(1965年)等多部專著。

主要成就

1963年10月1日,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領導建立羅馬尼亞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今羅馬尼亞科學院“I.G·穆爾古列斯庫”物理化學研究所)。穆爾古列斯庫教授在布加勒斯特大學創建了現代物理化學學院,他設計了物理化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並建立了物理化學研究所的結構框架。他還於1968年舉辦了第一屆物理化學會議,並在1976年繼續領導了這一活動,直至第五屆。他一直利用他的政治地位來促進真正的專業和道德價值觀,反對造假和欺詐。
他在建立羅馬尼亞科學院克拉約瓦人文社會研究中心、發展羅馬尼亞雜誌寫作和出版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977年起,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被齊奧塞斯庫邊緣化,因為他反對物理化學研究所與羅馬尼亞科學院不相協調。令他欣慰的是1990年,研究所回歸羅馬尼亞科學院。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是一位具有廣泛國際認可和聯繫的人士,致力於(並能夠維持)國際物理化學教學與研究活動與全球最重要和最新穎的方向的同步化。 這在那個時代不是一個簡單的行動:它需要強大的國內政治地位和影響力。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在科學界和政界頗有建樹,他因布加勒斯特大學重建經費不足的問題與政府爭論,他說:“無論資產階級還是社會主義政府一直沒有資金髮展教育和研究。”在教育部副部長任上,他恢復了教師的尊嚴,禁止按社會成分對學生分級,“不妨礙教師的誠信和良心”。還有一次,在全國高等教育院校校長和院長會議上,穆爾古列斯庫抵制蘇聯顧問馬利塞夫試圖強加議程,穆爾古列斯庫說:“令人遺憾的是,像蘇聯這樣的大國卻有馬利塞夫這樣狹隘之人。”蘇聯顧問再也沒有回到羅馬尼亞。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後,他的兒子參加了由羅馬尼亞學生組織的同情匈牙利事件的示威,因此,穆爾古列斯庫“被斥為犯情緒的羅馬尼亞學生”,並被解除教育部長的職務,一度被打入“冷宮”,直到三年後的1960年才重獲起用,回到教育部。在他領導教育部的12年間,形成了教科書的系統發展,引入拉丁語用於微積分元素和全部文學和科學,取代單一的俄文譯本。他嘗試在一些一類至四類學校為教學對象,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他因此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師”,可惜這項工作後來因為“涉及的支出太多”而被放棄了。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在擔任羅馬尼亞科學院院長期間,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啟動部長會議制定法案,指令科學院放棄研究,穆爾古列斯庫堅決反對,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說:“黨員不應該抵制”。穆爾古列斯庫回應說:““我有我的責任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們有不同的想法,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他的努力下,喬治烏-德治最終採納了他的建議。許多研究人員都能夠參與國際科學活動,他們中有些人得到獎學金,到國外著名的教育和研究機構進修深造和進行學術交流,他領導下的物理化學研究所和大學化學系所有博士都被保送到國外,進入他們專業領域最先進的實驗室從事研究。包括伊利亞·普里高津(比利時物理化學家、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在內的許多外國學者成為羅馬尼亞科學院的名譽院士。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
穆爾古列斯庫教授在講授物理化學公式

榮譽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曾榮獲“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之星”一級勳章(1962年)、一級“八·二三革命”勳章(1964年)、“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和“鐵錘和鐮刀”金星勳章(1962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家獎(1962年)、第39屆國際化學工業大會金獎(1970年)。
2002年1月27日,為表彰他作為一位教師和研究人員所做出的貢獻,羅馬尼亞科學院決定將布加勒斯特物理化學研究所命名為“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物理化學研究所,他在布加勒斯特大學講授物理化學長達23年的大講堂被命名為“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梯形教室。克拉約瓦的一所中學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在他去世後,他在多爾日縣的家鄉被命名為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鹿角村。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
伊利耶·穆爾古列斯庫(布加勒斯特大學第22任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