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評價指標

企業評價指標

企業評價指標是企業績效評價內容的載體,也是企業績效評價內容的外在表現,它圍繞著企業績效的四個部分,建立邏輯嚴密、相互聯繫、互為補充的體系結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是企業績效評價內容的具體體現,企業績效評價的綜合結果也產生於企業績效的四個主要方面。

工商體系,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發展能力狀況,指標分類,基本指標,工企體系,內容及計算公式,權數及標準值,效益綜合指數,企轉方式,

工商體系

評價指標分別按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和發展能力狀況設計。我國設計的工商類競爭性企業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下表。
工商類競爭性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內容

財務效益狀況

基本指標: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
修正指標:資本保值增值率,銷售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

資產營運狀況

基本指標: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
修正指標: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不良資產周轉率,資產損失比率

償債能力狀況

基本指標: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
修正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長期資產適合率、經營虧損掛帳比率

發展能力狀況

基本指標: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積累率
修正指標總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增長率、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
以上各項評價體系內容還包括評議指標:
1、領導班子基本素質
2、產品市場占有能力(服務滿意度
3、基礎管理比較水平
4、在崗員工素質狀況
5、技術裝備更新水平(服務硬環境)
6、行業或區域影響力
7、行業經營發展策略
8、長期發展能力預測

指標分類

企業的評價指標按照數量化的程度可以分為計量指標和非計量指標。計量指標就是數值分析指標,它還可以繼續細分,按計量方式不同,分為價值量指標和實物量指標;按用途不同,分為總量指標和比率指標。計量指標較為具體、直觀,評價時有明確的實際數值和可供參考的標準值,評價結果表現為具體的分數,對企業所作的評價結論直接、明確,給外界的印象清晰。非計量指標即是人們通常說的定性指標,一般採用基本概念、屬性特徵、通行慣例等對被評價對象的某一方面進行語言描述和分析判斷,達到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非計量指標的特點是外延寬、內涵廣,難以具體化。但非計量指標能將無法計量卻反映了企業某方面狀況的潛在因素納入評價範圍,通過分析判斷,驗證計量指標評價結果得出綜合評價結論。對非計量指標進行評價計分,關鍵是要嚴格定義指標的內涵,並給出評價參考標準,如此才能實現經驗判斷的分數轉換,融入整個評價指標體系

基本指標

企業績效評價的基本指標有八項,分別是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積累率。其中,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用於評價企業的財務效益水平,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用於評價企業的資產營運狀況,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用於評價企業的負債水平和償債能力,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積累率用於評價企業發展能力和增長潛力。

工企體系

依照本指標體系能夠具有巨觀導向性、科學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主要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產出效率、產銷銜接狀況等六個方面考慮。形成了由總資產貢獻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產品銷售率等七項指標組成的新的指標體系。

內容及計算公式

1、總資產貢獻率:該指標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是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評價和考核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其中:稅金總額為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之和;平均資產總額為期初期末資產的算術平均值。
2、資本保值增值率:該指標反映企業淨資產的變動狀況,是企業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計算公式為:
資產保值增值率=報告期期末所有者權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等於資產總額減負債總額
3、資產負債率:該指標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也反映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的資金從事經營活動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4、流動資產周轉率:指一定時期內流動資產完成的周轉次數,反映投入工業企業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流動資產平均餘額
5、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工業投入的生產成本及費用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反映企業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經濟效益。計算公式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成本費用總額為產品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之和。
6、全員勞動生產率:該指標反映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勞動投入的經濟效益。計算公式為:
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7、產品銷售率:該指標反映工業產品已實現銷售的程度,是分析工業產銷銜接情況,研究工業產品滿足社會需求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產品銷售率=工業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現價)

權數及標準值

權數是根據上述各項指標在綜合經濟效益中的重要程度,由專家調查法確定。其中:
總資產貢獻率20;資本保值增值率16;資產負債率12;流動資產周轉率15;成本費用利潤率14;全員勞動生產率10;產品銷售率13。
各項指標的標準值是參考了工業經濟指標的實際水平及一般標準確定的。其數值分別為:總資產貢獻率10.7%;資本保值增值率120%;資產負債率60%;流動資產周轉率1.52次;成本費用利潤率3.71%;全員勞動生產率16500元/人;產品銷售率96%。

效益綜合指數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是衡量工業經濟效益各個方面在數量上總體水平的一種特殊相對數,等反映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的綜合指標。它是以每項指標的實際值分別除以該項指標的全國標準值,並乘以其權數,加總後再除以總權數而求得。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工業經濟某項指標報告期數值
效益綜合=∑(————————————————×該項指標權數)÷總權數
指數該項指標全國標準值
由於資產負債率為逆指標,在計算綜合指數時需分別處理。如果指標值小於60%,即可得權數12分;如果指標值大於60%,其權數則按下面公式計算。即:
指標值-不允許值100
——————————— ×12
60-不允許值100

企轉方式

排放空間和能耗空間具有有限性。在經濟社會發展早期,大自然能夠承受和消化人類活動所造成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發展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的今天,一方面,經濟社會需要持續發展,而科學技術上的突破尚不足以充分消除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滿足人民民眾對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迫切需要,必須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內。這就決定了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成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既然排放空間和能耗空間都是有限的,政府作為管理公共事務、維護公共利益最重要的主體,就應將其優先配置給那些創新能力強、帶動能力大、吸納就業多、投入產出比高因而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大的企業,以引導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高效運用排放空間、能耗空間,切實推進節能減排,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經營的社會成本。做好這項工作的基礎之一,是完善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指標
(作者為中共山東省淄博市委常委、副市長)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須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企業是微觀主體。如何才能促使企業切實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貢獻?這就要求在充分認識排放空間和能耗空間有限性的基礎上,完善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指標。
長期以來,評價企業經營績效的主要指標是企業規模和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等。這種側重於規模的評價方法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其一,企業規模反映的是經營業務的大小,而不是效益的高低。規模不等於效益,規模大未必效益就高。其二,企業有效益,社會未必有效益,或者說社會未必能得到應得的效益。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時,未必能實現提供的最終產品與其消耗資源的比例最大化,有的還會帶來過高的社會成本。其三,規模是與行業特點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而與企業競爭力沒有必然聯繫。有的看上去規模很大的企業,在行業內未必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有的規模較小、營業收入相對少的企業卻可能是行業龍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那么,怎樣才能科學評價企業經營績效呢?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把企業最終產出與其所占用排放空間、能耗空間的比例作為重要評價指標,納入企業經營績效評價體系。考慮到數據資料的準確性、獲取的方便性等要求,現階段對企業最終產出可以用上繳利稅、企業工資總額、就業人數等指標來反映,也就是以單位排放、單位能耗所產出的利稅、工資總額、就業人數等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經營績效。推而廣之,還可以進一步考核企業單位用地面積、單位耗水等的最終產出率等指標。通過完善考核評價指標,引導企業著力在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管理創新上下功夫,從而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奠定微觀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