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危機

企業經營危機

企業經營危機是指由於生產經營戰略、策略失誤而造成的產品危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經營危機
  • 外文名:Enterprise management crisis
  • 特徵:生產經營戰略
  • 原因:策略失誤而造成
基本特徵,形成類型,四個階段,形成原因,防範措施,

基本特徵

(一)客觀積累性。
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指明客觀世界的發展經歷著由量變向質變的轉化。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而質變是量變積累的綜合反映。企業經營危機的形成符合這一自然規律,是企業一定時期內經營過程中一系列方針政策實施失誤的積累。危機的積累性表現為期間觀念,反映企業一定時斯經營失誤,而非某一時點的失誤。積累是各種經營行為失誤的綜合。如在決策方面,決策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變化導致的失誤;在生產方面,產品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的質量沒有達到要求;在售後服務方面,由於執行錯誤的不合市場的行銷政策,造成產品滯銷;在財務方面,現金流入低於現金流出,企業不能償還到期債務。積累是一定期間內經營理念的落後.它阻礙企業的創新。
(二)危機的多樣性。
多樣性是一種行為表現形式,是經營失誤的具體表現,它受經營環境的多樣化及企業自身發展變化的多樣化的影響。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是多樣的,如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傳統產品市場、高科技產品市場等,且經營環境本身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企業不適應這種變化將造成多樣化的經營過程危機。企業自身的發展變化是多樣的,其經營過程可分為生產過程、銷售過程、管理過程等。每一個過程中的失誤都可形成經營危機;如生產過程中產品成本控制不嚴,非生產性經營成本的成本化導致產品成本居高不下,影響產品的市場價格,削弱產品競爭能力。
(三)突發性。
危機的突發性是一種短期的經營困境行為,具有難於準確預測性。如1997年美國投機家索羅斯引發的亞洲金融危機,許多企業受其影響,陷入經營危機甚至破產。分析危機緩生的整個過程可知,危機發生期很短。但其災難性後果卻是長期的,它摧毀一個國家的金融防範體系,削弱國家的經濟基礎,致使許多企業破產。且危機發侉的時間很難預測,加人防範的難度。危機的突發性揭示企業短期承擔風險的最高限度,是衡髓經營危機風險的有效途徑。另外危機的多發其何反覆性,在一段時間內,當企業的危機承擔能力低於經營風險時,危機將反覆發生。

形成類型

1.依潛在損失形態區分
(1)財產危險因素危機:如地震、火災、土石流、海嘯、暴風雪等。
(2)人身危險因素危機:如生、老、病、死等。
(3)責任危險因素危機:如致他人受傷或財產損失賠償損失、無法履約損失等。
2.依潛在危機變動性與不穩定性區分
(1)重能危機:如生產技術突破與改良、管理活動變革、組織再造等。
(2)靜態危機:由自然界力量所致,如火災、海難、地震、車禍等。
3.依危機可控制與預測區分
(1)可管理危機:如人身保險、意外保險等。
(2)不可管理危機:如有自殺、性侵害傾向或因素等。
4.依危機發生原因區分
(1)自然危機:如水災、火災、地震、海嘯、暴風雪等。
(2)社會危機:如竊盜、搶劫、罷工、暴動等。
(3)經濟危機:如價格狂漲或猛跌、股市下跌等。
(4)政治危機:如宗教衝突、叛亂、戰爭等。
5.按人為因素區分
(1)內在的非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危機:如環境安全事件、職業災害、職業病等。
(2)內在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危機:如勞資雙方的衝突、內部管理失當、溝通渠道閉塞等。
(3)外在的非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危機:如颱風、地震、金融風暴、石油危機等。
(4)外在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危機:如歹徒勒索、民眾抗爭、戰爭、暴動等。
由上述企業危機的發生,可能來自於外在環境,也可能來自於企業內在環境。內在環境的危機來源,可能是資本能力、技術能力、商品、成本經營、人才、勞動力等因素所致。

四個階段

企業經營中的危機的發展主要有四個階段:即前兆階段、加劇階段、持續階段和消除階段。
1.前兆階段
前兆階段是向人們發出警告的階段。大量事例表明,它是一個真正的轉折點。假如人們對這一階段的到來熟視無睹,那么,危機加劇階段來勢之兇猛,只能使任何控制危機的努力變成對損失程度的控制。有時,危機的前兆是顯而易見的,比如一位工會代表通知資方馬上要舉行一次罷工。有時,危機的前兆比這要難以判斷得多,三哩島核能事故就是一例,雖然在危機加劇階段到來之前的13個月就出現了危機的前兆——偽造的操作合格證書和安全檢查合作證書。
2.加劇階段
危機的加劇階段一經到來就不會自動消失。這時,損失已經造成,人人都認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三哩島核能事故的危機加劇階段始於1979年3月28日,大約在一周之後結束。
3.持續階段
危機的持續階段在加劇階段之後到來。持續階段包括清理工作,調整研究、自我分析以及承認錯誤等幾個方面。這個階段也是發生諸如財務動盪、管理人員大改組、競爭對手企圖接管企業,以及破產等情況的時期。
4.消除階段
消除階段是危機的第四個階段,它的到來是在公司全面恢復之後。顯然,這一階段的到來是前三個階段的努力方向,而這並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的。比如三哩島核能事故就沒能爭得該階段的到來。請看如下事實:
(1)被損壞的TMI—2核反應爐的清理工作還在進行中,這將耗資50億美元——比原先的估計高出許多倍:
(2)處理多起訴訟索賠案經歷六年之久;
(3)那個沒被損壞的反應塊TMI—1——直至1985年10月才被允許繼續試驗;
(4)自1979年以來,TMI因核輻射問題遭到指控60餘次。

形成原因

(一)職業道德危機。
道德危機指企業的工作人員因職業道德欠缺導致企業經營活動陷入困境。影響職業道德危機的因素有兩個方面:第一,是由人的天性決定的,人類在工作中追求獲得最大的收益,面臨承擔責任時則有逃避的傾向,此種天性在工作中表現為管理人員好大喜功,財務人員出示報告時避重就輕;碰到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相矛盾時.往往選擇犧牲企業的利益。造成經營危機。第二,社會分配製度不完善.即勞動付出與收益不相稱,造成工作人員心理不平衡。心理、思想波動,經不住經濟利益的誘惑以致行為脫軌。如紅塔集團的董事長諸時健在臨近退休時的貪污突.究其犯罪原因則是其覺得將紅塔集團發展壯大為大企業。自己所獲得的報酬跟付出的勞動不桕符.因而在臨近退休時撈一把。這種作法將他準入犯罪的深淵,並導致企業遭受重大損失。
(二)管理者素質危機。
指由於管理者的綜合素質能力未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導致企業陷人困境。國際排名前二十位的大型公司企業的管理者在淡及企業的管理時,一致認為企業的興衰成敗決定於經營管理,而管理的核心在於決策。決策的水平取決於管理者的素質。那些不恩進取,不更新知識的管理者,企業將為之付出慘重的代價。現階段企業管理者絮質有待提高.表現為:專業知識缺乏,面臨技術決策時決策盲目;業務素質低下。未能及時掌握知識經濟社會中的創新業務;領導方法仍停留在工業經濟社會的產品管理階段;日常應酬話動多。沒有時間更新知識,造成知識結構老化。
(三)市場危機。
指企業在面臨複雜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時未能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導致經營陷入圍境。造成市場危機的因素有:
1、科學技術投資小,產品研究開發能力弱,產品競爭力不強;
2、產品生產過程中重數量,輕質量。產品質量不高,性能不穩定,影響產品品牌的創立。
3、未能形成規模經濟,單位產品所承擔的固定成本額加大,產品成本上升,價格劣勢明顯;
4、沒有轉變傳統的行銷觀念,不能吸收網路時代高科技的網路行銷理念,導致產品行銷失敗;
5、盲目開拓國際市場,產品的國際化進程受阻。
(四)經營管理危機。
知識經濟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已制定計畫進入知識經濟的發展階段,這對於實現工業化進程的中國企業來說有些措手不及。知識經濟發展與現階段企=業的經營管理形成巨大的衝突,如在經營方法上,知識經濟風險大,不確定性因素高於普通的工業經濟,且目前知識經濟發展正處於初級階段,沒有現成的經營方法可供企業借鑑,只能濃靠企業管理者在實踐中摸索。因此,知識經濟的高風險和管理方法初級化形成巨大的矛盾(即含有巨大的經營風險);在經營管理目標上,原有的經營方式要求企業實現多元化的經營管理,力求達到風險的分散化、最小化。收益互補,以避殲經營風險.而知識經濟貝Ⅱ要求企業生產經營專業化,即向縱深方向發展.加大產品的科技含量。功能多樣化,這種經營目標與原有經營目標形成巨大的矛盾。
(五)財務危機。
由於市場經營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未能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償還債務,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遭到破壞而形成的危機。造成財務危機的因素有:
1、財務制度的不健全,未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監督機制未起作用,財務開支混亂,會計責任不明確,財務管理混亂,影響企業正常經營。
2、不合理的籌資加大企業的成本,企業據於對經營情況的樂觀估計,以長期籌資方式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產品生產能力,導致在市場發生萎縮情況下陷入債務危機。
3、企業陷入經營危機時沒有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急於採取加大籌資成本方式籌資償還債務,導致財務風險加大。
4、銷售政策上擴大賒銷比率。壞帳總額增加,影響經營資金總量,惡化經營活動。

防範措施

(一)完善管理體系,規避職業道德危機。
分析職業道德危機的形成動因可知,職業道德危機的形成受人的因素及經營環境因素影響。人的影響因素表現為,在缺乏有效監督的制衡機制下人的思想品德發生劣變,造成行為脫軌。因此,從人的思想根源角度消滅私心雜念是最有效的途徑。具體措施為:
1、加強工作人員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工作人員,築起防範犯罪的思想堤防。
2、大膽突破傳統分配觀念,實行高薪制。離薪制目前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實行高薪須打破傳統的平均分配的思想,實施效益與貢獻掛鈎,以事實鼓勵企業人員發揮聰明才智,提高知識技能,為企業作出貢獻。針對目前實施高薪制過程中高薪與貢獻不掛鈎的弊病,應努力完善考核制度,科學評估工作質量。
經營環境影響因素表現為企業缺乏完善的內控制度及社會法律體系不完善,給犯罪行為提供可乘之機。因此,
1、建立科學的互相制約的內部控制制度,實施職能環節制約及帳面與實物的制約,監督企業經營行為,防止危機發生;
2、完善社會法律體系,打擊不良行為。國家應加快經濟立法、規範經營競爭行為.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二)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管理者。
知識經濟社會是一種創新社會,其發展對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管理者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能力,這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管理者應適應這一社會需要,培養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培養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知識創新。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管理者應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加強學習。學習的內容包括社會知識、政治知識、經濟知識、法律知識、專業知識等,其中關鍵是精通專業知識,充分把握專業發展的方向,把握產品技術研究開發方向,作出科學的決策。否則。面對著充滿專業知識的決策方案。決策者的決策將會是盲目的。
2、能力創新。管理者在經營活動中應加強思維能力培養.充分利用發散性思維、集束性思維思考問題。力求全面綜合,重點突出的解決問題。
3、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管理思維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創新。要突破傳統工業經濟質量管理觀念,轉化為知識經濟創新管理;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進經營管理方式、銷售方式;要強化知識信息的製造、加工、傳播、套用。對知識人才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
4、經營方法創新。表現為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並重,兩者相輔相承,生產經營是資本經營的基礎與載體.資本經營是生產經營的擴大與高級形式,只有兩者綜合運用才能提供低成本的經營;經營有形資本與無形資本並重.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勢在必行。
(三)加大科技投資力度,以高科技產品開拓市場。
市場分為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兩個方面。國內市場競爭壓力較小,國際市場競爭壓力大,是個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分析我國國內及國際市場產品競爭狀況可知,在國際市場上科技含量較商的產品越來越受寵愛,而傳統的大工業產品逐漸被冷落,產品競爭轉化為技術競爭。而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市場,但產品與掌握高新技術的已開發國家相比。明顯地表現出品種落後,技術含量低,難以創出高的產品附加值,很難擠進國際市場,這與我國傳統的重數量、輕質量的經營方式有關。因此,加大科技投資規模,開發高新技術產品是我國企業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源泉。開發高科技產品,開拓市場是一個綜合系統。包括以下幾個途徑:
1、在開發方向上,應將目光投放在開發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新材料科學、軟科學等高技術產業,把產品的級別定位於世界水平,使之適應消費者的新需求。
2、開發過程中,要正確樹立產品質量意識,產品質量的提高能加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但產品質量提高是在一個適當的消費者接受的範圍內,並非產品的技術性能越多越好,構造及使用越雜越好.這是一個質量的誤區。根據目前市場狀況分析,操作較簡單的產品,其被讓會接納的程度較高。
3、正確處理高質量與高成本的關係。高質量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礎上的,成本是原因,質量是結果。但是有時企業的高成本卻是產品管理不善造成的,如在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不穩,使得產品售後的維修費用增加,因此企業應進行科學的管理,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得產供銷環節的和諧統一,並通過及時採購。及時生產,及時銷售,加速資金周轉來降低成本。
4、建立高效的售後服務體系。售後服務質量的高低將影響到企業的聲譽.因此必須建立完善高效的售盾服務系統,跟蹤產品的質量問題,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提高顧客的回頭率,促進新產品的銷售。
(四)加強財務風險管理。
強化債務危機處理。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用現金償還到期債務的不確定性,其結果可通過機率統計計算得知,這為防範風險提供思路。因此。在防範措施上,首先應加強工作人員的風險教育,充分掌握風險的有關知識,科學認識投資融資方案,通過槓桿分析和機率分析計量風險,調整經營管理方案,力求達到風險最小大化的經營目的。
其次,耍建立科學的預測機制,嚴格計算投資方案引發的資金運動流量,獲取現金流量的淨現值;要對方案實施的巨觀及微觀經濟環境進行科學預測,為今後的防範提供科學依據。
最後,加強籌資管理,合理構造籌資結構,如通過銀行信用、商業信用、發行債券、發行股票等籌資;籌資時應實行長期與短期結合,各種方式結合。使財務風險分散化;資金套用應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報酬。加強財務風險的防範是關鍵,但財務風險發生時如何處理也非常重要。企業應強化債務危機處理,合理利用債務重組方式達到債務展期或減輕負擔。債務重組是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雙方達成的協定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企業由於經營困難而陷入債務危機,若債權人急於求償。強制執行償還債務,則債務企業將由於不能 償還債務而使人破產,破產清算將會給債權人和債務人造成巨大的的損失。因此,債務人應儘量爭取以債務重組的方式擺脫債務困境。債務重組的方式有二種:
第一是讓渡非現金資產或發行權益證券給債權人,以全部或部分清償債權人債務。具體以轉讓有形資產或發行權益證券給債權人,且讓渡的有形資產須是與企業主營業務關係不密切的固定資產,這樣才能不影響正常經營活動,對企業生產過程不造成中斷。
第二是更改償債條件,主要有延長債務償還期,降低利率,降低債務帳面價值,全部或部分減免債務,此種償債方式較為優惠,因其未改變企業原有的生產經營規模,且償還期的延長,為企業有足夠時間組織資金進行還債提供方便。債務企業依靠債務重組達到債務。展期或減輕債務負擔。是迫不得已的方法,它給企業聲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企業運用時應謹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