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榮(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開國少將)

任榮(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開國少將)

任榮(1917年9月-2017年6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四川省蒼溪縣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三十軍師特務隊隊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師政治部宣傳幹事,特務隊隊長,紅軍大學政治部宣傳幹事兼教員。

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圍攻和長征。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營教導員、旅組織科科長,冀熱遼軍區團政委,東北野戰軍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參加了遼瀋等戰役。建國後,任東北軍區組織部副部長。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任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中方委員。1958年畢業於政治學院。

後歷任軍政委成都軍區副政委兼西藏軍區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區區委第一書記、西藏自治區第三屆政協主席、武漢軍區副政委。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一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017年6月16日2時28分,任榮因病救治無效在武漢去世,享年一百歲。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時期,人物逝世,人物軼事,

人物生平

任榮,1917年9月生,四川蒼溪縣彭店鄉來龍村人。原名任武雲,1933年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8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3年春參加革命工作。

紅軍時期

1933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八十八師政治部戰士、班長、宣傳員、宣傳幹事、特務隊長。
1935年9月起在紅軍大學上級政治科學習。
1936年3月起任紅軍大學政治部宣傳幹事兼教員。參加了長征。
1936年11月起任中央教導師教員訓練班區隊長,1937年2月起任教導師十一連、四連教員。
1937年8月起任紅三十軍政治部教育幹事。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11月起任陝甘寧留守兵團警三團宣傳股長。
1938年8月起任警三團一營政治教導員。
1941年6月起任警三團二營政治教導員。
1941年8月起任陝甘寧留守兵團警一旅農場政治委員。
1943年5月起任警一旅教導隊教育股長、整風秘書。
1943年10月起任警一旅整風隊政治委員
1944年8月起任警一旅組織科副科長。
1945年1月起任警一旅組織科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10月起任東北獨立十六旅六十六團政治委員,熱遼縱隊第三十旅副政治委員。
1947年9月起任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三師政治部主任。
1948年3月起任二十三師副政治委員。
1949年6月起任東北一七一師政治委員。

新中國時期

1950年8月至10月任東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1950年10月至1953年5月任東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代部長。
1953年5月至1956年5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其間:1954年起任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中方委員。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任榮任榮
1956年5月起任志願軍政治部副主任、志願軍黨委常委。曾任志願軍監察委員會副書記。
1957年至1958年在解放軍政治學院速成系學習。
1959年2月至1964年8月任陸軍軍政治委員。
1964年8月至1968年9月任西藏軍區副政治委員、軍區黨委副書記(1964年11月起),其間:1965年1月至9月任中共西藏工委常委。
1965年9月至1967年2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常委。
1968年9月至1971年3月任西藏軍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書記。
1971年3月至1980年8月任成都軍區副政治委員兼西藏軍區政治委員、成都軍區黨委常委(1971年3月起)。其間:1968年9月至1970年11月任西藏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1970年11月至1979年8月任西藏自治區革委會主任,1969年9月至1971年4月任自治區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1971年4月至8月任自治區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71年8月至1980年3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委第一書記。
1977年12月至1981年4月任西藏自治區政協主席。
1980年8月至1985年6月任武漢軍區副政治委員、軍區黨委常委(1980年10月起)、軍區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83年6月起)。
1988年4月當選為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中共第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

人物逝世

2017年6月16日2時28分,任榮因病救治無效在武漢去世,享年一百歲。

人物軼事

任榮將軍:陪同劉思齊朝鮮掃墓
武漢東湖之濱的茶港新村,綠樹環抱,柑桔壓枝,丹桂飄香。走進12號院中那幢紅磚砌成的二層小樓,正在客廳看報的任榮將軍摘下老花鏡,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微笑著向筆者伸出了手。談起陪同劉思齊到朝鮮掃墓的事,83歲的老將軍滿臉興奮。
1959年2月上旬的一天,時任朝鮮停戰委員會中方委員的任榮,接到中央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從北京打來的電話。羅總長在電話里說:“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8年多了,毛岸英的愛人劉思齊提出來,要和妹妹邵華一起到朝鮮去為毛岸英掃墓。這是烈屬多年來的心愿,並且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不過,毛主席說,這件事不要大張旗鼓,不要驚動朝鮮黨和政府。任榮同志你看怎么辦好?”
任榮說:“這好辦,我是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委員,經常去朝鮮開會,有固定的護照和設有軍事停戰委員會標誌的專車,劉思齊和邵華可以作為我的工作人員,隨我去朝鮮。”羅總長一聽很高興,說:“這好哇,就按你的意見辦。我讓劉思齊和邵華到丹東來與你會合,一切由你安排。”幾天后,劉思齊和邵華在中央警衛局專派的一名叫沈同的女同志陪同下,乘火車到達丹東。
見面後,劉思齊對任榮談到毛主席時說:“我的父親身體很好。在百忙之餘,他老人家也時常思念自己的親人。他多次說,是他親手把岸英交給彭大將軍的。岸英犧牲後,父親很悲痛,我更是悲痛不已,倒是父親含淚安慰我,給了我巨大的力量。當時,有不少人向父親建議,把岸英的遺體運回國內安葬。可父親說,天下黃土埋忠骨,就讓他和志願軍烈士們在一起,和朝鮮美麗的江山同在吧。時間一晃8年多了,他讓我來替他看看岸英,所有路費和花銷,都由他付。”
任榮任榮
劉思齊的這番話深深感動了任榮。任榮看著這位穿著樸素、戴著眼鏡、面目俊秀、說話斯文的女性,當年毛岸英那熟悉的身影又浮現在他的眼前。
當時朝鮮還是嚴寒冰凍的季節,為了安全,任榮決定乘火車入朝。於是,他帶著秘書兼翻譯,與劉思齊、邵華及沈同登上開往平壤的國際列車。列車在朝鮮新義洲站停下來,朝鮮入境口岸檢查站的執勤人員上車檢查。任榮遞上護照後,指著身邊的3位女同志說:“她們都是我的隨行工作人員。”檢查人員二話沒說就把護照交還給了他,放行了。
列車到達平壤,在我駐朝大使館,劉思齊和邵華受到了喬曉光大使和使館官員的熱情接待。
毛岸英烈士的墓,安葬在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內。這個陵園是任榮任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時,參與承辦組織修建的。1955年秋初步建成時,就把毛岸英烈士的墓由大榆洞遷來安葬於此。白色圓形的墓前豎有墓碑,正面為“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刻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題寫的碑文,全文是: “毛岸英烈士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的長子,19 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為了使掃墓“不驚動”朝方,任榮和喬曉光大使商定並徵得劉思齊的同意後決定,劉思齊姐妹及大使館都不獻花圈;大使館派兩輛車和一名女秘書陪同,由任榮帶領前往檜倉郡。
從平壤出發,兩個多小時後到達檜倉郡西北山坡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任榮帶領著劉思齊和邵華在前,陪同人員緊隨其後,沿陵園拾級而上,穿過由郭沫若題寫的“浩氣長存”的牌樓,來到紀念碑前向所有的志願軍烈士默哀致敬。
然後,走過聳立著志願軍烈士銅像的廣場,登到最高處的志願軍烈士群墓前。任榮指著群墓前面的一座白色圓形墓說:“這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墓。”劉思齊和邵華眼淚立刻奪眶而出,急奔過去,雙雙跪在墓前,雙手撫摸著墓碑放聲痛哭。“岸英,我來看你來了,代表父親來看你來了。這么多年才來看你,來晚了… …”劉思齊哭得撕心裂肺,泣不成聲,極度的悲傷使她幾次差點暈倒,她要把埋藏在心底對岸英深沉的愛和思念,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全部傾瀉在墓前。又過了許久,任榮怕她倆哭壞了身子,就和兩位女陪同人員把仍痛哭不止的劉思齊姐妹連拉帶勸地攙扶起來,沿著毛岸英的墓緩緩繞行一圈。
離開墓地時,劉思齊邊抽泣邊在毛岸英墓旁的地上捧了一把土,用手絹包起來,緊緊地握在手裡。大家一起再次向毛岸英烈士墓三鞠躬,作最後的告別。姐妹倆一步一回頭地緩慢挪動著腳步,劉思齊望著毛岸英烈士的墓,喃喃地說:“ 再見了,岸英。安息吧,岸英,你永遠活在我心裡。”最後任榮帶她們圍著整個陵墓緩慢繞行一周,向安葬在這裡的全體志願軍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
回國後,任榮隨即將劉思齊和邵華赴朝鮮掃墓的情況向羅總長作了匯報。羅總長稱讚任務完成得很圓滿。沈同也向毛主席匯報了朝鮮掃墓的情況,主席聽了很高興,並對沈同說:“岸英犧牲8年了,思齊年紀也不小了,再一個人單過下去也不是個事,應該再找個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幸福家庭,我們都幫助她找吧。”
任榮老將軍是1964年被免去停戰委員會委員回國的,在朝期間,每逢抗美援朝紀念日和停戰日,他都要到烈士陵園去掃墓。每年的清明節,朝鮮各界民眾、中小學生、朝鮮人民軍也都會相繼到志願軍烈士陵園掃墓,獻上美麗的金達萊。金達萊是朝鮮人民最喜愛的花,漫山遍野,火紅一片,而檜倉郡西北山坡上的金達萊每年開得格外鮮艷、美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