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京

北魏前期都城。原為秦漢所置平城故址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北魏建國以前,鮮卑拓跋部在代王猗盧六年(313),修秦漢故平城南都。拓跋猗盧登平城西山觀察地勢,將城址向南移百里,於□水之陽的黃瓜堆築新平城(晉人稱為小平城)派長子六修鎮守,以統領南邊各部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京
簡介,1漢朝時期代國,2十六國時期代國,

簡介

北魏建國後,魏道武帝拓跋□於天興元年(398)七月,將都城遷至平城。從此在平城開始營宮殿,建宗廟,立社稷,起鹿苑,規模日益擴大。當時平城也是司州、代郡的治所,稱為代京。北魏朝廷為了充實京城,先後從各地遷移大量農業和手工業勞動者至京畿地區,或給耕牛,計口授田,從事農業勞動,或從事各種手工業生產,逐步形成北魏前期歷時百年的繁盛都城。但其地偏僻,隨著皇族、官僚、軍人和百姓人口的不斷增加,物資需求量日益增長。恆、代無漕運之路,至魏孝文帝元宏統治時,糧食、物資的供應日趨緊張。柔然又不斷向南活動,構成對代京的嚴重威脅。太和十八年(494)從平城遷都於洛陽,改代京平城為恆州及代郡的治所。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平城為六鎮起義軍所攻破,州、郡、縣同時廢罷。

1漢朝時期代國

漢代劉邦統一全國,分封代國。據《史記·高祖本紀》載:漢高祖七年,“立兄劉仲為代王”。八年,“代王劉仲棄國亡,自歸洛陽”。明蔚州人尹耕的《兩鎮三關志》載:“蔚廢代城俗呼代王城,城周二十五里,九門遺蹟尚存。”
代國是帝國最北方的諸侯國。代國都城是平城(現在的大同),其地方北到大漠,南到雁門關,西到黃河,東與燕國接壤,境內有恆山五台山之險,地方大約五百里,與匈奴非常接近,所謂“天下用武之地”是也。代國一向是“胡漢雜居”,人民剽悍尚武,盛產優秀的士兵,也不缺乏馬匹,而且因為地處塞外(雁門關已經算是“邊塞”了),自然環境惡劣,一直有向南擴張的野心,而且也曾經付諸實施——代國在帝國歷史上,曾經兩次謀反,一次是在章帝時期跟匈奴人合謀攻擊雁門關,被朝廷任命的代國相國發覺,代王只好喬裝打扮逃往匈奴,後來就死在匈奴。此次謀反敗露後,章帝一度打算撤消代國,但丞相說:“代國是防禦匈奴的第一道屏障,現在朝廷並無良將,還是分封給皇上的愛子比較好。”於是重新建立代國,封章帝的第四子為代王。

2十六國時期代國

代是十六國時期鮮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權。
時期鮮卑拓跋部原遊牧於雲中一帶。曹魏甘露三年(258年)大人拓跋力微,召集諸部,確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長地位。力微卒,諸部離叛。晉元康五年(295年)力微子祿官統部,分國人為中、東、西三部,自領東部。永嘉元年(307年)祿官卒,其弟猗盧總領三部,有騎士40餘萬。永嘉之亂後,中原紛擾,晉并州刺史劉琨表請封猗盧為代公,後進封代王。修秦漢故平城(今大同)為南都,平城復還故治。
以後數傳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為質子,深受漢文化影響。鹹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置百官,製法律,由部落聯盟最終轉變為國家形式。代建國三年(340年)定都雲中盛樂宮,後又在故城南筑盛樂新城,發展農業。建國三十九年(376年)前秦苻堅發兵擊代。什翼犍兵敗奔逃後被殺。代亡。
世系
成帝拓跋毛
節帝拓跋貸
莊帝拓跋觀
明帝拓跋樓
安帝拓跋越
宣帝拓跋寅
景帝拓跋利
元帝拓跋
和帝拓跋肆
定帝拓跋機
僖帝拓跋蓋
威帝拓跋儈
拓跋鄰
聖武帝拓跋詰汾
神元帝拓跋力微
章帝拓跋悉鹿
平帝拓跋綽
思帝拓跋弗
昭帝拓跋祿官
代穆帝拓跋猗盧
代文平帝拓跋普根
代哀帝拓跋始生
代平文帝拓跋鬱律
代惠帝拓跋賀傉
代煬帝拓跋紇那
代烈帝拓跋翳槐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