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仙遊文廟)

文廟(福建省仙遊縣文廟)

仙遊文廟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仙遊文廟位於莆田市仙遊縣鯉城內縣體育場北側(俗稱燕池埔)。仙遊文廟於北宋初年建於城西,宋鹹平五年,縣尉段全遷建今址。原稱孔子廟,距今已有1270多年歷史。它的誕生,與盛唐時期大興儒學直接相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建省仙遊文廟
  • 地理位置:莆田市仙遊縣鯉城內縣體育場北側(俗稱燕池埔) 
  • 景點級別:AAAAA
  • 著名景點:戟門、兩廡、大成殿、崇勛祠、文昌閣等
  • 年代:宋朝
文廟簡介,歷史沿革,建築特徵,文化價值,

文廟簡介

仙遊文廟位於鯉城內仙遊縣體育場北側(燕池埔),始建於宋朝,系福建省四大文廟之一。
文廟
文廟經過千年的修葺、擴建,規模一度十分宏大,可惜曾建有的欞星門、文昌宮、尊經閣、明倫堂以及各朝代名賢祠和、台、閣、榭、池、橋等古建築,已都蕩然無存了。僅保存有戟門、兩廡、大成殿、崇勛祠、文昌閣等古建築,占地4100多平方米,廟內有宋代石鼓及清代的四對蟠龍浮雕石柱,氣勢不凡,極具藝術價值。

歷史沿革

仙遊文廟原稱孔子廟,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清源縣署奉命在縣城西處(今實幼校內)始設儒學,初名清源縣學,亦名功建廟學(見《鯉城鎮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朝廷廢除儒學,縣廟學一度淪為地方軍器製造所。明永樂年間,依制改孔子廟為文廟。清康熙年間,尊孔子為“至聖先師”,續稱文廟。《仙遊縣誌》記載:“儒學舊在縣西、宋鹹平五年(1002年),令段全遷建今址,前為壁,塑像先哲逮(及)四科賢人,後為堂,左右為廊……。乾道中(1165-1173年),令趙公綢重修,作講堂曰‘尊道’,米蒂書額”。廟學前有兩亭:一曰:“新亭”、一曰:“中鵠亭”。前面有廣闊的武場,作為士子練習騎射之用。宋紹興九年(1139年),廣東肇慶府太守陳可大(仙遊人)曾捐資修建文廟。南宋淳熙時(1174-1189年),文廟重修時正殿改稱大成殿。兩旁擴建明倫、忠告、篤志等六個齋所,作為當時士子讀書之處。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年)文廟擴建大成門和鄉賢祠等。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文廟損毀於戰亂,後來縣伊任興雖有修整,但難復舊觀。明洪武元年(1368年),知縣周從善,改尊道堂為明倫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知縣顧思敬於兩廊後劈射圃,教諭潭子敬於明倫堂後建文昌閣。宣德八年(1434年),縣令王彝修葺文廟比較完整,大成殿恢復原貌。正德九年(1514年),知縣范珪改射圃為名宦祠和修建鄉賢祠。清雍正、乾隆兩朝,邑伸徐萬安兄弟和知縣陳興祚,將大成殿和大成門的四對木柱換上龍雕大石柱,並對文廟一次全面的藝術整修。辛亥革命後至解放前夕,仙遊文廟先後被利用作為中國小校舍、政乾所所址、縣參議會會址等。該廟1980年9月列為縣級文保單位,同時兼設縣博物館。1985年10月,省文化廳撥款10萬元,建山門築圍牆,鋪石埕、挖舊池造新橋等。1996年9月2日,仙遊文廟列入省級文保單位。
文廟
1997年至2001年,經縣政府協調,拆除了擋在大成殿和明倫堂前的青少年宮和體育訓練館等現代建築,場地收歸縣博物館管理;2001年,縣體育局修繕明倫堂,並作為文廟古建築之一納入博物館統一管理;2001年至2005年,原歸縣工商局使用的古建築物和場地全部收回,並由縣博物館統一整合改造。拆除原工商局用於辦公、生活的後期建築物,平整出西側大院,建造了長達70多米的碑廊。至此,大成殿周邊能收回的場地已全部收回,並在四周砌牆圍護,可實行封閉管理。
2006年至2012年,仙遊文廟由董事會主持,實施了最全面的一輪修繕和建造工程,工程總造價達1200多萬元。主要內容包括大成殿維修、崇聖祠修復、文昌閣復建、巨幅木雕《孔子聖跡圖》製作及綠化、亮化工程等。

建築特徵

仙遊文廟占地面積8500多平方米(近13畝),主要古建築物有大成殿、戟門、明倫堂、崇聖祠、墨池、雁塔等。建築群落以大成殿為南北中軸線,自東及西分三列。中軸線從南往北有綽楔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和尊經閣;東列有墨池和明倫堂,西列則有碑廊、日新亭、文昌閣及綠化場地。
大成殿是明清古建築遺存,也是文廟的核心建築,重檐九脊,形制雄偉,典雅莊重,建築工藝精緻細膩,斗拱密布,雕樑畫棟。大殿頂棚中懸八角藻井,四周彩繪河圖、洛書等。尤其難得的是,大殿前廊和大成門前後門廳共有8根蟠龍石柱,造型各兩兩相對,柱心均為六棱,龍體或自下蜿蜒而上,又曲頸延首前瞻,彼此似在呼應;或自上盤旋而下,以爪拒地,昂首觀望,亦似在呼應。

文化價值

仙遊文廟古樸精工、藝術薈萃,凝聚著仙遊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大成殿脊頂塑置雙龍戲珠,活靈活現;兩端脊頭“燕尾”翹天,氣勢非凡。擎殿石柱縷雕攀龍,狀若騰雲。殿中斗拱重重疊疊、形懸而實。天棚整體描龍繪鳳,華麗無比。典穹藻井狀呈八角,精美絕倫;御賜金龍高盤井頂,耀眼奪目。更有那孔子塑像立身台上,儒雅莊重、威而不猛、栩栩如生,為滿殿建工藝術注入了不朽的靈魂。
仙遊文廟所承載的傳統文化,長期薰陶著仙遊這塊神奇的土地。其倫理道德中的精華至今仍滲透在仙遊人民的生活中。特別是“崇文重教、好學上進”在仙遊已蔚成千年風氣。在此文化背景下,仙遊人才輩出,歷史上孕育過5位狀元、4伴宰相、11位尚書、28位侍郎、近700位進士。如今,仙遊文化名士、科教新秀仍層出不窮,有多名學子進入國家兩院院士行列。仙遊文廟是仙遊純民風、興教育、出人才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仙遊傳承光大的見證。
仙遊文廟收藏了大量的歷史碑刻。其內容涉及面廣,特別是反映官清民安、禦敵報國的碑刻比比皆是,是留傳百世而不可多得的思想教育材料。仙遊文廟的寶貴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發掘與利用文廟資源,必將對發展文化教育、培育合格人才,敦睦地方風氣、構建和諧社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也必定對打造文化旅遊產業,建設臨港工貿旅遊城市,起到獨特而應有的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