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峪

仙人峪

仙人峪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城西,由縣城沿108國道向西走17公里。東距白石山38公里,西距北嶽恆山140公里。景區內有二十多公里的峽谷畫廊,地形如古山水畫,是一條長約十華里的“兩山壁立,一線中通”的石灰岩地貌大峽谷。景區資源集高山、峽谷、懸崖、瀑布、泉水、森林、古寺等景觀於一體。溪流浣浣,野花漫道,環境幽靜,景色別致。淶源縣自古描述此地“金身顯幻,紫氣騰空”,是仙人隱居修練的地方,故稱仙人峪。除此之外,仙人峪也是《西遊記》的外景拍攝地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人峪
  • 位置:河北省淶源縣城西
  • 景區級別:國家3A級景區
  • 遊覽面積:11平方公里
峽谷風光,主要景點,觀音洞,千佛壁,五步登天,黑龍潭,龍女石,好漢谷,聖水泉,碰頭崖,青獅攔路,求子洞,登梯古寺,登梯瀑布,旅遊貼士,乘車,自駕,門票,

峽谷風光

峽谷深邃曲折,兩岸奇峰峭壁,怪石嶙峋,谷底時寬時窄,潺潺流水時隱時現,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奇花異卉,陣陣飄香,構成了神秘幽靜的峽谷環境;但又不失雄險之勢。仙人峪景區有觀賞岩洞、峪谷風光、瀑布美景等14個旅遊資源類型,70餘個景點,主要景觀有仙人洞、千佛壁、五步登天、青石攔路、聖水泉、龍女石、登梯瀑布、登梯寺等。
有人概括了仙人峪的特點:“兩廂壁立溝深邃,百步曲折景象新。前看有景後望變,溪水淙淙花成群。奇峰怪石洞穴多,洞洞動聽皆傳說。聖泉噴涌甘甜露,花松翠柏古風拂。環境幽靜鳥啼鳴,步入仙境人勝佛。”真是恰如其分,這裡不愧為“清幽勝境”。

主要景點

仙人峪由三條總長20公里的壁壑幽峪組成,又分為仙人峪和葫蘆峪兩個景區。仙人峪峪溝中套溝,溶洞眾多,兩岸懸崖壁立,溪流時藏時露。千佛壁,為一面十丈絕壁,上面鐘乳石奇形怪狀,酷似一幅大型神鵰。黑龍潭,為一道十幾丈深的深澗,碧水翻著浪花,跳躍二次,形成兩道瀑布跌入潭內,澗深潭暗,令人悚然。此處還有仙人澗、聖水泉、高龍女石塘等景觀。
葫蘆峪景區在仙人峪景區西北,有景點20餘處,幽、雅、秀、奇為其特徵,到此一游,大有世外桃源之感。登梯寺,占地五畝,碑林群立,古剎鐘聲可傳聞20餘里。登梯瀑布,為一高20米的瀑布,以木梯通行。此處寬僅3米,高達百米,山陡壁峭,古柏橫生,景觀雄奇秀麗。

觀音洞

仙人峪 有大大小小的洞穴上百個。有的位於山腳下,有的生在懸崖間,有的洞洞相通、通向山頂。仙有洞是谷口的溶洞。
據傳說,古時候,井子會村一個小伙兒到山上去砍柴,途經觀音洞,見到洞裡有兩位老翁在下棋,就到跟前去看,兩位老翁實力相當,棋局變幻莫測,讓人捉摸不透,以至於讓小伙兒忘記了時間,好一會兒過去了,小伙兒突然想起還得去砍柴,可一看,繩子沒有了。斧子也只剩下一個鏽蝕的斧頭了,小伙兒也很是納悶,回到村里,發現景物也變得大不一樣,親近的鄰里也變成了陌生的面孔,小伙一番周折打聽到了自己的本家,向家裡最大年紀的族長說明了情況,翻看了族譜,才確認時間已過去了數百年。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遇上了仙人,正所謂“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仙人峪

千佛壁

千佛壁是一面不平的絕壁,如堂中的懸山一般,岩壁上鐘乳石如神佛。千佛壁處原是一條岩石流水中的碳酸鈣積澱成的各種形狀然後岩體的另一半塌方將這一半暴露了出來。岩壁上的鐘乳石猶如千座姿態萬千的神佛,嵌在了山崖上,很是壯美。
仙人峪

五步登天

五步登天是從谷底通向山碩的一條險路。
仙人峪
有五段崖壁迂迴曲折,每攀一步發現一重天地,崖壁光滑陡峭但有驚無險第五步又各探月窟崖壁光亮如鏡,
傳說:劉秀被王莽追趕,逼進大南溝,發現前方無路,便躺在墒溝漕內被螻蛄救了後潛心在仙人峪練武,在一隻猴子的教練下,劉秀的武功日漸增進,每天在五步登天處攀上躍下,直到有一天終於攀上了第五步,登上了天,才又出山,出山以後,劉秀四處集合兄弟將士,舉旗起義,斬殺王莽,打下江山,終於當上了皇帝。

黑龍潭

黑楷潭是仙人峪 中的山崖腳下一道深澗,澗深潭暗,水沉悶,顯得悚然。
傳說:孝子趙成氣救龍王三公主的奶娘後化作黑龍在此潭落腳。

龍女石

龍女石,相傳山南的村子裡有位姑娘叫高龍女,家境貧寒從小紡線掙錢補貼家用。到了出嫁的年齡家裡為了財禮把她許給了鄰村一個有錢家的浪蕩公子,高龍女不從,便逃到了仙人峪 ,在登梯寺以供品為食,逐漸得道,後在這裡成仙,身體作化懸崖上的一塊石頭。

好漢谷

景區中部南側有一較陡的峽谷,約千餘米,共有台階360級,非好漢不能一口氣登完。到了上面可看到十八羅漢峰,心情頓覺豁然開朗。

聖水泉

泉水從懸崖一人高處的一個豆大孔隙中流出高個彎彎腰、矮個踮踮腳可喝到。泉水四季長流,從不間斷水質清澈甘甜,周邊山民常來此地取水,能醫治雜症,延年益壽;洗把臉也可美容,可使心明眼亮。水中含有多種於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仙人峪

碰頭崖

也叫北天門。崖壁陡峭,只留一線天際。民間傳說,此地時有祥雲繚繞,是仙人云游歇腳的地方,因此,在這裡許願最靈。兩邊堆放的石子,是祈福時放上去的,這是一種民間古老而普通的祈福方式,祈求神仙福佑家人,保四時平安。
仙人峪

青獅攔路

青獅攔路形似一隻蹲立路旁的雄獅,茂盛的綠草爬滿獅身,“青獅”是最形象的說法,既符合實際,又不乏威猛。岩石中夾著的淺黃色的各種形狀的石頭是白雲岩,是在7億-14億年前形成的。而動物是在形成這些岩石之後的2億多年才出現的。
仙人峪

求子洞

求子洞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候,淶源縣有一個秀才,娶了縣太爺的閨女,可是縣太爺的閨女有先天疾患,不能生育。一天,秀才和朋友到此處遊玩,有一隻錦雞落在求子洞上方的草叢裡,秀才撿起石塊去打錦雞,歪打正著,石子恰好落入求子洞中。秀才大發感慨:“我如能得子定來此地擺供八十一桌,唱戲三天三夜”。回去不久,秀才的妻子真的懷孕了,後來生下一大胖小子,一家人歡天喜地,卻忘了許的願了。在孩子“百歲”的這一天,孩子大哭三場,後被一青牛馱走,不知去向了,後來有人說,見一青牛馱一小孩進了仙人峪。

登梯古寺

仙人峪風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峰林和人文景觀為主。始建於遼大安三年,距今已900多年,元、明、清各朝代曾多次重修。現有千年古松和明嘉靖、清道光年間的重修碑記。登梯寺選址講究,大雄寶殿正居五峰山中,背山面水,正合“山有來龍昂秀髮,水須圍抱作環形”的風水要訣。登梯寺座落在五峰山的掌心,要想入寺,必得經過五峰山“掌根”部的峽谷中的一斷崖,需登梯才能進入掌心,寺廟故名“登梯寺”。五峰山掌心環境清幽,景色優美,聚風藏氣,風水頗佳,是出家看好的地方。登梯寺雖然叫“寺”,實質上卻是佛道合一的場所,是淶源幾個有名的道場之一。歷史上這裡的佛道都很有名。登梯寺始建於遼,明代重修。寺前的明代碑描述了登梯寺的環境及明重修經過,目前的登梯寺,佛道都有,大神小神都有,很雜亂,反映了民間信仰的繁雜,一般老百姓分不清佛道的那么多佛、神,誰是幹嗎的,揀自己知道的和有用的放在一起供奉,圖個方便。佛、神都是拯救教化老百姓的,大概不會太在意。
仙人峪
東邊的小廟是山神廟,入山要先拜山神。
中間的大雄寶殿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座前是兩大弟子阿難和伽葉,兩側兩個侍脅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合稱“釋家三尊”,兩邊站的是兩大護法韋陀和關公(佛教中的伽藍神)。
東側偏殿供的是真武大帝,也就是道教中的北方玄武大帝,玄武即龜和蛇,是北方星宿的形狀,對真武大帝的供奉流行於明,原因是他曾助朱棣當上了皇帝,兩側的金童玉女是周公和桃花女。
西側偏殿供的是龍王,共有五位,正中間的是旱龍王,其他四位從東向西依次為:東海龍王,南、北、西海龍王。四海龍王原來各自為政,爭搶地盤和供奉,互相搗亂拆台,該下雨不下,不該下雨老下,弄得民不聊生。後來玉帝派旱龍王(不下雨的龍王)來統一協調四海龍王,上傳下達,統一調度,做到了基本有序,但還是免不了有的龍王責任心不強,旱澇不均;避免不了有的龍王使小動作或挑撥雷公公風婆子與其他龍搗膩,亂打雷亂颳風,下雹子給別的龍添亂。
南面山坡上的是觀音,觀音發誓將眾生拯救出苦海後才座北朝南,所以觀音像大都是座南朝北的。
北邊山坡上邊是三清殿,三清是道教的三位超級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請象徵著化天育地的根本大道。

登梯瀑布

淶源古十二美景之一。正如《廣昌縣誌》古詩頌之那樣:“登梯直上白雲巔,石磴青幽步可聯,雪練千尋飛絕壁,銀瀑百丈瀉流泉”。靠南坡古棧道遺址,始修於西漢武帝時代,砍柴運木所用的棧道,由此足以說明瀑布的水量,如今由於人類對山上植被的破壞和環境的改變,蓄水量急劇下降,加之連年乾旱,登梯瀑布難復當年之盛。
仙人峪

旅遊貼士

乘車

從北京南乘坐7095次列車直達;旅遊旺季(4月中旬--10月中旬)有北京到淶源的全空調旅遊專列。到縣城轉乘去仙人峪的中巴。

自駕

京石高速,河北高碑店下高速,向西走108國道,經淶水,易縣,清西陵,紫荊關,到淶源,全程240公里。

門票

35元。

  
地圖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城西,由縣城沿108國道向西走17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