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人

他留人

他留人,自稱“他魯”或“他魯蘇”,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本民族通用的文字,只有少數“多系”(他留人的祭司)專用的象形符號,通用漢語、漢字。居住在永勝縣六德鄉,屬彝族的一支。他留人擁有淵源的口述歷史,別樣的成年禮,以及“青春棚”中浪漫的婚戀方式,除此之外他留人的特色民居和他留粑粑則是他們火塘文化和飲食文化的縮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他留人
  • 別名:他魯蘇
  • 分布:他留山
  • 文字:漢字
  • 地理位置:東經101°,北緯26°33’
  • 語言:有自己的語言
介紹,口述歷史,祖先淵源,家族傳說,其他傳說,民居特色,底樓式四合院,炕床,青春棚,成年禮,命名方式,禁忌和避諱,他留粑粑,婚戀方式,青春棚,過七關,古城堡遺址,六德碑林,

介紹

他留人集中分布於他留山,他留山位於六德鄉川緬公里麗攀線西北部,東經101°,北緯26°33’,距永勝縣城45公里,直距18.9公里。他留山位於他留河上游兩岸,高山深谷交錯,有河谷區、半山區、山區,總計雙河雲山、玉水三個村委會,史稱他留河域,總面積150平方千米,海拔1500米至2160米,呈溫帶大陸性氣候至寒溫帶氣候,峰巒連綿,森林草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較好。他留河奔流不息,發源於永勝縣最高的山峰他爾波忍峰(又名他魯補子山,海拔3953米),自北而南向東注入金沙江,豐水年均流量10.1m³/s,為村寨提供了充足的灌溉、飲用、洗浴等生產生活用水。他留人多是聚居,其中雜居有少數漢族,與漢族、傈僳族、小涼山彝族的分布呈階梯狀分布特點。他留人由“王、蘭、陳、海、羅、熊、段、邱、楊”九姓組成,其中“王、蘭、陳、海”是四大姓,占總人口的90%以上。
他留人他留人

口述歷史

因為他留人只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所以就自己的來源沒有文字記載,只有代代相傳的口頭傳說。
他留人他留人

祖先淵源

據傳說和墳林碑碑文記載,他留人於明初湖廣調衛時遷居永勝,祖籍為湖南長沙府湘鄉縣、麻林縣或江西吉安府,有的老人甚至能清楚地說出祖籍為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柳樹莊大石洞三三村大水井。關於湖廣調衛則又流傳著“服調不服管”的說法,可能只是實邊,而非屯戍。他留人的先民於湖廣調衛時進入永勝,開始的居住地在南華柳樹塘一帶,後需遷徙,便尋找居住地,從六德納咱沿他留河至雙河小米田的很多地名仍保留有祖先遷徙的痕跡。
A、納咱納咱為地名,也用來稱人,他留人可納咱人的讀音為“那匝雲地”,稱住在納咱的人為“那匝栗”。他留語中,漢、藏、彝外的少數民族都統稱為“那”,自稱也是“那”,“匝”在他留語中是“落”的意思。傳說,他留先民從永北鎮沿河遷徙。一天,遷徙隊伍到六德塘時,天色已晚,過河後,便在他留河畔宿營。燒火做飯非常方便,枯枝幹柴伸手可取,河裡的魚多味美,往河裡舀一瓢水,瓢里便有魚。第二天,遷徙隊伍出發時,納咱人的先民說:“要走你們走吧,我們不再走了,這個地方好,有柴有魚,這么好的地方,哪裡去找?我們就“匝”在這裡了。”於是納咱人的先民便住在此地,以後便稱他們為“匝”了下來的“那”。按他留語的語法規則,“那”在“匝”前,便稱為“那匝”,而他們居住的地方便叫“那匝雲地”。
B、雙河小米田他留人稱小米田為“日乜念”。“日乜”在他留語中是夢的意思,“念”是不要,譯過便是作夢不要(的地方)。傳說,他留人的先民從永勝派出去找居住地的隊伍,有一天,找到了小米田這個地方,便駐紮下來,分頭去查看地形。晚上匯總勘察情況,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地方好,地形、水質、土壤都好,當晚便駐下來。第二天,帶頭的人說:“這個地方好是好,但我昨天做的夢相當惡劣,看來這個地方不是我們要的,我們還是找別的好地方吧!”因此這個地方變成了“日乜雲念”的地方,即因夢不要的地方。“日乜雲念”流傳卻變成了“日乜念”。
C、營山瓦窯坪他留語稱之為“拾三氐”,在他留語中“拾”是草,“三”是粗糙,“氐”是地方的意思,譯過便是草粗糙的坪子。傳說他留人的先民派出來找地方的人馬到了瓦窯坪一帶,駐紮在瓦窯坪東南的大坪子上。人們分頭行動,看地方的看地方,辦食宿的辦食宿,割草的割草。割草的人到瓦窯坪坪子上割草,那裡的草很多,但相當粗糙,便說,這個坪子的草相當多,就是粗糙。這個地方就成了草粗糙的坪子,他留語叫“十三氐”。而人馬駐紮的坪子,不知何因死了許多毛驢,便稱那個坪子為“覃魯膜肆尬氐尬巴”意為死毛驢的地方。
他留人最後在今營盤村定居下來,此後不斷繁衍生息,並營建了他留古城堡。據傳是王姓人最先找到營盤這個地方並在此居住的,因此人留人稱王姓人為“糾北栗”,意為找到聚居地方的姓氏。他留人為感謝和傳頌王姓人的功績,每逢“粑粑節”祭祖獻祭時,由王姓中能代表的一戶先獻,然後其他姓氏的人才敬獻粑粑。解放前,營山下大溝開春閘壩引水,首先要把水引到“罷喇慕瀑摸”即王姓大田。 據他留老人的口述,現今所有的他留人原先都居住在他留城,“紅白旗戰亂”(即西南回族起義,永勝地區的起議詳情參見《永北直隸廳志》)時,與他留人交好的崀峨人投降起義軍。起義軍利用其同一語支、互為兄弟的有利條件詐開城門,他留城毀,他留人四處奔逃。以後逐漸返回城堡,居住在城堡周圍,形成今天雙河、營山、玉水三個行政村,號稱“他留三甲”,沒有返回的便客居他鄉。而城堡的廢墟則住進了漢族,即今天的營盤村。解放前,他留人與崀峨人關係仍然疏遠,解放後,關係慢慢改善。
他留人他留人

家族傳說

他留人今有陳、蘭、海、王、段、楊、熊、羅、邱九個姓氏,其中,陳蘭海王為大姓,約占總人口的90%,段、楊、熊、羅、邱為雜姓。王姓分為兩支:“糾瓦納”和“糾瓦怒”。兩支分開過宗支節,據云祖先為兄弟二人,老大找到他留人的居住地,老二和其它姓氏的人隨後跟來。“罷喇慕瀑摸”為老大的田地。海姓總稱“阿刷”分為兩支:“雅那羅栗”,意為放黑綿羊的人:“雅潑羅粟”,意為放白綿羊的人。據傳祖先為兄弟二人,約乾隆年間的某次宗支節時,因為某種原因發生爭吵,遂分為兩支,墓地也分開。此後兩支交惡,“雅那羅粟”不過宗支節,而“雅潑羅粟”過宗支節。楊姓的祖先來源與其他姓氏不同。先民為漢族,與“他魯粟”存在區別。據云,湖廣調衛時來到永勝縣居住在羊皮村,後受高氏土司派遣,老大的一個兒子和老二的一個兒子遷居到楊家村管理華坪,收繳地租、賦稅。後娶他魯粟女子為妻,並世居於此。第二代時高土司消亡,以後逐漸融入到“他魯粟”中去成為他留人,而楊氏的墓地也不在他留墳山中。
他留人一直受高氏土司管轄,高氏土司統治時期,各姓氏亦有分工,蘭氏為武官,王姓掌管土地,陳姓掌經濟,海姓為文書,段氏負責侍候高土司的馬,邱氏負責為高土司出行搭建青棚,羅氏則打獵進獻獵物。

其他傳說

他留人中至今仍留傳著這樣的俗語“他魯銀子,崀峨房子”。據傳,以前他留人的畜牧業相當發達,因此積累了大理的財富,但是他留人憨厚,不會用錢,結果被崀峨人賺去用來建造房屋。仍保留著兩個有趣的故事。傳說,以前崀峨人到他留城來買羊毛,馬馱到崀峨城,解開貨物,發現羊毛里有銀子,銀子從何而來呢?據云,他留人的羊毛特別多,一屋子一屋子地貯藏,銀子藏在羊毛里,賣羊毛的時候銀子也被賣了出去。另一則更有趣,近似誇張。從前有一對老夫妻,老頭兒去賣羊毛,老婆子對丈夫說:“哎,老頭兒,羊毛太輕了,擱點兒銀子壓壓秤。” 今永勝縣羊坪彝族鄉寧蒗彝族自治縣交界處有一山峰,他留人稱為“他爾陂澤山”意為他留人的放羊山。
據傳以前陳氏非常富庶,號稱“陳百萬”,意為擁有百萬隻羊,在今寧蒗彝族自治縣的習喇賣羊晨,他不是一隻一隻地賣,而一一山坳一山坳的賣。
傳說他留人以前不懂灌溉,種植玉米、蕎子,經營畜牧業,什麼進修開始種植水稻的呢?他留人中,有一個這樣的傳說,當時他留城外有土地,有水,但不懂灌溉,羅氏打獵,攆麂子,到達今天的營山下大溝,麂子進入山洞,於是便用水灌麂子。水卻不見了,流到了“巴義慕拉叉”,遂挖溝造田。羅氏因發現有功,掌管閘壩,組織修復,陳氏負責引水,水先引到王姓大田。

民居特色

歷史與文化的縮影和見證。以“青春棚”、炕床、底樓式四合院為其主要特徵的他留民居,無論是古住宅還是現代民房,無不活生生地映現著傳承著他留文化的內涵
他留人他留人

底樓式四合院

據考證,在明嘉靖至萬曆年間,他留人便有了自己的民居風格。原密布於古城內,可謂是鱗次櫛比,院落起伏,只可惜毀於清末兵燹。現僅剩十餘處零散古宅,其中建於同治年間的蘭氏祖屋是其代表,由於保護完好,風貌猶存,清晰可見當年的生活情景。 “蒼山佩古泉,底樓飛四合”是他留古民居的主要特徵。他留先民生活的陽茂紅山(他留山)一帶,森林茂密,土層深厚,地下水資源豐富,處處湧泉如流。古城外的廟林古泉,至今銀龍般奔騰不息,古城內數十口尚存的古井也是證明,先民們緊依蒼山綠林,傍泉築宅,與自然融為一體。這個傳統延續至今,他留人建房必先卜地擇泉。
外觀看古民居,青瓦白牆捎帶斗拱飛檐,由四貼柱三間開樓房,方方合圍,呈布局謹嚴的四合院,完全為漢氏土木結構建築,與漢族民居無異。結構上卻顯得低矮小巧別致,特別是樓很低,人不能直立行走。相傳是朝廷有規定,他留民居高不得超過一丈四尺九。這樣,就呈現出一派底樓寬室、撲地相連的景象。藝術上雕樑畫棟富於彩繪朱刻,特別是堂屋門窗、裝飾可與大理白族門窗相媲美。“轉羅”建築,浮雕清湛,繪畫優美。圖案多為龍鳳獅虎、日月星雲、花鳥魚蟲等,栩栩如生。

炕床

他留古宅,正房稍高,中間為堂屋,左面一間是炕房。炕房大半被一張“軸嘎”即炕床占據。炕床高約80厘米,用粗實的圓木搭成,床面先鋪一層篾笆,再鋪上草蓆和羊毛氈。床中砌一火塘,老人小孩和“大老爺們”圍著火塘,盤腿打坐,高高在上,邊攪油茶邊烤他留粑粑,邊談笑邊吃喝。兒媳和姑娘們身著傳統的麻布短裙,在炕床旁忙出忙進,燒飯弄菜,侍候家人和客人。炕床下堆放一些雜物。炕床外放置廚櫃、木桶諸般炊具。炕床牆上挖有一小土洞,這是他留人祭祀土著遠祖的神龕,用三個木碗、三枝幹梨樹枝、兩張野鐵殼供奉著祖先,竟日香菸繚繞。 炕床還是長者的寢息之所,夜間鋪開被褥,老人們守著通宵不息的火塘,怡養天年。他留人的炕床與北方居民的炕床截然不同,在南方各民族中可謂是絕無僅有,因此顯得獨特。

青春棚

偏房中遠離父母房而又靠近大門的一間是“夜各陽”。“夜各陽”他留語意為“草棚”,一般稱作“青春棚”或是“姑娘棚”。它是他留人為成年女子接待男友談情說愛而特設的一間小房屋,一作寢室,二是愛屋。家中有幾位大姑娘就有幾間青春棚。青春棚可以世代相傳,姑奶奶當年用過的,孫女繼續用。它是全家裝飾最華美的房屋,建房時就會在外牆特意留下一個小洞,專供小伙子們來捅,便於小伙子與屋內的奶娘聯絡“暗號”,以知虛實進退。

成年禮

他留女孩在行成年禮以前穿白色裙子,梳獨辮。而初潮後,就要改穿黑色裙子,梳兩條辮子,並開始戴蓋頭布。每年的臘月二十四日,同一個自然村中已來過初潮的女孩要一起到村子裡一位歲數較大,並享有一定威望的婦女家,請她為自己梳頭。過去舉行梳頭儀式時,要把黑色的麻線夾在頭髮中,蘸豬油一起梳理。梳頭儀式已沒有這么複雜。他留女孩一旦行過成年禮,就標誌她已經不再是小孩子,而是一個可以參加社交活動的成年人了。
他留人他留人

命名方式

他留人一生有很多名字,如:家族名、排行名、乳名學名、標誌名等等。家族名:又有姓氏家族名和家支家族名之分。如海姓稱為“阿刷”。各家支的名字有糯米、南瓜、豆腐、水牛、黃牛、雞、鴨梨、刀、耙、玉匠、油匠、皮匠、布客、水、次龍、不吃茶等。排行名:他留人的生個小孩從出生到取乳名前都用排行名。如果排行名叫著順口,就不現取乳名,而是一直用到為人父母時。但他留人的排行名與漢族的取法不同,漢族是按出生順序男女混合排行的,而他留人的排行是男女分開取的。若其中一個孩子妖折,後面出生的就按出生順序取名,不頂替死去孩子的排行。男孩的老大叫“故爹”,老二叫“故只”;女孩的老大叫“刷姿”,老二叫“刷只”,從第三個孩子開始,孩子的排行名依次為:巴、措、薩、喝、惜、岔、呂。“呂”在他留語中是末尾的意思。一般家庭的孩子最多取到“呂”,也就是老九。如果還有老十的話,那么取名時就折回,從頭再開始,或是取其他的名字。也有時候,排行名只取到老八就折回重新取名。乳名:他留人雖然一生下來就用排行名,但當排行名叫著不順,或是小孩子十分哭鬧、得了疾病的時候,就再取個乳名。乳名一般由自家人取,女孩是由外婆家給取,男孩則由祖父家給取。但是,有時候也會在農曆初一或十五的早晨,向別人要個名字。男孩的乳名一般取詩、保、斤、家,女孩的名字一般取娣、長等等。如果小孩出生時,他的爺爺奶奶是四十幾歲的話,孩子的乳名就取為“四詩”;若爺爺奶奶是五十幾歲,孩子就叫“五詩”。如果是向海姓人要的名字,男孩子的乳名就叫“海保”或“海家”,女孩子的乳名就叫“海娣”或“海長”、阿陳等等;也有的以出生時的體重來取名,如“四斤”、“六斤”等。標誌名:他留人結婚後,一旦有了小孩,就多了一個標誌名,作為自己已經為人父母的標誌。他留人的示志名是根據第一個孩子的名字來取的,如果第一個孩子叫蘭娣,那么父親的示志名就叫蘭娣支,母親叫蘭娣嫫。有了示志名,乳名就不再使用。
他留人他留人

禁忌和避諱

同其他民族一樣,他留人也有自己的禁忌及避諱。比如:農曆大年初一,刀、斧頭、鐮刀都要收起來,放到看不見的地方;在過去一年中向別人借的東西也要在大年初一之前歸還;初一至初六不能下地勞動,初七以後才可以幹活。婦女懷孕時不能摸果樹,他留人認為如果懷孕婦女碰了果樹,果子就會死掉;懷孕婦女也不能摸鍋底灰,若摸了,生出的孩子身上就會有黑色的地方;懷孕婦女還不能到正在宰殺牲畜的人家去;懷孕婦女在餵豬時不能用東西敲豬食槽,或是用刀砍豬食槽和門檻,如果違反,生出的孩子就會變成豁嘴。對懷孕婦女的丈夫也有很多禁忌,如:妻子懷孕時,不能參加建橋的活動;周圍有人去世時,若去幫忙,不能背壘墳的石頭,不能挖土,不能抬棺。婦女生產的時候,不能在堂屋裡分娩;坐月子期間,不能吃蔬菜、水果和老母豬的肉,不能用冷水。他留人認為每月農曆初三的晚上,如果無意間抬頭看見星星和月亮,就會有好運。看見彩虹的時候,只能看不能用手指,若指了,生出的小孩兒會有六指。 除此之外,他留人還有很多避邪物和護身符。如:家中有小孩得天花的時候,就在門外插一根柏樹枝,用這種方法防止不乾淨的東西進入,別人看見柏樹枝後,也就不會進這家的門。若某人得病久治不愈,他留人就認為是丟了魂,或是有人因突發事件受了驚嚇,這時就用幾根線編在一起,戴在這個人的脖子上。男子戴九根,女子戴七根,必須要有黑、白、紅三種顏色。
他留人他留人

他留粑粑

他留粑粑是著名的土特產,同時也是他留人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禮儀物品,廣泛用於婚、喪、嫁、娶、祭祀慶典、節日喜慶、會親訪友、接待客人等各種禮儀場合和社交場合。他留粑粑用木碓加工而成,傳統工藝始自明朝,蘭金壽家的木碓的石碓窩搬遷自古城,至少有130年的歷史。舂粑粑時,先將米粒洗淨浸泡一整夜,然後入甑子蒸熟,一次盛一瓢放入碓窩內(木碓用栗木製成,碓窩用石頭打制),一人用手攪拌,另外兩人站在碓尾,一前一後,一手拉著吊於上面的繩子,一手扶住前面的木樁,用腳一上一下的踩碓,大概10分鐘舂好一個飯糰,可將飯糰再次放入甑子蒸一遍,再放入碓窩舂一遍,則製作更為精美。將舂好的飯糰拌以核桃油和蜂蠟揉製成各種形狀即可,也可揉成圓團,使用木模或瓷模印花。他留粑粑可以煎、炸、煮、燒、烤、炒加工食用。他留粑粑易貯藏,便於攜帶,便於加工使食用,味道醇香鮮脆,營養豐富,口感極佳,滋補養顏,可蘸鹽、蘸糖、蘸醋、蘸蜂蜜吃,屬快餐型小吃上品。
他留人他留人

婚戀方式

青春棚是未婚他留人談情說愛,尋找伴侶的地方。它的作用與西南民族普遍存在的“公房”相似,但又不同於“公房”。(公房為眾多青年男女同住,而青春棚的主人卻僅限一人,且男青年是沒有青春棚的。)他留人的姑娘小伙成年後,姑娘便入住青春棚,小伙子則開始串棚子。他留人談戀愛是“睡”著談的。在青春棚里,姑娘可接待多個小伙子,小伙子則可串多個姑娘的棚子。小伙子晚進早出,在多個姑娘中尋找伴侶,姑娘妙語連珠,在考驗中尋找機智的心上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訂婚。他留人的這種求偶習俗及這一習俗的“過七關”等成為人他留人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青春棚

“青春棚”一詞在他留語中並不存在。他留人把“房子”稱為“棚”。他留語表示“青春棚”的詞有三個。一是“祖瑪日喀”,意為姑娘睡覺的地方。二是“擦拉么何各”,“擦拉么”意為年輕的姑娘,“何各”意為“棚子”,合起來就為年輕姑娘的棚子;第三個詞是“何各峽喀”,“峽喀”意為玩耍,合起來即為玩耍的棚子。“青春棚”一詞是在1982年蘭紹增、蘭紹吉、陳振華幾個人所起。從此“青春棚”一詞便流傳開來,並見諸於報端。
他留人他留人
細細考察,“青春棚”並無神秘可言。只是姑娘成年,父母在院中為女兒搭建的一間房子,姑娘在此居住,交往異性。房子一般極其簡陋,搭在正房的對面或是正房的耳房。我們見到的一間青春棚描述如下:房子面積有七、八平方米,門大概有1.6—1.7米,屋頂距地面2米左右。房頂架以橫樑,上面覆以樹枝。屋內極其簡陋。一進門左側有一張床,床為木板床,寬約1.5—2米,掛以白色墳帳。對面靠牆有一桌,非常破舊,桌上擺放鏡子、書、花、杯子。桌上方吊以自制的花團,用煙紙摺疊。床為木板床,牆上貼滿了周慧敏張芳孫耀威等人的明星照。
這就是青春棚的構造,及內部的全部設施。雖然簡陋,但他留姑娘卻要在這裡度過自志年至婚前的六、七年時光,進行結交異性的活動。

過七關

他留人在十五、六歲時行成年禮,女孩子較為隆重,其儀式就是將白裙子換成黑裙子。行過禮後,就可以結交異性。但是,他留姑娘在棚中接待異性或不伙子串棚子都必須先取得一項資格認可,即“過七關”,過不完七關的姑娘,沒有人串她的棚子;過不完七關的小伙子,也不會有人接待他。
所謂“過七關”,實際上就是在正式與異性結交之前先交往七個人,每一個人為一關。雖然姑娘小伙子在小的時候曾跟年輕人到大姑娘的棚中玩耍過,見習過。但輪到自己結交異性時,還需要引導,親身體驗,所以過七關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謂的實習。
過七關時,由過關人的朋友和或親戚A(此人已過完七關)把過關人介紹給另一個已過完七關的人B,第一關就由B給過關人過。此後六關由B負責給過關人介紹六個異性給過關人過關。在A向B提出要求時,B必須保證幫過關人過完七關,並向A交納一些抵押物,如過不完,則抵押物歸A。
第一關叫“查吾傣”,意為開頭。過完第一關叫“查布磯”,意為過獨木橋。
第二關叫“查阿竹”,意為筷子。
第三關叫“查鍋羅”,“鍋羅”意為鍋樁石。
第四關叫“查牙造”,“牙造”為婦女的織布架子。
第五關叫“查慮牙”,“慮牙”意為葫蘆。
第六關叫“查刷拉”,“刷拉”意為紡線的紡車。
第七關叫“查傣秋”,“傣秋”意為鞦韆架
過七關的名字起得都非常巧妙,如獨木橋暗示“一”,筷子暗示“二”,鍋樁石三塊暗示“三”,紡車四個角暗示“四”,葫蘆的五個調暗示“五”,紡車的輪子為六邊形暗示“六”,鞦韆的組成部分七根桿暗示“七”。這些名字在過七關的考驗中,都表示不穩定,如過獨木橋表示形單影隻;筷子用完後一起洗,下一頓飯用的與這一頓飯用的就會不一樣,意味著換來換去;鍋樁石三塊指異性關係複雜;四個角的紡車哐哐噹噹表示不穩;葫蘆笙五個調子各吹各的調,紡車轉來轉去,鞦韆搖來晃去。因此過到七關的任何一關,關係都不會穩定,但過完七關就有資格進青春棚。
過七關在過去相當嚴格,女孩子必須接連七個晚上過完,但近代卻不那么嚴格。如雙河的海某某(女,五十四歲)過七關時,第一關就是由一個作客的男子介紹的,第二關為姑媽介紹的,第三關由村內的男夥伴領來的,第四關為鄰村的小伙子領來的,第五,第六,第七都是由相當年齡的女伴帶來的,而且七關也沒有連著過。在現代的年輕人中,此種現象已幾乎不存在。

古城堡遺址

他留古城堡遺址位於六德鄉玉水村委會營盤村,占地1平方公里,是他留人的發祥地,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清康乾時期盛極一時,發展到十數條街道,是滇川藏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集軍事、交通、文教、商貿、行政於一體,官、兵、商、旅及各族馬幫,包括大理白族、麗江納西族、藏客和四川馬幫絡澤不絕,極為熱鬧繁華。他留古城毀於清朝鹹豐年間(約1861年)的杜文秀起義,當時杜軍準備打通滇川道路會師大渡河石達開太平軍,遭到他留人頑強阻擊,杜軍攻陷後燒毀。現存大量遺蹟,包括牆基房基石腳,古道、古井,古寺、古碑刻、石雕石器、石砌下水道、石階、斷壁殘垣、大量的瓦礫瓷片等。1998年他留古城堡遺址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10日國家文物節,國務院批准頒布他留墳林(含他留古城堡遺址)為全國第6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定名為“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六德鄉營盤村古墓群(含他留古城堡遺址)”。

六德碑林

他留人六德碑林距永勝縣城30公里,在占地0.3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分布著萬餘座墓碑,尤為集中的塋區達100公頃,墓碑格式獨特,雕刻的鳳凰、麒麟、太極圖等圖案及花紋風韻各異,工藝精湛。墓群依山而築,錯落有致,華表碑石林立,布局嚴謹,氣勢宏偉。此碑林為他留人墳山,其古墓群都有用規範漢字鐫刻的碑文,很多石碑上刻有他留人的圖騰。據碑文,墳山墓葬始於明嘉靖、萬曆年間,而以清代居多,陳、海、王、藍四大旺族都有後裔為始祖補立的墓碑,碑上列有宗系名單,少則七世,多者達十一世。從他留墳山碑林可以考證他留先民入主定居的年代、圖騰、姓氏演變及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被稱為中國碑林文化的一大奇觀,現已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