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

稻草

稻草,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及糯稻O. sativa L. var. glutinosa Matsum.的莖葉。稻分布於我國南北各地;糯稻分布於我國南部和中部。具有寬中,下氣,消食,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噎膈,反胃,食滯,腹痛,泄瀉,消渴,黃疸,喉痹,痔瘡,燙火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稻草
  • 別稱:稻穰、稻藁、稻桿、禾稈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稻屬
  • :稻及糯稻
  • 分布區域:稻:我國南北各地;糯稻:我國南部和中部
  • 採收時間:收穫稻穀時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0-15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莖葉。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脾、肺經。

功效

寬中,下氣,消食,解毒。

主治

用於噎膈,反胃,食滯,腹痛,泄瀉,消渴,黃疸,喉痹,痔瘡,燙火傷。

相關配伍

1、治噎食不下:赤稻細梢,燒灰,滾湯一碗,隔絹淋汁三次,取汁,入丁香一枚,白豆蔻半枚,米一盞,煮粥食。(《摘玄方》)
2、治翻胃:用旱禾槁燒灰淋汁,帶溫服之令吐,蓋胃中有蟲,灰能殺之。(《普濟方》)
3、治食牛肉傷食,胸中嘈雜,嘔吐噁心,胸口脹滿微痛,不思飲食,麵皮黃瘦,腹飢,倒飽,食後哽食,膨脹:稻草五錢,砂糖一錢。水煎服。
4、治小兒飲食傷脾,久瀉不止:糯穀草三錢,煎服。久瀉,加真淮藥二錢。(3-4方出自《滇南本草》)
5、治渴:糯稻桿取中一尺燒灰,淋汁飲,或不燒便煎服亦妙。(《世醫得效方》)
6、治傳染性肝炎:糯稻草、蒲公英各90g。水煎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7、治喉痹:用稻草燒煙,如做墨法,取細煙,酸醋調,吹入鼻中,如咽得,用蘆筒送下喉,少頃,打滾吐出涎。(《普濟方》)
8、治傷寒毒氣攻手足虛腫,及疼痛欲脫:稻穗燒灰淋汁漬。(《聖惠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0-150g;或燒灰淋汁澄清。外用:適量,煎水浸洗。

採集加工

收穫稻穀時,收集脫粒的稻稈,曬乾。

形態特徵

稻:又名稌、嘉蔬、秔。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直立,叢生,高約1m左右。葉鞘無毛,下部者長於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長5-25mm,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扁平,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30-60cm,寬6-15mm。圓錐花序疏鬆,成熟時向下彎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長圓形,兩側壓扁,長6-8mm,含3小花,下方兩小花退化僅存極小的外稃而位於1兩性小花之下;穎極退化,在小穗柄之頂端呈半月形的痕跡;退化外稃長3-4mm,兩性小花外稃,有5脈,常具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長1mm;雄蕊6;花葯長2mm;花柱2枚,筒短,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伸出。穎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糯稻:一年生草本,高1m左右。稈直立,圓柱狀。葉鞘與節間等長,下部者長過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狹長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葉片扁平披針形,長25-60cm,寬5-15mm,幼時具明顯葉耳。圓錐花序疏鬆,穎片常粗糙;小穗長圓形,通常帶褐紫色;退化外稃錐刺狀,能育外稃具5脈,被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稃3脈,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雄蕊6;花柱2,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伸出。穎果平滑,粒飽滿,稍圓,色較白,煮熟後粘性較大。花、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稻: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
糯稻:我國南部和中部各地均有栽培。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黃病身作金色,煮汁浸之。”
2、《本草圖經》:“治馬墜補損。”
3、《滇南本草》:“寬中,寬腸胃,下氣,溫中止瀉,消牛、馬肉積,宿食,消小兒乳食結滯,肚腹疼痛。草節,走周身經絡,治痰火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