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病

人造病

人造病是指現代人由於污染、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而引起的疾病。但有很多的疾病卻是人類道德缺失而人為導致的疾病。細數2010年危害公眾的健康事件,幾乎都可以看到人禍的影子。從某種程度上講,威脅我們的健康其實並不是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病菌,而是越來越多的“人造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造病
  • 原因:污染、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
  • 類別:病
  • 分類:食品安全等
人造病分類,第一類技術手段的濫用,第二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類是無處不在的環境污染,缺位的政府監管,人造病泛濫,人造病·藥品安監,人造病·醫療事故,人造病·食品添加,人造病·食品安全,人造病 - 癌症是人造病,反駁,壽命不長患癌幾率低,給木乃伊看病不現實,自然界裡有致癌因子,生活方式是致病主因,中國專家看法,防範,2010年健康辭典A-Z,Bilingualist雙語者可推遲患老年痴呆症,Cadmium鎘致癌,Darvon止痛藥含致命成分被下架,Enzyme Sirt3抗老化酶,(ECT)電痙攣療法治抑鬱患兒,HINS光照明系統成超級細菌剋星,Megranate石榴提取物可抗流感,Omega-3脂肪酸首次證實能抑制癌症,Prion朊病毒確為瘋牛病禍首,類風濕性關節炎甚至可能致盲,皮膚造血法取得突破,Ultraviolet 外線成滑雪者的隱性殺手,Vitamin E過量同樣威脅心腦血管,Zapping nerves神經震動法控制高血壓,

人造病分類

明年,當你的孩子要打疫苗時,你會擔心疫苗變質嗎?
當你拿起香噴噴的糕點和餅乾時,你會顧慮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對心血管造成嚴重破壞嗎?
當你在理髮店用到來路不明的洗髮水時,你會想起二烷嗎?
當你去超市買食用油時,你還會考慮號稱健康的茶油嗎?—如果國內最大茶油商的產品,致癌物苯並芘都超標了,其他公司呢?
細數2010年危害公眾的健康事件,幾乎都可以看到人禍的影子。從某種程度上講,威脅我們的健康其實並不是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病菌,而是越來越多的“人造病”。
“人造病”,並不是大自然的懲戒,而是人類自己的“傑作”。換句話說,我們正生活在由自己製造的眾多致病因子當中。這些“人造病”,大致可將其分為幾類:

第一類技術手段的濫用

中國堪稱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度,細菌耐藥的問題可想而知。實際上,中國大多數醫院都存在高度耐藥的“超級細菌”,比如醫生們早已耳熟能詳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老問題還沒解決,新問題又冒出來了:攜帶NDM-1基因這件馬甲的“超級細菌”,幾乎可以打敗人類目前擁有的全部抗生素。在我們驚嘆“超級細菌”巨大威力之時,不禁要問:細菌並非生來就強大如斯,究竟是誰導致了“超級細菌”的誕生?
被濫用的不止是抗生素。藥物發明的首要目的是治病救人,但有人首先將其視為牟利的工具,而不是那么在乎這種工具是否有必要、是否有風險。在中國的減肥藥市場上,西布曲明有很多個名稱:曲美、澳曲輕、諾美婷……繼歐美藥監部門之後,中國的國家藥監局終於叫停西布曲明。
曲美倒下之後。減肥市場亂象並未停止。包括減肥茶在內,形形色色的所謂減肥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等減肥藥物的情況屢見不鮮。但監管部門缺少辦法。如今,網路上甚至又在熱賣一種“蛔蟲卵減肥藥”。這種病態減肥方法,利用蛔蟲在肚內不斷繁殖,吸食人體的營養物質來減肥,其健康風險不言而喻。
疫苗無疑是個好東西。已經投身於慈善事業的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先生就將其視為具有極高回報的投資,並捐贈出數以億計的資金用於疫苗研發和配送。但疫苗一旦使用不當,結果可能是有害無益。山西疫苗事件讓不少公眾對疫苗產生了畏懼心理。當然,一些患兒的病情究竟與所注射的疫苗有多大關聯,或許還難以認定。但山西疾控中心在疫苗的儲存和運輸中確實存在不當行為,導致部分疫苗失效。

第二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0年3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的專家們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撰文稱,在20歲以上的中國成人中,幾乎每10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這個患病率是2002年調查數據的三倍以上。儘管有同行對其準確性表示質疑,但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急劇增加,應該是不爭的事實。而種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吃、少動等,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吸菸,在不健康生活方式中更是排名榜首。在美國疾控中心主任、前紐約市衛生局局長費和平(Thomas Frieden)看來,吸菸對紐約人的危害甚至猛於“9·11”恐怖攻擊。但是,中國人在控煙戰爭中敗仗多、勝仗少。2010年是世界衛生組織主導起草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生效5周年。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成人菸草調查,近三分之一的15歲以上中國成年人吸菸,且有近八成中國人對吸菸危害不夠了解。

第三類是無處不在的環境污染

鬧得沸沸揚揚的武漢三位女童“性早熟”事件,最後被衛生部認為與聖元奶粉並無直接關係。但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普遍存在的環境激素,確實導致了相當數量的女童性早熟。這些環境激素中,鄰苯二甲酸酯是一類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在塑膠製品生產中作為增塑劑使用;雙酚A也是聚碳酸酯等塑膠中的原料之一。2010年11月,歐盟宣布將在嬰兒奶瓶中禁用雙酚A,中國是否效法此舉,恐怕是億萬家長關心的大問題。
當經濟發展讓GDP數據變得好看時,多數地方官員或許會忽視它帶來的副產品—環境污染及其健康損害。2009年陝西鳳翔的血鉛超標事件陰影未散去,2010年血鉛事件繼續在全國蔓延,從湖南嘉禾到江蘇新沂,孩子們被檢測出血鉛超標甚至鉛中毒超出了正常的水準。面對這些事件,當地政府首先做的往往不是叫停污染企業,而是打壓受害者。
還有一些“人造病”的致病因子,或許我們難以簡單地分類。例如,中國也在人造奶油和反覆煎炸食品等諸多食品中大量使用人工反式脂肪酸。聽上去,反式脂肪酸沒有“地溝油”那么可惡,但它被確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冠心病等的風險。
至今為止,在世界衛生組織大力倡導之下,全球只消滅了一種傳染病—天花。而“人造病”一旦產生,或許更難消除。“三聚氰胺”毒奶粉早已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仍有廠商在奶製品中肆意添加。
凡此種種,都極大地增加了我們的健康風險。

缺位的政府監管

“人造病”的背後,其實更是一種“社會病”。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是“人造病”的致病因子。我們要么吸菸,要么有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么在參與污染環境。
對商業利益的無度追求,是“人造病”的直接推手。只有在無序競爭、誠信尚未建立的初級商業社會,商家才敢於在孩子喝的牛奶、用的氧氣、疫苗上動手腳,以降低成本,獲取利潤。無數成本低廉、後患無窮的商品被出售給公眾,各類毒素在人的體內被沉澱下來,慢慢演化成為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人造病”。
而缺位的政府監管,對公眾基本健康權利的漠視,更是將“人造病”推向失控的境地。
抗生素濫用的問題在中國可謂老生常談,但公眾缺乏合理用藥常識、政府部門缺少作為、部分製藥企業和醫護人員利益“共享”的局面始終未有根本性改觀。
一種藥物上市之後,由於嚴重副作用逐漸顯現而黯然退市,在製藥業並不罕見。但一個不得不引人深思的問題是:我們的政府究竟該怎么對待和監管減肥藥?過去10年,處方藥西布曲明在中國被當做普通的保健品來賣,單單是曲美一個品牌,銷售額就累計超過50億元人民幣。我們的監督管理部門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對此視而不見。
有專家批評說,中國履行《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的表現糟糕至極,國家層面的控煙行動計畫仍未出台。糟糕表現的背後,是菸草利益集團的強大,以及衛生部門獨力難撐的尷尬。
面對血鉛污染事件,當地政府首先做的往往不是叫停污染企業,而是打壓受害者。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加繆在小說《鼠疫》中,虛構出了上世紀40年代發生在阿爾及利亞奧蘭市的一場鼠疫。那場鼠疫,影射出社會的種種缺陷。當SARS到來時,很多中國人對於加繆筆下的鼠疫有了相似的體驗。
如果公共衛生體系缺陷不斷,如果整個社會的缺陷不能彌補和修正,“人造病”只會越來越多,危害只會越來越甚。

人造病泛濫

人造病·藥品安監

作為中國第一個被批准上市的減肥藥物,西布曲明曾經把“曲美”的品牌和經濟價值推向了雙重高峰;也同樣是因為西布曲明,最終將曲美拉下神壇,並宣判其“死刑”。在曲美上市和退市的十年間,也見證了中國減肥市場從小打小鬧到資本護航,從盲目跟風到理性抉擇的轉變。曲美退市,給其他廠商帶來“良機”,多個產品一哄而上,搶占曲美留下的市場。只要減肥大軍一日尚在,“曲美”就不會消失。
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是受醫藥學研究技術和人們認識水平的限制所導致的必然現象。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中規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內容和統計資料不作為醫療事故、醫療訴訟和處理藥品質量事故的依據。目前,我國藥品不良反應信息的收集工作不盡如人意,大多數企業不願報告藥品不良反應。
處方藥,卻貌似什麼人都可以用
肥胖症的研究與減肥藥物的開發,一直是世界藥物研發的熱點。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國際市場上先後出現過一些減肥藥,然而最終都因副作用過大而被取締。
1965年,德國BASF藥物公司啟動了一個新的減肥藥物項目。在這個隨後將耗費近10億美元資金的大型項目中,BASF公司組織了來自墨西哥、巴西、智利、美國、英國等地在內的80名專家,開始了藥物化學成分分子式的研究。
當最終的合成藥物誕生的時候,時間已經是1980年代末。這個最終被命名為“鹽酸西布曲明”的減肥藥,於1997年獲美國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1998年2月正式在美國上市。
此後,有上千萬肥胖者服用西布曲明並成功減肥。在此期間,也未發現任何危害人體健康的顯著副作用。因此,西布曲明在市場上備受青睞,在歐美,其銷售額年增長率達到50%,成為流行於歐美的最暢銷的減肥藥物。
在中國,科學家從1996年開始,對動物進行長期的西布曲明毒理試驗,未發現令人擔憂的毒性反應。1999年,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聯合太極醫藥研究院,在國內首家成功合成西布曲明,並於2000年5月獲取新藥證書和生產批文。
太極集團給“鹽酸西布曲明”起了一個非常優雅的名字—曲美。這兩個字將在隨後10年的中國減肥市場獨領風騷。
據國家藥監局介紹,西布曲明為處方藥,其商品名包括曲美、澳曲輕、可秀、賽斯美、曲婷、浦秀、亭立、奧麗那、曲景、新芬美琳、希青、申之花、衡韻、苗樂、諾美婷等。而最為國人所熟知,且銷量最大的,還是太極集團的曲美減肥膠囊。
“曲美在口服類減肥產品市場,一直占據著40%以上的市場份額。”據太極集團的宣傳資料顯示,10年來,曲美共為太極集團帶來了50億元的銷售收入,是曲美改變了中國減肥市場的面貌。
早在曲美上市的新世紀初,中國醫藥保健品行業群龍無首,僅減肥產品就有“V26減肥沙琪”、“大印象減肥茶”、“賽尼可”等諸多品牌。當時的醫藥保健品行業的信條是:“做男人的就做壯陽產品,做女人的就做減肥美容產品。”
據早年曾任職於太極集團的呂某回憶,當年,太極集團的拳頭產品——急支糖漿在各地市場竄貨現象嚴重,產品銷售大幅受挫。為了防止曲美重蹈覆轍,太極集團高層大膽進行經銷權拍賣,以杜絕經銷商惡性競爭的現象。
2000年7月,120多家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雲集重慶涪陵,在上海國泰拍賣行的主持下,全國43個區域總經銷權在兩個小時內全部售出,曲美的銷售任務達到2億元,現場當時收穫的保證金,也高達3800萬元。
而後,各區域經銷商又效法對分銷權進行拍賣,其結果是,分銷權拍賣獲得的保證金遠遠超過了總經銷權的保證金。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一個優質、健康的銷售網路,為曲美的銷售奇蹟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另一方面,從曲美誕生的那天起,雖然頂著一個“處方藥”的身份,但太極集團從沒有把曲美真正當做處方藥來運作。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套用保健品行銷的慣用手法——明星效應,高舉高打。這與當時中國還沒有對處方類藥物的廣告進行嚴格管控不無關係。
2001年,曲美確定了“電視廣告打品牌,報紙廣告打功效”的品牌傳播方案,對這片尚未開化的混沌市場進行高頻轟炸,並很快收穫其市場地位。到2001年年底,曲美的年度收益達4億元,占據了國內減肥市場的半壁江山。
雖然全國各地在隨後幾年,紛紛出台藥品廣告規範管理條例,禁止處方藥在大眾傳媒發布廣告,但幾次禁令並沒有對曲美產生太大影響。其廣告投放策略也調整為電視投放以品牌廣告為主,只向消費者傳播“曲美”二字或“太極集團”品牌。這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服用”的誤解。
在諸多產品常常曇花一現的減肥市場,曲美卻長盛不衰,牢牢占據市場老大的席位。“為了安全起見”,越來越多的時尚女性,願意選擇“經過市場驗證”的曲美。這兩個字,逐漸成為了中國減肥市場,最可靠的一塊招牌。
六年研究終逼西布曲明退市
北京奧運會是曲美市場表現的一個拐點。為配合奧運會的召開,衛生部多次發文要求對含有興奮劑的藥品進行嚴格管理,其中也包括曲美。從2008年5月開始,曲美在很多城市必須憑處方才能購買。
這一新規,對此前刻意淡化自己處方藥身份的曲美,可以說是沉重的打擊。不過,更大的風暴,還未來臨。
2002年,國際知名藥品公司雅培旗下的一款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減肥藥—諾美婷的副作用開始顯現。不僅消費者的投訴逐漸增多,還出現了涉嫌致死的案例。美國FDA考慮叫停該藥,但雅培公司全力自證“清白”,其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約850萬服用者中出現不良反應致死的報告有32例,但這個比例,尚不足肥胖人群的正常死亡率的1/200。
最終,美國FDA與雅培達成協定,開展“西布曲明心血管終點事件研究”,此項研究耗時6年,並由歐洲藥品管理局任命獨立專家組對實驗結果進行評估。
西布曲明的藥理其實是一種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食慾抑制劑,能抑制人的食慾,從而增強飽食感,減少食物攝入,其化學結構與安非他命 (又稱去甲麻黃素,一種中樞興奮藥)有點關聯。資料顯示,西布曲明具有興奮、抑食等作用,它有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厭食、失眠、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
在1萬多人參加的這項試驗當中,服用“西布曲明”3年平均減重僅為約2.7公斤,而由此引發的死亡和心血管事件上升了約16%,減肥治療的風險大於效益,這也直接促成了歐美隨後對西布曲明的退市限令。2010年1月,歐盟藥監部門停止了西布曲明在歐洲的銷售。
一個月後,中國食藥監局也作出反應,發布通告稱密切關注西布曲明的安全性問題,要求相關生產企業針對西布曲明已知和潛在的風險,立即修改完善說明書,提示安全合理用藥。
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5日,共收到西布曲明相關不良反應報告298例,主要不良反應表現為心悸、便秘、口乾等,多為說明書已載明的不良反應,目前無死亡病例。
諾美婷被叫停之後,成分同為西布曲明的曲美仍在中國銷售,太極集團有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集團沒有撤回曲美的打算。”不僅如此,太極集團更是放出訊息稱,將與現在的曲美形象代言人范冰冰繼續牽手。
“曲美作為中國減肥市場第一品牌,在質量上我非常放心,”范冰冰在接受深圳某媒體採訪時表示,“而且曲美提倡的健康減肥理念也幫助了許多注重健康,又渴望美麗的朋友們擺脫了肥胖的苦惱,因此,我代言的不僅是曲美,更是美麗和健康。”
范冰冰沒有想到的是,最終事實證明,曲美並不健康。今年10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外發布了關於停止生產、銷售、使用“西布曲明”製劑及原料藥的通知。而早在官方叫停的前幾天,太極集團已經提前召回了曲美產品。
“我們已經在前幾天主動召回了‘曲美’產品。”太極集團新聞發言人張女士告訴記者,“當時我們尚未接到國家監管部門要求曲美退市的指令,但是因為美國FDA作出‘諾美婷’退市的決定,考慮到‘曲美’產品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出於對公眾負責的角度,我們決定主動召回。”
這幾天的時間差,讓太極集團從容地從藥品危機中全身而退。而也有專業人士推測,其實太極集團內部,早就對曲美的副作用和產品生命的終結有所準備。
減肥產品開始瞄準非處方藥市場
曲美等減肥藥物的突然退市,讓很多消費者頗有情緒:既然副作用這么大,為何西布曲明能夠在市場上逍遙這么久?
在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網專家馬華看來,西布曲明並非漏網之魚,它能暢銷也是正常的。因為減肥藥物中的西布曲明含量並不高,症狀不容易體現出來。再加上心血管疾病是肥胖人群的常見疾病,所以即使服藥者出現了病症,也通常會被認為是長期肥胖所致。
此外,在藥品研發階段,臨床試驗畢竟非常有限,潛在的副作用只有在多年積累以後才能夠被發現。“這是現今醫學技術不夠發達的體現,要充分了解藥品特性,就必須付出代價。”馬華表示。
幾乎就在曲美退市的同時,國內另外一家靠著“減肥茶”和“常潤茶”發家的碧生源則開始了大舉擴張,推出了號稱頂級姊妹品牌的VS唯尚。碧生源董事長趙一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用五年的時間,實現“稅收過億,銷售十億,獨立國內上市”。
而在碧生源身後,更多的產品正瞄準減肥市場而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和武漢等幾個減肥行業的重點市場,曲姿、魚美人、石興凱等眾多區域性的減肥品牌,正在依靠樣板市場大肆擴張,瘋狂蠶食原本屬於“曲美”的市場。
就在曲美等減肥產品引發不良反應之夢魘尚未消去時,已有人嗅出了新的商機。標有“綠色”、“純天然”的減肥產品紛紛抬頭,類似左旋肉鹼、甲殼素、纖維素等格外暢銷,這些產品的宣傳中格外強調“無副作用”—力求與化學合成藥劃清界限。
據國家衛生部門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肥胖患者已經超過9000萬;少年兒童有51%是肥胖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近1/3的成年人超重。中國的減肥大軍、呈幾何數增長的市場極大地刺激了減肥廠商的胃口。
而更讓人關心的是,誰將是下一個“曲美”?

人造病·醫療事故

王貝之死,整容之罪今年10月,王貝在QQ上跟同事兼朋友寶姐聊道:“我想月底回家把我的雙下巴抽掉。”為此她特意請了10天假。按照她原本的構想,將進行臉上溶脂和下巴抽脂兩項手術,花費總計一萬六左右。
任何人因美容手術而死亡都不可接受—如果患者身體條件不夠好而死亡,那是醫生的選擇失誤,如果患者身體條件太好而不應死亡,那就是醫生的操作失誤。
醫療整形美容手術事故投訴率高,成為醫療事故的重災區之一,行業內醫患矛盾比較突出。而近幾年,政府對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大。醫療整形美容行業在個別地方監管工作薄弱,甚至處於放任狀態。
生於1986年的王貝,2005年參加《超級女聲》比賽,得到成都賽區20強的成績,在武漢變得小有名氣。
11月15日,王貝因為整形手術而死亡。
遲至10天以後,其主刀醫生才正式公布她進行了“顴骨顴弓降低術、下頜角修改術、下頜改短改小術、下巴吸脂術、修改重瞼術、開眼角”等六項手術。在國外,前四項手術其實就是兩種手術:減頰術與減頦術。
在減頰術中,醫生經口腔或者耳周皮膚切口,把顴弓切斷,向內向下旋轉,就達到減低面頰部位的效果了,術後癒合快,一周后顴弓就固定了,相對來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手術。該術起源於整形術,在車禍中面部受傷的人常有顴弓的骨折塌陷。醫生在此啟發下,創造了減頰術。
減頦術就是把下頜骨切去一些骨質,通過口腔切口,所以不留下可見瘢痕。進行下頜骨的減積術,都需要重置周圍附著的軟組織,如果下巴的軟組織不做一些切除拉緊,就會產生脫垂現象,形成俗稱的巫婆臉。僅僅是對下頜角與下頜前端的修整,也算不得多大的手術。因為對下頜骨的手術相對易行,易於暴露與操作,因此,美容手術醫生認為下頜骨手術是面部骨手術中最簡單的。
由於遺傳特性的不同,上述手術在亞洲人中比較常見,而在白人當中就少見了,相反,白人反其道而行之,喜歡增加臉部輪廓,更多地做增頰術與增頦術。
王貝死後,一個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醫生止血不當,導致了血液流向呼吸道,引起吸入性窒息,有的報導甚至說,王貝被自己的血液給淹死了。當然,這種說法並非全是無稽之談,但可能性是極小的。吸入性窒息如果只是少量出血,那么最終會需要總量很多的出血才能發生,會把肺都灌滿,而如果只有總量很少的出血,則要求出血是大量湧出,一下子堵住氣道,逐漸凝結,終而造成窒息。兩種情況下醫生都能夠及早發現而採取步驟防止其後的窒息。
從目前的報導來看,王貝最可能是死於麻醉意外。她可能是在術後因某種因素的刺激,發生了喉頭痙攣,從而導致了窒息。如果這種情況被及時發現,醫生在她的氣管部位切一小口插根小管就解決問題了,問題就在於她手術順利結束,醫生趕去給她的母親開刀了,她尚處於全麻狀態,缺乏反應能力。
有專業人員評論說王貝不應該被靜脈麻醉,而應該被插管,那么一切都可以避免。這種說法缺乏專業知識。美容手術算不上大手術,手術切口都會選擇可以遮掩的地方,比如經口,美容還沒見效果,先在脖子上開一口子,誰願意乾啊?搶救時,那是不得不乾。
相對於其他手術,美容手術時,因為面對的是健康人,麻醉過程通常無驚無險,大多數時候麻醉師輕鬆得想睡覺。因此,國外會嘗試用麻醉護師取代成本高得多的麻醉師。麻醉師對患者的粗心大意,導致了王貝這種情況,如果真有麻醉意外發生,搶救往往已經來不及了。
在國外,因為美容手術而死亡的案例都會受到徹底調查,很多最終都成為刑事案件,比如無照行醫而按過失殺人罪論處。
任何人因美容手術而死亡都不可接受—如果患者身體條件不夠好而死亡,那是醫生的選擇失誤,如果患者身體條件太好而不應死亡,那就是醫生的操作失誤。總的來說,美容手術的死亡總是跟壞醫生聯繫在一起的。

人造病·食品添加

反式脂肪酸 從美食“催化劑”到“隱形殺手”
鮑布·皮茲對甜甜圈了如指掌。他1961年就在麻薩諸塞州開了第一家Dunkin’ Donuts (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官方中文名為唐恩都樂)。只要看甜甜圈的表面,他就能知道炸油是不是太涼,或者麵糊是不是太熱。但這位甜甜圈專家不用部分氫化植物油就沒法造出一隻美味的甜甜圈。這種油在美國人的餐單上已經被認為是最惡劣的油脂。
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地出現在媒體報導上,無論是食品里的化學物質的非法添加(如“三聚氰胺”、“福馬林”、“孔雀石綠”、“瘦肉精”等),還是食品添加劑的濫用(如“小龍蝦”),都在不斷地刺激人們脆弱的神經。當工業原料打著“食品添加劑”的標籤潛伏進食品行業里,加上真正的食品添加劑又被不法企業濫用,致使這些“非添加劑”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安全事件密集地曝光在媒體上,百姓就逐漸失去了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百分之百的餅乾含有部分氫化油
肉製品廠的生產線轟隆隆作響,它不斷輸出紅肉罐頭、牛油、各種乳製品。儘管這些都是高脂食品,含有飽和脂肪酸,卻幾乎不含反式脂肪酸。
人們早在19世紀就意識到飽和脂肪酸會在人體內合成膽固醇,造成血管中的油脂沉積。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科學家的推波助瀾下,食品工業開始大規模地用含反式脂肪的氫化油品替代椰子油及奶油類的飽和油脂。
對於現代食品製造商來說,部分氫化油是完美的原料。它是在高溫下將氫氣灌入植物油,以特定的金屬作為催化劑生產出來的——可正是在這一製造過程里,產生了危險的反式脂肪。
室溫下,部分氫化油呈固態——這個特性對於批量生產的餅乾或蛋糕非常必要,它便於運輸、儲存、延長保質期。這種酥狀油成為食品工業里不可或缺的主力。它口感順滑、熔點高,因而成為奶油夾心餅乾的絕佳介質,而且它還可以反覆地加熱而不會被分解掉。
並且,它還曾被認為是飽和脂肪酸(像牛油和棕櫚油、椰子油等熱帶油)更經濟、更健康的替代品,過去幾十年里都是食品業的常用原料,遍布百貨商場的貨架和餐廳的後廚房。
即使最有健康意識的消費者都還沒意識到,數百種食物——從人造奶油,到餅乾、曲奇、炸魚條、炸薯條里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它讓烘焙、煎炸物的口味脆脆的,甜甜的,還帶著奶香,令包裝食品保持長達幾個月不變質。你甚至還能在標榜健康的食品中找到它的蹤跡,像優格棒、桂格燕麥條。
在1999年FDA的一份反式脂肪酸調查報告中,95%的曲奇里含有部分氫化油,超市架上百分之百的餅乾及80%的冷凍早餐食品亦然。
現在營養學家們又換了論調。
哈佛公共健康學院營養學系的系主任華特·威列(Walter Willett)是參與對抗反式脂肪戰鬥的醫學研究者之一。“1980年代我還是醫生時,我正是這么教導大家(攝入反式脂肪)。不幸地,當時我們不知道這樣做無異於將他們送入墳墓。”他跟其他研究者說,細胞靠天然的脂肪酸才得以正常運作。反式脂肪酸是人造的,在人體裡的作用就像跑進鐘錶機械結構里的沙粒。
心血管疾病元兇
反式脂肪比飽和脂肪更有健康危險。它不但跟飽和脂肪一樣堵塞心血管,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通常被稱為能清除心血管的好膽固醇)。
至今,全世界各地關於反式脂肪酸的研究不勝枚舉,其結果也已在西方國家廣為接受,以下是幾項經典案例。
2001年。荷蘭瓦格寧根大學主導的一項交叉試驗。科學家們隨機抽取了29例男女實驗對象。他們被分為兩組。一組吃高反式脂肪酸類食物,另一組吃高飽和脂肪類食品(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已經被飽和脂肪酸替代)。反式脂肪酸主要來自部分氫化大豆油,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棕櫚籽油。持續四周后,實驗對象交換各自的食譜。研究者以四種計量方法,在每個實驗對象的手臂上檢查血管擴張功能。結果發現,吃反式脂肪酸食物的人的血管擴張能力比對照組低29%,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則低21%。
2004年。澳大利亞。針對79名第一次心臟病發作後的病人,科學家們調查了他們的飲食信息,提取活體樣本。另外再從167名健康人士身上蒐集同樣的信息、樣本。這兩組人以相同的年齡、性別和社會經濟地位橫向比照。分析者透露,心臟病患者的脂肪組織里所含的反式脂肪酸——不論來源自動物還是植物,都要比健康受訪者的多。即便科學家計量了雙方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後,心臟病罹患率還是指向了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
2005年。《紐約時報》6月的一篇文章中說:“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非常顯而易見地指向體內的高、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每增加1毫克高密度脂蛋白,心血管疾病惡化的風險就降低2%-3%。保持60毫克或以上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就能保護我們與這個人類主要疾病抗衡……除了幫助肌體去除不必要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還有以下幾項保護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功能,具有消炎因子,是幫助修復血管疾病的主力,還有防止血管阻塞的成分……而反式脂肪酸降低了體內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2006年。4月刊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份關於反式脂肪酸的詳細研究。這是該領域中最大型的一次概括性調查:
以一個卡路里單位為基礎,反式脂肪酸比任何其他營養成分更容易引發冠心病。只要它占總攝入總能量的1%-3%,引發冠心病的風險就大大增加。在一項針對近140,000人的分組分析之後,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能量每增加2%,冠心病的發作率就會呈23%的爆發式增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反式脂肪酸每日每人攝入量不要超過總能量的1%(約2克)。
“幽靈脂肪”終將被消滅
其實早在1970年代,反式脂肪酸的健康問題就進入了科學家們的視野,但每年五千億產值的食品加工業者就一直在拍著胸脯捍衛反式脂肪酸。因為FDA不曾明令商家在標籤上註明,反式脂肪酸曾經被戲稱為“幽靈脂肪”,但近十年來不斷湧現的研究報告終於引起政府首席醫學顧問們的注意。
200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醫院研究所宣布,他們無法像建議其他油脂的攝取量那樣,建議反式脂肪的健康攝取量上限。幾年後,政府頒布了標籤法案。
加州蘇薩利托市預防醫學研究所主任,迪恩·歐尼什說:“對那些大型食品公司,這真是場完美風暴。他們怕吃官司,加上戰後嬰兒潮開始步入老年,對健康愈加關心。”迪恩·歐尼什同時也是百事可樂、麥當勞、康家食品(美國最大的食品集團)的顧問。
2006年1月開始,美國聯邦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宣布反式脂肪沒有健康益處,並要求食品生產廠家必須在標籤上註明反式脂肪酸的成分。立法者開始致力於讓食品業者背負起社會責任,反式脂肪酸就此成了燙手的山芋。美國社會如今早已廣泛接受了反式脂肪酸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結論。政府如今的重點是致力於找到商家和消費者互不受損的解決方案。
食品業竭盡全力尋找替代品,它們花了數千萬美元在不改變食品風味的同時,避免使用部分氫化油品。皮茲先生曾經在波士頓附近的公司實驗廚房裡一年試了19種替換品,但炸出來的甜甜圈要么就是太重味或表面太光滑,反正大多數不好吃。
截至2010年,美國多個州已經明令餐飲業商家禁止使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類,而對包裝食品生產商的禁令也如天邊驚雷,正隆隆作響。
你會把自家的特百惠熔掉,塗在麵包上吃嗎?
人造黃油跟塑膠的構造只有一個分子的區別。把一勺人造黃油,攤在太陽底下或者隨便晾在哪兒。幾天后會發現它連味兒都不串,因為沒有營養價值,連黴菌都找不到生長的地方。為什麼?因為它幾乎就是塊塑膠。
人造黃牛油
高含量反式脂肪酸。
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風險高達3倍。
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膽固醇)含量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好膽固醇)含量更低。
增加罹患癌症的危險高達5倍。
降低乳製品質量。
降低免疫系統功能。
低胰島素的分泌。
黃牛油
牛油所含的飽和脂肪酸比人造黃油的略高,約為 8 : 5。
根據2006年哈佛醫學院的調查,吃人造牛油的婦女,比吃同等分量天然黃油的婦女罹患心臟病的幾率高53%。
牛油有很多營養成分,但人造黃油只有一點點,而且還是人為添加的。
牛油比人造黃油好吃很多,煮菜時
加牛油,還能提升風味。
牛油存在了好多個世紀,但人造黃油只有不足100年的短短歷史。
五條規則,避免吃進反式脂肪酸
不要吃成分標籤上有“部分氫化油”、“氫化植物油”、“起酥油”的任何食品。FDA建議,這些成分必定含有反式脂肪酸。尤其注意標籤最底下幾行,因為通常成分排列順序是按照含量高低順序來的。
全氫化油不含反式脂肪酸。然而,只要沒有“全”字,你還是很難判定到底是不是有反式脂肪酸,標籤不一定標得這么精準。
如果標籤上註明零含量反式脂肪酸,最好還是謹慎考慮。只要出現“部分氫化油”、“起酥油”,就一定有反式脂肪酸。FDA曾經在2006年規定,每份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於0.5克,可以被表述為零含量。想想,你如果一口氣吃了四份含有0.4克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怎么辦?
即便是植物油也可能經過部分氫化處理。不要羞於向店家詢問他們是不是用了部分氫化油做煎炸食品或者拌醬。只有你張口,就是向店家暗示,你不想攝入反式脂肪。只要是沒貼成分標籤的烘焙或煎炸食品,都可以視作含有部分氫化油,除非你另外被告知了。
謹慎攝入飽和脂肪酸,這點非常重要。
記著,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都是好的脂肪。
上並非醫學建議,如果你有需要注意飲食的疾病,請徵詢醫生的意見。

人造病·食品安全

業界認為,國內現有的精煉技術能非常有效地降低食用油中苯並芘的含量,完全可以將其含量控制在國家標準之下。但包括國內最大的茶油生產商金浩在內的大量茶油企業都出現了“工藝缺陷”。
2010年8月,一則關於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苯並芘”超標6倍的傳言正在網際網路上蔓延。
導致緊張情緒的傳言的起因是兩份產生於7月份的檔案——湖南省質監局下發的《關於召開解決食用植物油中苯並(a)芘超標問題技術分析會緊急通知》,以及金浩公司提交給質監局的《食用植物油中苯並(a)芘超標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研究》。
苯並芘,這是一種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認定為強致癌物的化學物質。
當它進入人體腸道並被血液吸收後,一部分經肝、肺細胞微粒體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後,就會轉化成致癌物。一旦它損傷到人體細胞中的DNA,導致DNA不能修復,細胞就會上演人類的噩夢——癌變。除此之外,苯並芘還能通過遺傳,使胎兒致畸。
和三聚氰胺不同,苯並芘可以在你家廚房製造出來,如果你常用以下烹調方式——煎、烤、炸等,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在不完全燃燒下極易產生以苯並芘為代表的致癌物質。
當金浩公司被查出茶油產品中含有致癌物質的訊息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後,該公司一度公開聲明其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將網上傳言斥為謠傳。
在外界對此聲明的普遍猜疑中,媒體很快披露了湖南質監局半年前就已獲悉金浩茶油存在苯並芘超標,並曾派出專家協助金浩公司查找超標原因,改進生產工藝一事。
事態隨之逆轉——金浩公司在9月1日發布道歉信,承認自2009年12月3日至2010年3月17日生產的9個批次茶油存在苯並(a)芘含量超標情況,但同時表示已對問題產品實施了全面召回。
金浩公司稱,茶油中的苯並芘超標起因是茶籽在烘烤、翻炒過程中,因溫度過高、受熱不均導致燒焦產生苯並芘,在浸出環節出現工藝缺陷進而導致超標問題。該公司表示,經過工藝改進後,已經徹底解決此類問題,且產品在4月份以來質監部門的抽查中均合格。
生產工藝不合格
茶油企業、質監部門乃至業界專家普遍認為苯並芘超標與茶油企業的生產加工工藝有關。
目前我國茶油的生產主要採用物理壓榨法和化學浸出法兩種方式。儘管採用物理壓榨方式可從油茶籽中提取到質量較好的壓榨茶油,但壓榨後的油餅內往往尚有殘餘油脂。而再通過化學浸出方式對油餅進行處理,就能將殘餘油脂充分提取出來。
任何有機物在高溫下都可能產生苯並芘,茶油的生產自然也不例外。為了提升出油率,茶油生產過程中通常會有高溫蒸炒的流程。在蒸炒過程中,一旦溫度過高,燒焦的茶籽中的脂類、膽固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就會發生熱解,並形成大量苯並芘。
湖南省一家機械製造公司的技術人員稱,此類現象多見於普通農戶和小型作坊式企業。這些生產者通常憑個人經驗進行生產,蒸炒過程中可能出現溫度過高現象。
這些生產者會將壓榨後的油餅銷售給規模型企業,供後者以浸出法再次提取茶油。在浸出過程中,企業通過向被打碎的油餅中注入易揮發的食用級有機溶劑,利用溶劑與油的親和力,將殘餘的油萃取出來,但與此同時,殘留在茶籽上的苯並芘也一併被吸納到溶劑中。
根據我國《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規定,食用油中苯並芘含量的上限為10微克/千克(歐盟標準的上限是2微克/千克)。而據此前的媒體報導,今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對湖南省部分茶油的抽檢中,有茶油產品中的苯並芘含量高達60微克/千克,是規定上限的6倍。
但在食用油加工領域,一個業界共識是:國內現有的精煉技術能非常有效地降低苯並芘的含量,完全可以將其含量控制在10微克/千克的國家標準之下。
實際上,不只是茶油,在大多數食用植物油中都可能存在苯並芘。據了解,國內某質量監督檢驗所的國家糧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曾對國內市場上植物油中的苯並芘殘留含量做過檢測。
該中心收集了市場上2006-2007年生產的全國各大油料產區(2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和義大利、加拿大等國外的19類食用植物油,共262份樣品。檢測結果顯示,苯並芘檢出率為98.5%,但超標率只占樣品總數的2.3%。
產業陰雲
近兩三年來,中國茶油加工企業突飛猛進。去年11月4日,《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經國務院批准出爐,使得油茶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規劃》顯示,到去年年底,包括湖南、江西、廣西、浙江等十四個油茶主產區的規模型加工企業已達六百餘家,加工能力已接近原料供應量的四倍!
作為國內目前最大的茶油企業,金浩公司董事長劉翔浩在今年3月時曾公開宣稱公司將在2012年前上市。
諷刺的是,正是3月,在湖南省質監部門進行的抽查中,不止金浩一家公司被檢出苯並芘含量超標。但是,其他超標企業名單一直未見公布,引起市場恐慌和猜疑,最終導致茶油滯銷。
今年9月底,一家湖北茶油企業的負責人抱怨,該企業的茶油銷量出現了“直線下降”。為自證清白,這家企業第一時間將產品提交給當地質監部門檢測,並在媒體上發布了各項指標合格的檢測結果。

人造病 - 癌症是人造病

阿根廷專家發現一具埃及木乃伊的死因是癌症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從數百具木乃伊身上取下長條狀身體組織,把這些已經脫水的組織再水化。這些木乃伊中最古老的距今已3000年。科學家們說,在木乃伊身上,他們只發現一具木乃伊生前患過癌症。
科學家們還研究了數千塊穴居人的骨骼化石,只找到一塊“可疑”化石樣本。另外,科學家還調閱古埃及文獻,研究後認為,其中記載的類似癌症的疾病可能由麻風病或靜脈曲張引起。
曼徹斯特大學訪問學者麥可·齊默爾曼教授表示:“在古代,人們很少用外科手術的方法治療疾病。因此,若患癌症,病灶會完整保留下來……但是,木乃伊中沒有發現惡性腫瘤,這只能解釋為癌症在古代實屬罕見。”
曼徹斯特大學專門研究古埃及生物醫學的羅莎莉·戴維說:“在自然環境中,沒有任何一種因素可以造成癌症。”在她看來,癌症是“由現代生活造成的一種現代疾病”。[1]

反駁

有專家駁斥,癌症是“人造疾病”並非準確,不能光把罪名讓環境污染等外因來背,人們應當重視自身能控制的因素,如生活方式等,以降低癌症發病率。“或許我們祖先的生活方式降低了癌症的風險。”
古人也會得癌症
曼徹斯特大學有教授研究數百具木乃伊,只有一具證實有癌症跡象。醫學文獻亦是到17世紀後才出現類似癌症的病症記載,並在工業革命後顯著增多。
——(《聯合早報網》·木乃伊證古人罕患癌病)

壽命不長患癌幾率低

研究顯示,自工業革命以來,癌症患病人數迅速上升,特別是患癌症的孩童人數不斷增加,這證明癌症發病率增加並非因為人類壽命更長。
——(《深圳商報》·癌症或為“人造病”)
根據古代銘文,古埃及人的平均壽命大大短於現代社會。富裕階層一般能活到40~50歲,平民則只能活到25~30歲。
根據《新科學家》雜誌,國際癌症研究署環境與輻射部門的負責人喬希姆·舒茨表示,年紀也與癌症發生率緊密相關,90%的癌症發生在50歲之後,如果你檢測當代數百具50歲前去世的遺體,也不會檢出太多癌症病例。如就絕對數值說,骨癌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是萬分之一,因此即使檢測一萬具木乃伊,能檢出一個癌也算幸運。

給木乃伊看病不現實

英國《每日郵報》引述曼徹斯特大學訪問學者麥可·齊默爾曼教授的話報導:“在古代,人們很少用外科手術的方法治療疾病。因此,若患癌症,病灶會完整保留下來……但是,木乃伊中沒有發現惡性腫瘤,這只能解釋為癌症在古代實屬罕見。”

自然界裡有致癌因子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命科學系埃及考古學教授羅薩莉·大衛指出:“在工業化國家,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死亡的兩大主因。但是古時候,得癌症是很罕見的。自然界中沒有什麼東西會引起癌症。”
英國癌症研究會的阿尼博士對“自然界中沒有致癌物”有一反駁。阿尼博士說,自然界中存在的非人工致癌因素多種多樣。僅舉幾例:自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質,據估計花崗岩中的氡造成了全世界3-14%的肺癌,日光中的紫外線是導致全世界皮膚癌的最大因素,自然存在的人類乳突狀瘤病毒(HPV)可導致子宮頸癌,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導致胃癌,花生霉變產生的黃麴黴素可導致肝癌……這些致癌因素,遠在人類社會工業化前就存在已久。

生活方式是致病主因

近代醫學紀錄顯示,癌症個案在古代極罕有,但在工業革命後大量增加,加上自然環境根本沒任何致癌物,故相信這種病症是污染、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轉變造成。
《新科學家》的文中也稱,現代社會環境污染的確令我們周遭多了不少致癌因素,但就目前的研究來說,環境污染這些避無可避的因子,造成癌症患病率提高的比重並不算太大。那些我們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影響更顯著:比如吸菸,比如喝酒,比如缺少鍛鍊,比如攝入熱量過多導致的肥胖。
與其把一切罪名都推到社會工業化上,不如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畢竟,比起古代的埃及人,你有更大的幾率活到白髮蒼蒼。

中國專家看法

天津腫瘤醫院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張瑾就反駁道:癌症是現代人造病的說法肯定是不科學的。中國早在2300多年前就有關於乳腺癌的記載。乳腺癌,中醫書上稱為“乳岩”,不僅有名稱的記載,對這些疾病的發生及發展過程都有描述。此外,也有肺癌、子宮癌、淋巴癌等相關記載。
中醫對腫瘤認識的歷史已經非常悠久,早在周朝就認識到惡性腫瘤的一些特點。“癌”字的記載首見於宋代的《衛濟寶書》;“外感六淫、七情內傷、飲食勞倦等引起陰陽失衡、臟腑失調,產生氣滯、痰飲、血淤等,留滯於人體,形成積、瘤(留)、癌(岩),並已經認識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藏。”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主任馮利認為,西醫學認為惡性腫瘤是由於多種原因致使人體基因突變、免疫失衡等導致組織細胞的異常增生,惡性腫瘤具有侵蝕、遠處轉移的特點;中醫與我們現代西醫學在癌症認識方面有很多機理是相同的,只是表述方式不太一樣而已。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遲永堃博士對癌症是現代人造病的說法也表示不能認同。她認為古代癌症確實較為罕見,但原因並不是癌症患病的人少,而是有很多因素。一方面,古代戰亂比較多,所以很多人在年齡比較低的時候就死去了,根本沒有機會得癌症;另一方面,古代的醫療水平較低,在人和自然的抗爭中,自然帶給人類的疾病比如一些外科類的傷病就很難醫治;此外,腫瘤在人體內生長,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很少能認識到它的存在,對這樣的怪病由於不了解、看不到,所以也就發現的少,這都是古代對疾病的認識能力所決定的。
其次,癌症的種類繁多,而且在理論上人體的各個部位和器官都有生長腫瘤的可能性,因此僅僅對一些木乃伊、化石進行抽樣研究很難下結論。比如,就化石來說,由於只剩下了骨骼,而骨癌本身就比較少,所以通過化石來驗證癌症的多少根本沒有意義。
最後,語言的限制也是一個原因。歐美的文獻裡面肯定也有很多關於癌症的記載,只不過這些過去的歷史都是用拉丁文記載的,現在查閱起來不是很方便,但不能因此就說很少,而只能說沒有發現。[1]

防範

科學防癌抗癌的各種方法是一種崇尚低碳、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方說,男性可以少抽菸,多吃穀類、蔬菜和水果等低碳飲食,少開車,多走路;比方說,家居裝修追求簡約更追求健康;比方說,成為媽媽的你,進行母乳餵養就是預防乳腺癌的妙方。另外,如果你超過35歲,最好每年或半年到專科醫院體檢1次,早發現早治療,節省醫療資源,既“低碳”又健康……
讓大家每天多過一點低碳生活,築起防癌的第一道防線!

2010年健康辭典A-Z

這一年,有哪些新藥為人類的疑難雜症帶來新希望,又有哪些新技術新發現在提醒我們如果離健康很遠危險就會很近?

Bilingualist雙語者可推遲患老年痴呆症

加拿大多倫多貝克雷中心羅特曼研究所發表聲明,通過研究200多名被診斷可能患上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歷,他們發現,長期堅持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人出現症狀的時間會推遲,雙語能力對於抑制記憶力衰退、思維混亂等早期症狀有顯著作用。

Cadmium鎘致癌

今年六月,麥當勞緊急召回1200萬個史瑞克玻璃杯,因為檢驗人員在這批杯子的塗漆中發現了鎘,它可滲出表面,對使用者特別是兒童存在危害。鎘在塗料中有耐高溫、著色力強等優點,但它是一種致癌物質,人體攝入的話可致呼吸系統疾病,損害腎臟,還可能引發骨質疏鬆。

Darvon止痛藥含致命成分被下架

美國食品藥管局FDA於今年11月強制Darvon及Darvocet品牌止痛藥下架,因為其含有的Propoxyphen丙氧芬可能讓人死於嚴重的心律不整。Propoxyphen丙氧芬在其他品牌的鎮痛藥品中也有使用,它會引起眩暈、呼吸減慢等副作用,還會像鴉片一樣讓人上癮,服用過量是會致命的。

Enzyme Sirt3抗老化酶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者們發現了一種抗老化酶Sirt3,它可以防止人體細胞衰敗。在用以實驗的小白鼠中,攝食量少的一組Sirt3酶水平會增加,體內的自由基隨之減少,而自由基正是引起人類老化的元兇。如果能將Sirt3酶用於醫藥,或許人類真能煉出長生不老仙丹了。

(ECT)電痙攣療法治抑鬱患兒

ECT電痙攣療法是把電極放在人的前額,讓電流通過大腦從而引發持續幾十秒的全身性發作。雖然聽起來讓人咋舌,但美國猶他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在接受了這種療法後76%的精神病患兒病情大有好轉,其中抑鬱症患兒的改善率高達85%,而他們之前對其他療法均毫無反應。

HINS光照明系統成超級細菌剋星

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照明系統,利用“高強度窄譜光線”(HINS)24小時不間斷地對醫院病房和隔離室消毒,殺死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難辨梭菌等在內的多種超級細菌。該技術不僅對人體無害,而且還能淨化空氣。
Lupus treatment Benlysta紅斑狼瘡新藥獲批准
由美國人類基因組科學公司(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研製的治療紅斑狼瘡新藥Benlysta近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該藥有望成為50多年來第一種獲批治療紅斑狼瘡的新藥。這是一種蛋白質療法藥,與目前的標準藥聯用之後,能抑制系統性紅斑狼瘡病情發展,並且能防止疾病突然發作。

Megranate石榴提取物可抗流感

美國田納西大學等多所大學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因為內含多酚的抗氧化和其他生物化學效果,石榴提取物能夠增強細胞抵抗力,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此前的多項實驗也表明,石榴提取物能使H1N1、H3N2和H5N1等人類甲型流感病毒失去活性。
Nanobioconjugate新型納米藥物抗擊腦瘤
錫達斯-賽奈醫療中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報告,一種利用新藥物工程技術研製出的Nanobioconjugate納米藥物能有效抗擊腦瘤。腦瘤是一種非常難以治療的腫瘤,病因至今不明。此藥物通過靜脈注射進入血液後,能在腫瘤細胞內不斷釋放抗癌藥物,大大減緩腫瘤生長速度,對非腫瘤細胞則無毒害作用。

Omega-3脂肪酸首次證實能抑制癌症

科學家們對Omega-3脂肪酸一直是“歌功頌德”的,比如預防心血管疾病、緩解疼痛炎症等。如今美國州立韋恩大學研究者又證實了它一項新功效:可延緩癌症發展,甚至避免其轉移。研究者說明,人類生活方式和生理節奏的變化導致細胞承受代謝壓力增大,而Omega-3脂肪酸能對基因進行調節,避免它們“在壓力下以錯誤的方式活動”。

Prion朊病毒確為瘋牛病禍首

朊病毒是一種只有蛋白質而沒有核酸的病毒,美國生物學家Prusiner在1982年曾提出假說,認為引發瘋牛病的罪魁禍首正是這種變構的蛋白質,它能誘導正常朊蛋白變構並不斷聚集,最終導致神經元死亡。但此假說28年來一直無人能夠證實,直到我國華東師範大學馬繼延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今年二月成功進行了驗證,並將論文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類風濕性關節炎甚至可能致盲

美國研究者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影響著患者的肢體關節,它的炎症也會感染視網膜,引起乾眼病、鞏膜炎等多種眼病,這些眼病發展到嚴重程度時可能致盲。同樣,類風關還容易感染肺膜,引發胸痛、呼吸緊促,胸膜炎或胸腔積液也是常見的類風關附屬病。

皮膚造血法取得突破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網路版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通過兩年的反覆實驗,找到一種只需利用人體一小塊皮膚細胞,便可直接培養轉化成血液細胞的前體細胞的方法。這一突破的首先受益人將是白血病患者和癌症患者,他們將有穩定的新血源,並不再為血型匹配問題煩惱.

Ultraviolet 外線成滑雪者的隱性殺手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北美32座高海拔滑雪場,以及訪問數千滑雪者後發現,滑雪者們所做的防曬措施往往很不到位,尤其是氣溫降低或陰天時,他們更容易忽視紫外線帶來的傷害,而測量數據顯示,多雲陰冷的滑雪場上的紫外線和熱帶海灘上是同樣強的。

Vitamin E過量同樣威脅心腦血管

每天有無數人吞下VE藥物以防止老化和心血管疾病,但波士頓Brigham婦女醫院的研究者通過分析118,000個患者案例後發現,服用VE的人群雖然減輕了患ischemic stroke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但卻增加了患另一種心血管病(hemorrhagic stroke)的幾率。總體來說,指望服用VE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不靠譜的,過量反而有害。
West Nile Virus (WNV)西尼羅病毒再現
今年8月,羅馬尼亞、希臘均出現西尼羅病毒致人死亡的案例。這種病毒會引發腦炎和腦膜炎,病人發病症狀包括突發高燒、頭疼及四肢疼痛,目前尚無特效藥和疫苗可以對付。它可以通過蚊子和野鳥傳播,於1937年首次被發現,先後在歐洲、美國、俄羅斯等地爆發過大流行,常在夏末秋初的溫濕地區爆發。

Zapping nerves神經震動法控制高血壓

對於難以控制血壓的高血壓患者來說,正在美國芝加哥醫學界推廣的一種神經震動療法能夠帶來奇蹟。這種療法通過從人體腹股溝伸入血管的一條管道,用無線電波震動腎臟附近引發高血壓的神經,由此能將血壓平均降低33個點,傳統藥物通常為10個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