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禽流感病毒,屬於甲型流感病毒,根據禽流感病毒對雞和火雞的致病性的不同,分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級。由於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結構等特點,一般感染禽類,當病毒在複製過程中發生基因重配,致使結構發生改變,獲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發生。至今發現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亞型。其中,高致病性H5N1亞型和2013年3月在人體上首次發現的新禽流感H7N9亞型尤為引人關注,不僅造成了人類的傷亡,同時重創了家禽養殖業。

基本介紹

  • 別稱:人禽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英文名稱:influenza in birds 
  • 英文別名:avian-human influenza
  • 就診科室:感染科
  • 多發群體:老年男性
  • 常見病因:禽流感病毒
  • 常見症狀:流感樣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可伴有頭痛等全身不適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直接接觸禽類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環境而感染
發現歷史和流行病學,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發現歷史和流行病學

1878年從瘟雞中分離得到的,1901年稱這種“雞瘟病原”為“過濾性因子”或雞瘟病毒(Fowl plague virus,FPV)。後來,又發現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在禽中也可引起雞瘟樣疾病,即我國俗稱的“雞瘟”。為區分兩者,前者稱為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病毒,後者稱為偽雞瘟或亞洲雞瘟病毒。1955年,根據病毒顆粒核蛋白抗原特性,認定FPV為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員。絕大多數在禽中並不引起雞瘟,甚至呈靜默感染或健康攜帶狀態,如2013年在我國新發現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本不導致禽間致病。
H5N1亞型於1997年在香港首次發現能直接感染人類。截止到2013年3月,全球共報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622例,其中死亡了371例。病例分布於15個國家,其中,我國發現了45例,死亡30例。大多數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為年輕人和兒童。2013年3月,我國首次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3年5月1日,上海、安徽、江蘇、浙江、北京、河南、山東、江西、湖南、福建等10省(市)共報告確診病例127例,其中死亡26例 。病例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於女性。
目前研究發現,人感染禽流感的傳染源為攜帶病毒的禽類。而傳播途徑仍需明確。研究認為,人感染H5N1亞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徑是密切接觸病死禽,高危行為包括宰殺、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類。少數案例中,當兒童在散養家禽頻繁出現的區域玩耍時,暴露於家禽的糞便也被認為是一種傳染來源。目前研究的多數證據表明存在禽-人傳播,可能存在環境(禽排泄物污染的環境)-人傳播,以及少數非持續的H5N1人間傳播。目前認為,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過直接接觸禽類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環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處於散髮狀態,雖然出現了個別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發現該病毒具有持續的人與人之間傳播能力。

臨床表現

根據現有人感染H7N9和H5N1禽流感病例的調查結果認為,潛伏期一般在7天以內。
患者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感樣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也可以出現流涕、鼻塞、咽痛等。部分患者肺部病變較重或病情發展迅速時,出現胸悶和呼吸困難等症狀。呼吸系統症狀出現較早,一般在發病後1周內即可出現,持續時間較長,部分患者在經過治療1個月後仍有較為嚴重的咳嗽、咳痰。在疾病初期即有胸悶、氣短以及呼吸困難,常提示肺內病變進展迅速,將會迅速發展為嚴重缺氧狀態和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在5~7天出現重症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可出現縱隔氣腫胸腔積液等。有相當比例的重症患者同時合併其他多個系統或器官的損傷或衰竭,如心肌損傷導致心力衰竭,個別患者也表現有消化道出血和應激性潰瘍等消化系統症狀,也有的重症患者發生昏迷和意識障礙

檢查

大部分人感染禽流感患者的白細胞水平均低於正常值,其中,淋巴細胞水平不高甚或降低。如果血小板水平降低,需考慮有無因重症感染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情況,應結合凝血分析、纖維蛋白原水平等結果綜合鑑別。血生化檢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肌紅蛋白可升高。
影像學檢查發現,發生肺炎的患者肺內出現片狀影。重症患者病變進展迅速,呈雙肺多發毛玻璃影及肺實變影像,可合併少量胸腔積液。發生ARDS時,病變分布廣泛。
最為可靠的仍是病原學檢測。在抗病毒治療之前,有條件的醫療單位儘可能採集呼吸道標本送檢(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氣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細胞)進行病毒核酸檢測(實時螢光PCR檢測)和病毒分離。
人感染禽流感患者除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之外,往往在早期即合併或繼發細菌感染,在較長時間或較大劑量使用抗菌藥物和不適當使用糖皮質激素之後,也可合併真菌感染,因此,臨床上應多次進行痰培養、呼吸道吸取物培養,檢查細菌和/或真菌的類型,及其敏感或耐藥類型,以便臨床合理選擇抗生素,指導臨床治療。

診斷

按照2008年5月發布的《人感染禽流感診療方案(2008版)》和2013年4月發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2版)》中的標準,根據流行病學接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可做出人感染H5N1或H7N9禽流感的診斷。在流行病學史不詳的情況下,根據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特別是從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標本中分離出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動態檢測雙份血清禽流感病毒特異性抗體陽轉或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禽流感的診斷。
應主要依靠病原學檢測與其他的不明原因肺炎進行鑑別,如季節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細菌性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肺炎等疾病。

治療

在適當隔離的條件下,給予對症維持、抗感染、保證組織供氧、維持臟器功能等方面的治療。
對症維持主要包括臥床休息、動態監測生命體徵、物理或藥物降溫。抗感染治療包括抗病毒(如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等)治療,但強調臨床的治療時機要“早、快、準”。尤其是,抗病毒藥物在使用之前應留取呼吸道標本,並應儘量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對於臨床認為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的病例,發病超過48小時也可使用。
保證組織氧合是維持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重要器官正常功能的核心,可通過選擇鼻管、口/鼻面罩、無創通氣和有創通氣等序貫方式進行。
具體治療方法應當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避免濫用藥物和不當操作,造成耐藥和貽誤病情。

預防

結合禽流感病毒的特點和現有研究發現,目前認為,攜帶病毒的禽類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傳染源。減少和控制禽類,尤其是家禽間的禽流感病毒的傳播尤為重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急需加快推動傳統家禽養殖和流通向現代生產方式轉型升級,從散養方式向集中規模化養殖、宰殺處理和科學運輸的轉變,提高家禽和家畜的養殖、流通生物安全水平,從而減少人群的活禽或病死禽暴露機會。同時,要持續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和培養個人呼吸道衛生和預防習慣,做到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合理加工烹飪食物等。需特別加強人感染禽流感高危人群和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和衛生防護。
同時,要做好動物和人的流感的監測。及時發現動物感染或發病疫情,以及環境中病毒循環的狀態,儘早的採取動物免疫、撲殺、休市等消滅傳染源、阻斷病毒禽間傳播的措施。早發現、早診斷禽流感病人,及時、有效、合理地實施病例隔離和診治。做好疾病的流行病調查和病毒學監測,不斷增進對禽流感的科學認識,及時發現聚集性病例和病毒變異,進而採取相應的干預和應對措施。
在做好科學防控的同時,還要認真開展流感大流行的應對準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