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杭戰役

京滬杭戰役

1949年4月20日,北平談判破裂。4月20日至6月2日,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以傷亡6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餘人,解放了京滬杭一帶大部分地方。稱為京滬杭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京滬杭戰役
  • 地點:中國南京-上海-杭州一帶
  • 時間: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
  • 參戰方:人民解放軍,國民黨軍
  • 結果:上海,南京,江蘇,安徽解放。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大部分解放
  • 參戰方兵力:解放軍100萬,國軍50萬
  • 傷亡情況: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國民黨軍被殲滅43萬餘人
  • 主要指揮官:毛澤東、蔣介石
基本簡介,主要經過,

基本簡介

京滬杭戰役】為了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蔣介石在“引退”前,把國民黨京滬警備司令部擴大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由湯恩伯任總司令,統一指揮京滬兩市和蘇浙皖三省和贛東地區的軍事。1949年1月25日,蔣介石在浙江溪口召開會議,策劃關於長江布防問題,決定把長江防線分為兩大戰區。針對國民黨的江防情況,3月31日,人民解放軍擬定了《京滬杭作戰實施綱要》,積極進行渡江作戰的各項準備工作。4月21日凌晨,在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籤字後,毛澤東、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百萬雄師,從20日子夜起,分東、中、西三路,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天險,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23日,解放軍占領中國首都南京,宣告國民黨統治的覆滅。潰逃的國民黨軍沿京杭、蕪杭公路潰散。27日,東西兩路解放軍會師吳興,然後聚殲國民黨軍13萬人。5月3日,解放軍有解放了杭州,17日解放了紹興。27日淞滬戰役獲全勝,徹底解放了上海,俘虜國民黨軍15萬多人。
京滬杭戰役

主要經過

1949年4月20日,北平談判破裂。次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鄧小平任書記的淮海戰役總前委統一指揮下,解放軍百萬雄師強渡長江,並迅速突破長江國民黨軍防線,矛頭直指國民黨統治的老巢,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它預示著中國大地將發生無可逆轉的變革,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來臨了。
京滬杭戰役
1949年元旦,江南籠罩在一片陰霆之中。政治上腐朽,軍事上土崩瓦解,國民黨政府達官貴人和政客早已感到寒冷透心,失敗情緒瀰漫。
兩年半的軍事較量,使蔣介石賴以發動內戰的軍事實力大為削弱,所剩百餘萬兵力分散在西北、西南、江南、台灣等廣大地區,相互間難以進行戰略協同,無法形成統一的防線。國民黨惟一可以指望的是長江天險,妄圖沿長江南岸構築一道防線,阻止解放軍南下,力保半壁江山。
還在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時,毛澤東就電示淮海戰役總前委劉、陳、鄧:殲滅黃維兵團後開一次總前委會議,商討戰役結束後的渡江作戰計畫。
渡江戰役作戰方針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華野。中野同時休整,同時舉行渡江作戰。渡江以後,華野、中野協力經營東南,包括皖南、蘇南、浙江、福建及江西一部。
1948年12月17日,毛澤東電示淮海戰役總前委:“擬請伯承、陳毅二同志偕來中央一商。”當晚,劉、陳、鄧驅車去華野指揮所。淮海戰役總前委舉行全體會議,議題卻是渡江。
會後,劉伯承和陳毅分乘兩輛吉普車,連夜從蔡凹出發前往西柏坡,去向毛澤東匯報戰場情況以及渡江作戰計畫。
鄧小平也要連夜回中野前指粟裕、譚震林和他們—一握手道別。最後連譚震林也驅車去了山東兵團。
茫茫的雪原,靜靜的寒夜,雲霆不知何時散去,一輪明月細細打量著這些互道珍重的偉人。
粟裕在戶外站立了許久才轉身回屋。
吉普車行駛在冰雪之中,為了防滑,輪胎用鏈條捆了起來。車開得很慢,又嘎吱嘎吱地響,使人昏昏欲睡。陳毅一會兒就打瞌睡了。坐在陳毅旁邊的警衛員,看他一歪一歪的,不時拉住他,怕他碰傷。
陳毅有些難為情地說:“乾脆把我捆到車上吧!”
“這行嗎?”警衛員覺得不合適。
“捆吧!”陳毅叫駕駛員停車。
大家七手八腳地用背包帶將陳毅捆在靠椅上。陳毅哈哈大笑說:“就是不大雅觀。天一亮,或是到了有人群的地方,就叫醒我,給我鬆綁。”
他們日夜兼程,趕到西柏坡已是1948年的最後一天。剛剛住下,門口突然有人通報:“兩位司令員,主席來看你們了。”
劉伯承、陳毅笑著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握手互道問候。他們臉上都洋溢著久別重逢的喜悅,目光里閃爍著堅定。自信的光芒。從他們的目光中似乎看到了中國的未來。
1949年1 月6 日,劉伯承、陳毅在西柏坡列席中央政治局會議,聆聽了毛澤東所作的題為《目前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的報告。毛澤東的湖南話在整個大廳里迴蕩,激勵著每一位出席會議的同志。
會議分析了當前形勢和確定了黨在1949年的任務,指出:1949年和1950年將是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勝利的兩年。確定1949年的主要任務是:解放湘、鄂、蘇、皖、浙、閩、陝、甘等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則是全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確定準備組成海軍和空軍;進一步加強各野戰軍的正規化建設。
2 月8 日,總前委召開會議,具體研究渡江時間、部署及準備工作。鄧小平作了國際國內形勢報告,提出了渡江戰役的要求。此時解放軍已統一整編,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所有縱隊改稱為軍。
渡江時間初定3 月底,前委考慮到這時候雨季未來,春汛未發。
同一天,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電示二野和三野:橫渡長江進軍江南以後,要占領許多城市和廣大鄉村。中央強調,要研究農村,學習農村政策,學習城市工作,如果不能迅速學會管理城市,將來解放江南的廣大城市以後,將會遇到很大困難。
2 月11日,中央軍委批准了淮海戰役總前委渡江戰役的初步部署和部隊整訓計畫,指出:“此次我百萬大軍渡江南進,關係全局勝利所在,淮海戰役總前委照舊行使領導軍事及作戰的職責。”以鄧小平為書記的淮海戰役總前委這個團結統一的班子來指揮渡江戰役,這是毛澤東早就看準了的。
毛澤東認為,二野、三野兩大野戰軍並肩渡江直插東南,含有準備在必要時防備美國武力干涉之意。這就要求指揮者既有膽略又能把渡江戰役組織指揮得周密靈活,使軍隊強渡天塹的損失儘可能減少,而渡江後消滅的敵軍儘可能多。越能如此,則中國南方解放越快,人民遭害越小,美國出兵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渡江前夕,鄧小平被賦予指揮華東與中原的黨、政、軍、民大權,這是黨中央的英明果斷決策。歷史證明,他在第一書記的位子上,在總前委書記之職上,始終不負毛澤東重託、人民的期望。
3 月22日,蚌埠南的一個彈丸小村孫家圩子,一反往日的平靜,顯得異常熱鬧繁忙。從清晨起,幾十輛吉普車組成的車隊,披著厚厚的塵土,從四面八方渡過淮河,浩浩蕩蕩地駛進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地方。這異常的舉動引起了村民的好奇心,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或守在道旁,或立於田間,以目睹中共領袖們的風采為快。
淮海戰役總前委的全體成員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和二野、三野兵團司令員們及參謀人員陸續到達。
3 月26日,總前委召開了擴大會議。一間寬敞的土牆茅舍內煙霧繞繞,一幅巨大的長江地區戰略態勢圖占滿了一面牆,炕上地下坐得滿滿當當,刺鼻的煙味混和著爆發出的陣陣笑聲,從室內一直衝到村口。
會議首先聽取各兵團渡江戰役準備情況的匯報。然後,主持會議的鄧小平向會議報告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他講話一向語調平穩有力,高度概括。他說:“渡江戰役我軍的戰役目標是,以第二、第三野戰軍全體,殲滅上海、鎮江、南京、蕪湖、安慶等地及浙贛線蔣軍的全部或大部,占領蘇皖南部和漸江全省,奪取京滬杭,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
多么鼓舞人心的光明前景,它標誌著國民黨的統治將告結束。為了這一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浴血奮鬥了28個春秋!會議室里涌動起一股昂揚熱烈的氣氛,生性好說好動的陳毅大笑起來,說道:“講得好!同志們吶加把勁喲,等過了長江,可撈不著大仗打哆!”
劉伯承笑著糾正道:“還不能這樣說,三野的同志們還有一塊大上海的硬骨頭要啃哩。”
粟裕笑著說:“總不會比淮海戰役更難打吧?蔣介石把真正的希望寄托在上海,但是蔣介石的願望沒有一次不是落空的。”
平素不苟言笑的鄧小平,這時嘴角上也現出微微笑意。會場平靜下來後,他繼續說道:“前委統一部署是:劉伯承司令員、張際春副政委、李達參謀長指揮二野的第3 、4 、5 兵團及四野的一部為西突擊集團,在棕陽鎮至望江段渡江作戰。三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和參謀長張震,率三野統帥機構,直接指揮第8 、10兵團為東突擊集團,從揚中至江陰段渡江作戰。三野副政委譚震林指揮第7.9 兵團為中突擊集團,從貴池至蕪湖段渡江作戰。三野的兩大突擊集團由粟裕、張震統一指揮。我和陳司令員在安徽肥東縣瑤崗設立大本營,統一指揮渡江戰役,主持全局工作。只要我軍渡江成功,無論敵人採取何種處置,戰局的發展都會發生有利於我們的變化,並有可能演成敵人全面混亂的情況。因此黨中央要求我們一舉渡江成功!在解放軍渡江成功後,三野的兩個突擊集團應迅速合圍,力求達到全部或大部殲滅敵江防部隊的目的,不使其龜縮進上海。杭州,此著是全戰役的關鍵。”
《京滬抗戰役實施綱要》高屋建瓴,從巨觀決策上提出了渡江戰役的作戰綱領及部署,為渡江戰役的勝利指明了方向。4 月3 日,中央軍委批准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
此時,國民黨在和談陰謀掩護下,積極將其主力集團沿長江布防,企圖憑藉長江天險阻止解放軍渡江。到1949年4 月初,在宜昌至上海間1800餘公里的長江沿線,國民黨軍隊部署了115 個師約70萬人的兵力,其中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部75個師約45萬人,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部40個師約25萬人。湯恩伯以50多個師直接擔任湖口至上海段的沿江守備及控制江北岸要點,置主力於京滬地帶;另以20多個師配備在浙贛線、蘇南、浙江、皖南縱深地區,其中僅有10個師可作機動。白崇禧以27個師直接擔任宜昌至湖口段江防和武漢地區守備,以13個師配置在長沙、南昌等縱深地區。國民黨為加強其長江防禦,並以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和江防艦隊及空軍,分別配屬於湯恩伯、白崇禧兩個集團,構成所謂陸海空聯合防線。同時,美英等帝國主義國家的艦艇也停泊於上海,有可能對解放軍渡江作戰進行武裝干涉。由於敵之戰線長,兵力少,配置特點是東重西輕,縱深薄弱,可機動的兵力很少。
向長江以南進軍是中國共產黨的既定方針。中央軍委於1949年2 月3 日至3 月20日先後決定:以第二、第三野戰軍的7 個兵團24個軍及地方部隊100 萬人,準備於4 月間發起渡江戰役。1949年3 月31日,鄧小平為總前委制定的《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規定:以第二、第三野戰軍全部,殲滅國民黨軍集結於上海至安慶段之兵力,占領蘇南、皖南、浙江全省,奪取京滬杭,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於4 月15日18時在江蘇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實施全線渡江作戰,並決定以第二野戰軍為西集團在棕陽鎮至望江段實施渡江,以第三野戰軍為中。東兩集團在貴池至蕪湖和揚中至江陰間實施渡江。戰役指導上要求從最困難的情況出發,作遇到嚴重戰鬥的準備,著眼於粉碎敵固守江防和在我軍渡江後敵收縮兵力擊我一路的企圖。戰役計畫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達成渡江任務,實行戰役展開;第二階段達成割裂包圍敵人,控制浙贛線一段,斷敵退路;第三階段分殲被圍之敵。戰役的關鍵在於第三野戰軍兩個集團迅速東西對進,打亂敵之作戰體系,完成鉗形合圍。達成割裂包圍敵人之目的。第二野戰軍著重密切協同第三野戰軍行動,適時以主力東進,擔任攻占蕪湖、奪取南京和杭州地區之任務,並以主力一部迅速出密縣地區,控制浙贛線一段及屯溪南北公路,斷敵退路。
二野渡江突破地段,為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的接合部,又是長江向南突出部分,處於湯恩伯集團之左側背。沿江守敵為第八兵團劉汝明部三個軍八個師約4 萬餘人,其第68軍軍部位於貴池,三個師分布在東流至湖口線,第55軍軍部位於貴池,一個師位於烏沙問至貴池段,兩個師位於三野渡江正面之銅陵、青陽地段,第96軍軍部位於段家匯,兩個師分布在吉陽大渡口至烏沙閘線。敵縱深地區僅有第17兵團侯鏡如率兩個軍在聯縣至寧國地區。我軍整個渡江地段之敵戰鬥力較弱,機動部隊極少,且皖南地區有我游擊隊活動,成為我有利的突擊方向。但白崇禧集團置主力於我渡江地段之右側,嚴重威脅我側背安全,其夏威兵團又以九江、安慶為據點,向望江、太湖。潛山伸出警戒部隊,企圖遲阻我軍接近江岸,並破壞船隻或將船隻劫至江南岸,防我渡江。
二野遵照中央軍委和總前委指示,根據當前敵情,確定戰役要首先抓緊突破江防,渡江後著重密切協同三野行動,保障其鉗形突擊的成功,並視敵情變化而不失時機地向敵縱深發展。遂決心以三個兵團並列在貴池至馬當間寬約100 公里的正面,以安慶東西地段為重點實施突破。具體部署為:第3 兵團由安慶以東至棕陽鎮段渡江,挺進敏縣(即徽城)截斷徽杭路,爾後沿公路東向杭州;第5 兵團在安慶以西至望江段渡江,爾後速沿浮梁、愛源直出攤縣,控制浙贛線,斷敵退路;第4 兵團於望江至馬當間渡江,爾後沿江東下,接替第9 兵團監視蕪湖敵軍的任務,並準備參加奪取南京的戰鬥。各部隊在突破南岸後,即向兩翼擴張,主動接應兄弟部隊登入,協同作戰。暫歸二野指揮的四野先遣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肖勁光,副司令員陳伯鈞、韓先楚,副政治委員兼政委部主任唐天際,參謀長解方)主力位於武漢以東地區,並指揮桐柏、江漢、鄂豫軍區部隊積極活動,牽制白崇禧集團,策應我軍渡江作戰。
總前委會議之後,三野前指為貫徹戰役實施綱要,又對三野各兵團的任務作出具體部署與調整。
粟裕說:“敵人主要是扼守長江,只要我軍渡江成功,在陸上作戰,將會如虎添翼,縱橫掃蕩,使敵整個防線發生混亂。因此,保證渡江勝利,是京滬杭戰役的關鍵。”
張震接著說:“在我軍渡江之後,三野7 兵團王建安、譚啟龍部,9 兵團來時輪、郭化若部與8 兵團陳士榘、袁仲賢部,10兵團葉飛、韋國清部迅速會合,達成割裂包圍之目的。此著為渡江的後全戰役的關鍵。”
粟裕對韋國清政委說:“據華中工委陳丕顯、管文蔚同志報告,經過幾年來的艱苦工作,江陰要塞已被我地下黨員唐秉琳、吳廣文、王德容等控制,要塞司令員戴戎光已被架空。前些時候,華中工委已派吳銘同志過去,接著華東局社會部又派第三室科長王征明同志過去具體掌握。華中工委命令他們努力做好迎接你們渡江的準備工作,到時率部起義,配合你們行動。這是華中工委轉來的敵人在京滬線的軍事部署,江陰要塞兵力火力配備、彈藥儲量等詳細材料。我已命陳、管將要塞的關係轉給你們,以便直接聯絡。你們回去後和陳、管好好商量一下,要絕對保密!”
粟裕繼續說道:“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在鎮江時曾與我華中工委取得聯繫,陳丕顯、管文蔚同志已做了些工作。林答應我軍小部隊過江,他們佯裝不知,大部隊過江時,即掛白旗起義。”
粟裕從桌子上拿起一份材料遞給第7 兵團政委譚啟龍。譚政委邊翻邊看,又轉手遞給司令員王建安。未等王建安看完,粟裕又接著說:“這是林遵通過華中工委轉來的敵海軍江防情況和英美軍艦動態。你們好好研究一下。林遵的第二艦隊現已移至南京以西江面,你兵團從那一帶渡江,要密切注意這一動向,把工作做好。”
粟裕、譚震林、張震等又對渡江的船隻、物資、彈藥等作了詳細部署。之後,粟裕總結道:“總之一句話,我們要過江。若中央同國民黨談判成功了,我們可以輕鬆地過江,若談判不成功,我們就要軍事過江。軍事過江,就是用今天我們部署的兵力,用鮮血去換取勝利。各兵團、軍負責人回去後要抓緊行動,保證各項作戰準備工作扎紮實實,卓有成效。”
渡江準備,從部署方案到廣大指戰員的精神思想準備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是,由於北平正在舉行和平談判,渡江日期卻頗費斟酌。
4 月13日,幾份來自長江前線的報告,擺在北平香山雙清別墅毛澤東的辦公桌上。
二野劉伯承、張際春、李達的報告說:據多方認真調查,長江水勢自清明節即逐次上漲,4 月末5 月初即加速上漲,6 月上中旬即達最高漲期。且夏季南風大起,雨多、流急、浪大,對我渡江不利。還是以4 月15日渡江為宜。
三野粟裕、譚震林、張震的報告也說:長江下游4 月下旬即進入黃梅雨季,現在江水日漲,如延長一個月,將發生以下困難:一是現有船隻三分之二是內河船隻,在江中行駛困難。二是雨季稻田存水,部隊展開不易,江面過寬浪大,江陰下游無法渡江。三是糧草困難,燒草尤其困難。四是部隊已進行各種動員,如延期過久,在心理上會增加某些疑慮。
總前委書記鄧小平的電報說:據曾希聖等說,每年5 月初開始大水,而且5 月的水比7 、8 月還大,兩岸湖區均被淹,長江水面極寬,屆時渡江將發生極大困難;同時,我百萬大軍擁擠江邊,糧草均較困難,如推遲過久,則必須將部隊後撤就糧就草。鄧小平講了曾的看法之後,又從戰略決策角度提出:只有在能保證和平渡江的條件下才好推遲過江。按目前部隊情況,立即渡江,把握頗大;先打過江,然後爭取和平接收更為有利。
鄧小平的想法非常明確,先打過長江再說,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他的作風就像四川人喜歡吃的辣椒一樣辣,但辣得叫人舒暢。
這些來自前線的報告,字裡行間充滿著真誠、急切與焦急的心情。毛澤東十分理解,軍情緊迫,延誤了軍機,就會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從這點而言,毛澤東與前方將士的心情是一樣的。細細算來,留給談判的時間不多了。
與南京政府代表團的談判是從4 月1 日開始的,第一階段為雙方代表個別交換意見。經過廣泛、具體地交換意見,基本摸清了對方的底;同時,我方起草的“和平協定”草案也已準備完畢。根據前方軍情,談判應該加快步伐。
毛澤東給周恩來寫信,明確地將談判截止日期定在4 月17日,這之後便是渡江。但是,在充分考慮渡江客觀情況之後,為了政治鬥爭的需要,毛澤東又於4 月15日電示淮海戰役總前委:“依談判情況,我軍須決定推遲一星期渡江,即由15日渡江推遲至22日渡江。”“假定政治上有必要,還須準備再推遲7 天時間。”
在這之後,關於渡江時間,又經過多次商量,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終於在4 月18日9 時作出了決定:完全同意淮海戰役總前委的整個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團於4 月20日開始攻擊,22日實行總攻,一氣打到底。
在渡江戰役正式開始之前,是否應做點什麼呢?毛澤東的思維仍高速運轉著。他猛地吸了幾口煙,又伏案疾書,給淮海戰役總前委起草電報:為著準備渡江的直接行動,為著給南京一個打擊,促使他們接受我們的條件,請你們準備於4 月20日攻擊從安慶至南通一線除安慶及兩浦(浦口、浦鎮)兩點以外的一切你們所需要攻占的北岸(不是南岸)敵人據點及江心洲(包括揚中縣)。接電後請速部署,以便20日一舉攻占。而在20日以前,則保持平靜,一聲不響。
此次攻擊,是渡江戰役的前哨戰,也是對南京政府的一個警告,表明我軍渡江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同時在軍事上也為渡江作戰掃清了最後的障礙,顯示人民解放軍擁有絕對的優勢,是和是戰,何時談何時打,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並能運用自如。4 月上旬,二、三野戰軍百萬雄師已經完成渡江作戰的部署。兩萬多艘船隻隱蔽在長江北岸的河湖港漢中,無數正義的炮口直指預定目標,整師整團的突擊部隊集結在出發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