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河豚

亞馬孫河豚

亞馬遜河豚(又作亞馬遜淡水豚或粉紅河豚、粉紅淡水豚,英文俗稱boto,學名Inia geoffrensis)是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Orinoco)流域特有的物種,是體形最大的淡水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馬遜河豚
  • 中文別名:亞馬遜淡水豚、粉紅河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鯨目 
  • 亞目:齒鯨亞目
  • :亞馬遜河豚科
  • :亞馬遜河豚屬 
  • :亞馬遜河豚
  • 分布:南美洲 亞馬遜河 流域
發展歷程,主要分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保護現狀,相關傳說,

發展歷程

熱帶雨林河豚游弋。他們的身體,如蛇般蜿蜒曲折,馳騁在樹林間。一條青綠色魚穿過樹葉,俯衝下來;河豚,狀如粉色泡泡糖,伸出長喙,露出鋒利牙齒,一口咬斷。 這可不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小說里千變萬化的魔幻場景。而是亞馬孫河上游在雨季時的情景,也就是秘魯伊基多斯的下游。河水淹沒了雨林,吸引著淡水河豚來此覓食。
亞馬遜河豚,大約1500萬年前,中新世時期,和其海洋祖先分道揚鑣。那時海平面比較高,聖弗蘭西斯科的加州科學院的生物學家希利·哈密爾頓(Healy Hamilton)說,包括亞馬遜盆地在內,南美洲有廣大的地區可能都被多少有點微鹹的淺水給淹沒。哈密爾頓推測,當這片內陸海退去,亞馬遜河豚卻留了下來,逐漸進化為一種恐怖動物,與我們鐘愛的鰭狀肢動物,外貌上已大相逕庭了。亞馬遜河豚,肉質球狀前額,喙部尖而長,適合在枝蔓纏繞的雨林捕獵魚兒,或者啄食河泥中的甲殼類動物。和海豚不同,他們的頸椎不連在一起,能90°旋轉,非常適合在樹叢中滑行。鰭狀前肢寬大,背鰭退化(較大的背鰭在狹窄處會造成阻礙)小眼睛——因為他們可利用回聲,精確定位河泥里的獵物。

主要分類

1817年Henri Marie Ducrotay de Blainville首次對該物種做了典型樣本的描述。
1998年的《世界水生哺乳動物:分類與分布》
將 I. geoffrensis 編列為單獨的“種”,下分為三個已知“亞種”:
I.g. geoffrensis - 亞馬孫盆地種群 (不包括Teotonio急流以上的玻利維亞境內的馬德拉河(Madeira)流域)。
I.g. boliviensis - 亞馬孫盆地馬德拉河流域的種群。
I.g. humboldtiana - 奧里諾科盆地種群。
一些早期的分類系統將 boliviensis當成了另外一個種。

形態特徵


亞馬孫河豚的體表顏色並不限於粉紅色一種,還可以是暗褐色、灰色、藍灰色或者乳白色。成體
的典型體長為2.5米,體重為150千克。其鰭狀前肢略向後彎曲,與驅乾相比顯得較大,無背鰭,但是背部鈍三角形的脊狀隆起顯示了進化遺留的痕跡。喙部突出,既長且尖,上下顎各有25到35枚牙齒,前部的牙齒呈立錐狀,後部較平並有細小的尖銳突起。兩種牙齒分擔不同的工作,前者用於攫取獵物,後者用於咀嚼。亞馬孫河豚通常在河底捕食蝦、、小魚,偶爾也能捕捉到體形較小的龜。
該種淡水豚通常是單個或成對生活,但有時也會為了捕獵而組成多達20多頭的群體。不像其他的豚類,亞馬孫河豚的頸椎不是連成一體的,它的頭部可以靈活地轉動。儘管眼睛很小,它們的視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只不過腫脹的下頜會擋住向下的視線,有時出於觀察的需要它們會將身體翻轉改泳姿為仰泳。

生活習性


每年春天,亞馬遜河豚離開所屬河道的範圍,到從前的棲地去晃一晃。在巴西西部Mamirauá R保留區,也就是英格蘭肯特大學的東尼·馬丁過去16年研究淡水豚的地方,亞馬孫河的兩條支流每年有一半的時間會淹沒數千平方英里的森林,使它變成樹木罩頂的汪洋。馬丁和其巴西同事維拉·達·席爾瓦(Vera da Silva)發現雌性河豚尤其是誤入雨林深處的河豚,也許是為了躲避具有攻擊性,亮粉色的雄性河豚。大部分雌性河豚多為灰色,而雄性多為粉色。馬丁和達·席爾瓦認為那是瘢痕組織。
“雄性河豚常常會拼個你死我活,”馬丁說。“他們非常殘酷,他們全方位攻擊對手:咬咽喉、尾巴、鰭肢,撕裂呼吸孔。人高馬大的雄性河豚個個傷痕累累。”只有很少一部分雄性河豚能夠變成亮粉色,自然也深受雌性河豚青睞——至少在交配季節——雨季來臨,男男女女被洪水衝到了一起。
粉色,不是討好女人歡心的唯一法寶。他們有時會用長喙銜些野草或者一塊木頭,轉著圓圈,擊打水面。當地人以為他們是在自娛自樂呢,但馬丁發現只有雄性河豚才會銜這些東西,而且僅限於雌性河豚在場。此外,為了足夠驚艷,他們很可能來回飛行不下40次。除了人類和黑猩猩,沒有其他哺乳動物懂得用物件來佐證實力,馬丁說。“這就像一個人誇耀我有法拉利汽車,沒什麼兩樣。”
科學家發現,亞馬遜河豚會投擲和敲打樹葉、枝條甚至石頭。據美國《科學》雜誌線上報導,它們並不是在遊戲。研究人員指出,這是第一個例證,表明一種水生哺乳動物能夠利用道具進行性展示。
在6000多隻亞馬遜河豚中,研究人員發現有221隻河豚——其中大多數是雄性——使用了這些小道具。雄性的這種行為往往在接近雌性時才會出現,並且主要集中在7月份——比大多數雌亞馬遜河豚生育寶寶的時間提前了14個月。
沒有人知道亞馬遜河豚的孕期到底有多長,但其他海豚和小型鯨的孕期為11到15個月。研究人員在3月25日的《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網路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保護現狀


在整體上處於危險境地的淡水豚中,亞馬孫河豚的狀況相對而言是最安全的。儘管如此,IUCN在1994和2000年發布的紅色名錄中都將它歸入了“易危”(vulnerable)的級別中。與棲息地日益萎縮的恆河豚、印度河豚以及新近滅絕的白鱀豚相比,亞馬孫河豚的棲息地和種群規模長期以來保持得還算穩定。因雨林的妨礙,全面的考查一直未得實現,據估測,亞馬孫河豚的總數量大約在1萬頭左右。並沒有直接針對亞馬孫河豚的獵殺行為,但是漁民為了防止漁業生產受到干擾,或是為了保護漁具,偶爾也會殺死一些河豚。但尚不清楚這種“被動”的捕殺是否已對局部種群構成了危脅。從1988年開始巴西和玻利維亞以及秘魯、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的保護區已相繼立法禁止這種行為。亞馬孫流域和奧里諾科盆地的人口膨脹已經引起了一些科學家的憂慮。長江流域的水利工程直接導致了白鱀豚的滅絕,而在此區域,相似的工程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中。環保人士們正在四方奔走以期能阻止這些方案的實施。有報導說有些亞馬孫河豚因汞中毒而死亡。這類死亡事件一般發生在金礦附近,因為在黃金開採中常以汞作為分離金和沙石的材料。

相關傳說

在一個亞馬孫河的神話故事中,亞馬孫河豚會在夜晚變成俊美的青年去迷惑少女使她們受孕,而轉天清晨又會變回河豚的模樣。據猜測,這個神話產生的部分原因是由於該種河豚雄體的生殖器與人類的相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