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間電位法監測

井間電位法監測

通過注水井和生產井的套管向注水層(目的層)和地表層供電,在目的層和地表形成電場,測量地表電位,經對測量資料的處理和分析,可得出油和水在目的層的分布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間電位法監測
  • 外文名:cross-well electric potential monitor
  • 全拼:jingjian dianweifa jiance
  • 學科:套管井測井
原理,檢測方法,用途,

原理

通過注水井和生產井的套管向注水層(目的層)和地表層供電,在目的層和地表形成電場,測量地表電位,經對測量資料的處理和分析,可得出油和水在目的層的分布情況。

檢測方法

井間電位法監測大體上分為兩種方法:
(1)靜態監測法。在監測區內選擇一口注水井A和生產井B作為供電井,A井和B井具有同一供電的目的層,在地面以等間距(如50m)布置測量電極。假設供電點直接作用於目的層,如果目的層的電阻率是均勻的,且電場在目的層的分布也是均勻的,則地表電位的分布也是均勻的;如果目的層的電阻率是不均勻的,則地面電位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經過高阻油區時,電流密度變小,經過低阻水區時,電流密度變大,電場電流在目的層分布的變化直接影響了地面電位的分布。通過對地面電位的測量,經數據處理得到目的層的電阻率(視電阻率)在平面上的分布和目的層的油水在平面上的分布。如果目的層的混合地層水電阻率已知,就可以得到剩餘油飽和度的分布。靜態監測法測試效率高、覆蓋面積大,可靈活地布置測量電極,適應於測試分布穩定、單一和油水電阻率差異大的目的層。
(2)動態監測法。在監測區的注水井周圍以不同半徑(如100m、200m)和角度(如15°)布置測量電極,在目的層注入比自身電阻率低得多的工作液(如一定濃度的NaCl或KCl溶液),通過測量注液前後兩次地表電位的變化,即可得出注入水在目的層的推進方向及分布情況。

用途

動態監測法能確定人工壓裂裂縫方位,評價裂縫的不對稱程度;確定注水井注水推進方向及注入水的波及範圍;確定斷層封閉性,結合其他資料核實斷層;評價開發調整措施的有效程度(如調剖效果評價、蒸汽驅井汽驅方向等)。
井間電位法監測還不能適應於多層測試,為了適應中國油田的高含水、多層開發的需要,還須開展多層監測的研究和提高監測的精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