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頭鎮

五頭鎮

五頭鎮位於新安縣東北部,地處東徑112°10′至112°19′,北緯34°42′至34°49′之間,東接孟津縣,西連城關鎮,南毗磁澗鎮,北鄰倉頭鄉,東南與洛陽市區相鄰。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4公里,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4公里,距洛陽市區15公里。五頭鎮以淺山丘陵地貌為主,溫度適宜,年降雨豐沛且集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頭鎮
  • 外文名稱:Wuto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新安縣
  • 下轄地區:五頭村、河北村、仝溝村等
  • 政府駐地:五頭村
  • 電話區號:0379
  • 地理位置:洛陽市西北
  • 面積:88.96平方千米 
  • 人口:51919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洛陽北郊機場
  • 火車站:洛陽站
  • 車牌代碼:豫C
概況,沿革,區域特點,行政區劃,產業結構,特色經濟,基礎建設,社區服務,黨風廉政,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概況

五頭鎮位於新安縣東部,西南距縣城10千米。東鄰孟津縣,東南與洛陽市區接壤。面積88.96平方千米,人口51919人(2017)。轄五頭、河北、仝溝、蔡莊、馬頭、獨樹、大窪、尚莊、孫家坡、二郎廟、寨前、王府莊、倉上、廟上、馬荊扒、梁村、亮坪、胡溝、包溝、寺上、北溝、神堂、小莊、党家溝、胡張溝、官嶺溝、望頭27個行政村,343個村民組。新(安)五(頭)、洛(陽)五(頭)公路穿境。
[代碼]410323102:~200五頭村 ~201河北村 ~202仝溝村 ~203蔡莊村 ~204馬頭村 ~205獨樹村 ~206大窪村 ~207尚莊村 ~208孫家坡村 ~209二郎廟村 ~210寨前村 ~211王府莊村 ~212倉上村 ~213廟上村 ~214馬荊扒村 ~215梁村 ~216亮坪村 ~217胡溝村 ~218包溝村 ~219寺上村 ~220北溝村 ~221神堂村 ~222小莊村 ~223党家溝村 ~224胡張溝村 ~225官嶺溝村 ~226望頭村

沿革

1956年設五頭鄉,1959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89.5平方千米,人口5萬,轄五頭、仝溝、獨樹、孫家坡、蔡莊、大凹、二郎廟、馬頭、尚莊、寨前、王府莊、廟上、包溝、党家溝、河北、馬荊扒、堰寺溝、胡張溝、梁村、北溝、亮村、神堂、官嶺、倉上、胡溝、小莊、望頭27個行政村。?年撤鄉設鎮。

區域特點

新安縣五頭鎮位於新安縣城東北部,東鄰洛陽孟津縣,東南與洛陽市郊區接壤,鎮域面積88.96平方千米,轄27個行政村,343個村民組,人口51919人(2017)。
五頭鎮交通便利,南靠310國道和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東距洛陽市區14公里,西距連霍高速新安站13公里。鎮域內縣鄉、鄉村公路四通八達,2005年全鎮掀起“村村通”公路建設高潮,工程涉及14個行政村,通車總里程達36.5公里。2006年該鎮將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設,屆時全鎮27個行政村將全部通上水泥路,徹底改善五頭鎮的交通狀況。
2008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7720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03.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717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06.9%;稅收入庫完成1888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26%;財政收入完成834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32%;農民人均收入完成4673元,占目標任務的100.5%。稅收入庫實現了歷史性的新突破,首次實現超收返還。2008年順利通過省級衛生鄉鎮驗收。

行政區劃

五頭村、河北村、仝溝村、蔡莊村、馬頭村、官嶺溝村、尚莊村、寨前村、孫家坡村、倉上村、廟上村、二郎廟村、梁村、亮坪村、王府莊村、胡溝村、包溝村、馬荊扒村、寺上村、北溝村、党家溝村、神堂村、小莊村、胡張溝村、望頭、大窪村、獨樹村

產業結構

農業:由於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五頭鎮畜牧業和林果業發達,已初步形成三大支柱產業。一是養殖業發展迅速。作為洛陽市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全鎮生豬存欄量8萬餘頭,年出欄量5萬頭;小尾寒羊存欄量5萬隻,年出欄量3萬隻。二是櫻桃種植業。五頭鎮盛產櫻桃,栽培歷史悠久,文字記載始與東漢,盛於隋唐。現已發展成為種植面積5000餘畝(其中大粒櫻桃2000畝)、10餘個品種、年產量超過百萬公斤的河南省最大的櫻桃基地,為櫻桃的系列產品開發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高效農業,以“萬元田”和七千畝綜合開發示範園為重點的蔬菜、瓜果套種模式,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五頭鎮五頭鎮
工業:五頭鎮工業基礎較好,門類較全,尤以耐火材料、有色金屬加工和泡桐加工最具規模。全鎮現有耐火材料企業4家,從業人員500餘人,年產各類定型製品4.5萬噸。木材加工企業6家,從業人員300餘人,產品從木條、家具、細木工板到砂光拼板、樂器音板,形成了一條龍生產。
2008年,全鎮共新上項目8個,其中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2個。其中洛陽新菲爾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第三條生產線,投資2000萬元;洛陽農得樂化肥有肥公司一期建設項目,投資3000萬元。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個,分別是新安縣全新養殖有限公司和新安縣倉上吉瑞小麥加工廠;投資100萬元以上項目4個,分別是新安縣金河飼料廠、新安縣利民免燒磚廠、新安縣富康飼料廠、新安縣望頭彩瓦廠。全鎮民營經濟稅收入庫全年共完成982萬元,與2007年同期相比增長107.9%。
林業:2008年,鎮政府對楊郭路、五包路、神望路、五神路四條主幹道及新修村村通道路和原有路林的補植補栽,總里程56公里,涉及仝溝、蔡莊、馬頭、獨樹、尚莊、大窪、二郎廟、孫家坡、寨前、王府莊、河北、亮坪、寺上、北溝、神堂、倉上、廟上、党家溝、望頭、馬荊扒、梁村、五頭22個行政村,共栽植楊樹、桐樹3.3萬株;對尚莊、大窪、馬頭、五頭、河北、倉上、廟上、王府莊、寨前、獨樹、神堂11個行政村實施村莊綠化,共栽植楊樹、大葉女貞、黃楊、檜柏等綠化樹種3.2萬株;新發展大粒櫻桃3000畝,涉及大窪、獨樹、王府莊、仝溝、蔡莊、北溝、馬頭、孫家坡8個行政村;對高速公路兩側進行補植補栽,共補栽楊樹3200株;在王府莊村連片規劃大粒櫻桃育苗50畝32萬株。

特色經濟

五頭鎮的櫻桃種植已有1300多年歷史。由於是農家自發種植,規模小、品種少,收入也十分有限。
從2000年以後,該鎮把櫻桃種植作為農業支柱產業,加大櫻桃種植及新品種開發力度,使櫻桃種植面積擴大到1萬畝,品種達到十幾個,年收入2000多萬元。
2006年,為進一步提升櫻桃效益,該鎮針對櫻桃苗市場需求旺的形勢,建設了櫻桃育苗基地300畝,又圍繞櫻桃大力發展生態游,對通往櫻桃園的道路全部整修,高標準建設櫻桃園賓館、農家飯店30多家,還組織挖掘整理櫻桃文化內涵,舉辦櫻桃文化節,並成功申報河南省萬畝無公害櫻桃基地,使櫻桃產業由過去的單純賣果擴大到賣苗、賞花、品果,以及帶動生態游等多元化增收渠道。
櫻桃櫻桃
2007年以來,該鎮賣櫻桃苗、櫻桃果以及發展生態游已為農戶帶來了3200多萬元的收入,與過去單純賣果相比收入增長60%。
作為傳統農業鄉鎮,2008年鎮黨委、政府結合實際,不斷探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子,櫻桃發展達到1萬畝,形成了豫西地區最大的萬畝櫻桃基地,確定的以櫻桃觀光旅遊為主的生態農業專業村達到8個。其中大窪村人均一畝櫻桃地,是新安縣櫻桃種植專業村、唯一的無糧村,每年僅櫻桃一項收入達到150萬元,人均1500元。以河北、倉上、王府莊、北溝、二郎廟為主的川區高效主體農業示範區。五頭鎮金水河兩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適宜瓜果和蔬菜生長,從2002年開始,引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技術,在川區示範種植美國西芹、禮品西瓜及洋蔥。通過一年四季的立體種植,畝年收入達萬元,又稱為“萬元田”。經濟收入十分可觀。特別是種植的禮品西瓜,5月初就可上市,填補了瓜果市場的空缺,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基礎建設

2006年以來,該鎮在市、縣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和部署,一方面堅持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努力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一方面從實施“洛陽市村村整治千村達標、百村示範工程”入手,狠抓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鎮黨委政府相繼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全鎮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
村容村貌整治實現新突破。針對農村普通存在的環境“髒、亂、差”現象,全鎮開展了以“三清七集中”(即清潔村莊、清潔水源、清潔家園,垃圾集中填埋、秸稈集中堆肥、建村集中擺放、村莊集中綠化、廣告集中治理、污水集中處理、殘坦斷壁集中修復)為主的村村整治,兩年多來,全鎮共出動勞動力3.2萬人次,車輛3800台次,清運垃圾3.8萬方,修建村內雨污水排放設施2.7萬米,村內空地綠化1.1萬平方主,新建垃圾池160個,新建垃圾填埋場所30個,治理、規範各類廣告、標語8780條。全鎮5個示範村基本產實現了道路硬化、房舍美化、村莊綠化、路面淨化,重點整治村基本解決髒、亂、差問題,示範村和重點整治村大部分都建立了村莊保潔長效機制,全鎮有一大批村莊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五頭鎮鄉間大道五頭鎮鄉間大道
公路幹線的路容路貌整治實現新突破。對幹線公路(楊郭路、下川路、五神路、神望路、五包路)進行“一拆二清三規範”即:拆除道路兩側違章和有礙觀瞻的建築物,清除道路兩側垃圾,清理廣告,規範公路交通標誌牌,、標線及安全標誌牌,基本做到“五到位”,即邊溝完善到位,路面平整到位,路側垃圾清理到位,林木花帶補植補栽到位,路牌路標安裝到位。加強路政管理,成立了50人公路養成護公司,建立和完善路容路貌長效管理機制。全鎮共拆除公路兩側違章建築147處、2870平方米,清除垃圾6000餘主,清理占道經營集市4處,清理廣告標語800多條,規範各類標誌牌18塊,疏通、整治道路邊溝36公里,補修綠化帶7500米,新栽植樹木10800棵,沿幹線公路兩側房屋粉刷48萬平方米,主要幹線公路路容路貌明顯改觀。
村莊建設規劃實現新突破。按照“規劃先行,適度超前,分步產實施”的原則,突出規劃的先導作用。在市縣領導和支持下,對示範村和整治村免費進行詳細規劃,對一般村莊進行控制性規劃,繪製控制性規劃圖,使村莊建設有所遵循。該鎮已完成村莊建設規劃5個,示範村和重點整治村基本規劃完畢,其餘大部村基本完成控制規劃。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兩年多來,全鎮累計投資230萬元,建設完善了養馬水庫、瞬王廟水庫、仝溝水塘的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安全飲水工程6處,解決飲水安全4720人,改造中低產田500畝,改善灌溉面積1200畝,發展節水灌溉500公里;投入532萬元,硬化通組通戶道路56公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3800座,成立沼氣服務協會(站)12個;對全鎮229戶687間農村困難民眾的危土窯洞和危土坯房進行改造,已完成91%的改造任務。

社區服務

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初見成效,辦公場所、辦公用具用品、辦公人員都已安置到位,投入使用。在行政村建設以村部、衛生室、計畫生育服務室、多功能學校、民調治安警務室、連鎖超市、健身活動場所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服務中心。已建成鄉級便民服務中心1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8個。其中新建、改建村部12個、81間,新建文化大院11個、72間,新建超市、商店25個、2780平方米,新建培訓場所10處、1.5萬平方米。通過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民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有社區服務中心的村莊,農村小病不出村,購物進超市,休閒有廣場,文娛有場所,大大地提高了農民民眾的生活質量。
五頭鎮五頭鎮

黨風廉政

一、召開一次黨風廉政建設專題民主生活會,深刻剖析內心深處的不健康思想,為保持思想健康築牢防線。
二、充分發揮鎮村廉政監督員的監督作用,使領導幹部的一言一行致力於監督之下。
五頭鎮五頭鎮
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廉政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
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組織黨員領導幹部收看反腐倡廉警示片,使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接受教育。從而使該鎮的黨員領導幹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不斷為黨和人民建立新的業績。

歷史文化

五頭原為東垣縣冶所所在地,穀城縣城即東垣縣城,大約在今五頭鎮一代。後併入新安。
【新安歷史】之養馬(作者:李學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東垣併入新安,東垣自此廢。東垣縣共存在237年。
宋高宗天會五年(1127年),北宋亡,此地屬金,當地人據寨抗金。
明代實行里甲制,養馬屬界村里。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此地為東北鄉養馬牌,下轄養馬、梁家村、南崗、蔡莊四村,144戶,牌治在養馬寨。
民國十一年(1922年),新安縣劃分為六個區,其中東區駐養馬觀,轄今五頭鎮、磁澗鎮及正村鄉東部。
民國十九年(1930年),新安縣並設為五個區,改東區為第二區,仍駐養馬觀,轄21鄉、1鎮、168村。其中的博愛鄉駐養馬寨,轄13村。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國民黨推行保甲制,第二區轄31保,365甲,4278戶,37650人。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新安縣由五個區並為三個區,一區駐縣城,二區駐養馬觀,三區駐甘泉嶺。養馬此時為新安三大政治中心之一,轄51保,540甲。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日軍進犯豫西,新安淪陷。中共地下黨在養馬觀召開秘密會議,在這裡成立中共新安縣臨時縣委,張祝良任縣委書記,趙保順抗日武裝大隊大隊長。
日偽時期,新安縣設三鎮四鄉,政權駐地由養馬觀轉五頭街。
1947年,新安第一次解放,新安縣設五區一鎮,養馬歸四區管轄,四區駐五頭街。
解放初期,此地為五頭區養馬鄉,後取消鄉建制,歸五頭公社管轄。
今屬新安縣五頭鎮管轄。
二、寶真觀
寶真觀位於猶龍寨南坡,金水河與西溝河交匯處,因秦王李世民部將尉遲敬德在此養馬,因此又俗稱養馬觀。這裡群山擁抱,金水環繞,風景優雅,為新安東北部著名古觀。現存建築面積2553平方米,整座建築坐北朝南,存房10座,27間,戲樓一座,均為硬山式建築,灰色布瓦屋頂,木結構件,整座建築氣勢雄偉。其總體結構完整,對於研究唐代的建築藝術、社會發展、科學技術和傳統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據《新安縣誌》及觀眾碑文記載,此觀建於唐貞觀三年,並於明代正德九年、清代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五十一年、道光十五年、鹹豐十二年、宣統三年重修。
寶真觀背依猶龍寨,面對金水河,以戲樓至斗母閣為中軸線,分布五重院落,並依據地勢高低,呈錯落有序狀。
寶真觀山門外有戲樓一座,每逢農曆二月十二,山門外舉辦廟會,四周村鎮上萬遊人參加,附近劇團在此演出大戲,每次演出三天,觀者甚眾。其次遇重要節日,也上演戲曲。
山門外有下馬石,進關官員富紳,都須到此下馬。進入大門是第一重院落,正面有引殿三間,座基比大門高出二尺,院落狹長。引殿兩側各有配殿,東配殿有小鬼推磨塑像,西配殿有龍爪王小塑像,給人以肅穆恐怖之感。
穿過引殿,進入二重院落,正北是寶真觀主殿老君殿。老君殿坐落在三尺高的月台之上,有軒窗紅柱,十分莊重。東西各有配殿一座,廂房一座。東廂房前有千年古柏一株,高約7米,圍長約3米有餘,相傳為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栽植,人稱唐柏。老君殿內供奉太上老君李耳塑像,背有石碑六通,記載歷次重修寶真觀規模、經過。老君殿後牆西側有一跨院,相傳為財神殿。
老君殿後是玉皇殿,闊三間,門上方有磚雕匾額,供奉玉皇大帝塑像,香火昌盛。
玉皇殿後,是三間青磚窯洞,叫三皇洞。為供奉天皇、地皇、人皇之所。也有說供奉黃帝、伏羲、神農三皇。三皇洞西,有一院落,傳為道長所居,是為道長院。院中有水井一,有道士廚房三間。道長院後,又是一院,東、北、西三面有窯洞九間,傳為道士、道姑居所。
三皇洞後是斗母閣,這裡供奉三聖母像,闊三間,背依猶龍寨,閣頂與寨頂平高。這裡地勢最高,舉目遠望可觀寶真觀金水河全景。
寶真觀中,石碑甚多。有明代正德年間重修寶真觀碑記一塊,清代重修寶真觀石碑五通,有重修寶真觀四周民眾捐款名錄碑四通,有“清例封奉政大夫斗齊王先生懿行碑”一通,另有殘碑數通,有散失於四鄉村鄰石碑數通。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安縣文物單位曾給這些石碑做過拓片,應存文物管理單位為是。
明清時期,寶真觀道士道姑甚多。五四運動後,科學與民主思想傳播到這裡,附近青年學生隨於1922年,搗毀神像,在寶真觀里舉辦養馬初小,從此道教勝地轉變為教書育人的勝地。
三、猶龍寨
猶龍寨位於五頭鎮廟上村與梁村之間,金水河與西溝河在這裡交匯。寨體依據地勢形成東西北三面懸崖峭壁,周圍是高數丈的土崖,易守難攻。金水河從北、東、南繞寨而流,西面是西溝河,所以形成四面碧波綠水蕩漾的景象,不但美化了環境,同時也起到了護城河的作用。南面為一緩坡,千年道觀寶真觀就建在這裡。因寶真觀是以祭祀道教始祖老子,因孔子拜訪老子後,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矢曾。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猶龍寨”之所以而得名。後因尉遲敬德在此養馬,所以俗稱養馬寨。
猶龍寨的寨門向東,為園拱城門式結構,以青磚表起,寨牆頂端有無數寨垛,為匪盜攻寨時護寨所用。寨門為木質結構,表面裹有鐵皮,上有四排巨大門釘。門洞上方有一青石匾額,上書“猶龍寨”三個大字,魏碑體,是康熙年間新安名人所題。上世紀八十年代因陰雨連綿,寨門年久失修,匾額自然落下,置於路邊多日,無人管理,後為西坡王姓人家收藏。
進入門洞,是一巨大院落,根據地勢由分為三小院四區,共十八孔土窯洞。這裡既是匪盜來時四鄉村鄰逃難藏身之地,又是長期抗匪民眾藏儲糧食之所。千百年來,每當亂世之時,匪盜四起,四周民眾便湧入寨院中,關閉寨門,有年輕壯丁守護寨門。另有護寨隊自衛隊站於寨牆之上,用弓箭土槍射擊攻寨匪盜。當時民眾把這些匪盜流寇統稱為“刀客”,把刀客來時全村人湧向寨院叫“跑反”。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占養馬地區,民眾拖兒帶女全村人“跑反”躲入寨中避難的情景,當地老年人還記憶猶新。
在三院四區十八孔窯洞的頂部,也就是寨頂。這裡是一個由幾十畝地大的開闊之地,沒有任何植物,只有荒草大深,貌是一個小草原,卻也像養馬放牧之地。在寨頂草原的西北角,有一高三丈、寬十丈的高土台,這便是抗拒匪寇時的瞭望台。每當匪寇來犯時,守寨壯丁可站在這裡瞭望敵情,指揮民眾轉移,指揮守寨戰鬥。
清末民初,天下大亂,戰禍不斷,巨紳富戶紛紛登寨避難,最多時千人以上。據東頭東高村趙登雲回憶:“1944年日本鬼子侵占新安縣時,實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兇殘之極。當年我僅14歲,親眼看見日本鬼子在我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一生都不會忘記的。那時駐紮在新安縣城的日本鬼子和漢奸,經常從縣城出發,路經東高村到五頭村進行掠奪。他們途經的東高村嶺,正是我家所在地上南溝,日本鬼子每次路過這裡時,總是先向我村開槍掃射,全村百餘戶百姓為躲避日本鬼子,總得拉著牲畜、封門閉戶離開村莊往西北各村逃難。我的父母帶領我和兄弟姊妹全家,拉著家裡的一頭驢跑到養馬寨上避難。”說明戰亂時到養馬寨避難的民眾涉及廟上、梁村、中嶽、倉上、馬荊扒、高村、亮坪等村,其作用不言而喻。
古寨是戰爭年代,人們利用有利地形,建在地勢險要之處,用於屯兵,防禦外敵入侵的戰略防禦工事、軍事據點。大多數的古寨採用堅固耐用的條石為材料。大多興建於南宋末年、明末清初以及民國時期,當時的漢民族為了抵擋蒙古族和滿族的軍事進攻,修建了眾多的古寨和城池。民國時期,這些古寨、城池又成為地主、土匪等的庇護之所。各種各樣的“城寨”,除了軍事上的防禦功能之外,也為保護一方百姓免受外族侵襲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養馬學校
清代末期,洋務運動興起,全國各地興辦學堂。1908年,當地人在養馬觀空閒房舍建立私塾,招收附近子弟入學學習,此為養馬學校前身。
1920年,五四運動提倡的提倡科學破處迷信思想傳播到養馬地區,這裡的進步青年和從開封洛陽返鄉學生,經商議後,砸碎了寶真觀里的神像,創辦了新安縣東北部的第一所新式國小——養馬初級國小。但學校規模甚小,教員也不確定。
1922年,養馬初級國小正式招生,規模為1個班,30個學生,聘教員1人,校長為一進步青年。全年經費60元,由養馬觀廟產支付。學校開設國語、算術、社會、自然、音樂、體育等課程。
1931年,成立新安縣金溪完全國小,駐地仍在寶真觀。學校發展到6個班,150名學生,校長由王佑民擔任。
1936年金溪完全國小改名為中正中心國小,王維中擔任校長。教學班級未變,學生人數增加到206人。
1944年,日軍占領養馬地區,學校停辦。
1945年,日本投降,後新安處於國共拉鋸狀態,1947年形勢安定,養馬國小復辦,校長馮友農。後為賈顏明。
1951年,學校發展到8個教學班,330名學生,有教師11人,校長王維中,後李步贏接任校長。
1954年,政府接管養馬國小,學校性質變為公辦完小。校長姜宏范,後高凱接任校長。
1957年,成立於1940年的後溝分班、成立於1939年的西窪分班、成立於1948年的外坡分班劃歸養馬國小管理。校長郭良,後侯世泉、王宗卿接任校長。
1963年,學校發展到14個教學班,507名學生。
1969年,根據毛澤東主席“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精神,全縣普設國中班,於是在養馬國小的基礎上,成立金溪初級中學,國中部有2個教學班,60名學生,8名教師。校長梁玉林,後張廣友接任校長。學校占地面積為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
1981年,經中共新安縣委宣傳部研究,任命李培森為金溪初級中學校長。學校修復部分校舍,校舍面積達到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國中部有6個教學班,286名學生,25名教師。並管理廟上、梁村2個國小。當時廟上國小有11個教學班,331名學生。梁村國小有19個教學班,648名學生。
1989年,趙無限接任校長。
1994年,金溪國中有5個教學班159名學生,15名教師。仝金鐘接任校長。
2000年,在金溪國中的基礎上,成立五頭鄉第一初級中學,校舍由養馬觀遷至五頭新街,養馬觀的教育使命完成,前後總計近百年時間。
100年來,金溪人牢記“誠毅和愛,與時俱進”的校訓,形成了“敬業、求實、開拓、進取,求知、明德、榮校、報國”的傳統校風,“好教、樂教、善教”的傳統教風和“好學、樂學、善學”的傳統學風,為祖國培養了3萬餘名優秀畢業生,在金溪的校友中,既有政壇名人趙保順等,又我軍高級將領知名作家、藝術家、學者等,以及更多的在各行各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勞動者、建設者,在中原教育史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
五、金水河與養馬水庫
金水河又名金溪,因環養馬寨而流,所以又稱養馬河。
金水河系澗河支流,是洛河二級支流,發源於新安縣雲麓山東麓,流經新安縣、孟津縣,至洛陽市郊區黨灣匯入澗河,全長30公里,流域面積226平方公里,總落差450米。流域地理位置處於東經112°12′—112°46′、北緯34°41′—34°47′範圍內,海拔高程在210m—370m之間。
金水河其水源主要靠泉水補給,因而常年流量穩定,一般為0.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為280立方米/秒。其主要支流有流水溝水,楊溝水、外溝水(流經東崗,於蘇家咀注入金水河)、舜王廟水、馬荊扒水(也叫南河、現已乾涸、河道依然存在)、北溝水、胡張溝水、党家溝水、洛溝水獨樹水等。建國後,金水河於1958年和1982年因暴雨誘發洪水。
金水河的傳說,古代金水河旁的官道邊早年住著一位獨身老漢,名叫劉義,以開飯鋪為生。老漢待人厚道善良,買賣公平,遇上付不起店錢飯錢的人從不起眼,還常常將攢下來的錢周濟附近村裡的窮苦人,因而,方圓左近的人都敬重老漢。因為泉水比河水乾淨、清甜,老漢每天都要跑遠路去山上的泉源里擔水。
有年三月二十三,老漢起早挑擔來到泉源邊,忽然聽到有說話聲。四下瞅瞅,大清早,山嶺上冷清清的沒個人影,老漢以為是自己人老耳朵背,聽錯了,就放下桶去舀水。他一彎下身子,說話聲更清楚了,是從泉水裡冒出來的:“劉老漢,心實誠,四鄉八鄰都稱頌;每年三月二十三,來我口中取金錠。”老漢呆住了,想:莫非世上還真有仙有鬼哩!驚疑間,泉口湧出一股水泡,水泡升盡,下面露出一塊黃燦燦的金子。老漢拾起金子,挑著泉水下了山,他邊走邊想;這金子是因為我待人實誠厚道才來的,我更不能獨自貪占了!於是,他仍用這金子周濟窮人,於是河水得名金水河。
養馬水庫位於養馬觀北一公里處的金水河中游,1957年10約動工興建,1959年6約完工。先後共完成土石方41.4萬立方,工日53萬個,投資24萬元。區間流域面積22.6平方公里,壩高24米,總庫容214萬立方米,溢洪渠道寬18米。養馬水庫像顆明珠,鑲嵌在養馬觀北方,庫區形成了水光瀲灩、樹木蔥鬱的景色,是人們觀光消夏的好去處。
六、東垣故城
上世紀八十年代,養馬川東倉上村民眾在平整土地和建房時,均挖出廢垣石基,由於沒有繼續挖掘,所以也未見可信文物。但據考古人員推測,應是古城遺址無疑。
這是一座什麼樣的古城,是何年代的古城?西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分新安東境為穀城縣。當時,新安縣城位於秦故城,即今義馬市南塔泥鎮,那么穀城縣城在哪裡呢?因年代久遠,無資料可考。但位於新安東境的這座古城是不是當年的穀城縣城呢?從地理位置看,應是此古城。
西晉武帝太始元年(265年),廢谷州城,以其境隸屬新安。是年,新安縣城由秦故城遷至今縣城處。東晉孝文帝太元九年(384年),析新安東境為東垣縣。此後經歷了東晉、南北朝、隋、唐,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廢,共存在237年,長期與新安縣並存。這東垣縣城由在哪裡呢?據《方紀要》稱:在縣東。《地名大辭典》記載:“在河南省新安縣東。”而縣東的古磁澗城、少水古城均不是東垣故城,那么養馬古城應是東垣故城無疑。
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年),設谷州,轄新安、東垣兩縣。據《河南府志》記載:“谷州,因谷水而得名,在縣東北二十里。”而養馬川古城正式在新安縣城東北二十里處,難道這是谷州古城?又據民國《新安縣誌》考證:“今考縣城東北二十里有養馬川,古稱谷川,清末耕人掘土見廢垣石基,長足三里,並有石礎,高三尺強,現存王某家,疑此為隋谷州城遺址。”據此看這座古城應是谷州故城。又據《地名大辭典》記載:“谷州,後廢,即今河南省新安縣治。”似乎谷州又在今新安縣城。從谷州轄新安、東垣兩縣看,那么今縣城、養馬川古城都可能做過谷州城。
隋文帝仁皇四年(604年),廢新安縣併入東垣。次年,改東垣為新安,縣治為東垣縣城,即養馬古城。我疑養馬觀即此時所建,因當地民眾歌謠:“先有柏(即養馬觀院中的那棵大柏樹),後有觀(養馬觀),然後才有新安縣。”所說新安縣應是東垣改名為新安縣的新安縣,而不是秦始皇設立的新安縣。養馬觀應是東垣城外的一座著名道觀,觀與縣城俱興。此後新安縣治,在養馬古城一直設立了22年,至唐貞觀元年(627年),縣治由遷回今新安縣城。《舊唐書·地理志》記載:“貞觀元年,新安遷回廢州城。”《地名大辭典》註:“唐移縣入谷州故城,東垣城廢。”養馬古城從此廢棄,逐漸淹沒在歷史的煙雲中。
七、中共新安縣臨時委員會
在抗日戰爭中期,河南省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先後兩次將新安縣地下黨區委以上幹部撤往陝北,執行“竟敢隱蔽、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方針。1944年,日寇侵占豫西,5月13日,新安淪陷,國民黨縣政府逃亡縣西北山區,日軍很快占領新安縣城。大敵當前,民眾抗日情緒高漲,保家衛國的願望迫切,此時,中共地下黨員有責任組織民眾,擔負起共同抗日的使命。
1944年7月,在日寇“三光”政策的血性恐怖下,養馬觀地下黨員趙保順,梁村地下黨員梁少村,中嶽地下黨員毛復生、毛守信,正村地下黨員張祝良、張希文等人在養馬觀舉行秘密會議,討論當前局勢。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新安縣臨時縣委,推舉張祝良任縣委書記;成立抗日武裝大隊,趙保順任大隊長,梁少村任政治主任;決定派毛復生到黃河北區和八路軍聯繫。
之後,臨時縣委又在養馬觀開會,謀劃成立抗日武裝大隊的事,決定利用國民黨番號,搞統一戰線。趙保順找到國民黨第三十總隊第六支隊支隊長趙摶沙,利用同族關係,組建抗日武裝。後了解道國民黨38軍撤走時留下20多隻步槍,埋在養馬寨上,於是連夜起槍,但已被別人起走。後組織10個抗日聯防隊,打擊日偽騷擾,保護了民眾安全。
中共新安縣臨時縣委,在1944年7約到1945年中共新安縣委正式成立的近一年時間裡,積極組織抗日武裝,配合太岳軍區59團過黃河武裝偵察,護送皮定均部隊安全過境,及時傳遞日偽情報,並在發動民眾,宣傳抗日,協助八路軍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顯著作用,為革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八、養馬戲樓與戲曲文化
劉良先生編寫的《洛陽市及郊縣現存古戲樓一覽表》中所列75座古戲樓的名稱,其中就有新安縣關帝廟舞樓、新安縣南河灘戲樓、新安縣瘟神廟戲樓和新安縣養馬觀舞樓。養馬觀戲樓建於明代,這座戲樓系廡殿頂磚木結構,一脊四獸兩面坡,飛檐挑角,氣勢壯觀。戲樓底部至樓板高約1.9米,青磚砌壁,填土為台。面闊8.16米,進深8.17米,近似正方形。此樓曾於清光緒年間重修。
千百年來,每逢二月十二廟會(現在依然存在,廟會地址在倉上國小操場,操場旁有磚結構舞台,坐南向北,每年都有豫劇演出,持續好幾天)及重要道教節日,以及官宦鄉紳道事活動,寶真觀前的戲樓就會上演大戲,附近民眾就會積聚到道觀前廣場觀看。據相關資料記載,在養馬觀戲樓上演出的劇團大都是附近業餘劇團,又時也請外地專業劇團。時間久遠的劇團不可考,近代的主要劇團有:成立於1925年的亮坪劇團,此劇團演出水平較高,主要演出豫劇,經常在養馬觀戲樓演出,農閒時也遠走他鄉,曾到陝州、潼關演出,最遠到達陝西演出過。此外還有成立於1925年的倉上劇團,演出劇種也是豫劇,很受民眾歡迎。另外還有馬荊扒的越調劇團、寺上的曲劇團,演出的戲曲也令民眾耳目一新。演出的劇目主要有《西廂記》、《桃花庵》、《洛陽橋》、《秦香蓮》等,也有連本戲《劉庸下南京》、《楊家將》等一演好幾天,連本戲情節曲折,很吸引人,往往讓幾里外的觀眾顧不上吃晚飯就帶著凳子來看戲。養馬戲樓活躍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舊時,由於文化生活之貧乏,寺院廟庵等場所,相當於現在的“農村文化大院”之功能。香客活動是一個方面,同時,又是鄉村文化活動的集中場所。有寺、廟的地方必有古廟會,凡是古會必有賽社(火)獻戲等民間文藝形式,作為寺、廟相配套的古舞樓(樂樓)是當時公共場所之地的重要建築之一,它與人們生產生活(當然包括文化生活、宗教生活)關係密切,所以,古舞樓作用之大,不可小視。它對研究古代文化、宗教、民俗都有一定價值。
九、養馬居民
以養馬觀為中心,附近有梁村、廟上、倉上、馬荊扒、亮坪、東西高村和古路溝等行政村,人口2萬餘人。姓氏有李、王、梁、趙、郭、董、袁、田等姓氏,跟養馬觀聯繫比較大的有養馬觀東邊觀溝村、東崗及溝西的趙姓、養馬觀北邊梁村的梁姓、養馬觀西邊西窪村的王姓和養馬觀南邊廟上村的李姓。
趙姓居住在養馬觀東邊的金水及金水支流外溝水流河畔。趙家族人與養馬觀源遠流長,清代以前趙姓人多參與養馬觀維修,亂世時參與養馬寨護寨任務。近代趙摶沙出任國民黨第三十總隊支隊長,後任張伯英二十路軍少將參議。其族弟村趙保順則任共產黨抗日武裝大隊大隊長,後任鄭州市計委主任。族弟趙保華1945年參加革命,後任解放軍炮兵技術學院軍事教研室主任。趙家子弟受趙保順等人影響,從武甚多,今散駐河南、陝西、雲南諸省,縱觀養馬趙姓,實是一從武家族矣。
趙氏家族的趙建國家,居住在養馬寨東寨牆下,寨門北邊,是距養馬寨最近的居民。趙建國學校畢業後任新安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福利科長。其姐趙秋菊嫁五頭南溝劉本月為妻,劉本月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老幹部局局長。現已退休,全家居住北京。
李姓住在養馬觀以南的廟上村,家族龐大,族人甚多。明清以來,廟上李姓一貫重視教育後代,養馬學校歷任教室中,廟上李姓居多。廟上李尚華,1960年參加工作,先後任新安縣第一高級教導主任、中學校長,後任新安縣政協副主席。
李氏家族最有名望的李公步贏,生於1919年,1936年考入洛陽師範學校,1941年出任新安縣政府田賦管理處科長。後遇日寇入侵新安,李公憤然辭職,回到家鄉教書,1951年出任養馬學校校長。李公長子李培森,1960年畢業於鄭州師範專科學校,後同任養馬學校校長、新安縣實驗初級中學支部書記、新安縣關心下一代協會副秘書長。李公次子李清治,畢業於洛陽師範專科學校,先後在養馬學校、五頭高中任教,後任中共新安縣委黨校辦公室主任。李公女婿仝書欽善書畫,是河南省書畫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在北京、鄭州、香港展出,其子仝峰,北京大學畢業,現定居紐西蘭。在李公步贏先生的影響下,全家及近親共有18人從事教師工作,實為遠近聞名的教師世家。
梁姓居住在養馬觀北邊的梁村,族人經濟殷實,民風淳樸。梁姓人一貫重視養馬觀的修繕工作,據養馬觀眾碑文記載,明清養馬觀歷次重修,多有梁姓人倡議,捐資者眾多。其中宣統三年寶真觀修繕,即有梁如軒、梁建軒組織。近代梁村任梁少村,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安縣抗日武裝大隊政治主任,後任河南省委統戰部秘書、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王姓居住在養馬觀西邊的西窪村,這是一大戶人家,族人多懂經營山管理,富紳較多,是當地著名的經濟家族。
十、養馬風景及遠景規劃
養馬地處金水河與西窪河交匯處,西窪溝谷地樹木叢生,溪水潺潺,大樹遮天蔽日,農家散住其間,和氣清靜也!金水河畔,泉泉相連,泉水清澈,河畔垂柳,水中鴨戲,這裡是新安縣有名的富水區。寶真觀中古柏參天,古碑林立,青瓦紅柱隱現與叢叢綠樹間,經聲遠揚,信徒觸肩,煙火昌盛,真乃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相交相溶的最好典範。
若從郭五公路廟上國小處北拐,一公里處便是養馬溝口,這裡可立意青石牌坊,上書“養馬川寶真觀”留個大字,此牌坊是養馬風景區之入口。沿五十餘青石台階而下,便到西窪河邊,西窪谷地是一自然風景處,谷地口有一青石小橋,橋下流水淙淙。過橋時一石亭,位於養馬寨牆下,可命名為迎客亭,亭中有一石碑,介紹養馬名聲全景簡介,並有時刻導遊圖。沿寨牆南行,就道養馬觀山門前廣場。
山門廣場南,是養馬戲樓。戲樓坐南朝北,面對寶真觀主體建築老君殿。養馬戲樓為磚混結構,四根明柱立於青石之上,中支戲台,上撐重梁,青瓦樓頂,紋背飛龍,拽山抹角,五脊六獸,飛檐挑爪,四角風鈴。且不說戲台前立柱上的對聯,單是建築上屋脊、壁柱、梁枋、門窗、屏風及其它細小構件上運用的雕刻、彩繪、裝飾都有無窮的魅力。裝飾內容豐富多彩,彩繪多運用青綠彩、土朱單彩,雕刻則有浮雕、透雕等,而且和彩繪結合,甚至貼金,灑銀,在整體上造成一種鮮艷燦爛的效果。
戲樓南就是兩水交匯處,這裡河面開闊。可就地勢開挖養馬湖,周圍廣植柳樹,湖面種荷。湖岸長堤蜿蜒曲折,綠樹鮮花環繞周邊,亭台榭閣鑲嵌其間,中心島上綠萌映掩別墅小樓,遼闊湖面碧波蕩漾,湖邊點綴片片荷塘。荷花湖確是一個避暑度假、休閒娛樂、觀賞田園風光、體驗農家生活的好樂園,讓遊客垂釣迷時忘器塵,蕩舟深處見幽情。
穿過戲樓東行,就是金水河,這裡河水蕩漾,泉水眾多。泉水更是充滿靈性、善解人意。白龍泉水流如注,清澈見底;青龍泉泉水四濺,如青龍吐水;百脈泉泉池內珍珠串串、錦鱗潛翔;泉池四周早已是“清泉石上流”;漱玉泉一如往日般秀氣,墨泉畔許多遊人或掬一口品味清涼,或捧一把蕩滌面目,好不愜意;龍灣泉內有的遊客乾脆駐足其中,希望用清涼的泉水徹底驅趕走身邊的暑熱。
沿金水河北行,就到了猶龍寨寨門。寨門坐西向東,既“紫氣東來,又薰風自南”,選向富涵吉祥義。城門式的寨門連頂高達3.6米,門上一石匾:中書“猶龍寨”三大楷書,紫色。在上側小楷七字:“康熙八年花目立”,丹書。寨牆向北延伸,整座古建築取材堅固、厚重、故雄峙於古名城之北隅至千年,仍固若金湯,今人樂煞。
養馬自然風景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縱觀全景應實施第整修規劃。規劃要明確了搶救、整修的保護原則,加強保護區環境的綜合治理。在保護範圍內,停建、拆除了一批有礙文物景觀的現代建築,嚴格禁止開山、打石、取土、砍伐、放牧等。在嚴格封山育林、禁止砍伐林木的基礎上,積極綠化保護區周圍荒山荒坡,增加植被。改善大氣環境,降低煙塵排放量。堅持“搶救為主,保護第一”的原則,制定中、長期整修規劃,有計畫地開展修復工作。
附:養馬詩詞與碑文資料
一、李氏族譜序
二、王氏祖譜序
蓋聞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是以衣裳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源。一派之傳於今為然。歷稽往古,漢有王音,晉有王羲之,隋有王通,唐有王圭,宋有王佑王旦王曾輩,類皆卓絕一世,炳耀千秋。當時宗譜,綿綿奕奕,輝映史冊。兵燹屢遭,灰燼無存。遐想錫姓伊始,凡屬王姓,具系一脈。宗譜泯滅久已失傳。即如新安一派,已分數支,同姓不族,良可痛惜!相傳藥料牌和溝北坡,祖墳在焉某諱某派無考。清初遷養馬牌西凹村,卜塋村東地,前向猶龍寨,後坐杓鐘山,左繞金水河,右護古倉川。中有牌記,立祖諱仁源,子五,向來未曾修譜。昔先父在生,立志創修,有志未逮而捐館。予小子質雖等乎下愚,才雖不及夫中人,願繼先父之志,克成闕動。故於民國十年,拜掃先塋,集族磋商,創修宗譜。族叔登朝,族侄順成,欣為同心協力,贊成此舉。訪始祖之根源。和溝墳失傳,空為浩嘆而已。祗得從仁源祖續起,五門排列。某門舊往西凹,某門遷居印溝梁村石門河。一修七冊,西凹留四本,印溝梁村石門河各存一本。
自此以後,昭穆不紊。三十年後,望有人與我同志。嗣而修之,庶繩繩相繼,世世修葺。遠可綿延先人 祀於不墜,近可啟佑後人纘緒於無窮也。縱不敢比擬於五桂世等,亦可紹述三槐家風於永久也。是為序。
吾王宗自大清以來,世居新安域北二十里西凹村。至今長門四門乏嗣,三門行一諱大文遷居石門河,行二諱進禮遷居梁村後溝。胡溝祖塋有墳地壹畝貳分,故志之。
三、趙氏族譜序
四、梁氏族譜序
五、養馬觀碑文資料
六、養馬詩詞
金溪寶真觀
聽香齋
潺潺金溪水,千年不悔流。
河畔盡沃土,歲歲五穀收。
河水清且醇,傳說此藏金。
金溪不斷流,代代用不盡。
養馬承靈氣,寶真觀河曲。
此觀何時建?大唐貞觀啟。
明代又重修,山高殿風流。
唐柏今尚在,猶念尉遲侯。
金水三十里,洛河去相依。
十八灣雖多,此處景最奇。
查證樹年輪,金溪是觀魂。
風光雖不再,香菸新且醇。
櫻桃溝風景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居住在此的周天子就用櫻桃來祭祀祖廟神靈;東漢明帝劉莊月夜赤盤朱櫻賞群臣的故事,被後世傳為佳話。櫻桃也盡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詠頌的對象,南梁宣帝蕭綱的《櫻桃賦》曰:“夫櫻桃之為樹。先百果而含榮。”“葉繁抽而掩日,枝長弱而生風”。唐太宗李世民賦得櫻花春為韻》盛讚櫻桃:“華林滿芳景,洛陽陽春朱顏含遠日,翠色影長津。喬柯轉嬌烏,低枝映美人。昔日園中食,今來席上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櫻桃歌》稱:“圓轉盤傾玉,鮮明籠透銀”。“瓊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勻。”李商隱李白杜甫等—…代文壇巨匠都留下了很多讚美櫻桃的千古佳句。櫻桃不僅是文人雅士詠頌的 .對象,同時也因其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備受歷朝醫家所推崇。北 .宋嘉年間太常博士蘇頌奉詔撰修的《本草圖經》稱:“櫻桃處處有之,而洛中者最勝。”後來的《本草衍義》中也記載“今西洛一種紫櫻,至熟時正紫色,皮裡帶有碎黃點,此最珍也。”三國名醫華佗弟子吳普《吳氏本草》載,“櫻桃味甘酣,主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美志氣。”民間亦多用櫻桃泡酒治療凍傷。櫻桃枝繁葉茂,樹下多蔭,漢魏、西晉、隋唐時期宮內曾廣植櫻桃用於綠化。千百年來,櫻桃以其早熟、味美、色澤鮮艷、藥用價值觀賞效果而稱道於世。
櫻桃溝現分東西兩段,一段屬洛陽市西工區紅山鄉管轄,現開發已接近尾聲,可乘坐73路公車到達,西段屬新安縣五頭鎮管轄,開發處於緊張進行中。獨樹村現在由新安縣順澤農業旅遊有限公司進行旅遊開發,承包用地規劃建設林間溪谷度假村項目,一期工程已竣工。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五頭鎮委(015縣道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