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通衢

五省通衢

五省通衢在清代是指徐州通達直隸(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五省。

徐州處於江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交界,又處於京杭大運河中段,連通直隸、山東、江蘇等省,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省通衢
  • 別稱徐州
  • 五省含義:直隸、山東河南、江蘇、安徽
  • 重要稱譽: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
名詞解釋,城市簡介,交通地位,

名詞解釋

徐州之所以有“五省通衢”的稱謂,簡單的說是因為徐州有溝通接五個省的通衢道路或河流。究竟哪五個省,眾說紛紜。有代表性的一種說法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京杭大運河開通以後,徐州地處東西南北水運要衝,就成了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五省的咽喉,所以被稱為“五省通衢”。
元代雖然有行省之說,但是元代的行省管轄面積相當大,如按當時的行政區劃,京杭大運河所經省份有:中書省、河南江北、江浙。有3個行省,沒有5個省。京杭大運河溝通的是通州和杭州,即使有河北,必然有浙江,但不會有河南,但這種說法卻正好相反。。
明朝廢改元朝的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徐州為直隸州,屬南京直轄。京杭運河沿途經過的省份有:北直隸、山東、南京(南直隸)、浙江。如果把直隸也稱為省的話,也是四個。明朝人當時省的概念很淡薄,不說某某省。
江南省十四府四州總圖江南省十四府四州總圖
徐州處於江南(江蘇、安徽二布政使司)、山東、河南(徐州府碭山縣與河南永城交界)三省交界,另外徐州因為處於京杭大運河的中段,連線了當時的直隸、山東、江南、浙江四省。這樣正好五省。這個說法解決了,前述那種觀點的矛盾:為什麼沒有浙江啊,卻有河北?
目前有徐州稱為五省通衢有重要依據的說法始於清代後期的嘉慶年間,在徐州慶雲橋東的黃河故道南邊,聳立著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牌樓正中橫匾北面書“大河前橫”,南面書“五省通衢”,這座牌樓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黎世序倡建的。
因為清代早期徐州屬於江南省。江南省原為明朝南京(南直隸)管轄地區,滿清入關後,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設江南省,省府位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 江南省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兩省一市。
毛澤東主席抵達徐州考察毛澤東主席抵達徐州考察
清康熙六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布政使司。但二地仍由兩江總督管轄。有清一代,尤其是前期、中期徐州文人甚至地方志上仍沿襲江南說法,如一般說江南徐州人,江南銅山人。如《清史稿》李衛傳: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人。康熙三十六年進士第一名的李蟠進士題名碑上寫明是江南銅山人。這是個歷史習慣問題。其實康熙六年後,徐州就可以自稱為江蘇徐州了,但是很遺憾,從上至下,從皇帝到百姓,仍稱現在的江蘇、安徽地區合稱江南。
《同治徐州府志》卷一宸翰有康熙皇帝一首詩《入江南境》:行盡兗東程,乍入江南路。學者趙明奇主編《同治徐州府志》的注釋本府志下有注釋:康熙六年分置江蘇、安徽二省。但此後仍習慣稱蘇皖地區為江南。

城市簡介

徐州,簡稱徐,古稱“彭城”,江蘇省地級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徐州交匯 。
徐州是華東地區重要門戶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遊醫療會展中心,也是江蘇重要的經濟、商業和對外貿易中心。是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先後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
徐州在全國區域經濟格局中,處於東部沿海開放和中西部開發的連線帶、長江三角洲與環渤海灣兩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擁有東靠西移、南北對接、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獨特戰略區位優勢,系中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繫的重要“十字路口”。

交通地位

徐州是中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和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京滬和隴海兩大鐵路幹線、京滬高速鐵路與規劃建設的徐蘭客運專線均在此交匯。5條高速、5條國道、20條省道縱橫成網。
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國家民航幹線機場——徐州觀音國際機場開通20條航線和香港包機;地下輸油管道縱貫境內。
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在江蘇徐州“五通匯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