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清朝行政區)

山東(清朝行政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東省,清朝省級行政區。康熙九年(1670年)設定濟東道,駐濟南府,無所屬;十三年(1674年)濟南府、東昌府聊城等九州縣來屬;移駐德州;十八年(1679年)復移駐濟南府;五十八年(1719年)東昌府全境來屬;雍正二年(1724年)增領武定州/武定府、濱州、泰安州/泰安府;八年(1730年)增領濮州、高唐州;十二年(1734年)東平州來屬;同年濱州、高唐州降;十三年(1735年)濮州、東平州降;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領臨清州,更名為濟東泰武臨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東
  • 外文名稱:shan dong
  • 別名:齊魯
  • 行政區類別:省
  • 政府駐地:濟南府
  • 地理位置華北地區
歷史沿革,山東省,山東巡撫,山東布政司,山東按察司,行政區劃,濟東泰武臨道,兗沂曹濟道,登萊青膠道,

歷史沿革

山東省

沿襲明制,為省。省治濟南府

山東巡撫

順治元年(1644年)設定山東巡撫,駐濟南府;九年(1652年)領全省;乾隆八年(1741年)加提督銜。

山東布政司

初沿制,設山東布政司左、右布政使,駐濟南府;康熙六年(1667年)只設布政使。

山東按察司

初沿明制,設山東按察司,駐濟南府;宣統二年(1910年)改設山東提法司。

行政區劃

濟東泰武臨道

康熙九年(1670年)置濟東道,駐濟南府,無所屬;十三年(1674年)濟南府、東昌府聊城等九州縣來屬;移駐德州;十八年(1679年)復移駐濟南府;五十八年(1719年)東昌府全境來屬;雍正二年(1724年)增領武定州/武定府、濱州、泰安州/泰安府;八年(1730年)增領濮州、高唐州;十二年(1734年)東平州來屬;同年濱州、高唐州降;十三年(1735年)濮州、東平州降;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領臨清州,更名濟東泰武臨道。

兗沂曹濟道

清初置東兗道,駐沂州;康熙九年(1670年)置濟寧道,駐濟寧州,專營河務;十三年(1674年)兗州府、東昌府堂邑等九州縣來屬東兗道;五十三年(1714年)裁東兗道入濟寧道,更名兗寧道;五十八年(1719年)東昌府九州縣另屬;雍正二年(1724年)增領曹州、沂州、濟寧州;餘年(1730年)增領東平州,而濟州寧降;九年(1731年)置兗莒沂道,駐濟寧州兗州府沂州莒州來屬,兗寧道更名曹東道;十二年(1734年)裁曹東道,曹州/曹州府來屬兗沂曹道,更名兗沂曹道,移駐兗州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領濟寧州,更名兗沂曹濟道;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移駐濟寧州。

登萊青膠道

清初置登州海防道、萊州海防道、青州道,分駐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分領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康熙五年(1666年)裁萊州道入登州道,更名登萊道;三十九年(1700)裁青州道入,更名登萊青道;雍正七年末(1730年)增領莒州;九年(1731年)莒州另屬;同治二年(1863年)移駐福山縣煙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增領膠州,更名登萊青膠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