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龍(烏蘞莓的別稱)

五爪龍,烏蘞莓的別稱,是一種植物,多分布於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日本、台灣島及中國大陸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蘞莓
  • 拉丁學名:Cayratia japonica
  • 別稱:五爪龍(廣東),虎葛(台灣植物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葡萄目
  • :旋花科
  • :烏蘞莓屬
  • 烏蘞莓
  • 分布區域: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日本、台灣島及中國大陸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 小枝圓柱形, 有縱棱紋, 無毛或微被疏柔毛.
卷鬚2-3叉分枝, 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
葉為鳥足狀5小葉, 中央小葉長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 長2.5-4.5cm, 寬1.5-4.5cm, 頂端急尖或漸尖, 基部楔形, 側生小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 長1-7cm, 寬0.5-3.5cm, 頂端急尖或圓形, 基部楔形或近圓形, 邊緣每側有6-15個鋸齒, 上面綠色, 無毛, 下面淺綠色, 無毛或微被毛; 側脈5-9對, 網脈不明顯; 葉柄長1.5-10cm, 中央小葉柄長0.5-2.5cm, 側生小葉無柄或有短柄, 側生小葉總柄長0.5-1.5cm, 無毛或微被毛; 托葉早落.
花序腋生, 復二歧聚傘花序; 花序梗長1-13cm, 無毛或微被毛; 花梗長1-2毫米, 幾無毛; 花蕾卵圓形, 高1-2mm, 頂端圓形; 萼碟形, 邊緣全緣或波狀淺裂, 外面被乳突狀毛或幾無毛; 花瓣4, 三角狀卵圓形, 高1-1.5mm, 外面被乳突狀毛; 雄蕊4, 花葯卵圓形, 長寬近相等; 花盤發達, 4淺裂; 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 花柱短, 柱頭微擴大.
果實近球形, 直徑約1厘米, 有種子2-4顆; 種子三角狀倒卵形, 頂端微凹, 基部有短喙, 種臍在種子背面近中部呈帶狀橢圓形, 上部種脊突出, 表面有突出肋紋, 腹部中棱脊突出, 兩側窪穴呈半月形, 從近基部向上達種子近頂端.
花期3-8月, 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五爪龍生長於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 一般可見於海拔300-2500米處。

分布範圍

五爪龍主要分布於陝西, 河南, 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 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日本, 菲律賓, 越南, 緬甸, 印度, 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五爪龍可以作為藥用,具有藥用價值。
[藥物]為植物葡萄科烏蘞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的全草及根。產于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省、湖南、廣西、廣東、貴州、四川等地。
夏秋採收,洗淨,曬乾,生用,亦用鮮品。
[藥化]全草含粘液質,阿聚糖、硝酸鉀、甾醇、黃酮類等。根含粘液質、鞣質、生物鹼等。
[藥理](1)在體內顯抗腫瘤的治療作用。
(2)煎劑31毫克/毫升,能抑制鉤端螺旋體的生長。
(3)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菌作用。
[藥性]苦、酸、寒。歸脾、肝、肺、大腸、膀胱經。
[藥效]敗毒抗癌、消癰退腫、祛淤斂血。
(1)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直腸癌 烏蘞莓、金剛刺、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紅藤、白毛藤、丹參、木饅頭、瓜萎仁、生牡蠣各30克,炮山甲、八月札15克,生枳實、地榆炭各12克,黨參9克 水煎3次分服。繼續服用,能使腫塊縮小,血性粘液減少,刺激感消除。膀胱癌 烏蘞莓、龍葵、蜀羊泉各30克,蛇莓、連錢草、米仁根、扁蓄草各15克 水煎2次,早、晚服,日1劑。能使血尿頻減少,腫瘤縮小,刺激症狀緩解。
(2)消癰退腫,用於癰瘡腫毒:癰腫疝毒 烏蘞莓研細,加凡士林調製為20%軟膏,外敷患處。
(3)祛淤斂血,用於淤傷出血:癌腫尿血 烏蘞莓 陰乾為末,每服6克,溫開水送,日3次。
[藥量]煎劑:9-20克,亦用搗汁服。散劑:6-18克。外用:適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