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格詩

音步是詩行中按一定規律出現的輕音節和重音節的不同組合成的韻律最小單位。

英語文字是重音----音節型語言,因此有輕讀音節和重讀音節之分,它們是形成英語特有的抑揚頓挫聲韻節律的決定性因素。這是英文和英語在語音方面的區別之一。法語是音節型語言,音節有輕重之分,法語韻律的最小單位就是音節,而非音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步格詩
  • 外文名:pentameter
音步,例詩,

音步

(feet)
音步是詩行中按一定規律出現的輕音節和重音節的不同組合成的韻律最小單位。
簡介
英語文字是重音----音節型語言,因此有輕讀音節興重音節之分,它們是形成英語特有的抑揚頓挫聲韻節律的決定性因素。這是英文和英語在語音方面的區別之一。法語是音節型語言,音節?>有輕重之分,法語韻律的最小單位就是音節,而非音步。
據統計:英詩中這種輕重音組音步;其餘各種音步可以看作是從這五種衍生而出來的。
這五個音步是:抑揚格,揚抑格,抑抑揚格,揚抑抑格和揚揚格。現述如下:
1.抑揚格音步 (iambic foot, iambus) ,即輕格或短長格:一輕讀音節後跟一個重讀音節即構成抑揚格。它是英語本身最基本的節奏單位,也是英詩的最重要、最常用的音步。
隨便說一句話,其基本音步就是抑揚格,如:
It’s time| the chil| dren went| to bed. 這句話有四個抑揚格音步。
We’ll learn|a poem| by Keats, 有三個抑揚格音步。
The sym| bols used| in scan| sion are|the breve(ˇ)|and the|macron(ˋ)。| 這句話共七個音步,有五個抑揚格。
一些著名英詩體都是抑揚格,如民謠體,十四行詩,雙韻體,哀歌等。

例詩

The Eagle : A Fragment
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 ;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
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 he stands .
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 :
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 ,
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 .
2.揚抑格音步 (trochaic foot, trochee ),即重輕格或長短格,由一個重讀音節後跟一個輕讀音節構成。如,
Never, happy, heartless, topsy-turvy
William|Morris| taught him| English.|
Would you| hear what| man can| say?|
又如:
Double,| double,| toil and| trouble,|
Fire| burns and| cauldron| bubble.|
--- Shakespeare(1564-1616)
不憚勞苦不憚煩,
釜中沸沫已成爛。
這種音步是十六世紀以後才出現的;後是主要在無六韻體和其他詩體中與抑揚格配合使用,使全詩韻律有所變化,表現動作的突然性,或起強調作用。在句首的揚抑格常使讀者感到突然與駭異,有振聾發聵的效果。如丁尼先生的《》詩,絕大多數音步是抑揚格,而第2行和第3行的兩個揚抑格短語“Close to”和“Ringed with”更顯得十分故出,強調了鷹居高臨下的雄偉姿態。
3. 抑抑揚格( anapaestic foot, anapaest),由兩個輕音節後跟一個重音節組成。如,
Intervene
We will go.
I’ve been wor|king in Chi|na for for|ty years.|
〔例詩〕:
Song for the Luddites
As the Lib|erty lads| o’er the sea|
Bought their free|dom, and cheap|ly with blood,|
So we,| boys, we|
Will die| fighting,| or live gree,|
And down with| all kings| but King Ludd!|
When the web| that we weave| is complete,|
And the shut|tle exchanged| for the sword,|
We will fling| the wind|ing sheet|
O’er the des|pot at| our feet,|
And dye| it deep| in the gore| he has pour’d.|
Though black| as his heart| its hue,|
Since his veins| are corrup|ted to mud,|
Yet this is| the dew|
Which the tree| shall renew|
Of Lib|erty, plant|ed by Ludd!|
---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
〔譯詩〕
盧德派之歌
海外的自由的兒郎
買到了自由----用鮮血;
我們,不自由便陣亡!
除了我們的盧德王,
把一切國王都消滅!
等我們把布匹織出,
梭子換成了利劍,
就要把這塊屍布
擲向腳下的獨夫,
用他的腥血來染遍!
他腥血和心一樣黑,
血管腐爛如泥土;
把血水拿來當露水,
澆灌盧德所栽培----
我們的自由之樹!
拜倫於1816年僑居義大利期間寫成這篇戰鬥檄文,抒發了詩人對人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工人鬥爭的敬意。從原文上劃分的音步可以看出,這首詩以抑抑揚格為主體。這種音步朗讀時,語調有明顯的起伏。有兩個輕讀音節在先,使後面的重音節自然得到強調,仿佛是一種澎湃起伏哀怨憤怒之聲,與這首詩的主題相輔承。
4.揚抑抑格步 (dactylic foot, dactyl),由一個重音節後跟兩個輕讀音節組成。這種音步令語氣聽來像命令像宣言,多用在格言、警句、諺語中。如,
Yesterday, happily, thoroughly, merrily
What is now| proved was once| only im|agined.|
Think in the| morning.| Act in the| noon.| Eat in the
|evening.| Sleep in the| night.
〔例詩〕:
The gathering Of The People (EXCERPT)
A Storm Song
Gather ye| silently,|
Even as| the snow|
Heapeth the| avalanche:|
Gather ye| so!|
Gather ye| so.|
In the| wide glare| of day,|
Sternly and| tranquilly;|
Melt not a| way!|
Flake by flake| gather;|
Bind ye the| whole|
Firmly tog| ether-|
One from| and one| soul!|
Are ye all gather’d?|
Welded in| one?|
Hark to the| thunder-shout!|
Now roll ye| on!
---William James Linton (1812-1899)
〔譯文〕
人民的集結(節選)
暴風雨之歌
悄悄集結吧,
就像那雪花,
積一場雪崩:
就這么集結吧!
就這么集結吧,
光天化日下,
堅決而沉著,
可不要融化!
一片又一片,
整個團結緊,
成一個形體,
有一個靈魂!
全都已經集齊?
結成了整體?
且聽雷聲吼,
奮勇滾上去!
---威廉.林頓
林頓是憲章派著名詩人,1838年起積極參加憲章派活動。例如是他的一首著名政治鼓動詩,譜成了曲在憲章派的集會上唱。其中多數詩行的第一音步是揚抑抑格,像是在發號召,表決心,激發工人的鬥志,使人民團結起來。形成雷霆萬鈞之力。這種音步增強了詩句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揚抑抑格正適合說理性強的詩。
5.揚揚格(Spondaic foot, spondee),由連續兩個重音節組而成,表現沉重、緩慢、困難的動作或情緒;也用於表現感情的突然變化或強調語氣。此音步也主要與其他音步合用,甚少有以揚揚格為主的詩。如,
Three men, red cross
More haste,| less speed.|
亞歷山大·蒲柏的《批評論》中有兩行詩很能說明連續讀音節的表演力:
When A|jax strives| some rock’s| vast weight| to throw,|
The| line too| labours,| the words| move slow.|
當埃阿斯奮力舉起千鈞巨石砸去,
詩行也變得沉重,充滿緩慢的字句。
蒲伯的《批評論》是新古典主義的韻體文論著作。Ajax是指希臘神話中的埃阿斯(Ajax the Great)。他驍勇善戰,身材魁梧,力大無比,是特洛伊戰中的英雄。
不同的內容要用不同的韻律也要變得費力、遲緩。第一行中的揚揚格“vast weight”表現巨石的沈重。第二行的揚揚格的著例。共八個字,九個音節。有六個皇音讀音節,都是實詞,更能表現句中格調的巍峨。這一行共有兩個揚揚格音步。這樣的詩句只能用加重的語氣緩慢朗讀,想快也快不起來,因只有輕讀音節多時才能讀得快。
同一首詩中接下來的兩行就是讀得快的例子,那是描寫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史詩《伊尼特》(Aeneid)中的女英雄---“飛毛腿”卡米拉(Camilla)。
為幫助記憶以上幾個主要音步,現向讀者推?>一首順口溜:
Iambics march from short long;
Trochee trips from long to short.
Slow spondee stalks, strong feet,
Ever to come up with dactyl trisyllable.
如何劃分音步呢?
首先要初步讀懂詩,至少要看懂詩的大意,並根據理解進行朗讀或實際或默讀,然後按實際讀出的音劃分出重音音節和輕讀音節,切要時還有次重音節;曬最後找出占多數的音步,進行歸納劃分。一般來說,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副詞等),要重讀;虛詞(包括名詞、冠詞、介詞等),要輕讀。但實詞輕讀,虛詞重讀,虛詞重讀的情況也不少。切忌按固定的框框去硬套;如,知道十四行詩多是抑揚格,於是見到十四行詩就按抑揚格劃分音步,甚至照這樣的劃法來理解詩意和朗,這樣就本末倒置了,因為在實際套用中會出現許多變化。像莎士比亞在他的第116首十四行詩中,第一行就用了兩處揚抑格,兩處揚抑抑格,以表示對舊制度抗爭和對世人的勤戒:
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Admit| impediments.|
如果只是接固定的模式去硬套不同的詩,劃分音步的義就不大了。劃分音步的目的之一是要看到詩人在一個總的韻律之內有那些變化。一般來說,凡是音步有變化的地方,都是較重要或關鍵的地方。這樣,回過頭來再讀這首詩,就會有一些新的理解,體會到詩人的用意和運用變化之妙。全篇只用一種音步的詩是罕見的,當然兒歌一類除外。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實詞都重讀,所有虛詞都輕讀。考?>對詩的理解和韻律兩種因素,個別的實詞可以劃分為輕讀音節,有些虛詞可以劃分為重讀音節,這在日常口語中也不鮮見。即使是重讀得很重很慢,有的讀得較輕較快。這樣就出現所謂“主要重讀音節”(primary stress)和“次要重讀音節”(secondary stress)的區別。如I want to go 這句話有兩個抑扮格音步,want和go都是重讀音節。但在實際朗讀時,want比go要朗讀得弱些,成為次要重讀音節。這句話應這樣劃音節:
I want| to go.|。又如,彭斯的詩句“我愛人像紅紅的玫瑰”應劃為: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原本是介詞的like,這裡可以讀得重些,
變為次重音,第二個red也成為次重音節。這行詩占主導地位的步音是抑揚格;最後一個音步是揚揚格,起了強調作用,其中的次重音讀音節增加了詩行的抑揚格頓挫音樂美感。
總之來說,不變中有變是一切藝術的規律,詩也如此。從本書其他各章節例詩的討論中,還可以具體看到一些各種音步變化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