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鐵佛寺古鎮

乾縣鐵佛寺古鎮

稱鐵佛人傑地靈,自古商貿活躍牲畜交易市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縣鐵佛寺古鎮
  • 正式成立時間:1959年1月
  • 郵政編碼: 713307
  •  電話區號:029
地理概況,歷史背景,地理面貌,地點簡介,村落名人,交通,教育機構,醫療衛生,金融機構,通信通訊,鐵佛寺廟,墓園,雙丁村,屈陽村,任家窪村,陳家窪村,南北,田家坳,靠山白馬古鎮,南陵,陳家坳村,三興村,太平嶺村,八一,白虎門,三福寨村,楊家山,宋家坡,旅遊景點,

地理概況

乾縣1949年6月,人民政權建立,廢除鄉保甲制,實行區鄉村制改鄉公所鐵佛鄉人民政府,1958年鐵佛、陽峪兩鄉建成的鋼鐵人民公社、1958年底,縣區劃作了新的調整,禮泉、永壽兩縣撤銷,併入乾縣。1959年1月新建立的乾縣(大縣)正式成立,下轄23個大公社。原乾縣境內9個公社(此時吳店鄉劃歸永壽公社).其名稱是:城關、陽洪、薛錄、梁村、臨平、注泔(包括禮泉石潭、石泉兩鄉)、關頭(包括永壽甘井、儀井兩鄉)、峰陽。凡幾個鄉組成的公社,以原鄉為單位,設立管理區,以便領轄全社
鐵佛寺古鎮鐵佛寺古鎮

歷史背景

久經滄桑,建國後尚余鐵佛孤身。
1990年對通往312國道的太南路主幹道進行了柏油路面鋪設
1995年興修水利設施同陝西旭光科技工貿公司簽訂15年契約投資81萬元修復改造鐵佛水站恢復灌溉面積一萬畝;並打深井建設鐵佛水廠 使全鄉村村通了自來水。
郵政編碼 713307 電話區號029

地理面貌

乾縣於關中平原中段北側,渭北高原南緣,處北緯34°19′36″--34°45′05″,東經108°00′13″--108°24′18″之間。由於地處鄂爾多斯地台南緣與渭河斷裂盆地的結合部,形成南部黃土台原、中部帶狀平原、北部丘陵溝壑三個地形地貌。因其晝夜溫差大是蘋果、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2℃,無霜期為 222天,年平均降雨量543--560毫米此地缺水,多以地下水為主水源。
鐵佛古鎮道路一角鐵佛古鎮道路一角

地點簡介

陝西乾縣創建於遠古香火盛時,常聚兩人;傳說到大火,僅存坐像,遂移本處,重構殿閣,並易名鐵佛寺,久經滄桑,建國後尚余孤身。到1958年大煉鋼鐵時獻身矣,因政治原因時更名為紅光人民公社。
乾縣鐵佛寺古鎮乾縣鐵佛寺古鎮
乾縣鐵佛村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乾縣鐵佛人民富有革命鬥爭的光榮傳統和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圍乾州以攻西安時;邑人宋企郊毅然棄官當時就有鐵佛人跟隨他,歸附義軍。辛亥革命吳希真起兵回響不遺餘力奔走革命,被孫中山贊為“革命巨子”跟隨他的有鐵佛人。大革命失敗後,乾縣黨組織領導民眾示威遊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都有鐵佛人民的身影。民國初年同盟會張雲山統領的數萬大軍與清軍方面是陝甘總督升允等在鐵佛寺鎮的戰鬥。1922年愛國將領楊虎城與甘肅督軍部交火的鐵佛寺之戰等。據記載1935年冬,張庚良與呂劍人等又組織了‘武裝起義’,張庚良通過劉文伯當上保全隊分隊長收編並壯大(收編了關頭分隊陽峪保全隊經過幾次小規模戰鬥繳獲了一批槍枝,陽峪保全隊收編了永壽縣保全隊譁變的雷震中等二十餘人,並吸收部分進步青年經幾個月的艱苦努力,部隊發展到了200多人長短槍兩百多支,同年中共黨組織指示部隊加緊準備起義,1936年在鐵佛寺古鎮打出抗日旗幟成立陝甘寧邊區抗日聯軍,開展了地方武裝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黨組織大力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在鐵佛領導乾縣人民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鬥爭。共產黨員張庚良、抗日將領高鵬在抗日前線壯烈犧牲。解放戰爭時期乾縣黨組織得到蓬勃發展,組建了乾縣獨立大隊,跟隨主力部隊轉戰陝北、關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麗凱歌每次戰鬥都有鐵佛人的身影,為迎接全國解放做出了自己應盡的義務。
《乾縣傳說》載,寺院毀於火災,僅餘鐵佛像一尊,眾僧移請鐵佛下山,並於鐵佛村,因有鐵佛像。 民國年間,拆寺興學,大部分殿宇被毀,解放後僅存的一座大殿也在宗教改革時期被毀,僅餘三尊佛像和三十軸水陸布繒,以歷史文物名義收藏於縣文化館和乾陵博物館內。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當地信眾禮聘1941年出家,受戒於北京廣濟寺,曾任京川陝各大寺院住持監院的山西太原籍僧人正文大和尚住持重興。1985年正文長老與當地領導多方協商周密規劃,確定在原址上北延東擴,承蒙各級領導支持各界人士資助肆拾多萬元,從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歷時十二載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先後建成山門、大雄寶殿、鐵佛殿、韋馱伽藍殿、藏經樓、僧寮、齋堂等,占地面積總建築面積2600餘平方米,10餘畝,構築古樸,雄偉壯觀,典雅,現藏新修《大正藏》、《中華大藏經》各一部,晨鐘暮鼓,經聲佛號、聲聞遐邇,受度皈依者無數。  正文長老在兼任山西太原市佛協會長、白雲寺方丈“住持”期間,於2000年農曆正月十四日安詳圓寂,終年八十有九,戒臘六十六夏,師一生愛國愛教,深受四眾崇敬,鐵佛村四眾弟子將靈骨迎回按照大師生前遺囑在清涼山建塔安奉,為銘記老和尚功德於不朽,鐫石立碑建紀念堂永留始末於千古云爾。

村落名人

張庚良:原名張瑞林,曾用名張靖夷,化名靖夷、耿亮, 乾縣陽峪太平嶺村人 1936年任中共乾縣特別支部書記 ‘乾縣北鄉’起義組織者、中共陝西省委為了加強西蘭公路沿線的工作,決定成立中共西蘭路工作委員會(簡稱西路工委,後改為西路特委、西路地委),管轄鹹陽、興平、禮泉、乾縣、永壽、武功、麟遊、長武、彬縣、扶風10縣黨的工作,由張庚良任書記,1937年擔任中共陝西省委巡視員、1938年任楊虎城部一七七師地下聯絡員、,同年08月一七七師參加中條山戰役一七七師被日軍包圍,張庚良沖在前沿突圍時不幸犧牲年僅29歲把一腔熱血灑在了巍巍的中條山上。1944年,國民政府宣布張庚良為烈士。1951年,人民政府追認張庚良為烈士。
杜友林:乾縣陽峪太平嶺村人1939年中共乾縣工委書記 被譽為對黨忠貞不渝的中共乾縣工委書記。
陳玉林,乳名陳川娃,乾縣陽峪土橋村人1929年關中遭遇了罕見的大旱玉林投靠張西崑部隊當兵,後又在鐵佛寺保全隊當了一名班長1936年國中共陝西臨時省委決定開展地下游擊鬥爭張庚良回乾縣對鐵佛寺保全分隊進行改造,使之成為黨組織領導的地方武裝,時任中共乾縣特別支部書記的張庚良介紹陳玉林加入了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1945年春中共乾縣工委成立決定成立乾縣武工隊,把組建武工隊的工作交給了陳玉林。1946年冬為了擴大武裝力量,陳玉林派共產黨員蘇繼德打入鐵佛寺保警隊做內應,經過精心組織,策劃保警隊起義,收編三十餘人成立了“乾縣獨立大隊”乾縣獨立大隊和中共乾永工委書記上官克勤從乾縣拉出的一批武裝力量,編為西府游擊總隊第三支隊,陳玉林任一大隊大隊長於叛徒薛俊發出賣,致使陳玉林被害,陳玉林犧牲後被敵人割下頭顱懸掛在縣城東門外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乾縣地下武裝的創始人陳玉林,對黨忠心耿耿,慘遭叛徒殺害實在令人痛心,解放後,人民政府追認陳玉林為革命烈士,他的英名將千古永垂。
周克西:乾縣陽峪百福村人 被公安部譽為人民的好衛士陝西省政府批准為革命烈士。
任義長:乾縣陽峪任家窪村人中共鹹陽市紀檢委副書記、鹹陽市老年書畫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自娛,主編《鹹陽詩詞報》並精選百餘首詩詞結集《心聲集》
董俊祥:乾縣陽峪任家窪村人陝西日報記者被省政府授予省級抗洪救災先進工作者同作家京夫合寫了《走出黃土地》一書,被評為主任記者職稱自己筆耕生涯編成《歷史的碎布片》《垂暮之年點狼煙》。
韓敏:乾縣陽峪靠山村人,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及義和團運動史研究會會員先後著有《中國近代史》、《陝西通史》(清代部分)、《陝西五千年》、《清代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史》、《陝西回民起義史料》諸書並論文數十篇.
曉音,原名殷俊璽,男,漢族,陝西省乾縣陽峪靠山堡村殷家人。194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當代傳記文學、紀實文學界的十大名家之一,詩人、評論家。曾歷任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秘書科長、師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政治部編研室副主任兼《西北軍史窗》雜誌副主編、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正師職調研員、寧夏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大校軍銜著作有:《許世友的四個人命案》、《陳毅下令槍斃郝鵬舉》、《粟裕五次遇險記》徐向前蒙難記》、《楊勇無辜遭劫難》、《羅瑞卿致殘以後紀實》《朱德元帥的四次婚戀》等多高級將領和名家對曉音及其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名將耿飈題詞:“文壇筆耕,言簡意遠”。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題寫:“努力工作,做人類完善的靈魂工程師”。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題詞“將帥知音”。上將張愛萍題寫:“文採風流”。著名詩人、書法家、老將軍魏傳統題詞:“為文斥邪惡,橫槊明丹心。”著名作家楊沫題詞:“艱苦為藝,精益求精。”著名詩人臧克家題詞:“文武兼全”。著名作家評論家陳荒煤評價:“為當代文學開拓了一個新天地。”李耀文上將題贈:“大寫領袖與將領,愛黨愛國頌英雄。”等等。一個作家及其作品能得到一百多名高級將領和名家讚嘆不己,實屬罕見!曉音的主要生平事跡被收入《中國當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傑出共產黨人》、《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創新人才》、《實踐“三個代表”楷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開拓者》等多部名典之中。2004年,曉音被推選為全國百名“人民藝術家”之一,頒發了“人民藝術家”鍍金紀念證書及榮譽稱號。
目前,曉音還兼任中國毛體書法藝術研究創作中心副會長、寧夏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世界商報》首席記者等.
野生酸棗
中文名:酸棗Name: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w.別名;:棘、酸棗樹、角針(山東)、硬棗(河南)科:鼠李科Family:Rhamnaceae屬:棗屬introduce:採集地點:陝西省乾縣陽峪村圖像類型:原生境下帶果植株圖像部位:帶果植株地理區域:陝西省乾縣,秋季,果枝套用說明:鑑定資料:1993北京植物志上(553-553)picture source
乾縣鐵佛寺古鎮乾縣鐵佛寺古鎮

交通

從西安出發西安城西客運站乘坐(西安---乾高速票價20.5元、車程85分鐘到達乾縣。從乾縣乘坐(線路車票價14元車程25分鐘即到鐵佛街道。 自駕車從西安出發到六村堡上機場高速轉福銀高速直達乾陵出口處(車程50分鐘)往西500米右拐車程8分鐘即到鐵佛街道。 從西安火車站出發可在西安火車站東廣場乘坐游3路公車直達乾陵游3路每日一趟,8:00從西安火車站東廣場出發約2小時。票價:單程18元。黃金周會加車。淡季1月-3月停運,15:00由乾陵返回。從乾陵東門乘坐線路車票價3元10分鐘車程即到鐵佛村街道。 從312國道經乾縣縣城約5分鐘到太平嶺(好窯頭古鎮)往東經太南路約10分鐘即到鐵佛村街道。
乾縣鐵佛寺古鎮乾縣鐵佛寺古鎮

教育機構

乾縣鐵佛中心完小 乾縣鐵佛初級中學 乾縣陽峪國中
乾縣鐵佛寺古鎮乾縣鐵佛寺古鎮

醫療衛生

乾縣鐵佛衛生院

金融機構

乾縣鐵佛農村信用社

通信通訊

乾縣鐵佛郵政所 中國移動通信鐵佛收費點 中國聯合通信鐵佛收費點 中國電信鐵佛收費點
編輯本段境內旅遊景點

鐵佛寺廟

鐵佛村廟占地十餘畝,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鐵佛殿、藏經樓、法堂、伽藍殿、相師堂、齋 堂、兩層東西配樓(僧寮)、東西方丈室、流通處等建築,布局緊湊,建造精巧,已成遠近聞名的弘法清修的淨土道場。1992年復從外地請求鐵佛一尊,於1995年建成大殿(鐵佛殿)一座供奉,使鐵佛寺名副其實,恢復其本來面貌。前不久雕刻臥佛一尊,安放於法堂,於1996年春天開光。1986年,縣政府準鐵佛寺正式對外開放,如今皈依寺中的三寶弟子數次乾計,及全國各地。該寺除開展常規佛事活動外,每年還舉行六次佛七,尤又四川、香港、山西、河北、北京、遼寧、甘肅、寧夏等地居士為叄加者達千餘人鐵佛古寺開寺住持政文法師,1912年出生,山西太原人,1935年在北京廣濟寺受具足戒 正文長老在兼任山西太原市佛協會長、白雲寺方丈“住持”期間,於2000年農曆正月十四日安詳圓寂,終年八十有九,戒臘六十六夏,師一生愛國愛教,深受四眾崇敬,鐵佛寺四眾弟子將靈骨迎回安奉,為銘記老和尚功德於不朽,鐫石立碑永留始末於千古云爾,正文大師圓寂後在山西五台山火化得千二百餘枚舍利,其中白色帶綠的舍利三十枚。只見潔白如玉,仿若翡翠。更有黑色念珠舍利子二十餘枚。只見形如念珠,小於黃豆,中有圓孔,令人稱奇。這正是這位高僧一生修為之見證。諸大苦行之結晶舍利子現存於鐵佛寺村清涼山舍利塔下。據史料記載從明代至今鐵佛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及正月十六都有佛會及物資交流大會並有秦腔劇團等演出助興,同時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信徒及客商參加 。 世界語教學佛法從印度及周邊國家傳入中國並發揚光大,使中國成為印度之後的佛教大國,文字及語言翻譯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擁有佛法三大語系的中國,更不會將佛法作為自己的專利而封閉在國內。由於難以逾越的語言隔閡,世界上不少人士仍對稀有的佛法可望而不可及,因而我們每一位佛弟子都有義務在自己修學之餘對外介紹和弘揚佛法。對國外人士弘揚佛法,首先需要跨越的就是語言障礙。世界語上有近七千種語言在使用中,我們不可能為弘揚佛法掌握所有的語言,同時,用國際世界語佛學會秘書長山口真一同修的話講,中國是東南亞各國佛教的發源地,但其它國家的人士為學佛而精通漢語很困難。這就需要一種共同的語言媒介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提到語言媒介,多數人的第一概念就是英語。國家對英語教學是極其注重的,然後這種語言對我們東方人來說,雖然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的成績和效果卻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對於東方佛弟子來說,更難省出自己全部用於佛法修學時間完全投入語言學習中。波蘭大夫柴門霍夫博士1887年創造的國際輔助語--世界語正好用來方便地消除人們進行國際交流的困難。世界語雖屬人造語言,但它的主權卻屬於全人類。它的發展不僅不與民族語言衝突,而且對民族語言還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更難得的是,這種語言好學好用,學習者完全有能力在盡短的時間內掌握語言的套用。一般中國人只要認真學,一年半載就可以掌握一般性的基礎和用法,很好地套用於國際交流。因此,世界各國將世界語廣泛運用於包括宗各教在內的各種領域。然而,佛學界對世界語的套用起步較晚,造成世界語界多見外道資料而少見佛學資料的局面。雖然近年內國際世界語佛學會和日本世界語佛學會開始行動,但因為參與者人數畢竟有限,事情做得並不多。 末學出家前喜歡世界語寫作,曾通過世界語學過基督教,學佛後同樣希望通過世界語學習佛法。遺憾的是,自己當時的所求未能如願以償,於是一直嚮往將來有機會通過世界語打開一條介紹佛法的新途徑。
鐵佛寺古鎮鐵佛寺古鎮

墓園

清涼山墓園位於鐵佛村街道北800米處,清涼山海拔200米此山南望終南山、西對一代女皇和唐高宗合葬 墓乾陵、北望五峰山東臨泔河,曾是清涼廟所在地,此地氣候怡人是避暑最佳之選,山上樹木茂密、梯田宏偉具有典型的黃土高原風情,山上建有著名佛學大師正文大師舍利塔是佛教的風水寶地。是遠近聞名的殯葬風水寶地!
乾陵觀日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岀,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而對日落,卻很少有人去流連觀賞,吟詠描繪。清涼山日落的景象和日岀同樣壯觀,綺麗,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機會站在乾陵觀日落,你會有種從未有過的神異之感,它會使你神往;太陽靜靜地躺在西方地平線上,變得如此之大,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它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競縮身變扁。若天空有雲,你會看見燦爛皈晚霞;全天無雲,不要忘記回頭,你會發現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還會岀現迷人的紫光,隨著太陽的墜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線時才洧失。可總也免不了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悲哀使人不由想起唐熹宗當年站在乾陵觀日落的一幕曠景。
大禹古鎮(南北村)石灰岩地質遺址溝
石灰岩種類:根據其成分,結構構造、形成機理、所含雜質的不同,可分為化學石灰岩(即常稱的石灰岩)、生物石灰岩、鮞狀石灰岩、碎屑石灰岩等。  形成:湖海中所沉積的碳酸鈣,在失去水分以後,緊壓膠結起來而形成的岩石,稱為石灰岩。石灰岩的礦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占50%以上)還有一些粘土、粉砂等雜質。絕大多數石灰岩的形成與生物作用有關,生物遺體堆積而成的石灰岩有珊瑚石灰岩、介殼石灰岩,藻類石灰岩等,總稱生物石灰岩。由水溶液中的碳酸鈣(CaCO3)經化學沉澱而成的石灰岩,色彩各異,形狀綺麗。
石灰岩地質觀賞價值,石灰岩易溶蝕,在石灰岩發育地區常形成石林、溶洞等優美風景。溝內河流交錯呼應岩石形狀怪異,瀑布遍地皆是,遍地蓮藕荷花更是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往返,這裡是旅遊觀光的優美景區。位於鐵佛南北村境內。
鐵佛小吃
本地人常說;鐵佛小,小吃好。從這句話中 就可知道鐵佛的小吃不錯,辣子醬
乾縣醬辣子
主料:子姜,紅蘿蔔或者蓮菜(切成小丁丁,越小越好),或者二者混合,千萬不要用土豆(現在街道上賣的基本上都是土豆做的)。輔料:蔥花,“王致和”乾黃醬(不能用面醬)。 炒辣子醬的程式:倒入適當的油,燒熱後,加入蔥花、開水熗鍋。然後倒入主料,邊炒邊加調料,鹽、豆醬、及混合調料,炒至七成熟,加適當肉湯,炒至略乾,沒有稠湯為止。加入適當味素,以自己的口味加入少許辣椒麵,辣椒麵加入慢火燜一會,使辣椒熟點,拌均勻即可(拌辣椒麵時鍋要遠離火,不再炒)。
武家豆腐腦
基本製作工藝是,將黃豆磨成豆瓣,去皮,放入清水中,泡至發白時撈出, 倒入鋼磨,磨成細漿,用過漿布過濾,倒人大鍋中用旺火燒開,在燒煮過程中,用木勺把豆漿舀起,倒入,重複幾次,裝入桶內,倒入熟石膏水點制,停5分鐘後即成豆腐腦。鍋內加適量水燒開,倒入濕澱粉攪勻,下入胡羅卜絲、水發黃花、水冬粉等,煮開時即成滷汁。 食用時按季節,春夏秋季在豆腐腦碗內調入蒜汁、精鹽、醬油、醋、辣椒油等,淋入芝麻油即成。冬在豆腐腦碗裡澆入占汁、再放人精鹽、醬油、醋、辣椒油、淋上芝麻油即成。  其特點是:色白軟滑,味美可口。含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胡羅卜素和鈣等營養素,並易於消化。
老王掛麵
鐵佛掛麵很有名但王家掛麵採用上成精粉,加鹽水和成麵團,人工反覆揉搓成長蛇狀的大條,壓在瓷缸內“回性”兩晌,再將大條分成小條,掛在竹竿搭成的面架上拉絲。麵條徐徐附落,漸漸由粗變綢,狀若髮絲,晾曬風乾,落 掛麵下大架放上案板切做八寸長短,用馬蓮草紮成小把。掛麵手工做成,細、白、筋、光,面絲細勻,加上烹調時湯煎、油旺、醋酸,並以嫩韭菜、白菜心、雞蛋餅切碎置湯中做"漂稍",色、香、味俱佳。酒後食用,解酒開胃,引人食慾。食用酸湯掛麵時,先將掛麵在鍋中煮熟,用笊籬撈出後放入涼開水中冰過,再用筷子撈成小撮,在甑笆上濾淨水澆酸湯食用。調製酸湯十分講究,開水中兌上陳醋,加上骨頭湯或肉湯,再添上五香調料煎熬,湯沸後放入香油、大油,佐以切成碎片的雞蛋餅、蔥花、韭菜、白菜心、香菜等漂稍,將掛麵挑入細花碗裡,澆湯即可享用。老王酸湯掛麵講究汪(油要多)、煎(湯要熱)、稀(面要少)。
老陳餄
老陳餄烙採用傳統與現代工藝相結合加工而成,其採用上等小麥粉加微鹽水和成麵團、手工揉使其表面光滑後切塊放入專用的設備中加工,出鍋即熟麵條呈標準圓形長度可達數米表面光滑發亮、麵條勁道而不僵硬、爽滑可口。在加上老陳秘制的餄烙專用調料加少量香醋熬成湯後,佐以切成碎片的雞蛋餅、蔥花、韭菜白菜心、香菜等漂稍老陳餄烙面講究、煎(湯要煎)、辣(辣椒油要重些)、香(唯有老陳餄烙專用調料)澆湯即可享用。老陳餄烙麵湯清亮溢香、麵筋道爽滑,入口油而不膩、香辣爽口是招待親朋的佳 編輯本段

雙丁村

(丁候古鎮 )
因其村內丁性人口居多故得名有上丁村及下丁村兩村組成 特產: 柹子 蘋果

屈陽村

因其村內屈姓居多故得名屈陽由屈陽、山陽兩村組成 特產 ; 柹子 大栆 酸棗

任家窪村

{侍郎古鎮}
因其村內任姓居多且地勢低洼而得名 特產: 蘋果 酥梨 桃

陳家窪村

因其村內陳姓人口居多 且地勢低洼而得名 特產: 蘋果 酥梨

南北

(大堯古鎮)
因其勝產石灰石而聞名,固有南來北往客商光顧於此便稱其為南北村,其產的石灰石是建築、築路的上等原材料其石料為國家各種大型項目的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其石料是燒制石灰的上等材料。
特產;酥梨,葡萄【因陝西秦豐果業公司千畝紅提、紅地球、青提等多種葡萄種植基地在其境內】

田家坳

因其 村內田姓人口居多且村地勢低洼而得名 特產: 葡萄、 酥梨 【其酥梨口感細膩、色黃酥甜遠銷全國各地種植面積大而聞名全國】

靠山白馬古鎮

靠山堡,約在明時,張姓居民從山西遷來,緊靠此地白家山居住,得名靠山堡。以後,侯姓人家來此定居,戶大人多,又起名叫侯家堡。殊不知這裡面就有很多值得深究的事情:村南兩里為西晉周處捐軀的戰場,西一里也因唐王李世民騎白馬經過得名,唐代大將張永豐在此駐守。故而得名也
特產: 李子 酥梨 野生酸棗

南陵

(唐陵古鎮)
因 唐僖宗李儇墓在其境內有地處鐵佛最南端又有皇陵故稱南陵 特產;蘋果 酥梨 野生酸棗

陳家坳村

因其村內陳姓人口居多地勢低而得名 特產; 酥梨 杏

三興村

得名不詳、由三興及土橋兩村組成 地處312國道與福銀高速交匯處交通便利據乾陵東門腳下1km處 特產;蘋果

太平嶺村

(好窯頭古鎮)
唐時稱好窯頭為修建乾陵燒磚用地,居住人口多為修建乾陵工匠後人,後因好窯頭土匪橫行一舉成為多幫土匪的老巢關中有名的土匪頭目張鰲娃、朱全娃等都盤踞於此,當地民眾渴望太平故後更名太平嶺村;此地 又是乾州鍋盔的發源地 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為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修築合葬墓乾陵時,因工程浩大,民工甚眾,烹食困難,監工士卒便用頭盔烙饃,因而得名。茲後多經改進,形成獨具風味的食品。鍋盔直徑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內瓤起層,美味可口
傳說,乾陵修築時,成千上萬的民夫參加築陵工程就住在此村,民夫為解決生活問題,就用自己頭盔烙制麵餅。這樣的作法,大家都感到烙制起來方便,一傳十,十傳百,普遍傳開了。大多數民工就是這樣製作鍋盔,烙出來的饃好吃耐放,香味撲鼻,這就是鍋盔的前身。後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在實踐中技術不斷的改進,用具不斷的革新,鍋盔的質量越來越好,成為民間的傳統食品,經久不衰流傳至今。
鍋盔特點:形如菊花火色勻,皮薄如紙饃膘多,用手掰開是層層,用刀切開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下咽回香無窮。吃起酥、聞起香、耐存放、壽命長。如果帶有乾州鍋盔,同車異座,未見其饃,即聞其味。
製作方法: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對製作乾州鍋盔不 斷總結,不斷改進。把原來柴禾燒在小鍋內烙制改成了用煤烘烤在鏊內烙制,把原來用手揉面改成了用木槓壓面。 這樣以來上下烘烤,溫高氣保,火色均勻,熟的足到,達到耐存放的目的。用木槓壓面,面排揉的到,能使饃色增白, 香氣濃郁,味美可口。具體作法是:麵粉十斤,水四斤(水 溫要按季節掌握),酵面夏季五兩,春季七兩.冬季一斤, 鹼面按季節零點五至一兩,面水酵面,搭上鹼面,和成面 團,放在案上用木槓邊折邊壓,壓的過程中,再加麵粉二 斤左右,直壓到面光色潤,酵面均勻時,分成一斤三兩重 的小塊,再分別逐個用木槓邊壓、邊轉,製成圓直徑八寸, 厚六分的菊花式圓形餅,上鏊烙制。第一鏊是上下火,火 候要小而穩,主要是給饃被木槓壓後產生的波浪上面上 火色,讓酵面進一步發酵和最後定型,然後進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較旺,因火旺鏊內可放一個鐵圈,將饃 置於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兩個鏊一共要達到三翻六轉,大約十分鐘可烙制而成,太平嶺地處312國道腹地交通便利
特產; 蘋果

八一

(十八里舖古鎮)
因其村居縣城十八里而人稱十八里舖,312國道從其境內穿過交通十分便利 特產; 蘋果

白虎門

(乾陵白虎門遺址)
因其村位於乾陵腳下乾陵北門白虎門在其村內而得名 村民多為乾陵護陵者後人
特產; 柹子 石榴 蘋果

三福寨村

(原稱百福村)
得名不詳 村民多為乾陵護陵者後人 特產;石榴 、柹子 蘋果

楊家山

(楊家將古鎮)
因其村楊姓居住在較周邊地理高的土山上故稱為楊山村 特產;蘋果

宋家坡

(大宋古鎮 )
因其宋姓人家居住於南嶺村一處坡地上故稱宋家坡村 特產; 酥梨

旅遊景點

靖陵唐陵古鎮[南嶺]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物保護單位。位於鹹陽城西北5公里乾縣鐵佛鄉南陵村境內,與乾陵連谷相接據鐵佛村4公里。唐僖宗李儇墓。李儇(862~888),懿宗第六子。初名李儼,立為皇太子後改名李儇。鹹通十四年(873)七月即位,次年爆發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大起義。而他專務遊戲,讓宦官專權,致使自己兩次被人乘亂挾持離京,使大唐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封土為覆斗形,高7米,方圓20公里。陵園原殘存石刻華表1對、翼馬1對、石獅1對。鑒於該陵多次被盜,1995年經陝西省文物局批准,由省、縣文物部門進行科學發掘。該陵地宮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出土文物100餘件,主要有石碑、石函、龍鳳玉璧、玉佩、哀冊玉殘片、鎏金銅鎖、鎏金寶石銅花等,是我國目前惟一發掘的一座唐代帝陵,陵園位於陝西乾縣城東北約10公里處的丘陵台地上(今鐵佛鄉南陵村東南約150米處),西距唐高宗與武則天之乾陵4.5公里,東北距肅宗建陵15.5公里 結構特點 靖陵積土為冢,陵台為復斗形,底呈方形,邊長40米、高8.6米;頂亦方形,邊長8米。陵園方形,邊長480米,陵台在陵園裡,東西居中,陵台距南神牆264米、距北神牆176米。陵園現存東北、西北和西南角闕址。東北角闕址高3米、底長16.1米、寬8米;西北角闕址高3米、底長5.5、寬4.5米;西南角闕址已被平掉,現存角闕址殘跡長6.7米、寬5.5米。
陵園石刻與唐中期各陵相同,位於陵台南264米的南神門外石獅已殘。神道石刻均已殘損,現存華表、翼馬、石馬和石人,東西列間距60米。華表位於乳台闕址北24米。已倒伏,另一華表僅存底座。翼馬位於石望柱北26米。石馬現存3匹,東面2匹、西面1匹。東列南數第一個在華表北44米,第二個在第一個北105米;西列石馬絕大部分殘毀和倒撲。
編輯本段民國皇陵演藝 民國皇陵演義(一)lianggaofeng
南陵是位於陝西省西北的一個小村,東臨的甘谷水,據說是西王母駕臨中國的通道;西依的梁山,是周王朝先祖移民經過的地方。到了近代,這個方圓二十來公里一直沉寂無名,到了民國,鄉老口傳間,也產生了許多值得一述的故事。作為一個生在其間的鄉人,信筆寫下,展現三十多年這個小鎮的風雲變遷。
乾縣鐵佛寺古鎮乾縣鐵佛寺古鎮
隨著民國的誕生,就處在隆隆的炮聲中,雖然袁宮保和孫大總統在南京簽訂了和約,但這個西北小鎮上的對手仍在拚命廝殺。也難怪,一方是準備迎駕西北、爭取復辟的陝甘總督,一方是為反清復明奮鬥三百多年的紅幫頭子,幾萬大軍正在黃土高坡上廝殺,非要分出勝負來,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民主共和了,更像兩個人打架打紅眼。
同盟會方面是張雲山統領的數萬大軍。張雲山原是新軍的司號員,據說吹起號來是其一絕,最大的優點就是嗓門大。這也培養起個人威望。我國歷來都是擊鼓進軍、鳴金收兵,擊鼓手、敲鑼手例所應當就成為軍中的明星,主將倒退居其次,除非是喜歡單挑的呂布帶兵。而張雲山在剛產生不久的新軍集擊鼓手、敲鑼手為一身,在會黨中建立了絕對的權威,這個角色使他成為秦隴復漢軍西路招討使。
清軍方面是陝甘總督升允。是滿清政府最為頑固的代表,因為反對君主立憲等新政被革職,辛亥革命給了他東山再起的機會。陝西光復的時候,正在西安郊外草灘賦閒的他,因不在城內保住了一條命,於是快馬加鞭逃往甘肅,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從甘肅搬來數萬裝備精良的精兵,在黃土高坡上和同盟會對壘。
和清軍相比,同盟會的軍力要弱許多。雖然人數上占優,但都是剛洗腳上岸的農民,武器是鍘刀、鐵杴、鋤頭等農具。在清軍騎兵的衝擊下,節節敗退,一直從陝甘邊界的長武縣退到關中平原的邊緣。而升允的大本營就搬到鐵佛鎮西五里的十八里舖古鎮。
所向披靡的升允終於在這裡遇到了真正的對手——張雲山。儘管同盟會裝備處於劣勢,在平原上又無地利之便,但還是與升允數萬精騎死磕,這是升允所始料未及的。
這是一場真正對手的對決,時間也發生在北國最為寒冷的臘月。
這是一場古今戰爭史上都值得大數一筆的戰爭。雖然時間只有短短的兩三個月,但升允為了十五里開外的乾州這個彈丸小城,在十八里舖絞盡腦汁,火攻、夜襲、詐降、李代桃僵、瞞天過海、聲東擊西,三十六計都被升允用了三十五個,乾州城仍然歸然不動。
雙方開始玩起隔山打牛的遊戲。數十萬大軍對壘中,每天玩的都是幾十個人相互襲擾的遊戲。
也有偶爾玩過頭的。清軍將兩門大威力大炮架在城北的兩個古墓上,居高臨下,向乾州城轟擊,北門城樓被轟為廢墟。
這下子惹惱了復漢軍,本來復漢軍還不想來真的,其另一個指導思想還是宣傳陝甘一家,陝西人、甘肅人不自相殘殺,大搞統戰。結果這邊竟然擦槍走火。這時復漢軍的一個炮兵營長座不住了,儘管他只有一門大炮,炮彈更缺乏,還是親自放了一炮。這炮簡直放的驚天地、泣鬼神,一發炮彈飛出十里,挾著餘威,一頭鑽進清軍的炮管,清軍的一門大炮和炮手都上了西天。
就在升允和張雲山在打太極拳。留守西安的復漢軍大統領張鳳翽也率軍加入戰團。這次可不再是太極拳,大軍直接沿絲綢之路,直搗鐵佛鎮,升允的左翼一下子空虛了。
民國皇陵演義(二)
率先和復漢軍接觸的是清軍陸洪濤部。說起陸洪濤來,也是一生霉運,在甘肅時是新軍統領,按理說應該大有前途。可是遇到頑固守舊的陝甘總督長庚,便英雄無用武之地,手下只掌管著一班老弱殘兵。遇到辛亥革命,便讓長庚找個藉口連陸軍混成協的番號也撤銷了。到陝西來,一路打前鋒,苦戰、惡戰都經歷了。到了乾州這個地面,西安咫尺可見,升允大軍就開始畏縮不前,陸洪濤也被晾在一邊,奉命鎮守離大本營十五里的一個關口。
乾縣鐵佛寺古鎮乾縣鐵佛寺古鎮
首先發現革命軍的是陸洪濤的斥候,在營地南兩公里的陸陌發現潮水般湧來的革命軍。這時,就不由感嘆歷史總是有種種出人意料的巧合。千年前的西晉,大名鼎鼎的周處也是在這裡發現敵軍,對手的大本營竟然也是今日升允的老巢。但結果截然不同,陸洪濤的老弱殘兵當然不是復漢軍主力的對手,一下子被打得落花流水,後退了十多里。直到升允的主力前來接應才站穩了腳跟。
其實陸洪濤這次點還不算太背,主力猶存。要是他知道十多年後同樣是在南嶺這個地方栽個更大的跟頭,更要氣得吐血,看來鐵佛是陸洪濤的落鳳坡,夙運是如何也躲不過的。
升允的主力是後來盤踞甘肅、寧夏、青海半個世紀的馬家軍,都是家族出戰,父子兄弟相隨,打起仗來不要命。特別是一有傷亡,都是親人呀,剩下的人都會紅著眼睛拚命。徐向前的西路軍、彭德懷的一野都是吃過大虧的。這種硬碰硬的打仗,誰也討不到便宜。
復漢軍又是寒冬臘月,大雪天的進行仰攻,很是辛苦。乾州城的張雲山也派人接應,多路同時進攻。馬家軍的馬隊給復漢軍帶來很多麻煩,復漢軍剛有起色,清軍的騎兵就利用地形進行快速迂迴、側擊。全是步兵的復漢軍竟然一點辦法也沒有。
僵持了三天,復漢軍頂不住了,西安空虛呀。袁世凱派遣的另一支清軍已經兵臨潼關了。不得不率眾回撤了。只留下張雲山還在守著乾州城。
這時,就不得不佩服清軍的本領了,真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面對復漢軍的主力打得有聲有色,遇到張雲山這幫疲憊之師竟然一點辦法都沒有。
關鍵時刻又是陸洪濤這個苦孩子,面對三十里外的復漢軍的另一個據點——醴泉城,看來正面進攻不行。就硬生生的迂迴了一百多里,從南坊鎮南下。鎮守醴泉的復漢軍,竟然也是一個顧頭不顧尾的傢伙,只盯著正前方的清軍,沒想到背後出現了敵人,醴泉一下子就失陷了。
這下只剩下乾州一個孤城了。想必張雲山的心情也和抗戰中的蔣介石一樣,只能苦撐待變了。升允面對大好的形勢,也在心裡打小九九——袁世凱在湖北擁兵不前,和革命軍關係不明不白;大清皇帝就只能指望我了,何況和袁世凱這個漢人比,我可是根正苗紅的蒙古八旗出身。這樣,軍事鬥爭就放在一邊了,開始忙不迭的向北京遞奏摺——勸說皇帝來西北這個光復基地。不過人心難測,也不知道升允是不是想做曹操,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升允一個勁的打小算盤的時候,北京傳來宣統退位的訊息。升允一下子傻了。但他還抱著一絲僥倖,儘快攻下乾州,直搗西安,進軍北京,將皇帝解救出來。開始雞生蛋、蛋生雞的夢想了。也就將這個壞訊息壓了下來。下死命令進攻乾州城。
張雲山還在乾州城納悶,不是南北已經議和了嗎,怎么對面的清兵更加不要命的進攻。他那裡想得到升允的心理呀,就以打長工的經歷和農民樸素的階級感情理解,一定是升允不知道宣統退位的訊息。這樣的話,一定要找個人告訴他。
使者是張雲山的參謀官,西安陸軍中學學生,從履歷看好像還是四川軍閥劉文輝的同學。張雲山將想法告訴他後,他就先想辦法到了還在盤踞鐵佛寺南關口的陸洪濤。陸洪濤聽了,當然不敢怠慢,馬上派人把他護送到升允的大本營。
使者一見面就開始宣讀宣統退位的詔書。讓升允一下子下不了台,本來他是矇騙部下繼續賣命的,謊言被揭穿了,不由惱羞成怒。將使者全部丟進井裡去。這個使者真是冤死了。後來,張雲山感到愧疚,就在這裡為他建立了祠堂。後來我還去看過,只剩下張雲山樹的一塊碑了,孤零零的站在學校操場上,其他都被毀了。
看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升允只能說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就將兵權交給馬家軍首領馬安良,自己回蒙古去了。
升允前腳剛走,清軍、復漢軍就開始進行聯歡了,開始相互送美酒、牛羊。看來真像邱吉爾說的:沒有永恆的敵人,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清兵這幫人的出路,還得指望革命軍呢。復漢軍也巴不得清軍早點走呢,也好過太平日子。
聯歡過後就是清軍開始退兵。
這場戰爭應該是辛亥革命的最後一戰。開始的莫名其妙,結束的也莫名其妙。難怪當地人對此的印象,遠不如後來的深刻。
不過這一戰,也培養了很多人才,包括日後民國的將軍,參加此戰的官兵中日後升至將軍的大概有近百名,不過是清軍那邊居多——歷史真是捉弄人。
高級將領楊虎城大傳(選載)
作者:楊瀚恢(楊虎城次子)
乾縣之戰:
在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復不久,楊虎城就率領部隊積極作戰,與北洋軍展開了浴血拚殺。孫蔚如對這一時期作了這樣的回憶:“甘肅督軍陸洪濤買的一批槍彈,要經過西安、乾縣運回甘肅。此事為楊部參謀張澍(號雨生,甘肅隴南人,因此事為陸所含恨,後在蘭州遇害)所偵悉,當即報告楊虎城,楊令其繼續偵察,並秘密作截械準備。雨生對給他的任務很認真負責,在細心偵察周密研究後,預計這批運輸槍彈和擔任保護的約5個營的部隊於3月26日將達到鐵佛。但直軍和新受編的岳維峻旅均住在不遠的地方,陸洪濤派的迎接隊伍,聽說也快到達,因此這一戰鬥要求以極其敏捷勇敢的行動於短暫時間內結束,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逐在乾縣設下埋伏。
乾縣鐵佛寺古鎮乾縣鐵佛寺古鎮
經縝密部署,決定以劉香亭的騎兵連為先鋒,第一、第二兩營跟進,五營為預備隊,均於先一日在乾縣之臨平集結完畢,二十六日上午開始行動。大約八、九點鐘前後,我先鋒已與對方的護送部隊接觸,對方退入鐵內與我對抗,一、二兩營遂向這個小集鎮展開攻擊戰。可是那些護運隊伍的抵抗並不算弱,直到下午,一、二營曾幾次組織強攻,尚未得手,適預備隊五營趕到,一舉攻占了的制高點禿子山,以猛烈火力向鎮內撖射,那些護運的隊伍,垂頭喪氣,頓時混亂。一、二營趁機猛撲,在不大的時間內結束了戰鬥。這時陸洪濤的迎接隊伍已距乾縣不遠,只好撤回。是役計繳獲各種槍械一千多枝,子彈五六十萬發。這對於當時槍彈兩缺的靖國軍第三路來說,確實是一次了不起的補充。”靖國軍第三路司令楊虎城,在繳獲了甘肅陸洪濤槍彈之後,積極充實自己的武裝力量,並親自督促,加緊各營的訓練,經常在直軍駐地附近舉行軍事演習,以熟悉那些地區的地形和迷惑直軍的注意。
同時聯合第一路軍李奪,籌商擴大靖國軍的政治影響與軍事地區的計畫。適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全部開出關外,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很可利用來打擊在陝直軍的好機會。于右任遂令第三和第一路第一支隊麻振武部,共同進攻馬嵬譯(楊貴妃自殺的地方),於得手後,趁機向興平、鹹陽擴大戰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