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核

乳核又稱“乳痰”、“乳栗”等,多發於生育年齡而體質虛弱者,由肝鬱脾虛,痰濁凝結所致。結核初起時,多生在一側乳房的偏上方,一個或多個,小的如梅,大的如李,質硬,推之可動,皮色不變,觸之不痛,數月後,腫塊增大,皮色微紅,慢性愛軟,是已化膿,潰破後常成瘺管,膿液清稀,並雜有敗絮樣物,瘡口腐肉不脫,患側腋窩常有腫大之結塊。其是婦女乳房的一類慢性炎症,包括一些結核病變。

基本介紹

  • 別稱:乳痰、乳栗
  • 多發群體:育齡體弱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乳房
  • 常見病因:肝鬱脾虛、痰濁凝結所致
  • 常見症狀:乳房腫塊,卵圓形,脹痛或刺痛;月經不規則,量少,痛經,溢乳等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施治,飲食調理,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平素鬱悶憂思,致肝氣鬱結,氣痰滯結於乳絡,演變為核,多見於沖任不調,久未生育,或者成年未婚的女性;
或因肝腎俱虛,房勞過度,肝腎虛怯,精氣不能濡養肝木,致使肝虛血燥,加之脾土運化失職,氣鬱痰滯,結為乳中結核,多見於中、老年的男女患者;
或因氣滯痰凝,易動忿怒,氣鬱濕滯,日久不解,聚積不散,發為乳核,多見於情緒容易激動的患者。

臨床表現

乳房內可捫及腫塊,部位以乳房外上方最為多見,內上方次之,內下方較少。多數腫塊是單個發生,也有多個在一側或兩側乳房出現,呈卵圓形,小的如櫻桃、大的如梅李、雞卵,表面光滑,質地堅實,皮核不相親,推之活動,邊界清楚,膚色如常,無潰破,可能數年無變化。若患者在妊娠期間,腫塊迅速增大,應警惕有惡變的可能。或者是以周期性乳房脹痛、乳房腫塊為主要特點,發生部位以外上象限為最多見。
早期階段,病人大多數有月經不規則,經量少,經期缺乏規律性,月經來潮前出現疼痛,多以雙側發病,常以一側為重。輕者有脹痛、刺痛,嚴重者如刀割樣痛,等到月經來潮後,脹痛可減輕或消失。臨床檢查病人的乳房內無明顯的腫塊但似有局部組織肥厚,呈“疙瘩”樣,或可有小結節等。如進一步發展到乳腺重度增生時,疼痛已不是主要的症狀,這時小葉內末梢導管明顯擴張成為小囊腫,囊內充滿液體。臨床檢查能觸及質地較硬的腫塊及多個結節,也可出現乳頭溢液,一般為草黃色或棕褐色。

辨證施治

1.內治法
總治則是舒肝解郁,消痰化氣。
(1)肝氣鬱結型 ①證候 乳房脹痛,乳房內的腫塊質硬,界限清楚,不與周圍組織粘連,推之可移,其消長與喜怒、月經來潮等有關,舌苔薄黃,脈弦。②治則 疏肝解郁,化痰散結。③方藥 柴胡、當歸、白芍、青皮、陳皮,甘草,海藻、瓜蔞、昆布、金銀花、連翹,山甲珠、鬱金,香附。水煎服,每日1劑。
(2)肝腎陰虛①證候 乳房內可捫及大小不等的腫塊,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推之可動,伴腰膝酸軟,兩目乾澀,咽乾口燥,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②治則 滋養肝腎,消痰散結。③方藥 熟地黃、山茱萸、丹皮、麥冬、山楂各,山藥、茯苓,山慈菇。水煎服,每日1劑。
(3)心脾兩虛型 ①證候 乳房內可捫及卵圓形腫塊,大小不等,表面光滑,質地堅實,推之活動,邊界清楚,膚色如常,無痛感,伴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眩暈健忘,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舌質淡嫩,脈細弱。②治則 健脾養心,益氣散結。③方藥 黨參、炒白朮、酸棗仁、當歸,茯苓,黃芪,木香、昆布、海藻。水煎服,每日1劑。
(4)肝腎不足型 ①證候 乳房內可捫及腫塊,時有隱痛或不痛,伴眩暈耳鳴,面白無華,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夜寐多夢,舌淡苔白,脈沉弱。②治則 調理沖任。③方藥 醋柴胡、炒白芍、當歸、黃柏,仙茅、知母,淫羊藿、熟地黃、肉從蓉。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外治法對乳腺纖維腺瘤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外貼患處,或用一些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的中藥蛋清或酒調後外敷患處,均可有一定的臨床療效。

飲食調理

1.服用湯藥期間,應注意飲食宜忌,不要食生冷、油膩、腥發及刺激性食物;
2.改變飲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類,多吃粗糧,多運動,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3.禁止濫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食品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