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樂善堂

九龍樂善堂是香港慈善機構,由1950年12月起受香港稅務條例第88條認可。現時的九龍樂善堂社會服務,包括香港教育醫療長者福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龍樂善堂
  • 類型:香港慈善機構
  • 受認可1950年12月
  • 發源18世紀中頁
歷史簡介,人物介紹,

歷史簡介

九龍樂善堂發源於18世紀中頁的香港九龍寨城龍津渡碼頭公秤,時清廷九龍汛衙門在同治十二年(1872年)於寨城外設龍津石橋海關,後來滿清官員將此一海關的責任與營運,轉移予九龍各鄉之殷商,肇成九龍樂善堂之雛型。在1880年,正式成立慈善機構“樂善堂”,乃聯合九龍、西貢、荃灣等各鄉鄉親籌備義診、義學等,創堂址於九龍寨城打鐵街23號,城寨中之“敬惜字紙亭”亦為樂善堂所興建,並籌創九龍區第一所女義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九龍樂善堂一名副總理因牽涉反日活動,而遭日本駐港軍政府清算,使堂務及人力受到空前損失,後遷址於龍崗道,即現時九龍樂善堂總辦事處。
在戰前及香港重光之初,樂善堂堂務猶如九龍城區的鄉事中心,但亦因此而未能成為港英政府認可的慈善團體,在1946年當局敕令東華三院協助九龍城中商人重組樂善堂,並由戰前的總理譚傑生、陳祖澤、顧超文等人組成具法律效力的常務總理會主理善業。常務總理會由一名首總理及兩名副首總理及不多於二十五名的常務總理所組成,後來在1965年首總理改稱主席,副首總理改稱副主席並增至四人,同時置總監督一人、副總監督二人監察堂務,由1946年1960年的樂善堂首總理均兼任東華三院的副首總理。而按樂善堂規程,現時每屆組織均由不多於一百五十人的“當年總理”所組成,當中並選出二十五人為常務總理,同時設定荃灣打鼓嶺井欄樹、蚝涌、坑口等地之鄉村代表,代表在成立時樂善堂服務華界的傳承。

人物介紹

2008年董事局主席劉文文,為九龍樂善堂130年來,首位女性董事局主席。而九龍樂善堂首位女性常務總理出生於196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