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玄女娘娘廟

九天玄女娘娘廟

這座九天玄女娘娘廟自明朝開始就已經存在,曾經是玉都鎮的經濟文化商業中心,名揚大江南北。九天玄女娘娘廟在玉都充滿著神奇的色彩,是當地人們心中庇佑風調雨順,恆運昌盛的神靈,也是千百年來玉都人傳承的信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都九天玄女娘娘廟
  • 始建時間:明代萬曆三年
  • 復修時間:公元二零零二年初
  • 復修主持者:余老狀元
  • 廟宇所在地:甘肅省涇川縣玉都鎮
  • 廟宇負責人:余老狀元
  • 周邊主要建築:玉都鎮九天玄女娘娘廟戲樓
  • 重要遺蹟:明代大殿壁畫
  • 重要活動一:每年七月十二九天玄女娘娘廟古會
  • 重要活動二:元宵節大放煙花、舞獅舞龍
  • 資金來源:布施、募捐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大躍進剷除封建迷信思想,拆毀了廟宇從此便荒涼了一段時日,在2002年時,本地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便決定要修復廟宇傳揚道教文化,歷經13年風風雨雨,他四處籌款募捐,終於修建成了現在的玉都九天聖母娘娘廟,為玉都鎮的文化色彩染上了濃厚的一筆。
這老人當地人稱“狀元”,十三載春秋,十三載辛苦,他卻不求任何回報,只是為了讓本地的這份文化能夠繼續傳揚,這般精神無不令人敬佩,也正是當之無愧的余老狀元!
若不是這十三年默默無聞的奉獻和付出,我們今日也看不到這如詩如畫般的玉都九天玄女娘娘廟。
玉都,在80年代前,人還多稱"玉都廟",玉都廟既是廟,又是玉都地名。玉都廟是九天聖母宮,也就是九天玄女廟,因廟才有地名和集鎮.商事。今天,若巧遇河南、山西、陝西一帶的古稀老人,說是從涇川玉都來,便成知己,老人念念不忘玉都的來由,能一口說準玉都廟前鐵桿有多少節。老者還一再說鐵桿下埋有幾米深的木炭,是他們的祖先背去埋下防鐵桿腐朽的,晉人說是其祖先所為,豫人說是其祖先所為,陝人還說是其祖先所為,足見玉都在外地民間的知名度。玉都人回來,在原供銷社舊址下開挖,果真木炭還存。而外地老人津津樂道地更是"七月十二"之奇異,一是年年七月十二下雨,不下的年份太少 了,至今如是。二是七月十二的廟會,即物資交流大會,大得了不得,到底有多大,我們可 以想像出規模,隴東、關中、潼關以南的豫晉陝客商必要一年一度匯聚玉都,一為求雨,二為貿易。
玉都廟建於明代萬曆三年,這和至今保存完好的涇川縣城城隍廟為同一時代建築。宋代 ,回山王母宮大規模重修過,經過元代這個動盪的朝代,明代便是全中國到處都立殿興宮的時代,涇川縣城也正好是明代從水泉寺遷至今日縣城所在,有600多年歷史了。明代的涇川縣城在高峰寺下大興土木,玉都人在北原設鎮立集建宮造殿也大興土木,應合著那一個寬鬆、安定的明代世風。崆峒山上的天梯鐵欄上,明代鑄的萬曆年間字樣今日還在。
一個時代振興什麼,各地相同,是歷史安排的機緣。太乙宮九天聖母殿是明代玉都廟的主體建築,清同治年間遭兵燹,清末民初又建。九天聖母,學名九天玄女,道教神名,一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聖母傳說為上古時女神,人頭鳥身,聖母元君的弟子,黃帝之師。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玄女下降,以六壬、遁甲、兵符、圖策、印劍等物授於黃帝,並為制夔牛鼓80 面,遂破蚩尤(見《雲笈七籤·九天玄女傳》及《黃帝內傳》等)。漢族人和北方民眾尊道教之神是為傳統宗教信仰:天道發育萬物,人道可以濟天道之窮,天道即治道之始也。凡所祭之神人,必忠、正、賢,有功於國於民。九天玄女助黃帝戰蚩尤,與西王母有相同的功德, 老百姓尊崇王母與玄女,一盼其護國庇民,二盼歲歲雨順風調。
玉都一詞來歷,至今說法不一。民間常稱玉都娘娘,也說是余禿娘娘(無頭髮)。何為玉 ,何為都,淺顯之意,當是珍惜美好之物,嚮往皇家風範。另一說是明神宗萬曆三年,聖母降生余家溝圈一餘姓善良人家,靈異非常,自幼徹悟,年將十八,針工女紅無一不精,一日忽曰:"今本七月十二,吾將歸天,有雷雨勿曬麥。"午時,果真雨雷交加,玄女不見其形,後見坐化於石墩之上,又託夢於父老鄉親,因而鄉民在坐化之地修其殿宇,立之集鎮, 名曰玉都廟。當然,九天玄女不可能在明代降生,如果說又一輪玄女再生,如王母有多任,也符合歷史和教道中的常見說法。此建築群中,還有九龍宮、鐘鼓樓、文樓、 畫字樓、戲台,主殿前立龍鳳鐵桿,高3.6丈,喻365度;桿上攀24龍,喻24節氣;12節通桿直上,喻12個月;桿上有方斗2個,有鈴旗者八,以應八卦方位,頂有金鳳2隻,左鳳背太陽,右鳳背月亮;底墩有雄雌二獅盤踞左右;鐘鼓樓上一吊鐘音傳九天,一懸鼓聲響百里;殿內外松柏參天,柳槐相交,曰柳抱槐;戲台邊有池水。1958年毀其古蹟,唯有前後殿遺址尚在,長期做玉都供銷社庫房。
北原尊祭道教之神九天玄女,與回山信奉西王母一樣,是吻合一體的文化現象。真實的歷史是有了玉都廟,才有了鎮,是玉都鎮集鎮貿易之始。
每一個地方,總認定一個神人,作為當地的崇拜偶象和發達之緣,此為中國傳統文化最基本的傳承方式。離玉都街道不遠的余家溝圈,至今是余姓人家相聚的村子,玉也是余之諧音,是引出這段美好傳說的由頭。余家溝圈的窯廟即玉都九天玄女娘娘的娘家就在距其祠一里處的余家溝圈村,她是當地一位善良的村姑坐化成為神的,把智慧、出眾的生活巧技、善良品德都賦予了她。她成了父母親祈盼女兒都向她學習的美女兼英雄的偶像,成了能救眾人之苦的女性英雄化身。
余家溝圈窯廟是玉都九天玄女娘娘最早的廟,明萬曆三年,在街道上建了玉都廟,明代的壁畫現在還保存較好。余姓村姑原無頭髮,禿頭,余姓,俗稱余禿娘娘,她坐化成玄女娘娘後,當地地名由余禿音轉成玉都,玄女廟叫玉都廟,從明代起有了龐大的廟宇,廟會名氣更大,其鄉、鎮名玉都也從古傳承至今。
我們看重的是七月十二古會,從明代延續至今,已辦了600多屆,真正發場光大了玉都的人文傳統,繁榮了玉都經濟,它的興盛有口皆碑,遠近聞名,著名劇團前來助興,百姓交流物產商品,降福於人民的是直接的經濟效益。近年,年集貿成交額達3000萬元以上。而玉都的山貨市場,其生產交易規模為隴東之最,經久不衰。
七月十二下雨,既是氣象規律,也應合了漢民族父老鄉親的善良願望。既然唱戲過會能促使七月十二給夏日焦渴的大秋作物降 以甘霖,潤澤蒼生,又是北方更大地域間拉開雨幕的日子,當是對雨養農業區域百姓最大的心靈慰籍。有心人如果在七月十二去玉都,可檢測每年此日到底下不下雨。
古時迷信的民眾去玉都敬神,今日開放的人民盼雨奪豐收,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更借七月經貿會聚來萬人 爭購玉都的貨,吃飯喝水住店坐車,把票子無怨無悔地扔給玉都,吸引客商又不用出重金做廣告,這才是玉都的幸事。
傳統文化活動能給一鎮經濟振興帶來契機,增強民族的向心力、 凝聚力,給豫晉陝甘寧及更多的外地人以親近感而促進市場經濟建設,便是文化積澱的直接作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不是今人的發明,而是祖先的實踐。玉都設鎮拓街,展示大鎮 的大氣魄,緊追改革開放的步伐,凝鍊歷史文化的精華部分,走向隴東文化名鎮。
不得不說玉都九天玄女娘娘廟是玉都文化精髓之所在,是玉都人民心靈之所系,是玉都發展壯大之所以,是玉都千年古鎮屹立在隴東不朽傳奇之根基!
九天玄女娘娘廟
九天玄女寶誥:至信心皈命禮,先天神姥,上世仙姑,莊嚴妙相,常現娑婆世界,清淨法身,早登梵剎琅嬛,玄都天界,系玉腰金,員嶠方壺,蒸沙煮石,放無極之神光, 普照群生,運玄元之道氣,化成萬物,功垂今古,德配乾坤,位列九天,掌造化之樞機,靈通三界,司雷霆之號令,慈悲廣大,變化無窮,手持寶劍,斬魔王於斗垣之下,足踏金蓮朝,朝皇母於瑤闕之中,宏慈宏願,至顯至靈 ,九天玄女無極元君 (三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