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息肉

乙狀結腸息肉

乙狀結腸息肉指乙狀結腸黏膜表面向腸腔隆起病變。便後有鮮血或暗紅色血液染於大便之外,直腸息肉偶伴有息肉脫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乙狀結腸息肉
  • 簡介:乙狀結腸息肉位於盆腔
  • 危害:易惡變
  • 治療:明確診斷後應及早採取內鏡
簡介,危害,治療,如何來護理,

簡介

乙狀結腸息肉位於盆腔,起於降結腸下端,向下在第3骶椎前方,正中線左側,止於直腸上端。

危害

易惡變。

治療

此病易惡變,明確診斷後應及早採取內鏡下高頻電刀或其他手術方式切除息肉,防止癌變。
乙狀結腸息肉必須及早切除病灶,才能防止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慢性腸道炎症的侵擾。結腸惡變的發病率在有結腸息肉者高出無結腸息肉者約5倍。結腸息肉主要為管狀腺瘤乳頭狀腺瘤( 亦稱絨毛狀腺瘤)。
組織病理學證實,結腸腺瘤可惡變,尤其是後者的惡變率可達40%~50% ,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的病人,惡變發生率更高。由此,乙狀結腸息肉的治療至關重要。
微創術HCPT治療乙狀結腸息肉具有微創、無痛、無需住院的優勢。

如何來護理

電切了息肉後要禁食,注意臥床休息,等到醫生確定可以開始吃東西了就可以開始由稀到乾、由少到多的吃,儘量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飯、麵條等,一開始不要喝牛奶,容易腹脹和腹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