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神經元

中間神經元

中間神經元,又稱轉接神經元(relay neuron),或聯合神經元(association neuron)或局部迴路神經元(local circuit neuron),是一種多極性神經元,在神經傳導路徑中連線上行(afferent)及下行(efferent)神經元。如運動神經元(motor neuron),中間神經元的細胞本體(soma)皆位於中樞神經系統(CNS)。[1]接受感覺(傳入)神經元傳來的神經衝動,再將衝動傳遞到運動(傳出)神經元;起聯絡、整合作用的神經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間神經元
  • 外文名:relay neuron
  • 所屬學科:生物
  • 類型:中間神經元
概述,脊髓中間神經元,皮質中間神經元,小腦中間神經元,

概述

周圍神經系統不同,中樞神經系統(包含大腦)包含很多中間神經元。在新皮質,約有20-30%神經元為中間神經元。但是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中間神經元意指小型,呈局部投射狀的神經元(感覺神經元的投射具有長距離連線)。中樞神經系統的中間神經元大部分為抑制性(inhibitory),使用GABAglycine作為神經傳導物質。少部分的興奮性(excitatory)中間神經元則使用glutamate作為神經傳導物質,這類中間神經元亦會釋放乙醯膽鹼之類的調節物質(neuromodulators)。[2]
中間神經元中包含感覺(sensory)神經元及運動(motor)神經元,它們藉由其他中間(associate)神經元連線至腦部。這種連線方式目的在於幫助腦部集中較高注意力接收重要感覺訊息,而忽略行為上不相關,或是未改變的感覺訊息,比如背部靠在椅子上的感覺。總共有3種不同類型的中間神經元。
神經生理學上測量短期潛伏性皮質內抑制作用(short-latency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SICI)後,被認為是媒介這種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作用的方式。
2008年,命名有關 GABAergic 皮質中間神經元(GABAergic cortical interneurons)的學科為“Petilla terminology”。[3]

脊髓中間神經元

①抑制性神經元: 可見於 Lamina VII。負責抑制antagonist運動神經元 motor neuron。①軸傳入(spindle afferents)之訊息可啟動②抑制性神經元
②抑制性神經元: 可見於 Lamina V, VI, VII。②傳入之訊息或 Golgi tendon organ 可啟動之。

皮質中間神經元

還原論者把大腦的神經元簡單地分為谷氨酸能和GABA能,前者占大多數,但是後者非常重要,如果沒有GABA能的抑制作用,容易引發癲癇和很多高級腦功能的失效。
中間神經元的標誌在於其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光是海馬的CA1區域就有21種中間神經元,新皮層還要更多。這些中間神經元可以基於三個標準進行分類:(1)形態性質,尤其是軸突靶向選擇性(target selectivity);(2)分子標記物的表達,例如神經肽(生長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膽囊收縮素CCK,舒血管腸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和神經肽Y)和鈣離子綁定蛋白 (Ca2+-binding proteins)主要包括小清蛋白parvalbumin,鈣視網膜蛋白calretinin和鈣結合蛋白calbindin;(3)功能特點——最重要的是動作電位的特性。

小腦中間神經元

分子層之中間神經元(籃狀細胞, 星狀細胞等)
Golgi細胞
粒狀(Granule)細胞
  • 顳葉癲癎的症狀學及其定位意義-臨床神經電生理學雜誌-2008年 第6期 (3)
  • 同步誘發電位在新生兒視聽功能檢查中的初步研究-中華醫學雜誌-2003年 第16期 (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