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絡養生操

中醫經絡養生操

中醫經絡養生操,是根據傳統中醫學經絡理論編創的養生體操,講究寧神調息,氣沉丹田,活動舒緩,達到強身健體、疏通筋絡而延年益壽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經絡養生操
  • 原理:傳統中醫學經絡理論
  • 功效:強身健體、疏通筋絡而延年益壽
  • 歷史:五千多年
中醫經絡養生操,統計,歷史,詳細釋義,做操方法及要領,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六節:,養生操之八段錦,坐式八段錦口訣,坐式八段錦練法,站式八段錦口訣,站式八段錦練法,

中醫經絡養生操

統計

據國家衛生部統計:全國因為各種慢性疾病造成死亡的人數,平均每天死亡15000多人、每月死亡40萬多人、每年死亡500萬多人,造成很多的家庭悲劇、人生遺憾和經濟負擔。在疾病生成的各種因素中,60%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為這些患病的人大都沒有健康觀念、沒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懂健康知識、不懂健康方法,長期的拖延、積累而起。

歷史

中華養生文明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傳承。《黃帝內經》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意思是:五臟是人類生命的根本,如果五臟的功能失調,必然導致各種疾病出現。有效的五臟調理方法,是治病的根本。自古以來,所有養生方法,都是通過對五臟的調理,來達到祛病養生的功效。

詳細釋義

中醫藥包含中醫和中藥兩部分,中醫藥養生三步曲是:“食療養生、經絡養生、中藥養生”,從而達到:“天人合一、陰陽平衡、五臟調和、氣血通暢”的四大功效。 主席在去年和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報告》里也明確提出:“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充分發揮祖國傳統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政策。
人體有手部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足部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共十二條正經和任脈、督脈兩條奇經共十四條經絡。綠谷五春經絡操秉承《黃帝內經》中對經絡、臟腑的養生理論,萃取幾千年中華養生健體的精華,通過對應的經絡與穴位,來調理臟腑的功能。經過多年社會實踐證明,經絡操能活躍全身經絡,把人體臟腑的功能趨於平衡,使我們身體從亞健康向健康狀況轉化。
推廣綠谷五春經絡操是配合國家“弘揚中醫藥文化”、“全民健身活動”和“全國迎奧運”的三項政策,目標是:“讓每個人做自己的醫生!”;使命是:“讓中醫藥創造生命奇蹟!”。但只有我們健康是不夠的,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懂得中醫藥養生方法:讓每個人都健康起來、每個家庭的人都健康起來、每個單位的人都健康起來、每個社區的人都健康起來、每個城市的人都健康起來、每個省份的人都健康起來,那我們國家就會更加強大!

做操方法及要領

綠谷五春經絡操分為五節,下面介紹每節運動所對應的經脈位置、動作要領及作用:

第一節

腹部運動。分:腹式呼吸和拍小腹兩個動作。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肚鼓,呼氣肚癟。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鐘,每分鐘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1. 要領:五指併攏、空掌,從腹部左邊順時針方向,圓圈拍打,伴隨向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個9呼。
2.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第二節:

下蹲運動。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養生運動。
1.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後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 作用:下蹲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足六經與督脈的活力,可固腎精、強腰力、積蓄生命陽氣,對於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第三節:

拍打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2.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髒皆取決於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於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運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第四節:

手抓運動。分4個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數手。連起來做效果更好。
1. 要領: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傾,手指用力,伴隨下蹲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每個做2-4個8呼;數手每個動作做3次,8-18個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 作用:《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脈”。常言也道:“十指連心”。手抓運動是通過鍛鍊手部六條經絡,增益人體大腦、心腦功能,對預防和調理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的功效。此外對肩、肘、關節的各種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五節:

拍打六要穴。從人體的十四條經絡的400多個穴位中,選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養生穴位。每個穴位每次6-8個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位於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任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感冒、哮喘、氣短、心悸等肺經、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2穴: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頸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療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要穴。
第3穴: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下3個手指、兩條筋中間。心包經上的要穴。(以下穴位都是空掌拍打)
1. 要領:沿著手臂內側中線的心包經,一直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各種心臟疾病,增強心肺功能,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
第4穴:合谷穴。位於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間位置。大腸經上的要穴。
1. 要領:沿手臂外側中線的大腸經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腦中風、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種腸胃疾病、大腸炎和大腸癌。
第5穴:腎俞穴。位於腰部最後一根肋骨同高、腰椎旁開兩指。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的慣性空掌拍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腎虛、陽痿、性功能低下、性冷淡、前列腺、糖尿病、脫髮、耳鳴、耳聾等有很好的效果。是調理腎臟的第一要穴。
第6穴: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骨下四指、脛骨外線旁開一指的位置。胃經上的第一要
1. 要領:沿著小腿外側的胃經一直拍到腳腕部,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調理人體後天的脾胃和治療所有脾胃有關的疾病,預防胃炎和胃癌。是兩大長壽穴之一,自古以來的養生要穴。

第六節:

起跳運動。中醫藥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 要領:雙腳起跳,雙手在身體兩側從前面往向上揮,同時大聲喊出:“通”的一聲。
2. 作用:結束動作,能起到氣血通暢,五臟調和,陰陽平衡的效果。

養生操之八段錦

坐式八段錦口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
左右敲玉枕, 二十四度聞。
微擺撼天柱,動舌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津液滿口生。 古八段錦
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臍輪。
閉氣搓手熱,背後摩精門。
盡此一口氣,意想體氤氳。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
翻掌向上托,彎腰攀足頻。
以候口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畢,口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任督慢運畢,意想氣氤氳。
名為八段錦,子後午前行。
勤行無間斷,去病又強身。

坐式八段錦練法

1、寧神靜坐:採用盤膝坐式,正頭豎頸,兩目平視,松肩虛腋,腰脊正直,兩手輕握,置於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靜坐3-5分鐘。
2、手抱崑崙:牙齒輕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時即咽下,謂之"吞津"。隨後將兩手交叉,自身體前方緩緩上起,經頭頂上方將兩手掌心緊貼在枕骨處,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時枕骨後用力,使後頭部肌肉產生一張一弛的運動。如此行十數次呼吸。
3、指敲玉枕:接上式,以兩手掩位雙耳,兩手的食指相對,貼於兩側的玉枕穴上,隨即將食指搭於中指的指背上,然後將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彈力緩緩地叩擊玉枕穴,使兩耳有咚咚之聲。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數次。
4、微擺天柱:頭部略低,使頭部肌肉保持相對緊張,以左右"頭角"的頸,將頭向左右頻頻轉動。如此一左一右地緩緩擺撼天柱穴20次左右。
5、手摩精門:作自然深呼吸數次後,閉息片刻,隨後將兩手搓熱,以雙手掌推摩兩側腎俞穴二十次左右。
6、左右轆轤:接上式,兩手自腰部順勢移向前方,兩腳平伸,手指分開,稍作屈曲,雙手自脅部向上劃弧如車輪形,象搖轆轤那樣自後向前做數次運動,隨後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後作數次環形運動。
7、托按攀足:接上式,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雙手作上托勁;稍停片刻,翻轉掌心朝前,雙手作向前按推勁。稍作停頓,即鬆開交叉的雙手,順熱作彎腰攀足的動作,用雙手攀兩足的湧泉穴,兩膝關節不要彎曲。如此鍛鍊數次。
8、任督運轉:正身端坐,鼓漱吞津,意守丹田,以意引導內氣自中丹田沿任脈下行至會陰穴接督脈沿脊柱上行,至督脈終結處再循任脈下行。

站式八段錦口訣

雙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臂單舉,
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力氣,
背後七顛百病消。

站式八段錦練法

1、雙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 八段錦練功圖示
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托舉數次後,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2、左右開弓似射鵰: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於兩髖之外側,隨後自胸前向上劃弧提於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劍訣,向左側伸出,順熱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意如弓劍在手,等機而射。稍作停頓後,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換練習十數次。
3、調理脾胃須單舉: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附應。舉按數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右手舉按動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勞七傷往後瞧: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後,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後方稍停頓,轉正。如此十數次。
5、搖頭擺尾去心火:兩足橫開,雙膝下蹲,成"騎馬步"。上體正下,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幹劃弧搖轉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繃直,肘臂外撐,頭與左膝呈一垂線,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後,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反覆十數次。
6、兩手攀足固腎腰:松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掌心朝上,向上作托舉勁。稍停頓,兩腿繃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右勢起於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於體側。
7、攢拳怒目增力氣:兩足橫開,兩膝下蹲,呈"騎刀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擊出,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後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後,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同前。反覆十數次。
8、背後七顛把病消:兩足併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反覆練習十數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