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影像學

中西醫結合影像學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邊緣學科,也是我國影像工作者與中醫結合而獨創的一門學科,以前也有人稱為中醫影像學。隨著中醫在國內的蓬勃發展以及逐漸走出國門,中西醫結合影像學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中西醫結合影像學是套用醫學影像學來研究中醫的理論、經絡、診斷、治療和臨床套用,以及套用中醫中藥來研究如何提高影像技術質量、影像診斷水平及介入治療療效的一門學科。它包括兩個主要內容:即影像醫學在中醫學中的套用研究和中醫學在影像醫學中的套用研究。

由來,進展,研究範疇,

由來

建國初期,毛澤東主席有關做好中醫和西醫相互學習的若干指示,為中西醫合作指明了方向,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西學中熱潮,為後來中西醫結合大好局面的出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已故著名放射學家汪紹訓教授於1958年率先著文指導並實踐。汪教授在全國轟轟烈烈西學中的熱潮中,較早提出了“中西合流,創造新的放射學”,他的思維與實踐,是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的萌芽與起點。在“人人學習中醫、科科中西並用”的運動中,鑒於放射學是一門新興的醫學學科,是祖國醫學中未曾有過的,對如何結合,有些人存在顧慮。汪教授及時著文指出:“祖國醫學是那樣豐富多彩,對於任何疾患都可以辨證施治”,“無論是在放射診斷或是放射治療方面,都有許多情況是可達中西合流的。”因此,今日的中西醫結合影像學,可以說是在當年所謂“中西合流新放射學”基礎上發展而來。事實上,直到今日的中西醫結合影像學所涉及的臨床套用和研究範疇,基本上還是當年的思維,只是隨著影像診斷工具的革新與擴充,在成像方法的深度與廣度上有了較大的進展。總之,萬事開頭難。對待歷史,回顧歷史,必須保持其連續性,對“放射史”、“中西醫結合史”都不例外。

進展

20世紀7O年代以來,隨著US、CT、MR、DSA、ECT(SPECT、PET)等多種高科技影像設備的出現,特別是各種功能性成像的開發與套用,以及介入放射學的問世,使早年僅能顯示解剖形態的放射診斷,進入到能反映細胞與分子水平的變化。現代影像設備的發展,無疑也推動著中西醫結合影像學的發展與提高。鑒於多種影像設備的現、聯合套用和相互印證,使僅能反映單一能源的“放射診斷”的命名已不適應發展的需要,因而一門新的現代醫學學科—— 醫學影像學在國際上逐步形成。隨之在中西醫結合方面,自然也順應了這一發展,因此,“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這一命名,可謂是應運而生,並非任何個人所能設定。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組建,綜合醫院建立中西醫結合病房,以及中西醫結合醫師的專業化等變革,均有利於中西醫結合影像學的發展與提高。各級中西醫結合影像學學術組織的建立,對中西醫結合影像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組織和推動作用。《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誌》的創刊,填補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中西醫結合影像學交流園地的空白,是我國中西結合影像學發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研究範疇

中醫證型影像學研究
中醫證型影像學研究是中醫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一種模式,研究不同疾病各種證型最常見的影像特徵和組合方式。這種研究適應於某些特定的中醫病名,如中風病其臨床表現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病。故有人用影像醫學研究急性腦血管病的病變性質、部位、範圍及伴隨改變,並與中風病的證型對照分析,探討中風病中臟腑與中經絡的影像學區別等。這裡,中風病是中醫的病名,而中經絡、中臟腑是中風病的證型。值得提醒的一點是,西醫在傳入我國的過程中,借用了中醫的許多概念,而這些概念被借用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與中醫原有的概念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如西醫的“脾”是一個解剖學名詞,其功能主要與淋巴系統和血液系統相關,但中醫的“脾”其功能幾乎包括西醫整個消化系統,而且還與部份心、肝、腎、肺等臟器功能相關。因此,我們在研究中醫“脾虛”的過程中,僅僅觀察西醫的“脾”的形態和功能改變,必然導致概念上的錯位,無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而應根據研究中醫“脾”的功能不同,選擇具特徵性的器官作為影像學研究對象。
中西醫結合證型影像學研究
中西醫結合證型影像學研究是西醫的辨病與中醫的辨證相結合的一種模式,即首先從影像學特徵,臨床資料以及病理學等資料診斷西醫的某種疾病,再開展同一種疾病的中醫辨證,尋找不同證型的影像學特徵。我們認為這應該是我們的研究重點。通過幾十年的中西醫結合的實踐,大多數從事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醫務工作者主張套用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相結合的中西醫結合模式,其優點是易於形成結論,臨床療效顯著,而且不違反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如國內有人進行原發性肺癌的中醫辨證與X線表現的相關性研究。原發性肺癌是西醫的病名,而中醫按臨床表現可分為脾虛痰濁、陰虛內熱、氣陰兩虛、肺腎兩虛、氣滯血瘀、痰熱壅盛等證型,通過對照研究,尋找上述各證型的影像學特徵。
中西醫結合影像學基礎與實驗研究
一個學科的發展,僅憑臨床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須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來進一步推動深入,只有這樣,這個學科才具有生命力。由於中西醫結合影像學是一門年青的邊緣學科,這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還有待於我們廣大中西醫結合影像學同仁去開拓。
中西醫結合影像技術學研究
中西醫結合影像技術學研究是套用中醫中藥提高影像學診斷質量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在影像工作者的實際工作中套用最早,只不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在許多醫院很早就開始套用番瀉葉清潔腸道,有利於提高鋇劑灌腸和腸系鋇餐照片質量。如套用大黃縮短腸系檢查時間,套用針刺耳穴提高靜脈腎盂造影的照片質量等研究。耳夾壓穴治療碘過敏反應,姜半夏預防碘過敏副反應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碘過敏反應的程度和預防其發生,提高了造影劑套用的安全性。中醫中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期待著我們去開拓,去完善。
套用中醫中藥進行介入放射學研究
現代醫學已經揭示有許多中藥具有抗癌活性,是否可套用具有抗癌活性的中藥進行介入治療。如八十年代初期,國內外著名的放射學家顏小瓊教授即開展中藥白芨栓塞治療肺癌的實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還有人採用中藥扶正祛邪等手段降低介入治療的毒副反應,明顯提高部分病人的生存質量和生存時間。這方面的研究潛力很大,有待於我們去發掘。
針灸影像學研究
針灸影像學研究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套用影像學手段來研究針灸學的一些基本原理,使其更具客觀化,更易為國內外學者了解針灸學的精髓,二是套用針灸學的治療方法來改善影像技術質量和提高影像診斷水平。
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觀察
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觀察即套用影像學手段觀察不同治療方法的病變演變過程,尋找不同證型的最佳治療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