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賦文學研究院

中華新賦文學研究院,全名“中華(北京)新賦文學研究院”,該研究院由中國著名新賦文學大師張心豪教授創建於中國北京,以促進新賦文學創作與新賦文學研究的學術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新賦文學研究院
  • 全名:中華(北京)新賦文學研究院
  • 創始人張心豪
  • 地點:中國北京
  • 目的:促進新賦文學創作與新賦文學研究
  • 性質:學術機構
創辦人,創建過程,

創辦人

中國著名新賦文學大師張心豪先生,現任中國新賦文學家協會主席、中華(北京)新賦文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詩酒文化協會詩書畫院文學總監、副秘書長、詩書畫院新賦文學藝委會專家主任,世界和平慈善基金總會宣傳部長、《世界慈善家》雜誌社副總編輯,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中華文化協會榮譽會員、中華辭賦家聯合會學術總監,《出國與就業》雜誌專欄作家、《名家》雜誌、《中國當代創業英才》大辭典等文學顧問,榮入《中國專家名人》、《世界優秀華人》等多部大辭典,世稱“新賦獨家”、“新賦之星”、“新賦文學第一人”……

創建過程

(《新賦文學院名稱的演變》◎張心豪 撰):
新賦文學院名稱的演變,標誌著新賦文學的發生、發展及其走向成熟,新賦文學院名稱的演變,基本上分五個階段:
中華新賦文學研究院
(一)、無名期
:1956年,我16歲開始寫詩,一直寫到1976年;同年5月,帶領學生春遊邙山,黃河的浪花一下子激醒了我多年的辭賦夢,開始轉向辭賦創作,到1986年前,本人一直認為是古賦創作,10期間,作品落款是隨工作單位而變化,實際是無名期:新鄉市十六中學、新鄉市廣播電視大學、新鄉市委宣傳部;
(二)、命名期:1986年,我代表河南豫北電大協作會聘請北京大學褚斌傑教授擔任《中原電大學報》顧問。“閒暇之餘,禇教授看到了我的賦文草稿,禇教授脫口而出“新賦文學”。“新賦文學?”我疑惑不解地反問,“為什麼叫新賦文學呢?”“你寫的這個賦體,不是用文言文,而是用現代漢語來寫,還保持了古賦的韻味和特色,因此稱之為‘新賦文學’。”褚斌傑教授加以解釋,並高興地說:
“賦體文學後繼有人了!你要繼續努力,你寫的新賦文學,繼承並創新了辭賦,以後當代文學史要給你寫上一頁呢!”
讓我沒想到的是,與禇斌傑教授的相識,竟然成就了一種新的文體——新賦文學!到1995年,10年期間,作品落款改為:中華新賦文學創意室等;
(三)、發展期:1995年10月6日《北京日報》首先採訪了我,一篇《眾里難尋一賦人——記新賦作家張心豪》刊發之後,立刻引發了京城媒體對我開創新賦文學的關註:報刊雜誌紛紛發表新賦文學作品,文學評論;北京電視台、《中國質量報》、香港《名家》雜誌等多家媒體相繼對我進行了專訪報導……
1996年5月8日,高占祥部長親切接見了我,並多次題詞鼓勵:“國花頌”、“香港,歡迎您”、“戀人之曲,國人之歌”。並意味深長地對我和萬榮集團董事長邱世東、總經理劉美榮說:
“現在寫賦的人不多了,就是有大多都是寫的古賦,像張心豪用現代漢語寫這么多作品,恐怕是全國新賦文學第一人啦!張老師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國人民的自豪與驕傲啊!”
1997年3月2日,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在北京音樂廳隆重上演了我的《相思樹》,受到了觀眾的高度讚賞。
1998年夏,國務院詩詞學會秘書長高勇先生為我題詞“新賦之星”;
1999年夏,北京大學褚斌傑教授撰寫文學評論《新賦文學之開創者》;同年國慶期間,《中華賦》在《中國民航報》發表後,《人民日報》邵華澤社長題詞“向心豪同志致敬”、國務院稽查總署劉吉部長題詞“中華賦,華夏魂。”、褚斌傑教授題詞“賦乃中國傳統文體,亟待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心豪先生文心獨運,推陳出新,古賦新聲,屢有華章。讀其《中華賦》如讀中華簡史,引經據典,貫穿古今,鋪陳排比,氣勢恢宏,文字洗鍊。《中華賦》是向全國人民特別是向青少年進行愛國教育的好教材。”
2003年12月,北京農民企業家郭明生先生、北京通州物業管理董事長宋丘林先生、山西煤炭李老闆,2007年重慶渝北聯大文化人李先祥先生,對新賦文學產生濃厚興趣,先後擬投資創建新賦書畫院:這12年間,作品落款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中華新賦文學創意室、中華新賦文學創藝室、北京新賦文學書畫院、北京新賦文學藝術院等。
(四)、成熟期:2008年初,在北京張氏研討會上,結識了著名愛心大使張田女士和愛幗台英張碧珠女士。2008年2月24日,張田女士,特聘我為世界和平慈善基金總會宣傳部長、《世界慈善家》雜誌社副總編輯、《世界慈善家》雜誌社新賦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3月張碧珠董事長聘請我為北京台灣一條街文學顧問;4月,中國文化部詩書畫院命名我為新賦文學家、書法家,聘請為文學總監、副秘書長兼新賦文學藝委會專家主任;6月,《時代人物》對我進行了專訪,並選我為封面人物,也就在這篇文章中,命名為“中國新賦文學領航者”:這期間,文學院的名字是:北京新賦文學藝術研究院、北京新賦文學研究院等
(五)、統一期:2009年冬,金獎、特別大獎,榮譽稱號一起向我飛來;2010年初,為了和“中華新賦文學網”相吻合,將文學院名稱統一起來,並開始啟用,名稱定為:“中華新賦文學研究院”〖★書面書寫為“中華(北京)新賦文學研究院”〗。
新賦文學院名稱的演變,其過程前後長達35年之久:名稱的演變如此漫長,開創新賦文學的難度,可窺一斑!
[中華(北京)新賦文學研究院院長 張心豪 教授 於2010、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