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果

中華古果

1.45億年前盛開在中國遼西地區的“世界最早的花” —— 遼寧古果、中華古果,新近被確認屬於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類群“古果科”。 這種被子植物的形態特徵較之它的時代更為令人驚奇。按植物學界傳統理論,被子植物是從類似於現生木蘭植物的一類灌木演化而來的,然而,“中華古果”卻是一種小的、細嫩的水生植物,更像是草本植物。這種被子植物雖具有花的繁殖器官,卻沒有色彩奪目的花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古果
  • 外文名:Archaefructus sinensis
  • 別稱:zhong hua gu guo
  • 分布:中國遼西地區
  • 命名時間:2002年5月
  • 屬性被子植物
簡介,起源,植物特徵,專家解釋,影響,

簡介

2002年5月,中國與美國科學家共同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種距今約1億2千5百萬年前的開花植物化石,並命名為中華古果。其學名為Archaefructus sinensis,拉丁文的意思是在中國(sinensis)發現的古代(Archae)果實(fructus)。

起源

這一重大發現是全球被子植物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的新突破。2002年5月7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以封面文章的重要位置,刊登了這項成果的領銜科學家、吉林大學孫革教授和中國地質學院季強研究員等人的論文
遼寧古果化石是孫革教授率領的課題組於1998年在遼西北票地區發現的迄今“世界最早的花”。與其同一地質時期的中華古果化石,是孫革季強等人於2000年在遼西凌源地區發現的。科學家將這一現已滅絕的古老的被子植物類群,確立為早期被子植物的新科 —— “古果科”。

植物特徵

中華古果是在遼西發現的第二種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它的營養葉遼寧古果相似,水生草本被子植物,其生殖枝上螺旋狀著生數十枚蓇葖果,由心皮對摺閉合而成,果實細長面密集,每枚心皮內包藏著8-12數粒胚珠 (種子)。根部不發育,葉子細而深裂。所有這些特徵均反映了它的原始被子植物性質,並暗示了被子植物可能為水生起源。
這種被子植物的形態特徵較之它的時代更為令人驚奇。按植物學界傳統理論,被子植物是從類似於現生木蘭植物的一類灌木演化而來的,然而,“中華古果”卻是一種小的、細嫩的水生植物,更像是草本植物。這種被子植物雖具有花的繁殖器官,卻沒有色彩奪目的花瓣,其花應為草本水生被子植物,有節節狀特點,為互生,與果在葉根部與莖之間,近似植物花草中的紫羅蘭。此花的繁殖能力和生命力應該極強。按照花株整體形狀復原應為白綠渲染的片狀小花,有五個花瓣,十個雄蕊中間有一個雌蕊。

專家解釋

中華古果全高約20公分,葉分叉根系並沒有特別發達。因化石附近也埋有魚的化石,所以研究人員推論中華古果應是水生,並且它的生殖部位是長在水面之上。中華古果的花為單性花,其中雌蕊位於枝條的頂端,而雄蕊則位於雌蕊的下方。此外,花並沒有花萼花瓣,成熟的果實為蒴果(乾果的一種,如現生的豆莢,成熟後會沿著癒合線打開,把種子釋出)。
長久以來,學界一直疑惑早期的開花植物到底是草本植物還是木本植物,從中華古果的生態習性來看,應屬於草本植物,這也給草本植物論更多的支持。事實上,早期開花植物為了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快速短暫的生活史形態應更有利,這也是草本植物的最重要的習性。因此早期開花植物為草本植物的可能性相當高。
2003年8月,另一組國際研究團隊在「植物學新趨勢」(Trends in Plant Science)期刊發表了對中華古果的另一種可能解釋,其中認為中華古果非常有可能是完全浸在水中生長。此外,使用不同的分類特徵分析所獲得系譜,中華古果在系譜中的位置卻變得模稜兩可,並不如第一組研究團隊所認為是在開花植物系譜的基礎,因此他們不禁的問:「中華古果,是開花植物的祖先,或只是一種特化的早期開花植物呢?」

影響

美國著名《發現》雜誌公布了由該雜誌主持評選出的2002年百大科學新聞,由中國吉林大學古生物研究中心和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自然史博物館等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研究完成的——世界上最早的花——被子植物“古果屬”的發現研究成果,入選其中並排在第57位。
據科技日報報導,美國《發現》雜誌以“最早的花香味”為題介紹該成果時說,達爾文因被子植物,亦稱有花植物突然在白堊紀中晚期(距今約1億年至6500萬年)大量出現、又找不到它們的祖先類群及早期演化的線索而困惑不解,稱之為“討厭之謎”。
據報導,15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難以解答這個“討厭之謎”。2002年5月,吉林大學古生物研究中心和美國佛羅里達自然史博物館的古植物學家們宣布:他們在中國發現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這種產於中國湖相地層1.45億年前的、被稱為“中華古果”的水生植物類群很可能就是現今世界上所有花果和穀物的祖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