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

中科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

中科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簡稱 “中科院常州中心”,是院地合作的科技創新平台,由中國科學院常州市人民政府於2006年11月6日合作共建。

中科院常州中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中心主任負責制。

基本介紹

中心任務,主要業績,中心宗旨,下屬機構,基本建設,發展規劃,平台發展規劃,人才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發展歷程,地址,

中心任務

中科院常州中心遵照路甬祥院長提出的“建設平台、育聚人才、優選項目、創新體制”的指示,發揮中科院和常州市雙方優勢,重點圍繞先進制造業,開展技術轉移和技術研發,與企業緊密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主要業績

中科院常州中心已引進中科院20多個研究院所來常州設立分支機構或與企業開展項目合作。建立了13分中心,下設5個研究所。建立了14個實驗室和14個所企聯合研發中心,依託中科院技術孵化出 15個高科技公司,在中科院常州中心工作的科技人員300餘人。與企業簽約實施項目100個,總投資10億元,已實現銷售收入近10億元,達產後預計實現銷售收入46億元;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11個、省級項目23個;2008年榮獲國家科技部授予的首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和“實施國家科技計畫先進服務單位”稱號,2009年獲得國家首屆“產學研合作促進獎”。

中心宗旨

按照“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思路,中科院常州中心將建設成為一個技術轉移、技術開發、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科技服務於一體的先進制造技術研發和規模產業化基地,為地方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下屬機構

合肥物質院分中心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直屬的非法人二級機構,2010年1月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與常州市政府簽約共建,其前身為常州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於2007年1月註冊成立。先進制造所由常州機電所、中科院合肥智慧型所智慧型車輛技術中心和常州現代設計與製造中心合併而成,現註冊為常州市事業法人“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研究所設有機器人系統實驗室、虛擬樣機實驗室、精密加工與檢測實驗室、智慧型自動化實驗室、汽車電子技術實驗室、半物理仿真驗證實驗室,主要圍繞機器人和智慧型裝備,大力推進設計與虛擬樣機技術、機器人套用技術、智慧型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培養高技術人才等方面成為特色鮮明的研究機構。
上海技物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獨立建立,已入駐常州科教城,並註冊獨立事業單位法人機構,註冊名稱為“常州光電技術研究所”。分中心重點發展領域主要有兩個方面:LED產品檢測和高端產品研發,紅外探測器件研發及光電探測技術研究。同時,利用技術物理所在太陽能光伏及醫學影像系統方面的研發成果,推進研究所與常州企業的合作,爭取在3-5年內建設成為區域範圍內,在光伏新材料、新光源和紅外民用產品技術方面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和影響力的套用技術研發平台。
瀋陽計算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瀋陽計算技術研究所獨立建立,已入駐常州市科教城,並註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機構“常州數控技術研究所”。主要從事數控與工控技術、信息技術的研發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開展數控技術與操作、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技術、動漫製作等技術的培訓。研究所設有數控技術實驗室、柔性製造技術實驗室和信息技術實驗室。有一支專業的技術隊伍,專門從事數字控制技術的技術研究、開發、培訓及產業化工作,在技術產品創新及工程化、工藝最佳化、自動化設備的更新換代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成都有機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獨立建立,已入駐常州科教城,並註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機構“常州化學研究所”。分中心以技術研究、技術推廣、項目合作、人才培訓為主要任務。立足常州地區,面向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對化學化工技術的需求,在綠色化學技術與工程、新型能源材料與儲能器件、再生資源的高值化及環境友好的高分子材料的製備與套用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發並承擔企業委託的研發課題,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加快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廣州能源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獨立建立,已入駐常州科教城,並與常州景源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常州廣生源節能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與常州鐘樓區政府合作建立了生態節能建築及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分中心以能源環保技術及相關材料技術的研發、推廣套用為重點方向,針對常州市的需求以及產業優勢,開展能源環保領域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以及技術研發、推廣、產業化工作。目前分中心在建築物節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污水及垃圾處理等方面具有成熟、先進的技術成果並已經得到套用或正在實施。
寧波材料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和常州兆隆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非法人機構。寧波材料所的定位是以製造業和材料產業的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材料科技的進步為牽引,瞄準世界前沿,高起點、大目標、多集成,從前瞻性套用基礎研究推動技術開發、促進產業化。目前分中心主要開展高性能聚酯複合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已開發的“高性能聚酯複合材料”被列為江蘇省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場前景。
過程工程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過程所與常州華威電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非法人機構。主要開展反光材料及其相關領域產品研製和開發。雙方合作建立了“江蘇省華威反光材料套用工程中心”,已建成工程膜、車牌膜、高強膜等多個工程化實驗室,搭建了反光材料及其相關領域產品的行業性專利資料庫信息平台,並開發了相關的技術軟體。目前“高性能(微稜鏡型)回歸反光材料的研究”項目正在實施。分中心發展目標:推進反光材料工程技術發展,促進反光產品更新換代,努力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科技成果的規模產業化。
工程熱物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與常州市三維技術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共同建立,非法人機構。並聯合成立“新品研發與試驗基地”。工程熱物理所主要是圍繞能源、動力、環境這三大領域,在潔淨煤炭聯產技術、先進燃燒技術、傳熱傳質技術、航空航天熱物理和總能系統及可再生能源五個研究領域和方向開展技術研發及套用。目前分中心主要從事新型汽輪機、燃汽輪機葉片的氣動設計和研究,進行強度、材料、工藝性等試驗,爭取國家、省、市相關領域研究課題,開展專業技術培訓,以及新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和套用。
上海矽酸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與江蘇遠宇電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非法人機構。上海矽酸鹽所學科方向是先進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了人工晶體、高性能結構與功能陶瓷、特種玻璃、無機塗層、生物環境材料、能源材料、複合材料及先進無機材料性能檢測與表征等。目前分中心主要開展表面貼裝壓電陶瓷電聲器件、高功率壓電發聲器件和通訊類套用的下一代消費類視聽終端微小型壓電陶瓷電聲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
中國科技大分中心
由中科院中國科技大學與常州華鈦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已經進駐常州科教城。中國科技大學是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目前分中心主要依託中國科技大學的技術優勢,開展光固化先進技術和材料的研發。現已建立中科大-華鈦光固化基礎與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包括四個課題組,即新型光固化引發劑研發項目組;食品包裝用光固化塗料項目組;無線光縫合技術項目組;電磁禁止光固化粉末塗料項目組。有多個項目已經實現產業化。

基本建設

機器人系統實驗室
實驗室以發展工業生產線中機器人套用技術為主要目標,致力於機器人與自動化的單元技術、集成技術、相關配套技術及系統與設備的研究、開發與套用。實驗室購置和自主開發了6自由度機器人本體,機器人手爪和夾具,多感測器信息獲取平台,機器人典型套用示範平台。實驗室致力於發展機器人套用技術,將研究成果套用到工業自動焊接、包裝、碼垛、取料等行業,以適應快速發展的裝備製造業的需求,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民族產業的競爭力,帶動長三角區域機器人套用產業的發展。
目前實驗室已經或正在開發的機器人包括:測力機器人、可穿戴型助殘助老智慧型機器人、大型國際合作項目ITER熱核聚變反應堆機器人運裝車、導覽機器人、包裝碼垛機器人、基於嵌入式系統的工業取料柔性機械手、仿人手大負載多用途機器人欠驅動手爪、基於皮膚運動仿變形蟲運動機器人。
智慧型自動化實驗室
實驗室以發展各種環境下的自動檢測及控制技術為目標,致力於信號獲取與處理、智慧型控制理論與技術、現代檢測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數字仿真技術、現代感測器技術等的研究、開發與套用。實驗室購置和自主開發了全套電磁兼容設備、環境實驗設備、E4405B頻譜分析儀、102通道攜帶型邏輯分析儀,運動控制試驗平台等。實驗室將現代感測器、線上檢測與控制、儀器儀表智慧型化等技術融為一體,套用於機械、電子等行業,如新型過程控制器、單軸獨立驅動、多單元同步控制、基於網路技術的數據通訊和線上檢測技術的套用等,通過關鍵設備和技術的解決,提高產品的機電一體化水平。
目前實驗室已經或正在開發的項目主要有:金屬分離器的研製、新型智慧型化數控經編機研製、智慧型高頻手術器研製、機器視覺質量檢測分揀系統、智慧型緯密儀研製等。
數控技術實驗室
實驗室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數控技術的開發及套用,面向機械、電子、計算機和網路等行業,服務領域涉及工具機、模具製造、紡織和機械鐵路。實驗室的目標之一是在常州建設一個對外開放、服務於社會和產學研結合,支持常州地方製造業發展的數控技術重點實驗室;目標之二是開發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在國內機械行業內樹立“常州數控”、“常州工控”系統的新品牌。當前目標是在現有XR-LT2008型高檔開放式數控系統基礎上,開發XR-LT2009型系統,以“工業PC機+運動控制模組”為核心,構成雙CPU的高檔開放式系統(五軸聯動、雙過程、九軸驅動;插補周期1ms;內部預算及交換數據解析度達0.001微米)。
目前正在開發面向模具行業的數控系統。支持高速、高精、複合加工的控制及軟體技術,具體包括:高速高精運動控制技術及軟體開發。針對高檔數控系統對高速、高精、加工要求,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多軸、多通道協同控制、複合加工控制軟體與編程技術。針對複合加工的設計,研製基於軸組的多通道協同控制技術與多通道編程技術。複雜型面零件加工與編程技術。針對複雜零部件加工需求的日益擴大,開展樣條插補及空間三維刀補方法的研究。通過增加新型的插補功能,來支持複雜型面零件加工。
能源儲能實驗室
實驗室研發領域覆蓋聚合物鋰離子動力電池及材料、分散電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儲能器件等方面,是國內綜合實力較強、研究領域較全面的鋰離子電池研究機構之一,取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成果,申請和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十餘項目。近年來,以開發動力電源、太陽能和風能的儲能模組為目標,開展動力與儲能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設計製造以及能量智慧型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的開發,形成大功率、大容量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器件和關鍵材料的核心集成技術,開發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隔膜,解決了熱穩定性和電化學穩定性等技術難點,突破了國外專利技術壁壘,為大功率聚合物鋰離子動力電池以及大容量可再生能源器件的開發提供了技術和材料的儲備,為電動車動力電池和太陽能、風能儲能器件的推廣套用奠定了基礎。
專業領域包括鋰離子正負極材料、電極材料水性粘合材料、碳納米管電極導電材料、離子液體電解質、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隔膜、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和聚合物超級電容器。

發展規劃

中科院常州中心經過“十一五”的發展,基本完成了從初創到整體架構搭建,以及快速發展的階段性轉變,形成了以先進制造為核心,以產業技術套用研發為重點,構建了以機器人、智慧型裝備製造、數控技術、綠色化工、光電子及材料等技術領域為方向的高科技研發平台,在地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與日俱增。
“十二五”將成為常州中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中科院常州中心發展思路是: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凝練方向、集約共享,引領市場、跨躍發展。
主要措施:在江蘇省和常州市政府的的支持下,以常州中心為主體,並使其實體化,整合科教城和常州中心內部研究所的科技資源,建立“江南現代工業研究院”。圍繞地方產業基礎,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將機器人和綠色製造作為發展重點,集約並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搭建技術先進、對外開放、資源共享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以市場為導向、瞄準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按照國內領先的發展目標,承擔具有一定顯示度和影響力的產品或技術研發任務,提升常州中心在長三角區域的地位,形成跨躍式發展。

平台發展規劃

在“十二五”初期,組建完成“江南現代工業研究院”的組織機構,其與中科院常州中心為一套機構兩塊牌子,成為地方事業法人,按研發機構管理,內部實行課題組運行機制。新建或改建1萬平米科研辦公用房用於研究院建設;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實驗室檢測設備,建立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公共實驗室;通過5年左右的發展時間,爭取有1個實驗室達到國家級的技術水平,2個實驗室達到省級標準。主要措施是通過省市平台項目建設資金支持,投入2.48億元左右,確保研究院硬體建設的必要條件;中科院常州中心已經建立的研究所及其母體作為研究院必要的技術支撐,以科教城為主導,共同支持研究院發展壯大。

人才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常州中心人才數量年均遞增20%,到十二五末期,人才總數達到600人(其中作為主體的工研院科研人員達到300人)。引進具備“千人計畫”層次的領軍型學科帶頭人或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發團隊3個,省級雙創人才5名;博士學歷人員占25%以上,碩士學歷研發人員占40%以上;爭取引進1-2名兼職院士作為重點學科建設的帶頭人。主要措施是儘快建成一個硬體設施先進完備、軟體配套齊全、學科定位準確的現代工業研究院,為高層次人才集聚搭建事業平台;制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創新人才使用機制,尋求更加合理的薪酬分配體系,讓骨幹人才與研發機構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加大對人才的服務力度,除進一步做好與人才引進相關的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生活起居等配套服務外,努力營造更加貼心、舒心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關注和滿足人才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地方科技部門的主導下,與行業龍頭企業結合,承接具有重要產業發展前景和符合國家產業發展導向的重點研發項目,為人才發展創造廣闊的用武之地。

產業發展規劃

分析和研判國家產業發展導向,緊緊圍繞地方產業特色和需求,與科技部門聯合,引導地方產業技術向綠色智慧型製造方向發展,重點發展智慧型感測與控制、機器人套用、綠色製造與檢測、數位化設計及套用、光電子技術及檢測、新材料等產業技術,在新一輪技術創新、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競爭中搶占制高點。十二五期間,要承擔國家重點科研課題3個,承擔或研發地方重點產業化項目5個,與企業合作項目達到300個;孵化高科技公司達到30個以上,其中爭取有1家上市公司;年科研經費達到1億元,產業化公司銷售收入2億元,成果轉化為地方企業帶來產業化銷售收入40億元。

發展歷程

[2011-02-2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推動研究所發展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提升基礎研究的創新能力、促進基礎學科建設,發現、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 月28日上午,為了更好的幫助研究所完成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中科院常州中心特意邀請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戴寧為常州中心下屬的研究所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申報應注意問題”的專題講座。戴寧副所長不僅有著豐富的項目申報經驗,而且多年來一直被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聘為專家會評審。報告會上,結合多年來項目申報的經驗,以及評審工作的心得,戴寧所長圍繞2011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規則變化、項目評審工作的過程和要點、選題和項目的構思和項目申請書撰寫的規範及注意事項等四個方面為大家講述如何撰寫一份主題明確、學術創新、要點突出、內容完整的高質量項目申請書。
報告會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大家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認識和撰寫項目申請書的能力,也降低了因文字、內容編排等非技術原因導致項目申請不通過的比率。
科教城其他入駐機構的人員也參加了會議。
[2011-02-28]
2011年2月28日上午,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和南京分院主辦的“江蘇各類科技項目立項程式培訓研討班”在南京新世紀大酒店舉行,來自中科院各分院及研究所的領導和科研人員100餘人參加了會議,中科院常州中心也組織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等4個研究所參加了此次活動。會議由南京分院副院長谷孝鴻主持,陳文開處長代表院地合作局出席會議並致辭,會上,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蔣躍建介紹了院省合作工作進展及取得的成績,詳細解讀了江蘇省各類科技項目申報及立項程式,並對現場專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2011-02-27]
2011年2月2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州研究生培養基地簽約及揭牌儀式在常州科教城舉行,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張淑林,常州市副市長、科教城黨工委書記王成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長、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所長梅濤代表三方在合作協定上籤字,並共同為培養基地揭牌。 簽約儀式上張淑林發表致辭,從歷史沿革、辦校理念及學科建設等方面介紹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基本情況,對常州在科技經濟發展和套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讚賞,並對中科院先進制造所產業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環境和條件給予肯定,她表示將把常州的產業發展優勢與中國科技大學的教育優勢有機結合,共同建設好常州研究生培養基地。 王成斌副市長代表常州市政府介紹了常州及常州科教城的發展情況,他指出利用科大的教育科研優勢和常州的研發區位優勢建立研究生培養基地,是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創新之舉,對於常州高層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常州市政府和科教城管委會將全力支持中科大常州研究生培養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在資金、人才、配套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支持,為中科大研究生在常州的學習和生活創造最佳環境。 簽約儀式由常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常州中心主任、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駱敏舟主持,參加儀式的還有市委副秘書長杭勇、科教城管委會副主任張朝暉,以及中科大相關院系的領導。 簽約儀式結束後,在梅濤的陪同下,張淑林一行參觀了先進制造所。隨後,在先進制造所會議室召開了常州研究生培養基地第一次理事會,會議討論通過了理事會成員組成,以及研究生培養基地的具體運作方式,大家表示將共同加快推進基地建設。
[2011-01-24]
1月24下午,先進制造所2010年度工作總結及表彰大會在常州錦海大酒店二樓會議室順利召開,合肥研究院副院長,先進制造所所長梅濤、合肥研究院院長助理吳四發、院地合作處處長王榮川、研究生部主任吳海信、常州科教城領導、先進制造所全體職工及研究生,部分合作企業代表等參加了會議。
梅濤副院長在總結表彰會上致辭說:2010年是先進制造所發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牌式的一年,研究所在科研項目爭取上也取得了突破,973計畫“微納光機電系統的仿生設計與製造方法”獲得立項,無人車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2010年廣汽豐田杯“中國智慧型車未來挑戰賽”的比賽中取得了冠軍,承擔的中科院方向性項目老人服務機器人在11月份的深圳高交會上首度向公眾展示,成為深圳高交會的一大亮點。最後他感謝研究所各位員工一年來所做的辛勤勞動,並祝全體職工及學生新春快樂、闔家幸福。
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駱敏舟對2010年的工作總結及2011年的工作計畫進行了簡要地報告。報告指出:先進制造所經過資源整合,通過一年的艱苦奮鬥,按照中科院路院長“建設平台、育聚人才、優選項目、創新體制”的要求,在合肥研究院、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各位職工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完成了理事會制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共爭取各類項目52項,已經建成了機器人系統、虛擬樣機、汽車安全與智慧型 等6個專業化分工的實驗室,與朗恩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5個聯合實驗室,合辦的4家高技術公司得到理事會的批准,攻克了多個機器人與智慧型裝備的技術難題,研究所各項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研究所科技服務於企業的模式受到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和江蘇省代省長李學勇等領導的充分肯定。2011年,研究所將全面落實理事會制定的任務目標,針對江蘇省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的巨大技術需求,聚焦戰略新興產業中高端裝備製造的發展,進一步整合學科資源,加強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最佳化配置資源,籌建“複雜機電系統數位化設計製造與智慧型檢測平台”,推動“江蘇省機器人與智慧型裝備的產業聯盟”組成,更好地為常州乃至江蘇省的裝備製造業服務,提升常州和江蘇省區域經濟先進裝備製造業自主研發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最後副所長孔令成和梁華為分別宣讀了對在2010年各項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優秀職工、優秀研究生及優秀共產黨員進行表彰的決定,梅濤、吳四發、張朝暉、吳海信等領導分別為獲獎人員進行了頒獎。
[2011-01-17]
2011年1月17日,中國科學院轉移轉化機構工作交流會在廣東省佛山市召開,施爾畏副院長主持會議。來自中科院各分院、院平台型中心,以及所級轉移轉化機構的主管所領導和負責人,共12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常州中心主任、先進制造所副所長駱敏舟等10個單位的代表就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如何發揮好轉移轉化機構的作用以及“十二五”工作思路等方面做了交流發言。
孫殿義副局長代表院地合作局作了題為“‘十一五’院地合作回顧與‘十二五’總體工作部署”的工作報告。最後,施爾畏副院長作總結講話。他指出,院地合作不再是謀求生存的手段,而是服務國家發展、體現社會職能的主要途徑,並已成為全院創新大局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強調院地合作的主體是研究所與企業,核心是建立持續發展、符合市場規律的體制和機制,走產學研結合的創新之路。他認真剖析了院地合作“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精神和實質,要求堅持“鞏固合作陣地,務求實效,最佳化體制機制,穩定健康發展,不求虛名”的原則,沉下心來,夯實發展的基礎和能力,推動院地合作再上新台階。
[2011-01-11]
立足常州,輻射長三角一直是中科院常州中心的發展思路。1月11日,應常州中心邀請,句容市副市長王先正率領句容市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家一行17人,到中科院常州中心參觀考察,並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常州市政府副秘書長、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駱敏舟接待了王先正一行。王先正參觀考察了中科院常州中心化學所、光電所、數控所和先進制造所,詳細詢問並了解相關實驗室的功能、設備條件和研發成果,並與科研人員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隨後4個研究所進行了專場成果發布,院地雙方重點圍繞先進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LED新能源領域開展了對接座談。雙方就下一步共建工程技術中心,為句容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2011-01-08]
1月8日,“中科院江蘇愛特恩防老化材料技術研究中心”簽約儀式舉行。副市長、科教城黨工委書記王成斌出席儀式並講話。管委會科技發展處、常州化學研究所、江蘇愛特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負責同志等參加簽約儀式。
“中科院江蘇愛特恩防老化材料技術研究中心”由常州化學研究所(中科院成都有機所常州分中心)與江蘇愛特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依託中科院成都有機所在有機新材料領域的深厚的科研積累及創新能力、江蘇愛特恩在材料產業化及推廣銷售方面的優勢,強強聯合,發揮雙方各自的優勢,努力為江蘇的科技及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王成斌副市長在簽約儀式上對“中科愛特恩”的發展寄予深切期望,希望“中科愛特恩”能通過良好的運作,為常州乃至江蘇的科技及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常州化學研究所副所長賈樹勇表示,創建於1958年的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是一家高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並重的醫藥化工和材料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科技部認定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承擔了多項國家攻關、“863”計畫、“973”計畫、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與省部級產業化項目以及企業委託合作項目,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成果。江蘇愛特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春平說,江蘇愛特恩公司(ATE)秉承“科技創造價值”的理念,積極打造ATE國際品牌,擁有多項國際智慧財產權和專利,為橡膠塑膠和塗料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並在上海、常州和東台傾力打造高科技含量的產業化基地,為世界材料工業提供優質的防老化產品,連續五年產值翻番。雙方相信,此次強強聯手,一定會在產學研結合的道路上結出累累碩果。
儀式上,方春平和賈樹勇分別代表各自單位簽署了合作協定。
[2011-01-05]
1月5日,江蘇省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李學勇在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市長王偉成、副市長王成斌等陪同下專程來到中科院常州中心考察調研。
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駱敏舟向李學勇介紹了常州中心成立以來,按照甬祥院長提出的“建設平台、育聚人才、優選項目、創新體制”的發展方針,積極推進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與地方產業結合,發揮技術優勢,服務地方產業經濟,以及“十二五”的發展思路和構想。李學勇對常州中心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他還饒有興趣的參觀了先進制造所正在研發的老年人服務機器人、汽車自動駕駛系統等項目,關切地詢問項目的研發過程和進展,鼓勵中科院常州中心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提高服務能力,引領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隨後,李學勇一行還來到江蘇遠宇電子集團,參觀了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產業化項目鋰離子電池及隔膜生產線,聽聞項目每年都能為企業帶來數千萬元的銷售,李學勇鼓勵企業要再接再厲,加強與研究所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進一步掌握行業核心技術,增強企業競爭力,做強做大自主品牌。
[2011-01-05]
1月5日,江蘇省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李學勇在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市長王偉成、副市長王成斌等陪同下專程來到中科院常州中心考察調研。
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駱敏舟向李學勇介紹了常州中心成立以來,按照甬祥院長提出的“建設平台、育聚人才、優選項目、創新體制”的發展方針,積極推進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與地方產業結合,發揮技術優勢,服務地方產業經濟,以及“十二五”的發展思路和構想。李學勇對常州中心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他還饒有興趣的參觀了先進制造所正在研發的老年人服務機器人、汽車自動駕駛系統等項目,關切地詢問項目的研發過程和進展,鼓勵中科院常州中心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提高服務能力,引領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隨後,李學勇一行還來到江蘇遠宇電子集團,參觀了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產業化項目鋰離子電池及隔膜生產線,聽聞項目每年都能為企業帶來數千萬元的銷售,李學勇鼓勵企業要再接再厲,加強與研究所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進一步掌握行業核心技術,增強企業競爭力,做強做大自主品牌。
[2010-12-22]
12月22日—23日,第四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北京)高峰論壇暨2010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年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為表彰在產學研合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批准設立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經過評審,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駱敏舟同志被授予“2010年度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
駱敏舟現任中國科學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主任、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的常務副所長。截至2010年,中科院常州中心已經建有13個分中心,下設4個研究所,1個研究院;建成了21個專業實驗室,與企業共建19個研發中心,並孵化出了20家高新技術企業。常州中心最大的特色是站在了產學研結合主戰場的前沿,目前做的項目幾乎全部來自於企業,重點在於幫助企業解決行業發展中關鍵性、共性的技術問題。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也通過不斷接項目、買設備、招人才,不斷地滾動循環,已經從最初的4個人,發展到130人左右的規模,擁有6個實驗室,實驗設備總價值也超過了好幾千萬元。目前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已幫助企業開發出20多個新產品。比如金屬分離器、廢墟搜尋與輔助救援機器人等。今年11月剛剛在深圳結束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上,老人服務機器人獲得非常好的評價。
據悉,此次在北京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北京)高峰論壇暨促進會年會,是為了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部署,緊緊把握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新形式新趨勢,充分發揮產學研用合作在創新資源整合上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首都創新型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設。此次會議,在全國範圍內共評出產學研合作突出貢獻獎10名、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單位)59家、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個人)39名、產學研合作促進獎(單位)59家、產學研合作促進獎(個人)38名、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70項。
[2010-12-29]
2010年12月29日上午,中科院在江蘇平台型轉移轉化中心的負責人及所在地市科技局負責人共聚一堂,總結工作進展交流經驗,商討“十二五”發展大計。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副院長谷孝鴻,江蘇省科技廳產學研處處長張少華,以及南京分院院地合作委員會、科技合作處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谷孝鴻副院長主持。
會上,常州中心主任駱敏舟報告了2010年度中心工作進展,以及在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並對下一步工作重點和“十二五”發展思路進行匯報。
張少華處長在發言中指出,地方科技主管部門要從環境、政策、資源等方面幫助中心集聚中科院的力量;各中心要按照自身使命和任務,準確把握中心功能和定位,開放性的集聚中科院資源,並逐步形成與地方重點產業緊密結合的技術支撐和科技創新力量。
周健民院長指出,促進中科院科技成果向地方轉移轉化是中心建設定位中最主要的功能,同時也是執行貫徹中科院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歷史使命,是戰略布局。他要求中心認真貫徹院 “創新2020”規劃精神,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積極謀劃,穩步推進,更好地發揮作用,為院地合作工作再創業績。

地址

地址:常州市武進區常武中路801號
郵編:21316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